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把握好新时代党性教育的内在逻辑 |
范文 | 裴泽庆 〔摘要〕 党性教育是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重要依托,是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载体,是党校体现党校姓党原则的主业主课。新时代党性教育要突出党性教育的价值追求,明晰党性教育的目标追求,规划党性教育的内容框架,拓展党性教育的形式创新,释放党性教育的效果合力。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党性教育;新时代;红色资源 〔中图分类号〕2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8048-(2018)04-0029-05 党性教育是彰显马克思主义政党本质属性的重要依托,是党员干部保持先进性和纯洁性的重要载体,是体现党校姓党原则的主业主课,对于提升党员干部思想理论水平和政治修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凡为教育,一定会涉及教育方向、教育目标、教育对象、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等基本要素,并由此构成彼此关联、相互作用的内在体系,党性教育更是如此。新时代对提高党性教育质量提出新要求,要注重整体把握党性教育在价值、目标、内容、形式和绩效等层次上构成的内在逻辑,不断推进党性教育朝着科学化、规范化、实效化方向发展。 一、 把握好价值逻辑,突出党性教育的价值取向 价值的实质是客体主体化,代表客体主体化的性质和程度。当客体属性与主体需要相一致时,客体才会产生价值。同样一个事物,不同的人认识是不同的;同样一个场景,从不同的视角观察是不同的;同样一个人物,用不同的历史观评价是不同的,由此引出了党性教育价值对于党性教育内容和方法的重要影响。今年是马克思诞生200周年,又是《共产党宣言》发表170周年,同时还是改革开放40周年。置身于这个伟大时代和特殊历史节点,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在人类社会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如何认识《共产党宣言》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重要作用,如何认识改革开放40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伟大意义,这些都是新时代党性教育要着力回答的重大问题,也是党性教育的价值所在。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从成立之日起我们党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我们党有远大理想和崇高追求。”〔1〕从马克思主义政党发展史看,马克思主义与共产党人是浑然天成的联合体。马克思主义揭示了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把真理的科学性与价值的超越性统一于共产主义理想之中,以其真理和道义的强大力量吸引一大批 “马克思主义笃诚的信仰者”。 从领导革命、建设和改革再到领导新时代,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始终是共产党人的精神之“钙”,是共产党人战胜困难的重要法宝,这是新时代党性教育的永恒主题。 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核心要解决的就是走进田园和回归本真的价值问题,用十九大报告的表述就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换句话说,不管黨性教育搞得如何,从结果导向上看,如果党员干部忘记了初心、丢掉了使命,那么不仅党性教育本身失去了价值,党性教育过程无论怎样系统和全面,实际上也失去了其存在的价值。这样来看,全面从严治党本身就是一个宏大的、常态化的党性教育过程,贯穿其中的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价值观,走进田园、回归本真的认识论,学用结合、知行统一的方法论,借由重审问题、重立传统、重固优势、重造生态、重建自信,真正把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融入党员干部的精神世界。 实践证明,理想、信仰、信念教育从来不是抽象的,内含着深刻的价值原则和价值立场,只有将其投放到我们所处的时代和实践视野下,与每个党员干部对世界、人生、工作、生活的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才能真正将其具象化、具体化、实践化,从而使党性教育更加具有价值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正如马克思在《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写到:“历史承认那些为共同目标劳动因而自己变得高尚的人是伟大人物;经验赞美那些为大多数人带来幸福的人是最幸福的人;宗教本身也教诲我们,人人敬仰的理想人物,就曾为人类牺牲了自己──有谁敢否定这类教诲呢?”〔2〕 二、 把握好目标逻辑,亮明党性教育的目标导向 从党的历史发展看,党性教育在不同时期都有适应该时期形势任务的目标导向。延安时期,针对党内广泛存在的主观主义、 宗派主义和党八股等思想作风, 以及个人主义、 英雄主义、 分散主义、 无组织的状态等错误倾向,我们党开展了以延安整风为主要标志的党性教育活动, 为夺取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思想政治保证。为加强党性教育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1938 年我们党成立了马列学院,毛泽东主持编辑了党的历史文献《六大以来》(后来又编印了《六大以前》),供延安党员干部学习。1941 年 8 月,党又编辑了马、恩、列、斯反对主观主义、形式主义的观点和言论。9 月,党成立中央高级学习组,研究马、恩、列、斯的思想方法论与党的 20 年历史。在此期间,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从理论和实践相结合上为全党做出示范楷模和理论贡献。例如,1939年5月30日,陈云发表了《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1939年7月8日,刘少奇发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提出,党性“就是无产者阶级性最高而集中的表现,就是无产者本质的最高表现,就是无产阶级利益最高而集中的表现”。〔3〕1941年秋,任弼时发表《关于增强党性问题的报告大纲》指出,“共产党员的党性,就是无产阶级最高度的阶级觉悟和阶级意识。党性是以党员的思想意识、政治观点、言论行动来作标志,来测量的。”