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zhen抖动,挥动。成语:“振聋发聩”。《荀子·不苟》:“新浴者~其衣,新沐者弹其冠。”李陵《答苏武书》:“然~臂一呼,创病皆起。”(创:创伤。)贾谊《过秦论》:“~长策而御宇内。”(策:马鞭。御,驾驭车马,这里喻为“统治”。)
委;振
○委wěi(形)没有精神;不振作:~靡|~顿。
●振zhèn(形)奋起;振作:~奋|~拔|~刷|~兴|委靡不~|一蹶不~|军心大~。
振zhèn❶ 抖动,挥动。《楚辞·渔父》:“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衣。”贾谊《过秦论》:“~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 ❷ 奋起,振作。《史记·高祖本纪》:“秦军复~,守濮阳。”苏轼《教战守策》:“其刚心勇气,消耗钝眊,痿蹶而不复~。”(眊mào:昏聩。) ❸ 显扬,显露。《韩非子·说林下》:“吾尝好音,此人遗我鸣琴;吾好珮,此人遗我玉环。是~我过者也。”《世说新语·识鉴》:“君蜂目已露,但豺声未~耳。” ❹ 打开,开放。《左传·文公十六年》:“自庐以往,~廩同食。”(廩:粮仓。)《文心雕龙·情采》:“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 ❺ 救济。后来写作“赈”。《吕氏春秋·季春》:“发仓窌,赐贫穷,~乏绝。” ❻ 挽救,援救。《荀子·尧问》:“天使夫子~寡人之过也。”《汉书·游侠传·郭解》:“既已~人之命,不矜其功。”(矜:自夸。) ❼ 整顿。《尚书·大禹谟》:“班师~旅。” ❽ 震惊,震动。《战国策·燕策三》:“燕王诚~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史记·魏公子列传》:“当是时,公子威~天下。”
振zhèn❶摇动;挥动 △ ~翅高飞|~臂一呼。 ❷奋起;奋发 △ 精神为之一~|~兴。 ❸振动 △ 共~。 ❹姓。 说明: 10画;扌部;左右
振zhèn
振❶摇动;挥动:~翅︱~臂︱~动︱~臂一呼︱~聋发聩(kui)。 ❷奋起:兴起:~拔︱~奋︱~刷︱~作︱~兴(xing)︱委靡(mi)不~︱一蹶(jue)不~。 ❸同“赈”。救济。 ○~~(理直气壮的样子)有辞。
振zhèn❶ 摇动,挥动,抖动:振铃│振臂高呼│新浴者必振衣。 ❷ 振动:共振│振幅│谐振。 ❸ 奋起,奋发:振奋│萎靡不振│一蹶不振。 ❹ 姓。
振zhèn1 “赈”的本字。救济。《后汉书·赵典传》:“散家粮以振穷饿。”2 挥动;抖动。如:振臂一呼。3 振作;奋起。《吕氏春秋·孟春纪》:“东风解冻,蛰虫始振。”4 整顿。《史记·五帝本纪》:“乃修德振兵。”5 通“震”。震慑。6 起;自。见“振古”。
振 摇动1
摇动1晃(晃动) 摆(摆弄;~手) 摇(~手;~铃;~荡) 拂(~袖)振(振动;~讯) 掉(掉捎;~臂不顾) 鼓(~舌) 扤 感 撼(撼摇;摇撼) 搢(~铎) 摇动树枝:摇条 用手振动物体:抖动 用通条插到火炉里,把灰抖掉:擞(~火) 摇动扇子使生风:扇(~风;扇动;~火)搧 用风扇等扇风:鼓 鞴风 摆弄刀子发出响声:鼓刀 摇动筛扬去糠灰等:簸(簸扬;~米) 扬去杂质:扬弃 播扬 摇动筛子过物:筛(~面;~糠) 用罗筛筛下细物:罗(~面;过罗) (摇东西使它动:摇动)
