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构建探析 |
范文 | 马艳辉 摘要:我国行政事业单位主要根据预算进行财政资金的申请和使用,在当前宏观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国家对财政资金的使用规模有所缩减,这就客观上要求行政事业单位要加强预算资金使用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要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绩效评价是关键,但是由于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复杂性和系统性,我国大多数行政事业单位没有有效开展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导致预算资金使用效率不高。本文以预算绩效评价为主要论述对象,通过分析预算绩效评价的意义和日常评价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一、预算绩效评价概述 预算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主管部门、预算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评价方法、指标体系和评价标准,对财政支出产出和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的过程。 绩效评价是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其主要内容包括绩效目标的设定、资金投入和使用情况、绩效目标的实现程度及效果、财务管理状况、资产的配置使用处置及收益情况等。 二、实施预算绩效评价的意义 对于行政事业单位来说,实施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具有重要意义,主要体现在: (一)能够有效提升预算支出的合理性 预算绩效评价是一种管理手段,通过预算绩效评价方法和指标的应用,能够及时发现单位在预算编制和执行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进行改进,从而能够提升预算支出的合理性。 (二)能够促进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目标的实现 实施预算绩效评价能够有效推动预算资金使用单位构建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体制,完善自我评价、监督和外部监督相结合的管理机制,从而能够实施有效的奖惩制度,保证公共利益最大化的实现和行政事业单位管理目标的实现。 (三)能够提高预算支出资金的效率 预算绩效评价通过分析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能够发现预算资金使用中的无效和浪费行为,及时敦促单位在资金使用方面进行调整,客观上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 三、预算绩效评价存在的问题 虽然预算绩效评价对我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控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由于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复杂性和系统性,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不少问题,主要体现在: (一)对预算绩效评价不够重视 由于预算支出绩效评价的功能在一定程度上与财政监督和外部审计相似,因此无论是预算支出监督部门还是预算资金使用单位普遍将绩效评价与财政监督和审计等同起来,甚至认为实施预算绩效评价是干预单位正常管理,没有意识到预算绩效评价对于单位预算管理的重大意义和价值,在思想上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二)预算执行刚性不够,导致预算绩效评价缺乏严肃性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和执行存在着两张皮的现象,预算编制过程中所列的资金支出项目,在预算执行过程中被挪作其他用途,特别是工程项目预算资金,经常存在将项目资金挪用作单位其他支出的现象,导致预算执行控制的刚性不足,从而使得预算绩效评价失去了原来的监督作用,严肃性受到影响。 (三)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不够完善 预算绩效评价体系的建立离不开评价的原则、方法和评价指标的设定,但是当前我国在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时,不能严格遵循评价原则和科学的评价方法,在指标设定时,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具体化和可行性,导致在预算绩效评价时的可操作性不强,从而造成绩效评价结果不够客观。 (四)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够 当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和财政部门对于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非常欠缺,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高低与预算单位获得预算资金并无太大关联。究其原因,主要是无相关制度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约束力,缺乏相应的绩效评价问责机制,预算资金的拨付与绩效评价不挂钩或者挂钩比例较低。 四、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虽然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但是它对今后我国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改进指明了方向。笔者认为,在今后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改进: (一)提高对预算绩效评价的重视,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规章制度 行政事业单位应当摒弃传统的“重分配,轻管理”的思想,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不能简单的将其与财政监督和审计等同起来,同时中央和地方应当尽快出台一部全国性的预算绩效评价规范性文件和实施细则,一方面加强预算单位对绩效评价的重视,另一方面可以加强预算绩效评价的法律约束力和严肃性。 (二)构建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 一个完善的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应当包括绩效评价的组织架构、绩效评价的基本原则、绩效评价的方法、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以及相应的绩效管理数据库。 1.预算绩效评价的组织架构是绩效评价实施的基础和关键。财政部门应当严格建立从省、市、县到区的四级绩效评价组织体系,明确其职能和责任,保证预算绩效评价工作的上下级之间能够进行有效沟通与业务对接。 2.在绩效评价过程中要严格遵循科学规范、公开公正、绩效导向和责任追究的原则。科学规范能够确保评价方法的科学性,公开公正是基础,贯穿于预算绩效评价的始终,绩效导向是预算绩效评价的核心,责任追究是对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 3.根据不同行业选择使用合适的预算绩效评价方法。当前我国常用的绩效评方法主要有成本效益分析法、比较法、因素分析法、公众评判法、最低成本法、生产函数法、模糊数学法、方案比较法等。其中成本效益分析法优点是比较直观,缺点是适用范围较小;比较法不仅能够分析绩效形成差异的原因,还能够提供改进的方法,缺点是历史数据不易取得;因素分析法能够直观了解各因素对绩效的影响情况,但是因素量化难度比较大,操作性不强;公众评判法操作性强,评价结果更接近实际,但是评价结果易受参评人员的主观性的影响。在实践中,可以参考将几种评价方法結合使用。 4.确定预算绩效评价的指标体系。在制定预算绩效评价指标时,要选择指向性明确的,具体细化的、可操作性强的指标,最好将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互结合。 5.有条件的可以建立绩效评价管理数据库。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具有复杂性和长期性,因此建立一个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十分必要,将评价体系与数据库结合起来,可以有效提高绩效评价的工作效率,还能够降低评价的主管影响因素。 (三)加强对预算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 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应当通过一定的媒体渠道将绩效考核结果予以公开,提高绩效评价的公开性和透明度,同时改变以前的预算资金控制模式,将按预算申请拨付模式改变为将预算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使用挂钩,对完不成指标的预算单位减少其预算资金指标,完成较好的单位可以通过增加拨付预算资金的方式进行奖励,从而达到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结果应用的积极性,督促预算单位规范预算资金使用,提高预算资金的使用效率。 五、结束语 预算绩效评价预算绩效管理的核心,只有做好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才能有效提高单位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因此在实践中,我们应当根据行政事业单位的特点,制定指向性强、具体细化和合理可操作性强的评价指标,采用科学的绩效评价方法,并加强对评价结果的应用,努力查找资金使用和管理中的薄弱环节,制定改进和提高工作的措施,以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水平。 参考文献: [1]崔晓凤.浅析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5,01. [2]王勇.试论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评价[J].现代经济信息,2016,04. [3]杜方兴.行政事业单位绩效评价与预算管理有效性研究[J].财经界(学术版),2015,12. [4]李少玉.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J].现代经济信息,2016,07. [5]郭海霞.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的难点及其对策研究[J].会计师,2016,06. (作者单位:武汉碧水集团有限公司)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