〔4〕1941年7月1日,中共中央通过的《关于增强党性的决定》指出,党所面对的伟大而艰难的革命事业,要求我们要把党建设成为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布尔塞维克的党,要求全党党员和党的各个组成部分都要在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和统一纪律下面团结起来,成为有组织的整体。《决定》指出,每一个共产党员,要为全党的统一性、集中性和服从中央领导而斗争;要展开反对分散主义、独立主义、个人主义的斗争;要坚决与阳奉阴违的“两面人”作斗争,并且要彻底肃清这种现象;要及时纠正和不纵容错误的发展,如果发现了错误,要正面地、坦白地、诚恳地提出批评;要团结互助,爱护干部,帮助他们在政治上进步;要为服从纪律和服从组织而斗争;要克服自满自足、自私自利的观念;要忠实朴素,埋头苦干,实事求是;要把理论与实践、工作与学习联系起来,配合起来;要每个党员都参加一定的党的组织生活。延安时期鲜活的党性教育实践表明,我们党之所以能够在艰难困苦条件下一步步走向胜利,一个看家本领就是用坚强的党性锤炼出坚强的党、团结统一的党。 革命战争时期如此,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是这样。今天我们党已经是一个拥有8900多万党员的超大型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坚持不懈地抓好党性教育,是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现实需要,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内在要求,是实现党的全面领导和长期执政的长远需要。历经4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党所面临的形势和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党内状况也和过去相比有了很大变化,特别是一大批年轻干部走上政治舞台,越是在这种情况下,越要重视对党的历史、党的优良传统、党的优良作风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透过历史和现实相交织的视角,运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切身感受和认同党领导人民取得的来之不易的胜利成果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独特优势。 新时代是一个理论指引的时代、强国建设的时代、共同富裕的时代、民族复兴的时代、引领世界的时代,这样的时代必然对党性教育提出新的目标设定和目标导向。比如,理论指引的时代就要求一定要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深悟透、用好用活,强国建设的时代要求我们要把为人民服务宗旨落实变现,引领世界的时代要求我们要用宽广的人类胸怀和人性关怀看待世界、走向未来。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提出,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从整体意义上看,这也是新时代党性教育所要实现的重要目标。 三、 把握好内容逻辑,厘定党性教育的理论框架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我们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13亿多人口的大国执政,面对十分复杂的国内外环境,肩负繁重的执政使命,如果缺乏理论思维,是难以战胜各种风险和困难的,也是难以不断前进的。一定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认领、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中国是一個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要防止出现颠覆性错误,就要深入认识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而要认识规律,就要牢牢掌握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牢牢掌握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由此决定了新时代党性教育的内容导向。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 翻开一部纷繁浩瀚的中华文明史,处处能够见到华夏文明远扬天下的记载和画面,时时能够感受到华夏儿女为人类文明作出重大贡献的骄傲与自尊。在人类漫长的文明演进过程中, 中华文明以其悠久灿烂的历史引世界文明之先、 呈中华文明之美, 为人类做出了卓越贡献。然而近代以来, 以鸦片战争为开端的西方列强数次入侵, 打破了中华民族的发展进程, 撕裂了中华文明的历史传承,使中国一步步沦为半殖民地、 半封建社会。山河破碎、 生灵涂炭、 人民遭受极大痛苦。哪个政党勇立历史潮头, 顺应历史发展, 解决历史问题, 哪个政党就会受到历史的青睐。 “中国共产党成立前, 其他政治力量都没能挽救中国社会的沉沦, 国家状况一天一天坏下去, 民族历经屈辱和苦难;中国共产党成立后, 领导人民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 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 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 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 在世界上也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5〕这种鲜明的对比有力说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不是天然天生的, 是风云变幻的近代中国发展的必然选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是正确的,中国共产党要自觉地承担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讲党性、重视党性教育、加强党性修养和锻炼是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实践证明,以史为鉴、运用党的历史进行党性教育是一种有效的方式。其一,生动丰富的党的历史,为党性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其二,鲜活感人的历史人物,给予理想信念教育以具体的支撑。其三,研究历史的过程就是思想观念逐步澄清,理想信念逐步确立的过程,党的历史经验值得总结,教训必须吸取,规律有待探寻。其四,历史与现实是相联系的,对历史的研究有助于理解现实问题,是谓资政育人。 