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基于Access的河南师范大学图书管理系统 |
范文 | 秦文宁 张若楠 王璀 孔前进 尹天宇 摘 要:文章以河南师范大学为例,完成了对图书管理系统的需求分析、处理分析、系统功能设计、操作界面设计、程序设计等,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图书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工作,为其信息时代管理和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关键词:Microsoft Access 2010;图书管理;数据库 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渐进步,互联网技术日渐成熟,随之而来的是人们的物质与精神文化需求的日益增长。在信息社会发展的今天,许多工作都在计算机系统的帮助下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和进步。图书馆作为一个种信息资源的聚集地,图书种类繁多,用户借阅繁琐,包含很多的信息数据的管理,以及信息数据的交互。随着在校大学生人数的不断增加,图书管理系统的数据量也不断地增加,图书的管理工作也变得越来越繁琐[1]。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采用传统的图书管理模式,借书与还书的具体流程相当繁琐。借书人员在借书时,需要将所借图书以及借阅证交给图书管理员,然后图书管理员将每本书的相关信息(编号、名称等信息)和借书人员者的借阅证存放起来,最后在借阅证和借阅条上填写借书人员的借阅信息。同样,在还书时,借阅人员首先将所借图书交给图书管理员,图书管理员然后根据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借阅条和借阅证,并填写相应的还书信息(还书日期、有无破损等)。 从以上借书与还书的流程中可以发现,传统的借书与还书流程存在着众多缺陷。首先,处理借书、还书业务流程的效率很低,并造成了人力物力的大大浪费。其次,图书馆的开放和利用受限制。最后,资源共享困难。 为此,图书信息管理系统需要为不同的图书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快速的图书信息检索功能及快捷的图书借阅、归还流程,以提高图书的借还效率,从而节约人力和物力。 1 需求分析 电子信息化已经成为现代发展的一个趋势,图书馆管理模式随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人力逐渐变为了现在的机器管理、信息管理,信息化管理不仅降低了成本,也节省人力和物力,极大地提高了管理水平和效率。 图书管理系统是高校学生管理信息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师范大学每年都要进行的重要学生工作,但是图书管理工作的过程比较繁琐,需要统计图书和读者的各种相关信息,同时又考虑到保护学生隐私的问题,又不能把所有读者的信息公布,这无疑又使得查询成绩的过程变得复杂。因此,本文开发出一套图书管理系统来解决此痛点,帮助相关负责人突击图书,并提供给普通学生一个查询图书的入口,方便快捷。本系统的开发以河南师范大学图书管理的模式为依据,建立了一个简单的图书管理系统,由于各个图书馆模式以及管理的不同,其通用性还需完善。为了管理系统能够被普及使用,还尚需分析考定。 本图书管理系统中,图书分类统计功能、图书借阅功能、读者信息录入功能、图书借阅功能以及读者数量统计等的录入与记录功能都可以完成。除各大功能之外,管理系统中的所有信息都要在系统中的读者表、图书信息表中间接或者直接提取出。除此之外,出于系统安全的考虑,该系统不仅规定了图书记录管理人员的在线登录记录时间,而且为管理人员外的用户设置了登录密码,确保其他各个用户能够登录系统并且查看或者在范围之内修改系统内的信息。为了完善并实现各大模块的系统功能,不仅要有记录信息的功能,还需要具备其他各种功能,例如计算、删除、添加、查询、修改等。各项功能还需以读者、图书为中心进行处理[2]。 该图书管理系统可以大大减少时间,工作效率可以得到很大的提高,在人力上极大地减小了工作量,为工作人员减轻了很多压力,很大程度上减小了工作误差,并且图书馆管理更加规范,更加透明化、自主化。为了使本图书管理系统能够最大限度满足各个图书馆管理的实际需求,进行实际系统设计之前,通过上网、图书馆查资料以及实地考察,最后确定本系统应该具有下列8条功能:(1)实用性、可靠性、适用性和先进性。