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共享经济的现状以及市场的开拓 |
范文 | 汤晓婧 程振邦 摘 要:研究共享经济的现状,从企业方、消费者两个方面分析整个共享经济领域的形势。并深入总结了领域内各个行业近年来的发展情况、市场变化以及相互之间特点的对比。讨论B端模式和C端模式对于共享经济企业的特点以及利弊,给出相应模式选择的指导意见。分析共享经济的多方面发展需求、新兴共享经济型企业的发展规律,为未来共享经济新型态切入市场提供决策思路。 关键词:共享经济;B2C;C2C;平台;市场 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其本质是整合线下的闲散资源。在当今互联网时代与移动端发展迅速的条件下,互联网经济发展迅猛,中国的共享经济在此基础上抽枝展叶,在近三年经历了行业的开拓和资本的追捧。为探索共享经济的发展现状探求社会需求,寻求共享经济领域新的发展制度,摸索政府、企业、用户的角色扮演和平衡点,向符合社会需求的方向发展进步,寻求共享经济在市场开拓问题上的答案。 一、我国共享经济发展的基本情况 1.企业方 (1)一家独大、稳步求新的滴滴出行 成立于2012年的滴滴出行可谓是国内最早一批开始涉足共享经济的企业,经过五年的发展壮大,如今中国的网约车市场几乎只屹立着“滴滴出行”这一面大旗。这五年来,滴滴先是挤走了摇摇、百米、大黄蜂等,又先后收购快的打车与优步中国。从外界看来,如今滴滴是如此強大,但其背后却十分艰难。 初创时,仅有80万资金的滴滴打车,面对强大数倍的对手们没有退缩,而是用尽浑身解数开出一片天地,甚至还用了一些非常规手段,比如在摇摇出行的广告后面附上滴滴的广告,不明真相的消费者在看到广告以后就根据提示发送短信下载了滴滴的软件;与百米的竞争中,还在滴滴手机应用端内引导顾客删除百米手机应用。“滴滴”们的这种做法受到了外界知情人士的谴责,但是只有存活下来才是根本。滴推们的“用生命来做滴推”精神,以及近乎疯狂地“补贴大战”,都让滴滴在夹缝中不停地跻身向前,一步一步开创了自己的帝国。 现阶段的滴滴出行,可谓是为共享经济的其他行业树立了榜样,有着自己完善的业务、日趋健全的监管体系。滴滴企业版的推出更是为企业租车提供了十分便捷的平台。最近,滴滴出行又宣布了国际化的进展,开始了迈向世界的道路。这些年来滴滴打车也陆续与国内的几家巨头签订了合作条约,达成了十分紧密的合作关系,互惠互助,和谐共赢,稳步开发新的业务点。 (2)趋于稳定的“单车”行业 共享单车行业起始于2014年前,在2016中得到了飞跃式的发展,行业的领头企业ofo小黄车与摩拜单车,也备受互联网巨头的青睐。一年中近乎夸张的融资金额屡屡吸引媒体的广大关注,也使得共享经济渐渐为人所知。可以说,中国共享经济的模式由滴滴树立标杆,而真正掀起共享经济创业浪潮的,非共享单车莫属。在发展高潮期,两家公司的情况与五年前的滴滴和快的是惊人的类似——先是吞并其他小型的单车企业,同时用尽全力互相竞争来抢占对方的市场,在产品设计、营销方案、争取融资争取合作等各个方面开始了一系列的角逐。2017年下半年,小蓝单车因为资金的周转问题率先从共享单车领域推出,也因此引发了群众对于共享单车行业押金信誉问题的担忧,行业形势受到了严峻的挑战。在市场逐渐被开拓后,不同于以往的是,目前ofo与摩拜这两家公司迫于资源,在运营上均出现漏洞,而Hello单车则逐渐追赶,慢慢侵占市场,取得重要席位。经历过2017年共享单车行业的用户数量的激增之后,2018年共享单车用户的增长率也从2017年的632.1%下降至14.6%。整个单车出行行业增长态势趋于稳定。 目前的共享单车领域呈现出三足鼎立的态势。2018年5月,三大共享单车领头企业活跃用户分别为:ofo:2937.7万人,摩拜:2526.6万人,哈罗单车:529.1万人。而其他的小型企业的活跃人数与这三者相比差距甚大,故可以下定结论:共享单车行业已经渐渐步入成熟期。与之前野蛮生长所不同,在稳定的形势下,各家公司开始将自己的精力投入在公司的运营与管理上,加大力度规范单车的投放,加强与政府的沟通合作。