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背景下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问题、原则与对策 |
范文 | 摘 要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其中青少年群体的法治教育至关重要。文章从青少年法治教育中主体、客体、中介等方面视角分析存在的问题,探讨提升法治教育实效性的原则,如把握方向的原则、法德结合的原则、以人为本的原则、理实结合原则。进而探讨如何进一步做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顶层设计、革新法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充分运用有效多样的法治教育载体、创造青少年良好的法治系统化氛围等对策。 关键词 法治教育 青少年 问题 原则 作者简介:张成飞,南京大学法学院法律硕士。 中图分类号:G77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18.10.331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从青少年抓起,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让法律成为全民信仰。青少年是国家发展的未来,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是意识形态斗争的需要,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的需要。 一、当前青少年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法治教育实施的过程中,主体、客体、中介等环节有存在不足的情况,需要我们认识到问题,理性中接受,实践中规范行为。 (一)教育主体层面而言,学校、社会、家庭合力推进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动意识、形式方法等效果不佳 学校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第一学校,社会法治环境是青少年法治教育的有效载体,他们之间需要合力配合。现实中存在主体不到位,法治教育效果不佳等问题。当前学校在法治教育的教材、师资、课时、经费等方面还存在不足。学校的法治教育形式简单,方法单一,效果不佳,主要侧重于向学生灌输法律知识, 而忽视了学生法治思维的培育。家庭法治环境对青少年法治教育影响深远。父母教育子女的方式、家的氛围、父母自身的素质水平、规范规则意识等都影响孩子法治意识的养成。家庭教育会出现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的效应。单亲家庭 、离婚家庭和隔代家庭对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有着程度不一的影响。社会多元化的今天,负面新闻与网络暴力、校园欺凌事件等报道,有的没有起到教育警醒作用,反而成为模仿的对象 (二)教育客体层面而言,青少年的身心特点明显,法治素养有待提升,有价值取向错位,知行脱节现象明显 从年龄特征和生理特征来看,青少年时期,青少年的生理變化发展快,心理与应变能力相对弱,缺乏很好调节和支配自己活动的能力,认知与情感、认知与行为、情感与意志以及自我意识内部各成分之间存在着矛盾。这些影响了青少年在实际生活中处理矛盾和问题的能力。一系列生理和心理的问题,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就容易陷入心理危机,一旦出现诱因,就可能演化为犯罪危机,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现象时有发生或者受到不法侵犯时,不知所措。 (三)教育的中介环境而言,现代信息传递方便快捷,中介系统发展迅猛,规范化利用需要加强 网络时代给人民带来便利的同时,腐朽落后文化和有害信息,网络暴力等也通过网络传播,腐蚀青少年人的心灵。法治教育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网络带来的双面作用。新媒体的法治宣传与报道的全面公正性欠缺,网络法治环境大众传媒低俗化影响青少年法治意识;实体法律书籍普及化数量与案例更新滞后,在快餐式文化背景下,自觉购买法律书籍的青少年较少。 二、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原则 在青少年健康成长成才过程中,法治教育有效实施需要把握一些原则,以提升法治教育的效果。 (一)把握方向原则 法治教育的大方向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在全面依法治国背景下,青少年法治教育模式不断创新,要明确正确着力抓好阵地建设,通过法治宣传教育,发挥法治教育作用。2016年教育部、司法部、普法办等三部门联合颁布了《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希望以此来推动法治教育的科学化水平,把握社会主义法治教育的方向。这为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进一步明确了目标,将青少年作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重点长抓不懈。青少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构建和谐社会的生力军,更是每个家庭和谐的希望。 (二)法德结合原则 时代呼唤英才,在青少年的法治教育中,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法律法规为基础。法治和德治,是治国理政不可或缺的两种方式,道德体系中体现法治要求,发挥道德对法治的滋养作用,努力使道德体系同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促进;以法治承载道德理念,道德才有可靠制度支撑。现在小学一二年级的思想品德教材已经改为《道德与法治》,大学生中开设公共基础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课程,达到法治与德治相得益彰,做到法安天下,德润人心。 (三)以人为本原则 法治教育要坚持以人为本,根据青少年的年龄层次相应地调整难易程度。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是一个逐步认识自己、接受自己的过程。他们有着较强的自尊心,在受到肯定时会产生满足感,否则会产生挫折感,很多“问题”青少年的标签,来自教师、家长、同学和其他社会主体的负面评价会导致行为失范,会使他们过分地否定自己,自暴自弃,最终不利于对他们行为的矫正。