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乐死
安乐死ānlèsǐ在病人主动要求下,采用停止治疗或借助药物的手段,使无法救治而又极为痛苦的病人尽快无痛苦死亡的方式。 ❍ 目前各国对~看法不一,~也是司法界、医务界争论的议题。截至2009年4月,欧洲只有荷兰、比利时和卢森堡将~合法化。
安乐死ānlèsǐ〈名〉 对身患绝症、极度痛苦的病人,经本人要求和法律准许,家属、医生同意,采取无痛苦方式使其安静地死去的行为。
安乐死ānlèsǐ〈名〉对身患绝症、极度痛苦的病人,经本人要求和法律准许,家属、医生同意,采取无痛苦方式安静地死去的行为。 ◇ 安乐死作为一个意识形态的概念是随着社会发展而变化的。(北京日报.1984.7.6) ◇ 似乎大多数人对安乐死都持积极态度,可我对安乐死“说不”。(中国青年报.2000.1.21)
安乐死ānlèsǐ指对无法救治的病人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使之加速死亡、没有痛苦地结束生命。毕淑敏《预约死亡》:“见多识广的院长糊涂了:‘可是那该怎么办呢?你是知道的,我们这里不做~的。’”|何申《百年思乡岭》:“你们也赶紧商量商量,我同意给我来个~,也给你们腾出时间干工作。”
安乐死ānlèsǐ借助某种手段使临近死亡者无痛苦地结束生命的死亡方式。出自希腊文euthanasia,意为无痛苦死亡。例如:“据统计,上海目前有各类植物人近百人,年支出医疗费用在百万元以上。面对如此高的医疗支出,有人提出,是否可以让他们安乐死?”(《新民晚报》1989.4.30)“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如果得了绝症真的治不了时,自己受罪,国家花钱,何必呢? 我认为安乐死是一种很好的解脱。”(《北京日报》1991.2.2)
安乐死ānlèsǐ〈动〉指医生应身患绝症、极度痛苦的病人的主动要求,停止治疗或使用药物,让病人尽快无痛苦地死去。
安乐死ān lè sǐ动词性,偏正结构。指对患有不治之症而极度痛苦的病人,如本人要求结束生命,经家属、医生等同意,可用药物等方法使病人无痛苦地死亡,用于褒义。 【例】 于是,安乐死在这块古老的土地上开始萌动。(《中国青年报》 1988年12月2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