并且,自2017年起,ofo与摩拜的海外扩张计划也开始逐渐布局,致力于发展其第二增量市场。 (3)争占市场的“充电宝”们 当今的形势下,除了共享出行领域趋于稳定之外,领域其余的各行业都有着至少两家的代表公司。究其原因是发展的年限较短,而初创企业往往没有太多的资源,以至于在起步的时候,被他人复制模式的成本相对较低。并且,许多巨头投资商在行业起步时,就向某些看好的企业投入大量的资金,使其发展壮大,以至于市场扩大的时候能获得更大的利润以及数据流量资源。故当一个新的行业兴起时,很容易冒出很多企业,迅速的扩张, “充电宝”的争斗是十分明显的例子。 共享充电宝,先前市面上发展最好的三家,分别是来电科技、街电科技以及小电科技。三家有着不同的产品以及不同的充电服务模式。分别先以自己最擅长的方式占领一部分市场,再慢慢地借助发展得到的资源进入竞争者的领域,最后将竞争者从市场上挤出去。据2017年各家企业的融资情况,小电科技和街电科技开始逐渐与其他竞争者拉开差距,二者用户数量均超2500万人,比排第三的来电科技多了将近一倍。怪兽充电后来居上,也有隐隐超过来电的趋势。总体局势是街电与小电争夺霸主,来电与怪兽争剩下一个三强的名额。各家企业在2017年融资数额都超过了1亿人民币,虽然相互间有些差距但是并不是不可弥补。未来的市场会如何发展,现在还不得而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谁的模式更为先进,谁的融资更为丰厚,领导者的战略更稳健,谁就将成为共享充电宝行业最后的霸主。当然,如果都互有缺陷,而且对消费者的需求把握不明确,不能够顺应市场,那这个行业也可能整个销声匿迹。 类似于充电宝的行业有很多,如共享短租,共享物品交换等。不过与“单车”、“充电宝”相比,还没有受到互联网巨头的青睐。但从长远来看,资本的看好并不会直接改变整个市场的走向,顾客不会只因为没有巨头公司的鼎力支持就失去的需求。只要抓住顾客的痛点,从客观上将需求供给进行有效合理匹配,拥有合理的商业模式,顾客也一定会使用这些产品,至于发展,就只是时间和机遇的问题了。 (4)静静摸索、孕育生机的潜伏者们 共享经济的风已经刮过了市场的多个角落,几乎各行各业都曾经被人们思索过:能否在这个行业上进行创新?所需要发展的业务点在何处?有些企业找准了自己的位置,摸索出了自己独特的模式,但更多的企业还潜伏在暗处,迟迟没有找到自己的位置,如同来时一样又默默地隐匿消失了。 罗宾·蔡斯《共享经济》中这样阐述,几乎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有产能过剩的情况存在,此时共享经济便充当了一个优秀的资源调配者。如果一种商业模式,它解决每件资源不匹配问题为社会带来的边际利润如果能够大于它的边际成本,那么从客观上它就是有盈利的可能的。既然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有不同程度的产能过剩,那为了调配这种产能过剩,去发现新的商机的行为就应当是应该被鼓励的,或许在一次一次的尝试中,就会擦出创业的火花。 2.消费者 现阶段民众对共享经济的了解与认知程度还比较低。大多数可能使用过几类或多类共享产品,知道了共享产品能够节省成本的优点,但了解还仅限于使用过的产品,并不会在其他方面去寻找更为高效的共享方式。其主要原因还是现阶段共享经济对人们生活的冲击力度还不够,同时也使得产品及服务的质量也有着较大的提升空间,所以消费者会有比较长的接受过渡期。 调查结果还显示大多数人身上都有着参与共享经济的潜质,基本人人都有或多或少的闲置物品,而现阶段更多的人选择了将物品继续闲置。在未来共享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可能有更多的人会选择用共享的方式,达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整个市场,已经可以嗅到这样一种气息: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共享经济的各个行业的服务供应都可能会与消费者的需求擦出火花,而且会越来越频繁。 