(2)为了防止混乱,各个数据库都应进行有效的管理。(3)用户的多样性、选择的多样性等各种条件需要有不同的查询方式。(4)数据库具有一定的安全性。(5)所有读者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6)所有图书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7)所有用户信息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8)读者借书、还书操作的添加、修改、删除、查询等操作。 2 概念模型设计 概念模型是对信息世界建模,概念模型应该能够方便、准确地表示出信息世界,其表示方法有很多,最常见的是用E-R模型来描述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抽取实体与实体间的联系,建立概念模型。它是整个数据库设计的关键。 系统E-R模型如图1所示。 3 逻辑模型设计 E-R模型只能说明实体间语义的联系,还不能进一步说明详细的数据结构,在进行数据库设计时,总是先设计E-R模型,然后再把E-R模型转换成计算机能实现的逻辑数据模型,如关系模型。逻辑模型不同,描述和实现的方法也不同,相应的支持软件即数据库管理系统也不同,在实体以及实体之间关系的基础是表格之间的关系。 根据系统的设计要求,本文的数据库主要包括用户信息表、图书借阅的基本信息管理表、图书类型表、读者的基本信息管理表、图书的基本信息管理表等,具体的数据项和数据结构如下。 用户信息表:包括学号、用户名、密码。 图书借阅的基本信息管理表:包括读者的借书日期、还书日期、读者编号、图书编号、图书名称。 图书类型表:包括图书类型、图书类型号。 读者的基本信息管理表:包括读者姓名、年龄、身份、性别、编号。 图书的基本信息管理表:包括图书名称、ISBN号、图书类型、图书编号、作者。 库存表:包括ISBN号、库存量。 教职工/学生基本信息表:学号/工号、性别、姓名、年龄。 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策略,即通过对系统进行分析得到系统的逻辑模型,进而从逻辑模型求得最优的物理模型。逻辑模型和物理模型的这种螺旋式循环优化的设计模式体现了自上而下、自下而上结合的设计思想。 4 数据库实施阶段 4.1 视图层 视图层由7个界面构成,分别为:管理员登录界面、目录界面、读者信息管理界面、图书信息管理界面、图书借阅管理界面、图书信息查询界面、用户信息管理界面。这些界面均采用了响应式设计,保证了在不同尺寸的屏幕上有良好的显现,满足了不同用户的需求。 登錄模块主要作用是将输入的信息与数据库中设计者设置的信息进行核对,只有核对成功才会进入系统中,如果输入其他规定范围以外的特殊字符,系统会提示输入用户名有误,无法正常登录,如果登录成功,将会显示相应的内容,并以此起到保护数据的作用,以防止非法用户对其数据的修改、盗取等,从而加强系统的安全性。用户登录界面如图2所示。 4.2 逻辑处理层 逻辑处理层的主要功能为:(1)接收视图层传输过来的用户名和密码,完成用户的登录功能。(2)接收视图层传来的查询参数并连接数据库,完成对数据的查询操作之后反馈给视图层。(3)接收视图层传来的数据与指令,完成对数据的增加、删除和修改。 4.3 数据处理层 数据处理层的主要功能为:(1)存储用户的个人信息,实现系统登录功能。(2)存储读者的借阅信息,实现图书借阅功能[3]。 5 结语 本设计的主要任务是对图书馆的图书信息、读者信息、借阅信息、查询进行自动化管理,满足在校师生的具体需求。我们采用面向对象的方法进行图书管理系统开发与设计工作,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图书管理系统,为其信息时代管理和交流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参考文献] [1]王丽影.基于信息化时代的图书管理系统设计思考[J].山西农经,2017(23):162. [2]邢明琛.赤峰市实验中学图书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J].电脑知识与技术,2017(26):87-89. [3]张嘉逸.公共图书馆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开发[D].苏州:苏州大学,201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