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财务管理教学视角的层次设计探析
范文

    郭巧莉

    [摘 要] 目前,财务管理作为高校特别是财经类院校的核心课程,虽然在学科建设上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在其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改革等方面仍然存在颇多争议。本文着重提出财务管理学科理论和实践的层次性,并从教师的角度提出了完善财务管理教学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 财务管理;学科建设;层次设计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09 . 20 . 039

    [中图分类号]F275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0194(2009)20-0106-03

    财务管理学,也称财务学、理财学,是一门研究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的学科体系。传统的财务管理产生于19世纪末,形成于20世纪50年代。我国财务管理体系于建国时期引入, 近50年来,财务管理实行的是国家统收统支、统负盈亏的体制,作为会计专业的一门课程,财务管理内容比较单一, 为计划经济下的企业理财服务。我国自1993年以来,会计与财务管理已经与国际接轨,西方财务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不断介绍和引入。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资本市场的逐步完善,财务管理作为一种价值管理在整个管理活动中的核心地位日益强化,财务管理学科体系的建立越来越在各大高校受到重视。

    一、财务管理学科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

    西方财务管理学在其发展的短短100余年中形成了丰富成果和浩瀚的研究领域,并贯穿于其比较规范的教育体制,能充分体现对市场需求的高度适应性。国外许多高等学校在本科教学的专业设置上有的独立设置财务管理专业,有的将财务管理与会计学或金融学有机结合,设置复合式专业。在我国财务管理学科经历了一段极其曲折的道路。1958年和“文革”时期,在高校中两次将财务管理和会计课程合并,直到1978年恢复高考制度,高校中才重新独立开设了财务管理课程,财务理论在我国得以重新发展。财务管理作为我国高校特别是财经类院校的一门核心课程,财务管理学科不能脱离中国的现状盲目构建。

    (一)财务管理学科培养目标的定位问题

    财务管理是研究如何对企业财务活动进行规划和控制的一门应用性管理学科, 它是高等财经院校会计学专业和财务管理专业( 或理财专业) 的专业基础课。通过开设财务管理, 使学生树立科学的理财观念, 系统掌握企业理财的方法和手段, 培养学生具有较强的财务决策、计划、控制和分析能力。

    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环境的瞬息多变要求财务管理的教学必须与时俱进。财务管理学科的培养目标归根到底要满足人才市场的需求,要适应新世纪社会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需要,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无法被人才市场接受, 基础薄弱、知识面狭窄、无法适应社会,那么这个学科的建设是失败的。所以,财务管理学科建设首先要明确学生的培养目标,即财务管理课程的开设到底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学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能力等。

    (二)财务管理学科师资力量及资源配置问题

    大学教育不仅是一种专业技术教育,更是一种人才素质的培养。大学教育的职能重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财务管理学科建设中对师资力量及相应资源的配置有较高的要求。

    在讲授财务管理课程时,教材、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选择至关重要。教师首先应该研究教材体系,构架科学的教学内容体系;研究学科发展,渗透学科动态与前沿知识; 其次应该研究学生,倡导研究性学习;研究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手段的多样化和现代化;最后应该研究实践教学,结合一定的教学资源,培养学生综合技能、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培养创造性的高素质人才,离不开教育创新,教育创新又离不开课程教学改革的创新,而教学改革的创新又依附于师资力量等资源配置。

    总之,教师在课程教学实施方案中责任重大,不仅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学习方法,而且要利用一定的资源环境,侧重培养学生辨析思维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培养出来的学生能与市场接轨,能被社会认可。

    二、财务管理学科建设的层次设计

    根据教育部(1998)颁布的专业指南, 财务管理作为管理学下的二级学科被列入了本科专业目录,从1999年开始许多院校陆续开始招生。开设专业课程的目的是为了系统地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使学生能系统、全面、牢固地掌握专业知识,能够具备从事本专业实际工作的能力和本专业科研工作的能力。财务管理专业的学术特色和执业特色要充分体现出来,其培养模式、课程体系设置、教学改革等方面应围绕理论和实践两个层次进行。

    (一)理论教学中要区分财务管理专业与非专业层次

    财务管理作为财经类院校的核心课程,对各专业的教学要求是不相同的,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对教学目标、教学大纲及教材的选用上都有层次区别,专业与非专业学生在财务管理学科的培养上不能一概而论。

    既然财务管理有专业与非专业层次之区分,相应的课程设置就要层次分明。非专业的财务管理课程内容要相对简单,学生主要学习财务管理基础课程,主要掌握财务管理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包括财务管理的基础理论、财务管理的组织理论和财务管理的方法体系。而财务管理专业其主干课程按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规律来设置,即初级财务管理 、中级财务管理、高级财务管理、国际财务管理、 投资管理、以及项目评估(项目投资管理) 等。

