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校抵御邪教渗透策略研究
范文

    关键词 大学生 邪教渗透 抵御

    基金项目:2015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研究项目“高校防范宗教渗透问题研究”(项目编号:15YJC710046);2018年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我国高校境外宗教渗透的策略研究”(课题编号:18BZJ061)。

    作者简介:秦义,常州大学史良法学院党委书记,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校教育管理研究。

    中图分类号:D635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识码:A ? ? ? ? ? ?? ? ? ? ?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6.359

    近年来,邪教组织逐渐将触角伸向了高等院校,利用各种手段,图谋将在校大学生作为其重点发展对象,潜在危害不容忽视。新常态下,高校反邪教工作是尖锐的、紧迫的,复杂的、长期的。[1]为积极探索新时期高校大学生防范和抵御邪教渗透的有效途径和方法,课题组走访了在常高校相关部门和在校大学生,发放了1200份调查问卷,收回1080份。对高校大学生邪教认知状况及高校反邪教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一、问卷调查基本结论

    (一)大学生总体上能够认识邪教,但依然有少数大学生对邪教危害认识不清

    调查显示,95.3%的大学生对邪教特征有清晰认识,能够指出一条或多条邪教基本特征;有94.79%的学生能够根据名称正确判断邪教,仅有5.21%的学生将基督教或伊斯兰教看作邪教,且这些认知受调查者性别、地域等方面的差异影响较小。但在询问邪教对社会的危害程度如何时,有10.65%的大学生选择“没什么、还好”,这说明少数大学生对邪教的社会危害认识不清。更令人担忧的是,仅有25.67%的学生选择邪教的根本目的是谋取政治地位和权力。

    (二)大学生宗教信徒数量增多,是邪教在校园发展的“隐性土壤”,且邪教在校园传播手段、途径隐秘

    根据调查数据,288名大学生有宗教信仰,占调查人数的26.7%,信仰人数最多的前两名宗教分别为佛教和基督教,分别是111人和82人,占调查人数的10.27%和7.6%。在有宗教信仰的大学生中,只有35.27%到合法的寺庙、教堂参加宗教活动,32.53%的没有固定场所,政府、高校应高度重视信教学生的宗教活动,做好相关组织和引导作用,否则就会给邪教在校园发展留下可乘之机。此外,有18.8%的大学生表示自己或朋友受到过邪教宣传骚扰,邪教宣传骚扰的前三个途径主要是电子邮件、微信、微博等占38.54%,周围人口口相传占27.07%,纸质信件、传单占19.76%。由此可见,邪教的传播渠道以网络、电信、信件等媒介为主,传播范围广且行踪隐秘、分散,为高校及相关部门的摸排和调查增加了很大难度。

    (三)高校反邪教教育相对缺失,新兴媒体反邪教宣传力度不够,政府、学校反邪教联动机制尚未形成

    调查显示,51.2%的大学生反映没有在课堂上受到反邪教方面的教育,42.22%的大学生反映没有发现身边组织举办过反邪教活动,29.54%的大学生明确表示不愿意参加反邪教活动。这些都说明高校未能发挥反邪教教育主阵地作用,大学生反邪教态度不够坚定,参与反邪教教育主动性不强;此外, 32.13%的大学生在网上没有发现反邪教宣传,65.46%的大学生没有听说或浏览过反邪教网站,表明政府相关部门在利用网络等新兴媒体进行反邪教宣传力度不够,影响力不足;在调查座谈过程中,我们还发现反邪教教育宣传活动依然是主管部门单线作战,与高校联系较少,大多高校未建立大学生反邪教协会,没有形成联动机制。二、大学生易受邪教影响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特定阶段思想、心理变化是该群体易受邪教影响的内在原因

    高校大学生正处于人生思想、心理发育的特定階段。生活学习中各种变化、压力,如人际关系的紧张、家庭经济条件的差异、学业就业的压力、情感的困惑等,容易让大学生在思想和心理方面出现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缺失正确信仰。调查显示,部分大学生不同程度地存在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等问题,而对超自然的神秘现象和宗教教义有着浓厚的兴趣。二是心理素质较差。面对各种压力,大学生心理容易失衡,其心理需求未能得到引导和疏通,极易被邪教组织诱惑陷入歧途。三是个性强烈,喜欢标新立异、唱反调。部分大学生对社会现象的理解趋于表面,存在反主流趋向,经常对社会事物持有怀疑和敌意态度,容易被邪教美好的虚假宣传所蛊惑,对邪教行为方式产生认同。