很多青少年一旦成了“问题”人,会更加肆无忌惮地违反法律。因此以人为本的法治教育要尊重青少年发展的身心特点,要让青少年明白,对法治的信仰与尊崇,是现代法治国家对公民价值观的要求。 (四)理实结合原则 青少年的法治教育是理论研究也是实践问题。理论教育需要现实社会的实践检验。青少年在课堂中不断学习法律理论,法治知识讲座与案例解析介绍有一定的理论认知基础。这需要教师进一步第二课堂实践教育引导。如可以通过模拟法庭,分角色的实演过程中,开展关于交通安全教育、环保教育、校园欺凌事件等分析,提高青少年的法治意识,解决问题综合能力。同时,学校、家庭与社会公检法等相关部门可以联合常态化开展法律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参观参与制作法治宣传栏、参加法治公益活动、参观少年管教所,实施青少年志愿者,参与法院庭审的旁听、参与法治文艺节目等活动。 三、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性提升的路径 青少年法治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形成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关心、共同推动的良好氛围,同时加大检查督促力度。具体有以下几种探索措施: (一)规划好青少年法治教育的顶层设计,各部门主动推进法治教育,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 保障体系作为社会良好风气导向的重要风向标,要在推进法治进程中有所作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师范大学纪念五四座谈会上提出,要构建中国特色教育治理体系和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在法治氛围营造与保障上,各级要积极行动起来。首先,要做好法治教育系统的顶层设计。要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基础上制定地方法治的行为规章制度和校园纪律。其次,要积极通过校园网络与校园文化宣传法治文化。在校园设立廉政文化、政策法规、警钟长鸣等模块发布相关信息。最后,学校要以依法治校的理念做好法律课程有序开设的相关保障。同时,在教育系统中开展法治教育经验交流座谈会常态化机制。 (二)紧跟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法治建设要求,具体革新内容与形式,加强法治课程建设 从十八届四中全会,到十九大,到现在法治国家保障的法治教育的进教材进课堂中,需要进一步革新法治教育的内容与形式,需设立独立的法治教育课程,改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形式,明确在不同的教育阶段下法治教育的目标。青少年法治教育课程的法治应该是独特的,要强调生活常识、权利、正义观和司法认知。教育学生懂得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加强青少年相关度高的《未成年人保护法》、《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法律内容与精神的学习,加强青少年的自我认识与自我控制力。可以利用以考促學的方式,在升学考试中适当增设相关的法律知识内容与运用。 (三)适应网络时代的特点,充分运用有效多样的法治教育载体 法治宣传教育工作载体有展板、板报、专栏等多种形式,在普法工作中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与此对应的是网络平台较之其它载体,优势更明显,手机新媒体的大量资源让青少年乐于接受,所以,在普法工作中,要把网络平台载体阵地打造成法治宣传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阵地,充分利用校园网站、政府法治文明网、微信公众号、微博、论坛等网络平台,使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所形成的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及时传递法治文化的正能量。鼓励青少年参加法治微电影大赛、法治动漫大赛等活动与展播。 (四)依法治国治校治家治环境,创造青少年法治教育良好的法治系统化氛围 青少年犯罪现象有呈现出低龄化和犯罪手段成人化的倾向。法治国家要奉行法律至上的基本理念,全面实施宪法及各项法律的基本要求,从国家层面加强对青少年法治教育的宣传力度;学校要奉行法律至上原则,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课外活动和学校与周边资源,提升青少年法治素养;家庭的治理同样在法律范围内,社会开设父母周末法治学习班,父母做表率中立规矩,进一步在社会中强调家风家训的建设。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良好系统化氛围需要动员全社会力量,社区与司法部门参与进来,扬善抑恶,净化社会环境。通过公正、有序的法治教育环境,将法治思维根植于青少年的思维与行动中。 回应群众关切,党的十九大将“坚持全面依法治国”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之一。青少年法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让广大青少年学法、懂法、用法中感受看得见的正义并支持正义。 参考文献: [1]习近平.《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辅导读本.人民出版社.2014. [2]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编写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教出版社.2018年修订版. [3]任颖、李晓惠、刘建军.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有效性研究.中国司法.2016(2). [4]靳玉军.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的若干思考.教育研究.2015(4). [5]孙德岩.我国青少年法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析.成都教育学院学报.2006(8). [6]左信、代洪宝.青少年法治教育问题探析.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