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千钧比喻情势万分危急。清李伯元《南亭笔记》卷十六: “[南皮]尝慨然谓梁鼎芬曰: ‘自新学行而旧学废,训诂词章等等,几如一发千钧,我辈不可任仔肩等语。’ ”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其哀将绝也。” 任: 负担。钧: 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为三十斤。西汉枚乘为吴王刘濞郎中时,吴王欲阴谋反汉,他上书劝阻。书中说吴王谋反犹如一缕悬千钧重物于绝壁深渊之上。
一发千钧yīfà-qiānjūn原指好像一根头发吊了千钧重物。其语源说法不一: ❶ 我国古代思想家墨翟(约前480—前420)曾做过一个实验: 他用一根头发拴在横吊起来的秤杆上,在秤杆的另一端挂一重物。他发现,如果这根头发拴的地方离吊秤杆的支点很远,即使另一端悬挂的重物很重,头发也不会断掉。 墨翟的这个实验,引起了同时代的思想家公孙龙“发引千钧”的讨论。他认为,只要动力臂足够长,或者阻力臂足够短,那么即使在阻力臂一端挂上千钧(钧是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为30斤)重物,动力臂一端用一根头发牵着,也不会断。这是一说。 ❷ 另说出自《汉书·枚乘传》。枚乘是西汉初年的辞赋家,最初在吴王刘濞的宫廷里担任郎中的官职。汉景帝刘启即位后的第三年(公元前154年),刘濞对中央政权逐步削减诸侯王封地的措施极为不满,因此,刘濞联合了七个诸侯王,打着“清君侧,诛晁错”的旗号,发动叛乱。汉朝中央派太尉周亚夫率兵讨伐,平息了叛乱。 枚乘反对刘濞等人的叛乱,呈上《谏吴王书》进行劝阻,陈说利害关系:“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缕,很细的线绳。这句话的意思是: 拿一根细线来派用场,一头缚着几万斤的重物,挂在不知有多高的高处,吊在不知有多深的深渊里,这样的做法,虽是最愚蠢的人也一定知道其结果将是多么危险可怕! 后来,人们将“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概括为“一发千钧”成语,来比喻极其危险或形势非常危急。
【一发千钧】亦作“千钧一发”。钧,三十斤。一根头发吊着千钧的重物。比喻极其危急。
一发千钧《文选》三九汉枚乘 《上书谏吴王》:“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之无极之高,下垂之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知哀其将绝也。”李善注引 《孔丛子》载子贡语与此同。唐韩愈《韩昌黎集》十八《与孟尚书书》:“汉代以来,群儒区区修补,百孔千疮,随乱随失,其危如一发引千钧。”清黄景仁《两当轩集》五《邵二云自江上归余姚》诗:“蠹鱼跃出秦灰来,一发千钧著书责。”
一发千钧yī fā qiān jūn《汉书·枚乘传》:“夫以一缕之任系千钧之重,上悬无极之高,不垂不测之渊,虽甚愚之人犹如哀其将绝也。”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为三十斤。一根头发上系着千钧的重量。后用“一发千钧”比喻情况万分危急。《孽海花》二九回:“现在和议的事一发千钧,在他国内私行捕禁,虽说行馆有治外法权,万一漏了消息,连累和议,不是玩的。”也作“千钧一发”。朱自清《执政府大屠杀记》:“但仍是一味的静;大家在这千钧一发的关头,那有闲心情和闲工夫来说话呢?”参见“一发”。 暗中发展的事态
暗中发展的事态暗潮 事态变幻莫测:云谲波诡 波谲云诡 涛惊云诡 涛谲波诡 随着敌方态势而变化:应形 事态发展迅速:阪上走丸 峻坂走丸 丸下峻坂 修坂走丸 坂上走丸 事态严重:得了 事态发展越来越厉害:有加无已 事态极其危险:千钧一发 一发千钧 一缕千钧 事态发展到最紧张的阶段:白热(白热化) 事态已发展到极紧张的阶段:一触即发 事态发展到极顶的程度:不亦乐乎 事态严重到无法收拾的地步:桑落瓦解 事态发展到危险的地步:不堪设想 不堪想象 不堪置想 讵堪设想 岂堪设想 (局势;情况:事态)
另见:局势 情况 发展 变化 严重
一发千钧(反)安如泰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