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中小学法制常识课
释义 中小学法制常识课

中小学法制常识课

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公民中普及法律常识的决议要求,“大学、中学、小学以及其他各级各类学校,都要设置法制教育的课程,或者在有关课程中增加法制教育的内容,列入教学计划,并且把法制教育同道德品质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因此,在中、小学开设法制常识课是非常重要的。1.中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加强对中学生的法制教育是关系到提高民族素质和一代新人健康成长的大事。我国自1981年起,在全国城乡中学普遍开设《法律常识课》,其目的是提高学生对社会主义法制的认识,树立社会主义法制观念,培养知法、守法的公民。这门课开设后,对于提高中学生的社会主义法制观念,预防青少年犯罪起到了积极作用。各级教育部门采取多种生动活泼的教育形式对中学生进行法制常识教育,如:组织法律知识兴趣小组,开展法律知识公民杯竞赛,举行法律常识小论文演讲,召开“找身边的法盲”、“模拟法庭”等主题班会,运用宣传橱窗、版报、画报、画展、幻灯、录相、电影等进行法制常识教育。国家教委1986年在《中学思想政治课改革实验教学大纲(初稿)》中提出:今后中学生法律知识的教育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安排,适当集中在初一、初三和高三。初一年级的法制教育,安排在“公民”课内;初三年级的法制教育,安排在“社会主义建设常识”课内;高三年级的法制教育结合《政治常识》课进行。各年级法律常识教学的总时数不少于50课时。按照大纲规定的各年级法律知识教学内容,包括宪法、刑法、义务教育法、经济合同法、税收法、继承法、婚姻法、民法通则等常识,同时还根据不同年级的需要,由浅入深地加强了社会主义法制观念的教育。2.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的起点,对小学生进行法制常识的教育,是加强小学思想品德和社会常识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1985年8月国家教委和司法部共同制定的《关于加强小学法制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我国的小学法制教育,主要是使小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通俗浅显的法律常识,通过进行法制观念的启蒙教育,逐步培养他们辨别是非的能力和遵纪守法的品德。小学法制常识教育的重点是:
❶尊敬国旗、国徽,维护祖国尊严;
❷遵守交通规则,服从交通管理;
❸讲究公共卫生,保持市容整洁;
❹遵守公共程序,维护公共安全;
❺爱护公共财产,保护公民合法财产;
❻爱护名胜古迹和珍贵文物;
❼爱护珍贵和有益的动物,保护树木、庄稼;
❽开展有益的文化体育活动,不看坏书和坏录像片、不赌博;
❾尊重通信自由,不私拆、撕毁别人信件和揭取邮票;
❿相信科学,不参加迷信活动;
⓫建立同学间的正常友谊,敢于与坏人坏事作斗争;
⓬从小学法守法,做遵纪守法的好少年。对小学生进行法制教育,主要在思想品德课中进行,同时还在各科教学、校会、班会、队会及其他日常教育活动中结合进行,并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密切配合。1986年5月,国家教委颁发的《全日制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了法制观念启蒙教育的内容。国家教委委托编写的六套思想品德教材,都体现了对小学生进行法制常识教育的教学要点,同时配合适于少年儿童观看的法制宣传画片、幻灯片、电影和录像等形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之,在中、小学开展法制常识教育,使中、小学生在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学到法律知识,是直接关系国家长治久安的一件大事。


随便看

 

汉语词典收录604837条汉语词条,可根据汉字查询相应的词语释义,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词语的释义、翻译及用法,是语文学习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4/18 1: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