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对一道浙江省物理选考题的“再三反思”
范文 摘要:通过模型的建立,对2016年10月第22题电动机做功问题重新进行审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学生的审题和析题能力的提高进行了反思,做到“融会”而“贯通”。
关键词:选考;学生;教学;功
原题展现:
22.【加试题】为了探究电动机转速与弹簧伸长量之间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半径为L的圆形金属导轨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长也为L、电阻为R的金属棒ab一端与导轨接触良好,另一端固定在圆心处的导电转轴OO上,由电动机A带动旋转。在金属导轨区域内存在垂直于导轨平面,大小为B1、方向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另有一质量为m、电阻为R的金属棒cd用轻质弹簧悬挂在竖直平面內,并与固定在竖直平面内的“U”型导轨保持良好接触,导轨间距为L,底部接阻值也为R的电阻,处于大小为B2、方向垂直导轨平面向里的匀强磁场中。从圆形金属导轨引出导线和通过电刷从转轴引出导线经开关S与“U”型导轨连接。当开关S断开,棒cd静止时,弹簧伸长量为x0;当开关S闭合,电动机以某一转速匀速转动,棒cd再次静止时,弹簧伸长量变为x(不超过弹性限度)。不计其余电阻和摩擦等阻力,求此时
(1)通过棒cd的电流Icd;
(2)电动机对该装置的输出功率P;
(3)电动机转动角速度ω与弹簧伸长量x之间的函数关系。
一、背景思考(基于知识点的综合考查)
此题为浙江省2016年10月物理选考卷中的第22题(共23题),主要考查了电磁感应,恒定电流,静力学,功能关系四类知识点,显然这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电磁感应中的转动切割类问题,在近五年的理综高考和近两年的物理选考中出现了3次,频率之高,使老师和学生对此引起了极大的关注。该题的出题内容和命题方向给我们带来了无限的猜想和想象空间,在此基础上叠加的电路结构和受力分析,无形中也增加了一定的难度。解题突破口不是从原因(电磁感应)出发,而是从结果(受力平衡)出发,使许多学生措手不及。基于知识点的综合考查,考查方向的多变性,既是合情的,也是合理的。

二、第(2)题的解题思考(基于解题思路的“再三反思”)
反思一:选考提供的答案,正确与否?(审题析题需审视整体)
1、选考提供的参考答案:
开关S闭合,当金属棒ab逆时针转动时,产生感应电流,对应的电路如图二所示,ab作为电源E,金属棒cd和另一电阻R并联。故电路总电阻 ,又因为总电流 (注:电流Icd已在第(1)题中得到),所以得到 。(注:对ab棒列式,克服安培力做功的功率也可得到此答案。)
2、对参考答案的思考:
电动机工作时,需要关注两个功率:输入功率和输出功率。如果设外电源对电动机的输入功率为 ,电动机内部由于摩擦和内阻需消耗功率 ,则电动机的输出功率 。

从能量守恒和能量转换的角度理解,电动机的输出功率等于图二所示的电路的总能量。电路除了电源内阻和外电阻产生的热量之外,还有电源E(ab棒)匀速转动时的动能,即电动机对该装置的输出功率 。显然选考提供的答案中没有考虑到金属棒ab的运动动能 ,故参考答案有待商榷。
3、笔者建议的答案:
整个电路产生的热量:
对金属棒ab取微元, , , ,ab棒的总动能为各微元的动能之和,即:
因为 ,所以 ,故可得 。
综上所述,电动机对该装置的输出功率
反思二:学生建立解题模型,缘由何来?(解题破题需建立模型)
据调查反馈,学生解决此小题基本全部使用了参考答案提供的解法步骤。为什么学生想到的都是此类解法,而没有考虑金属棒ab的动能?笔者再三思考,想到了一道题目,见例题。
见图三,一匀速转动的足够长的传送带,速度为V,左端轻轻地放上一质量为m的物体A。设A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取g,求:放上物体A后,为保持传送带仍能以速度V匀速转动,电动机在整个过程中对传送带多做的功。
思路分析:传送带已在匀速转动的前提下,静放物体A,导致传送带受到A阻力而减速,但电动机为了保持传送带匀速转动,必须多提供能量以克服阻力做功。根据此思路,可求出电动机在整个过程中对传送带多做的功, 。
从能量的角度考虑,物体A从静止到速度为V的过程中,系统(传送带和物体)多出了摩擦热能和A的动能,即电动机在整个过程中对传送带多做的功 。
如果求电动机对传送带做的功,除了热能和A动能外,还须加上传送带的动能,即 。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2016年10月浙江物理选考22题中的第(2)问的参考答案,真的有问题。
反思三:学生解决此类问题,如何举一反三?(能力素养在反思中成长)
解题的过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在提出问题中审题,在分析问题中破题,在解决问题中思题,努力在思维中做到举一反三,提升自身的解题能力。
1、注重基础,关注重点知识块
“对于基础知识,既要全面又要突出重点”,“考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物理能力的掌握程度”,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注重通性通法,淡化特殊技巧,力求让学生熟练掌握解决问题的常规方法。事实上,浙江卷近五年的高考大题基本上都有一题“电磁感应类”,以此散发出去,涉及力学,电学,能量等。因此,课堂教学中还是应该注重主要知识块的教学。
2、注重思维,提高破题能力
本试题具有高考卷大题的普遍特点:从生活生产出发,将多个系统经过简化和改造,变成一个新的组合体进行知识点和能力的考查,具备实际,可行,朴实的特点,充分体现了物理“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意义。
要解决此类问题,对考生物理语言的阅读、理解、转化等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以能力立意命题的指导思想,将知识、能力和素质融为一体,全面检测考生的素养。”在平时教学中,教师需要引领学生对物理本质的反思,对物理思想的总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将大题、难题转化为一串简单问题的能力,将知识点分散在各个小问题中,经过整理和审析,引导学生找到破题的切入口。其实在审题过程中,也是“举一反三”的过程,理清各知识点的纵向联系与横向联系,建立多座桥梁,使思路四通八达。高考题每年都在变,不变的是物理本质、思想、方法、不变的是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素养。
由考生的答题看见考生对物理知识的“贯通”,由考生的审题反思教师对物理教学的“融会”。注重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视物理思想和本质,让课堂教学尽显物理本色。
嵊州市马寅初中学袁园浙江省绍兴市嵊州市医院路102号马寅初中学 312400 77751167@qq.com
浙江省春晖中学杨银海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春晖大道88号 312353
13588532672 yangyh1981@sina.com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0 19:2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