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实践 |
范文 | 陈宏嘉 摘 要:本文首先对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进行简要阐述,在此基础上对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进行论述。期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对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推广应用有所帮助。 关键词: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TV51 文献标志码:A 1 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1.1 有助于建设管理效率的提升 水利工程建设具备复杂性、系统性、专业性的特点,其建设管理质量直接与工程目标的实现息息相关。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主要通过收集、传输、存储、整理、调用、发布各项工程信息,协调好各部门之间的工作关系,处理好不同管理者之间的任务交接,从而保障水利工程建设实现建设目标。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水利工程建设管理部门可以及时共享信息库中的各项数据,快速获取水文资料,节省资料收集与调用的时间,并促使各项数据在各个部门的快速传递,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效率。 1.2 有助于先进管理模式的形成 随着信息技术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引入信息技术已经成为构建先进管理模式的必然选择。在信息技术的支撑下,大幅度提升了工程管理、人员管理、资料收集的效率,使各项工作均统一接受项目管理者的指挥和管理。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信息技术是改进管理模式、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手段,有助于工程建設全面落实现代化的管理模式,提升各项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2 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 GIS、GPS和RS简称3S技术,它们是信息技术的核心部分,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对信息技术的整合应用,实质上就是对3S技术的应用。 2.1 GPS技术的应用 2.1.1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利用GPS系统进行地形测绘,可避免测绘工作受到天气变化、地形地势的影响,减少人工测绘带来的人力物力成本支出。同时,利用GPS系统进行测绘还可以减小人工测量产生的误差。在测绘过程中,可从GPS信号接收机上直接读取经纬度和海拔高度,将GPS系统与数据库、CAD软件联合应用,可实现对地形的自动测绘,提高测绘工作效率。 2.1.2在工程监测中的应用。在水利工程监测中,可将GPS技术用于水坝、防洪堤坝、水体岩壁的监测中,通过在监测处安置微小的GPS信号接收芯片,可以在监测区域出现裂缝、开口或压力值过限的情况下,及时向监测系统发出信号,记录和传递物理数据的变化。如果将工程监测软件、报警系统与GPS监测系统联合起来应用,还可全面提升工程质量监测工作效率,及时发现和处理质量隐患。 2.2 GIS技术的应用 GIS是地理信息系统的简称,地理空间数据库是它的核心,通过对系统工程以及信息科学的运用,可为规划、管理、决策提供所需的空间信息。 2.2.1在水利工程管理中的应用。对于水利工程管理而言,其中涵盖的信息量非常巨大,涉及诸多环节,如工程前期审查、投资计划、工程建设进度管理、工程项目简介、资料、照片、图纸等等。运用GIS技术可实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工作的系统化,将工程系项目建设阶段的所有信息实时记录下来,将工程的动态变化情况实时反映给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同时,还能对水利工程中的河道变化情况进行动态监测,据此对河道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预测,为水利规划、航道开发、防汛减灾等提供翔实、可靠的依据。借助GIS技术和3D可视化技术,可以构建起一个相对完善的水利工程3D模型,在该模型中,构筑物的空间位置与实地一一对应,并且可对任意点的空间三维作为进行测量,可对真实3D景观进行再现,此项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可使工程设计以及模型的建立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有助于项目整体建设水平的提升。 2.2.2应用效益。在水利工程管理中应用GIS系统体现出明显的应用优势,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率,具体表现在以下方面:扩大数据存储量,丰富数据存储形式,使数据信息涵盖视频、图片、统计资料等,并且这些数据信息易于读取、调用,在经过加密处理后,还可提高信息数据的安全性;通过使用逻辑方法、算法进行编程,能够对数据信息进行自动分析处理,为工程管理决策提供可靠依据,起到辅助决策的作用;GIS系统具备多种实用性功能,将其应用到水利工程管理中,可对地形、植被、土地、土壤进行分析评价,并预估土壤侵蚀情况,合理规划土地有效利用,根据采集的信息资料编制综合图和专题图;及时更新数据库,始终保持数据的限时性,确保数据不被漏读,提高数据的可靠性;在GIS系统协助下可变换比例尺、地图投影和坐标,也可旋转地图,便于绘图和制表;实现了自动反复检查各项数据,保证检验结果的正确性,同时还可以利用系统功能比较多个方案,实现方案的进一步优化,并节省数据处理时间,降低图形化成本。 2.3 RS技术的应用 RS是遥感技术的简称,这是一项综合性较强的先进技术,它以相关的设备及系统作为基础,在距离被测对象较远的地方,可对被测目标的空间状态及物理特性进行准确测量和记录。通常情况下,可将所有非接触类型的检测与识别技术全部归入到RS技术的范畴,该技术的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2.3.1 在水利规划中的应用。调研是水利规划工作的重要前提和基础,RS技术是新调查技术和传统调查技术的综合运用,其能够为现状调查及趋势变化预测提供依据。现阶段,水利规划的现状调查主要是通过地形图和野外作业来完成,由于部分地形图并未及时更新,从而使其与实际情况不符,这样一来,需要耗费大量的人财物力,进行重新测绘。而卫星遥感资料具有现实性强、周期较短的优点,并且卫星图像的获取也比较容易,据此可对已有地形图的可利用性进行分析判断,若是只增加了公路和建筑,则可通过修测和补测等方法,提高地形图的利用性,或是直接对卫星图像进行利用,将之作为地形图的替代品。在水利规划中,水资源和水环境保护是较为重要的内容,可以借助卫星遥感资料对水资源的现状及其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具体做法如下:通过可见光及红外线波段的资料,对污染较为严重的河流水系及其污染源进行探测,随后按照水质监测数据对水环境容量进行评估,以此来确定河道的允许水容量,再结合污染物的组成情况和实际含量,对不同季节的允许排放量进行测定。 2.3.2 在河口治理中的应用。河口治理的最终目标是在现有的基础上,对水环境进行持续不断地改善,从而达到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的目的,逐步稳定河床。在我国有着大量的多河口河流,对于这类河流而言,最为基本的要求是能够合理地进行分水和分沙,如果河流兼具通航功能,则需要对拦沙门进行有效治理。完成此项工作需要大量与区域相关的信息,如地形地貌、水文地质、泥沙水质等等,利用卫星遥感技术,可为调查工作提供相关信息。在河口治理中应用RS技术时,可将悬浮泥作为标志,并选择适宜的波段对图像进行复合,通过计算机及光学图像突出悬浮泥沙的信息,以此来获取某种水情条件下的泥沙动力信息经处理后的图像可以清晰、直观地呈现出悬浮泥沙的情况,分析其与滩涂演变的关系,便可为河口治理提供依据。 结论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是一项较为复杂且系统工作,为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可对信息技术中的3S技术进行整合应用。在未来一段时期应当加大对信息技术的研究力度,除对现有的技术进行改进和完善之外,还应开发一些新的技术,从而更好地为水利工程项目服务。 参考文献 [1]刘香驿.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信息技术的应用研究[J].黑龙江水利科技,2016(6):87-88. [2]蒋晋平.信息技术在水利工程建设管理中的运用解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6(7):102-10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