另见:拿着 物品 挥动 晃动
整顿
整顿整(整搠;整肃;齐整) 顿(顿整) 龊 摄 振(振饬;振顿;振肃) 饬(申饬;端饬;禁饬) 敕正 收拾 修理 组织 拯治 蒐辑 整顿朝纲:顿纲 整顿朝纲,重振法纪:顿纲振纪 严明刑罚,整顿法度:明罚敕法 明罚饬法 整顿风俗:调风 整顿军队:整军 振兵 饬兵 整顿部队,操练士兵:振旅 整顿部队,然后将其解散:振兵释旅 振兵泽旅 调回军队进行整顿:班师振旅 整顿城垣守备:饰城 整顿思想与作风:整风 整顿党组织与作风:整党 整肃其事:贞蛊 整顿法令并贯彻之:饬令 整顿使端正:肃正 整理,整顿:栉理 整治,整顿:缮理 自行整肃、儆戒:自饬 谨慎自饬:谨勑 谨敕 谨饬 谨饰 清理整顿:疏整 澄叙 治理整顿:釐饬 训诫整肃:诫饬 监察整顿:董正 调弄整顿:调掇调摄 聚集整顿:裒整 招集整顿:收缉 督率整顿:督齐 顿然加以整肃:顿肃 重新整顿和恢复原来的产业或业务:重整旧业 彻底全面地整顿:动大手术 大规模地调整:大换血 从根本上加以清理整顿:端本正源 端本清源 端本澄源 用全部精力进行整顿:悉心整饬 (使紊乱、不健全的变为整齐、健全的:整顿)
另见:整理 调整 整治 改变1 整齐 有序
振作
振作振(振刷;振顿;振厉) 鼓(鼓舞) 抖(抖搜;抖擞) 打(打拍;打板;打迸;打扑;打叠) 作 提掇 提撕 振作(焕发):炳发 溢发(英气~) 烂发 鲜令 打迸 焕发男子的亢阳之气:阳施 振作起来:奋起 发奋 提起 发勤 发忿 自己振作起来:自振 振作精神:竦神 鼓励 振作精神,改革创新,重新开始:励精更始 振作勇气:作气 奋发振作:奋气 鼓舞振作:鼓作 (精神旺盛,情绪高涨:振作)
另见:努力 振奋 勇气 有为
挥动
挥动挥(挥弄;挥舞;~笔) 鼓(鼓舞) 麾(麾动) 振(振动;~衣;~笔;~铃) 抡(~枪) 拂(~袖;~衣;抛~) 揄(~刀) 挜摔 耍(~刀;耍弄;~棍;~枪;~把) 运(~动) 甩 幌矜动 调动 舞动 舞弄 挥动手臂:挥手 摆手 运手 挥动手指弹琴:手挥 挥动胳膊:振臂 鼓臂 舞动手腕:鼓腕 挥动拳头:挥拳 抡拳 奋拳 挥动衣袖:揄袂 奋袂 奋袖 振袂 舞动衣袖:挥袖 挥袂 挥动旗帜:扬旗 挥动军旗:扬徽 挥动武器:挥戈(~上阵) 麾戈 挥动刀:挥刀(~上阵) 舞刀 挑刀(~走戟) 扬刃 跳刀 挥动剑:鼓剑 舞剑击剑 角剑 挥动鞭子:扬鞭扬节 鼓鞭 挥鞭 挥动马鞭,回旋如绕:萦策 挥鞭发出响声:鸣鞭 挥之使去:摽 撇 挥手让去:挥(~之即去) 挥衣去灰尘:奋衣 用力挥动:奋(~臂;~笔) 甩开膀子 握物用力挥动:抖(~灰) 飞速挥舞:飞舞 舞动的样子:跄扬 飒洒 (举起手臂连同拿着的东西摇动:挥动)
擦拭
擦拭雪 扢 抆 捝 打磨 摩拭 揩擦 磨揩 磨拭 揩摩 划拉 掸去或擦去尘土:拂(拂拭;拂绰;拂擦;磨拂) 掸 振 拂除尘埃:清尘 揩拭桃子:雪桃 整理拂拭:整拂 揉搓揩拭:擦磨 打扫拂拭:扫拂 洗涤拂拭:湔拂 洗涤擦拭:湔拭 浣拭 用布、巾等擦拭使干净:揩(揩拭;揩磨;~油;~汗) 拭(拭抹;拭拂;拭擦;抆拭;~目) 抹(~泣;~桌;打~) 揞 揾 擦(擦抹) 搓摩,揩拭:揉擦 用手或巾擦鼻涕:擤 揩去眼泪:拭泪 揩泪 抆泪 抿泣 雪泣 雪涕 抹泪(抹泪揉眵;抹泪揉眼;擦眼抹泪) 用衣袖拭泪:掩袂 擦拭血泪:抆血