十九大报告指出,领导十三亿多人的社会主义大国,我们党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高强。要增强学习本领,在全党营造善于学习、勇于实践的浓厚氛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推动建设学习大国。在全面增强执政本领的八项本领中,学习本领位居第一。要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看家本领,也是党员干部特别领导干部必须普遍掌握的工作制胜的看家本领。只有学懂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领会了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才能心明眼亮,才能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三大规律”,才能始终坚定理想信念,才能在纷繁复杂的形势下坚持科学指导思想和正确前进方向。 世界每天都在发生变化,中国每天也在发展变化。要以坚持不懈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不断学习新知识、练就新本领。要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有针对性地学习掌握做好领导工作、履行岗位职责所必备的各种知识,努力使自己真正成为行家里手、内行领导。同时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马克思主义学风,带着问题学,拜人民为师,做到干中学、学中干,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四、 把握好形式逻辑,拓展党性教育的方法创新 第一,主要形式是加强党校教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是我们党对领导干部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主阵地,是教育培训党员领导干部的主渠道。领导干部到党校学习,主要任务是学习党的理论、接受党性教育。新中国成立前后,我们党运用党校这个阵地,培养了大批领导骨干,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胜利提供了有力组织保证。改革开放以来,党校紧紧围绕党的事业和党的建设全局,为推进党的理论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贡献。党校姓党,决定了党校工作重心和主业主课,也决定了党校教育在加强党性教育中的特殊地位。各级党校要把党性教育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把党章和党规党纪学习教育作为党性教育的重要内容,教育引导各级干部自觉尊崇党章,自觉遵守党内政治生活若干准则、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党内法规,强化学员党的意识、纪律意识、规矩意识,引导学员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觉用党章和党规党纪约束自己的言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党校必须引导和促使学员努力学习和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和方法论,特别是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作为理论教育中心内容,提高战略思维能力、辩证思维能力、综合决策能力、驾驭全局能力。同时运用党校课堂的独特优势,注重发挥先进典型作用,多讲讲革命烈士和英雄人物的崇高风范,多讲讲焦裕禄、杨善洲、谷文昌等各条战线优秀干部的模范事迹,多请一些先进模范人物来现身说法,多把反面典型跌入违纪违法泥坑的教训给党校学员讲清说透,让大家引为镜鉴、自觉自律。 第二,重要形式是用好红色资源。新形势下开展党性教育实践,可以充分运用井冈山、延安、革命老区等地独特红色资源和教学基地,开发理论学习中的自主研究和互动交流空间,同时加入更加人性化的情感教育因素,让科学理论、人生哲理、德行教育变得更为立体丰满,生动鲜活,真正实现“一个现场教学点就是一部生动的教材 ”“一次现场教学就是一次精神洗礼”“挑粮小道上的挥汗如雨, 胜过教科书上的千言万语。 ” 第三,基本形式是注重个人修养。毛泽东的《纪念白求恩》《为人民服务》,刘少奇的《论共产党员的修养》《论党》,周恩来的《我的修养要则》,任弼时的《关于增强党性问题的報告大纲》,陈云的《怎样做一个共产党员》,张闻天的《论待人接物问题》等经典文献,都结合党性要求和中国深厚的人文传统,深刻论述如何把个人修养同形成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结合起来,不断提高党员的个人修养。更重要的是,领袖人物用自己的人格魅力、人品修养很好地诠释了党性修养的实践价值和生活意义。 五、 把握好绩效层次,释放党性教育的效果合力 党性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重在形成合力,产生实际效果和影响力。党性教育的主体是多元的,党委党组是主体,宣传组织部门是主体,党校教师也是主体,这么多的主体不形成合力是不行的,形成合力的基本要求是认识到位、目标一致、加强统筹、用好教材,特别是适应新时代要求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党性教育工作队伍,多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党性教育行列,真正把党性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抓紧抓好。 党性教育是个知、 情、 意、 行的统一过程,要把这个过程统一好就要深入研究党性教育规律,包括受教育者的认知特点、现实需求、心理认同、情感变化,特别是不同年龄、 不同岗位、 不同级别等群体党性修养的真实状况, 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因人施策,既要发挥主体性,又要突出约束性,既要解决思想问题, 又要解决现实问题,从而于无声处增强党员干部的情感认同、心理认同、理性认同。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7-01. 〔2〕马克思恩格斯论教育〔M〕.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3〕刘少奇选集:上卷〔M〕.人民出版社,1981.131. 〔4〕任弼时选集〔M〕.人民出版社,1987.231. 〔5〕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中共党史出版社、党建读物出版社,2016. 【责任编辑:陈学明】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