    (二)政府、高校对反邪教工作重视不够是大学生易受邪教影响的重要原因

    总体来说,政府、高校对校园反邪教工作的思想认识不足,重视程度不够。在反邪教教育宣传过程中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是政府工作机制不健全。政府尚未充分认识到高校反邪教教育重要性,未建立长效工作机制来指导高校开展反邪教教育。二是高校教育引导不规范。高校未完全发挥第一第二课堂在大学生思想教育方面的主阵地作用,高校思政课缺乏反邪教教育内容;未成立大学生反邪教协会,在主动引导大学生认知邪教、防范邪教方面活动不多,力度不大。三是社会反邪教氛围不浓厚。各级党委和政府相关基层反邪教宣传教育渠道和形式单一,部门间未能形成有效合力,未充分整合和发挥民间、社会力量形成全社会共反邪教的氛围。

    (三)邪教组织利用新媒体进行渗透是大学生易受邪教影响的重要因素

    目前,邪教组织积极利用网络新媒体技术,实施邪教非法活动,除使用网站、电子邮件、论坛进行信息发布外,还利用现有 QQ、微博、微信等进行传播和信息交流,这些新媒体具有高自由度和强互动性的特点,信息呈裂变式传播。[2]而根据调查显示,40%的大学生每天上网时间在3小时以上,他们好奇心强,掌握一定的网络技术,会使用翻墙软件浏览邪教网站,容易受到邪教思想的渗透。三、高校抵御邪教渗透策略

    (一)把握大学生心理特征和精神需求是反邪教教育的前提

    把握大学生心理动态发展。重视对大学生的心理特征的分析和了解,发挥高校大学生心理协会等学生社团的作用,利用朋辈教育的优势深入学生,防止偏激思想的产生;建立信教大学生及接触过邪教的大学生档案,并进行重点关注和跟踪,积极掌握其思想动态;关注大学生精神需求。培养当代大学生科学的需求观,努力创造条件和平台满足大学生们合理的、理性的精神需求。尤其是关注和引导信教大学生的宗教生活,只有当大学生在学校里体会到了心灵满足、成就和慰藉,才能让邪教无可趁之机。

    (二)构建反邪教宣传双线并行体系是反邪教教育的关键

    政府和高校应积极抢占宣传教育阵地,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构建反邪教宣传教育双线并行体系,拓宽宣传教育的渠道、途径,探索出更为高效的宣传教育方式。

    线下宣传教育注重活动拓展。高校可组织大学生参观防邪教警示教育基地,开展案例及法规宣讲等活动,使反邪教教育更深刻更形象;开展反邪教主题社会实践、调研等,使大学生深入接触现实,了解邪教组织的反社会行径、危害;以反邪教宣传周、宣传月为载体,通过发放反邪教宣传单、签名、播放反邪教警示教育片等,集中时间、集中区域地做好相应的互动宣传。线上宣传教育注重活动创新。政府、高校应利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和媒体,创新反邪教教育模式。除建立专门的反邪教网站外,还应充分运用新媒体技术,如创建反邪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大学生使用频率较高的社交软件,[3]运用集赞或相关知识小问答、网络小红包等活动形式,调动大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使得反邪教活动深入人心,扩大反邪教教育活动影响力和覆盖面。

    (三)培育大学生正确人生观、价值观是反邪教教育的根本

    高校应充分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生价值观念形成方面的关键影响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教育。

    发挥思想政治第一课堂作用。强化思政教育課的第一课堂建设工作,培养学生的法治思维和理性思考问题的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反邪教宣传,只有对邪教本质的进一步了解、揭批,大学生才能深刻地认识邪教的“世界观”“价值观”的本质。培养大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 注重在校园内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对大学生进行人格教育,培养大学生诚信意识,提高大学生社会公德水平。只有大学生拥有坚定的思想立场、高尚的公民品德、积极的人格和强大的心理素质,邪教势力才能完全无法渗透。

    (四)健全机制,筑牢反邪教阵线是反邪教教育的保障

    开展大学生的反邪教教育工作,必须以各级党委和政府为核心,健全机制,多方联动,充分发挥各部门的主观能动性。

    建立健全工作机制。由政府牵头召集相关部门组建反邪教工作联席会,定期召开碰头会议,研究部署反邪教教育工作;积极推动反邪教教育进学校、进课堂、上讲台,提高大学生明辨是非、认清邪教本质的能力,增强他们对邪教的免疫能力。[4]多方联动,筑牢反邪教阵线。政府职能部门要加强对高校反邪教工作指导,司法部门要加大反邪教法律法规知识普及,高校要建立大学生反邪教协会,发挥其反邪教辐射源作用。只有这样凝聚各方合力,努力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的反邪教宣传与教育网络,才能提高反邪教教育的广度和力度,筑牢反邪教阵线。

    参考文献:

    [1]杨一平.高校反邪教警示教育的困境及路径探析[J].宝鸡社会科学,2015(4).

    [2]齐姗,李庆龙.高校反邪教新形势及对策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3(4).

    [3]李丹,王杰,张利.基于共词分析的高校反邪教宣传教育现状研究[J].法制与社会,2020(1).

    [4]夏天.日本高校反邪教工作调查研究[J].科学与无神论,2019(6).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3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