二、模式的选择:B2C or C2C 截至目前,共享经济较为官方的定义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这是一种点对点的经济模式,此前在国外发展也大多遵从此模式,例如Uber和Airbnb。但是当共享经济的模式被移植到中国以后,许多行业的供应方就变成了B端,例如共享单车等。有人指出,这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不是共享经济而属于一种租赁经济,社会的闲置资源并没有被共享,共享的只是单纯的平台方的专属资源。这种模式在中国现下十分流行,除了少数行业外,大多数的现行共享经济模式都是这种“租赁模式”。团队将它称之为“中国特色的共享经济模式”。 这种B端的共享模式,不是因为我国移植水平低。ofo的创始人戴威就曾经在母校北京大学实行了这种C端的共享。他号召同学们将自己的单车共享出来,有偿提供给他人使用。这种模式在起初实行的时候,得到了较好的反应,但是当他尝试将这种模式推广之后,却始终并没有成功。在无奈之下,他才决定实行由平台方自己生产单车的模式。原先的共享单车也实际变成了“租赁单车”。 在共享经济进入中国发展壮大的过程中许多行业都谋划或尝试过B端或者是C端哪一个更适合于自己。之前也提到了“如果一种商业模式,它解决每件资源不匹配问题为社会带来的边际利润如果能够大于它的边际成本,那么从客观上它就是有盈利的可能的”。B端的共享与C端的共享,其实就是两种不同的策略,因为产品的不同、模式的不同、针对的问题不同导致了针对不同的行业两种共享方式有着不同的效果。例如单车行业。单车的成本较低,无论是平台方还是个人的单车,平均一辆车的成本都在100元左右。对于学校这个特定的地方——用户素质较高,单车运营范围较小,用户刚需强,实行监管所消耗的边际成本要远小于它所赚取的利润。但是当其扩大业务面向整个社会的时候,单车的管理无异于大海捞针,面对不同的人群,车子质量的不一,以及庞大数量的供应方与庞大数量的用户,平台做到有效監管必将会消耗大量的资源。这时如果将供应方换成C端,也就是平台本身,就没有繁杂的供应方与用户之间的矛盾了,况且单车的成本对于。而且同一标准化的模式,也十分便利于平台方进行管理。 不同的行业面对不同的用户需求,需要不同的供应方,那么哪些应该是B端共享?哪些应该是C端共享呢?作如下总结: (1)C端共享会让平台方极大程度节省生产成本,但同时会在管理上花费较多的投入。这种模式的企业初建的时候会剩下硬性的产品生产资金,但在推广上需要下更大的功夫。整体的营销更依赖于互联网。而B端共享会加大生产的成本,但是会在产品管理上得到便利。这类模式的公司在起步时更需要资金,但是在推广上会比C端容易一些。 (2)B端共享的产品往往更容易标准化、易于批量生产。类似于共享单车与共享充电宝,成本较低,对于手持“巨资”的企业来说,有能力进行量化生产。这种情况下,企业可以一次性生产较多的产品,将其进行投放,巨大数量产品对市场的冲击是更加巨大的,同时也会激起社会各圈层例如网络、社会媒体、以及朋友圈的快速宣传。 (3)B端共享的产品往往产品的耐久度不高,但使用频率高,因而更加需要管理。这类产品不易于携带或者携带要消耗成本(例如共享充电宝,平时携带没有太大必要),或是使用时期不确定。(例如共享雨伞,可能是突然激发的需求)。但是其相对低的成本与高频率的使用使得其必须要定时检修,此时如果供应方是C端,那么产品位置的定位,以及产品无法修复带来的赔偿问题对平台方来说都是棘手的问题,此时如果换做是平台方供应,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用户往往最为专注于B端共享产品的主要特性,而不在意其其他次要特性。这种特性对B端供应的产品至关重要。对于单车用户来说,车的质量以及能否骑行是其最为关注的问题,用户往往对单车的款式,形状,颜色相对不关注一些。 (5)平台方无法提供的产品只能用于C端共享,个人无法提供共享的产品只能用于B端共享。