    非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其培养目标是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和理财、金融等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能在工商、金融企业、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财务、金融管理以及教学、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高级专门人才。而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应定位为专业管理人才,其标志性职业是CFO( 首席财务官),这就要求学生应具有较为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只有这样才可能成为技能熟练、财会兼通并具有一定创新意识和驾驭能力的专业人才。

    (二)实践教学中要区分实验、实训、实习3个层次

    作为一门应用学科,财务管理应为实践目的而存在。目前, 许多高校开设财务管理实验,虽然各校方法、内容不尽相同,但实验课确实是对理论联系实际的一个很好的尝试。实践教学体系应该源于理论课程, 服务于理论课程, 同时能充分利用实践教学自身的优势和特点, 培养学生的实际拓展能力与潜在创新能力。

    在财务管理的实践教学中, 可根据专业培养模式和课程特点, 实行实验、实训、实习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 以此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 检验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里的“实验”一般是指在虚拟环境下, 模拟或仿真企业财务决策过程。例如, ERP沙盘模拟对抗训练, 利用沙盘教具模拟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锻炼学生财务预算、财务分析和财务决策等能力。实验是一种探究式的实验操作, 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环境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训”则是在真实情境下, 利用模拟数据进行仿真实验。例如可以利用合作单位的基本财务数据, 设置采购、销售、生产、库存、固定资产等功能情境,对财务管理学的筹资、投资和分配内容有一种感性认识 , 并运用财务管理各种模型对公司财务活动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价, 实现财务、业务一体化管理模式。“实习”则是根据教学需要, 就某一个特定的教学内容或教学目的, 让学生到实际工作部门进行实地考察, 撰写实习报告。通过上述实验、实训、实习3个层次, 强化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从而为学生向社会过渡做好扎实的铺垫。

    三、完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几点建议

    财务管理教学的完善,首先要明确培养目标和培养模式,然后分层次有条理地组织教学,在课程体系实施的过程中,起关键作用的是师资水平,所以本文拟从教师的角度谈几点促进教学改革的想法。

    (一)教学和科研不可分离

    一方面, 教师要把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与本专业的科学研究结合起来, 因为不进行科学研究只能原地踏步,难以达到较高的理论水平, 不能掌握学科前沿动态, 这样财务管理教学很容易陷入空洞的说教,所以教学与科研应相互渗透,不可或缺。另一方面, 财务管理专业的学生也应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适当进行一些本专业的科学研究活动, 这不仅有利于加深对教材理论知识的进一步理解, 而且有利于提高学生未来面临各种复杂经济现象时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不可脱节

    财务管理是一门理论性与应用性比较强的学科,如何用财务理论解决实际中存在的问题,实验教学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当前, 大多数高校都配备了必要的实验教学设备, 建立了手工模拟实验室、财务软件实验机房, 部分高校还投资购建了ERP实验中心。通过实验课程的直观教学, 学生在理性学习的基础上有了对财务管理的感性认识, 这对加深专业的理论认识和培养基本的操作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学方法不能呆板

    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教师在授课时可以结合教学内容选择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就是从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入手,使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产生更大的兴趣,学生由被动状态转为主动,能独立计划和独立完成课程任务,并能独立检验、应用所学到的知识。而案例教学法是一种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可以提高学生决策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教学方法。它要求学生以决策者的身份来分析和解决案例中的问题,提高学生的竞争能力和创新能力。这两种方法都适合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推广。

    (四)教学观念不能陈旧

    在不同的社会发展时期,教师应树立不同的教学观念,以适应不同时代社会的人才培养目标。知识应用型人才,适应了工业经济时代的需要,但在知识经济时代,却迫切需要知识创新型人才。教师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在全球化的今天,更重要的是能作为学生的领跑者,将学生的创新与探索热情激发出来。在崇尚创新精神和个性鲜明的知识经济时代,财务管理授课教师在财务管理课程教学中应使学生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只有创新教学观念,才会进行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手段等方面的创新。

    总之,教学内容的深度挖掘和教学效果的良好反馈主要通过教师独特的教学方法来体现。在信息时代, 知识总量迅速增长,经济形势多变,教师应在知识掌握、信息传递或学术前沿上保持优势。教师除了全心全意服务之外, 也需要有多种专长、学识和能力。教师只有勤于学习,不断进步,才能真正成为学生的指引者和学科建设的带头人。

    主要参考文献

    [1] 教育部教育司. 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2] 沈艺峰,沈洪涛. 公司财务理论主流[M]. 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3] 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J]. 会计研究,2005(12).

    [4] 郑毅. 完善财务管理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J]. 北京林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3(2).

    [5] 向德伟. 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学科体系和课程设置问题的探讨[J]. 会计研究, 2003(3).

    [6] 黄亿红. 论财务管理课程在教学改革活动中的创新性[J]. 财会通讯:学术版,2006(3).

    [7] 张惠忠. 谈构建高校本科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J]. 财会月刊,2007(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38: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