援救
援救捄(~之) 拯(拯援) 振 持拔营救 营为 救应 救援 援救帝王:救驾 君主的统治受到威胁而动摇时,臣子起兵救援王朝:勤王 援救困于火灾和落水的人:救焚拯溺 救饥拯溺 救火拯溺 前往救援:赴接 赴救 赴援 进军援救:进援 怜悯救援:矜救 互相救援:首尾相救 首尾相援 首尾相卫 急于救援:披发缨冠 披发樱冠 被发缨冠 出微力便能援救别人:引手投足 在危难或困惑中突然遇人援救或指点:暗室逢灯 (帮助别人使脱离痛苦或危险:援救)
救济
救济振 赡(拯赡) 救拯 拯救 拯济 舟航 济拯 利济 存济 营济 润济 拯济 调济 周赈 拯恤 营恤 救济社会:拯物 救济贫困:济贫(劫富~) 匡困 救穷 免除租税救济饥贫:蠲赈 蠲振 救济患难:救患 恤患 救济急难:周亟周济,救济;恤 周 赒 赈济,救济:振济 互相救济:互济 哀怜救济:愍救 抚慰救济:劳恤 安抚救济:安济 收容救济:收恤 收挽 开仓救济:发赈 紧急救济:急赈 急振 广泛救济:弘济 恢济 周济
另见:接济 抚恤︱勒索
奋起
奋起振(振起;振讯) 愤起 愤兴 抚翼 起来 奋起行动:发动 奋发,奋起:震发 英豪奋起:云蒸 英豪遇时奋起:云蒸龙变 人得时奋起:虎跃 为正义的事情而奋起:鼓义 趁时奋起:云兴 共同奋起:齐奋 奋起的样子:攘袂 攘袪 攘袵 攘襟 (振作起来:奋起)
振zhen振拔1 振臂 振荡 振动 振奋 振幅 振刷2 振兴 振作不振 共振 谐振 振臂高呼 振聋发聩(kui) 振翼高飞 振振有词萎靡不振 一蹶不振 注释: 1从陷入的境地中摆脱出来,振奋自立。2振作。
振zhèn❶摇动:~林千树鸟,啼谷一声猿。(七六·1890) ❷使兴盛:铜铸金镛~纪纲,声传海外播戎羌。马援自是功劳大,铁笛无烦说子房。(五一·1181)
振❶猶“止” 也。《詩經·小雅·采芑》:“顯允方叔,伐鼓淵淵,振旅闐闐。”鄭玄箋: “振,猶止也。” ❷亦“古” 也。《詩經·周頌·載芟》: “匪且有且,匪今斯古,振古如兹。” 毛傳: “振,自也。”鄭玄箋: “振,亦古也。” ❸猶“抍”也,檢也。《周禮·天官·職幣》: “振掌事者之餘財。” 鄭玄注: “振,猶抍也,檢也。” ❹去塵也。《禮記·曲禮下》: “振書端書於君前,有誅。”鄭玄注: “振,去塵也。” ❺動也。《禮記·月令》: “東風解凍,蟄蟲始振。” 鄭玄注: “振,動也。” ❻猶“救” 也。《禮記·月令》: “賜貧窮,振乏絶。” 鄭玄注: “振,猶救也。” 《禮記·哀公問》: “物恥足以振之,國恥足以興之。”鄭玄注: “振,猶救也。” ❼讀爲 “袗”,襌也。《禮記·玉藻》: “振絺綌不入公門。” 鄭玄注: “振,讀爲袗,袗,襌也。”陸德明《經典釋文》: “振,依注爲袗,之忍反。” ❽猶“收” 也。《禮記·中庸》:“今夫地,一撮土之多,及其廣厚,載華嶽而不重,振河海而不洩,萬物載焉。” 鄭玄注: “振,猶收也。” ❾摇落也。《易·恒》: “上六,振恒,凶。” 鄭玄注: “振,摇落也。” (《通德堂經解》) 《易·恒》:“上六,振恒。” 鄭玄注: “振,摇落也。”(《鄭氏佚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