例如知识,平台方的资源无法满足用户的广泛需求,这时候需要不同的个体去提供广泛的产品,例如共享住宿,人们可能会对房屋的款式有着不同的要求,颜色、大小、装潢等,对于这部分人,他们不仅专注于房屋的主要特性——能够居住,还关心其他的特性。这时候C端共享便能起到很强的作用。再例如共享汽车,这从某种意义上是个人无法提供共享的,这不是代表没有人有能力去将自己的汽车共享出来,而是因为很少有这部分能力和意愿的人,平台无法将这类资源整合起来,但是由于共享汽车的刚需,所以权衡之下企业选择了平台方共享。 三、新兴共享经济行业如何切入市场 共享经济的许多行业都已经发展较好,但仍有新模式的出现。关于新兴共享经济企业切入市场,对应该要注意的要素进行总结。 1.利民 共享经济的目的是调配闲置资源,无论产品是来自于哪一方,立足于为社会,为消费者带来便利是企业能够得到各方面认可的前提。共享经济行业与传统行业不同的是,传统行业虽然依赖于消费者的需求,但是很多需求是消费者无法避免的。而共享经济的成败完全依赖于消费者的需求,在没有出现共享经济的时候,这部分需求往往是被弥补的,只是浪费了部分资源。例如,没有出现共享单车的时候,消费者回家的最后一公里路只能靠自己走,虽然消耗能量浪费时间,但是并不是不可完成。没有滴滴出行的时候,消费者无非是延长了打车时间,也并不会回不了家,所以努力调动消费者的积极性,让消费者感受到便利才有存活下来的可能,如果一味寻求利润最大化,无视产品的质量,忽略了产品的监管。那么等待着企业的就只有灭亡。 2.模式 模式决定企业的立足点,一个良好的模式能为整个企业今后的发展省下不少力气,甚至就已经预示了最终抢占市场之争的胜负。例如街电科技的共享充电宝,起初由于融资数额比不上来电科技所以整体收益稍稍落后,但是在经过两年的市场洗礼之后,小柜式充电宝由于其对于餐饮店铺的卓越适应性已经逐渐成为充电宝行业的主要模式,街电科技也已然甩开了昔日的竞争者来点科技,成为了目前充电宝行业的领军人。 3.统领 资料显示,无论是滴滴出行、ofo单车或是其他有成就的共享經济企业,其决策者管理者都是十分有能力的人物,无论是滴滴CEO程维还是ofo创始人戴威,最高层的决策以及想法态度对企业有着决定生死的作用。他们掌握着整个公司最大的资源,所以就有着更多做出判断的凭借,在面对进入市场的难题时,睿智的管理者通常能找出最合适的方案。而且在危难之时,在宣传困难之际,管理者的坚定态度能够极大程度地影响员工的气势,从而使整个企业渡过难关。 4.坚持 无论哪一家共享经济企业,起初进入市场的时候,都是十分艰难的,滴滴在起初进行宣传的时候,工作人员们都是在用“生命”去做地推。甚至与闹事者拳脚相加也不罕见,就是因为坚定滴滴的模式是正确的,所以从上至下的工作人员才能够团结一心,走出那段艰苦的推广的日子。真正要做到的,是用企业文化将员工团结起来并给予他们坚持的信心。 5.策略 满足了前面四点,迈进市场还需一个合适的策略。滴滴出行就是靠一个个小的策略来慢慢压制住对手,最后将其轮番挤出市场。例如,公司最初难以支付广告费,就将广告贴在摇摇招车的广告后面,用户看见了发送短信下手机应用就不明真相地下载了,后来滴滴又在中引应用中导用户一步步卸载百米招车。在与快的公司的补贴大战中,滴滴先发制人用高额的补贴吸引了大量用户。后来凭借腾讯的支持利用社交网络红包彻底地压倒了快的。虽然这些策略有的甚至有些不道德,但是至少可以肯定的是策略要灵活要抓住消费者的痛点(能省钱)以及找到自己独有的竞争资源(腾讯的支持),并将其很好地组织起来,竞争对手也终将被驱逐。 参考文献: [1]陈婕.滴滴业务海外全面布局,中企出海迎新拐点[N].钱江晚报,2017.8. [2]罗宾·蔡斯.《共享经济》[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5.9. [3]李志刚,孙雨晨.北大90后单车独家专访5位创始人:ofo是这样炼成的.创投报道,2016.11. 作者简介:汤晓婧(1998.10- ),女,汉族,籍贯:安徽马鞍山,安徽大学;程振邦(1998.01- ),男,汉族,籍贯:安徽马鞍山,南京大学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