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新时期高校美术教育类人才培养中的综合素养探讨 |
范文 | 摘 要:近年来,我国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稳步提高,美术教育被提上重要日程,中国美术教育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对美术教师的综合素养和教育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除保持原有人才培养中的优势以外,满足当下社会、学校、家庭的需要,是当下高校美术教育类人才培养必须思考的问题。 关键词:美术教育;人才培养;综合素养 长期以来,我国很多地区对美术教育重视度不够,特别是中小城市及偏远地区,美术课成为可有可无的副科,造成美术教育应有功能的缺失。随着物质文明的发展,国人更关注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在社会、家庭对个人成长的多方面推动下,当前我国的美术教育被提上重要日程,学校以及家长开始重新审视美术教育,美术教育事业得到空前发展。各大高校努力探索美术教育类大学生人才培养模式并做出相应调整,但社会需求转变得太突然、太迅猛,导致很多美术教育类大学生毕业时综合能力不能很好地满足当下学校和社会对美术教育的需求,学生的就业能力与岗位没有形成无缝衔接。因此,尽快解决我国美术教育类大学生人才培养中亟待解决的问题,成为当下高校美术教育类人才培养必须思考的问题。 一、美术教师须热爱教育事业 教师要热爱教师职业,把教书育人当成自己的事业,根据学生的情况和身心变化不断提高教书育人的技能,钻研有效的教育教学方式。在改革开放后的一段时间里,教师成为收入低、工作繁琐的代名词,很多师范类大学生并非因自己主观意愿走进师范院校,很多人即使走上教师岗位也只是把它当成一份工作。一个教师没有对教育事业的内在动力和巨大热情,很难及时全面了解孩子们的情况并有的放矢地进行更有效的教育。中小学学生思想不成熟,各方面存在差异并处于不断变化的过程中,因此,需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创新的教学方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在的中小学美术课不单是教孩子们画画,还承担着使新一代从小接受艺术熏陶、提升审美能力,丰富孩子们的生活,使其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快乐,拓展知识眼界、传承文化、培养创意思维、养成良好习惯等责任。现在的中小学美术课本中,除了传统的造型表现、综合评述以外,还包括摄影摄像、设计应用、工艺美术、民间艺术,以及与生产生活相结合的探索、实践和、运用等。当下的美术老师应该是一个具有全面美术专业知识,有较高的综合文化艺术修养,能把各个学科融入美术课堂,能把各种知识与美术实践相结合,能给学生带来学习快乐和学习欲望的“天使”,在激发孩子兴趣的同时深入浅出地给学生讲解知识,并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从而记忆深刻。当下,高校美术教育类人才培养时间有限,走上岗位之前的实践训练有限,不能满足学校和社会以及家庭的需要。 在很多学校不重视美术教育或各种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只有热爱教育并把它当成事业的美术老师,才能在当下物质生活优越、精神生活丰富、科技交通发达、讯息快捷方便、各种诱惑剧增的情况下,坚守一份不太被看重、收入中下或更低却需要花大量时间和精力不断学习、积累、创新的普通中小学美术教师工作。 高校美术教育类人才培养一方面可以加强职业道德及相关思想的教育,增加专门的课程由专业教师进行引导,增强高校学生对教育事业的热爱、职业荣誉感和责任感;另一方面可以在专业教学和通识教育中融入相关教育和引导,深入浅出,更利于学生接受;同时可以利用辅导员等人力资源在生活和主题活动中加强引导,对实在没有教师职业热情的学生,可以允许其按相关规定选择其他喜欢的专业。 二、美术教师须三观端正,思想品德良好 一个好的老师对学生的影响十分深远,世世代代的中国人对老师寄予厚望。我国现代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对师范的解释为“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当下國家和社会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把良好的思想品德摆在首位。 现在中国的孩子多数在两三岁时就被送到幼儿园,有的五六岁就被送到寄宿制学校,中学生则更多是在寄宿制学校上学,中小学教师对孩子人格的形成有重大作用和影响。中小学美术老师虽然每周与孩子们接触的时间有限,但是孩子对新奇的事物总是特别感兴趣,更容易接受或记住,再加上很多学艺术的人比较有个性,所以每一个中小学教师都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和正确的三观,这样才能保证新一代的健康成长。 高校美术教育类专业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培养需要从进校开始并融入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对于不能通过教育引导改变的、具有不良品德的美术教育类学生,应该按相关规定劝导其就读其他专业。 三、美术教师须有突出的专业技能,较高的综合文化素养,具有终身学习的理念 近二十年中,各高校的艺术教育逐步发展起来,但艺术考生很多时候仍被视为文化成绩差的代名词,艺术生出身的中小学美术教师存在综合文化素养和思想觉悟有待提升的现象。 近年来国家一再提升艺术生文化成绩录取分数线,很多双一流学校的录取线需要专业成绩特别优秀、文化课成绩达到二本或一本分数线,社会上对艺术生都是学渣的认知逐渐转变,但是一般师范类本科的生源质量只能算中等水平,经过师范类大学三至四年的培养,很多师范美术教育类毕业生能达到用人单位的基本要求,但多数不具备突出的专业技能和创作运用能力,艺术理论知识欠缺,综合文化艺术修养没能满足当下中小学美术教学、家庭美育和社会美育快速发展的需要。 2017年12月第三届全国美育大会上,专家经过讨论一致认为:“中小学美术老师必须有突出的专业技能,中小学美术课需要把业内专家、民间美术大家和工艺美术品大师引进堂,我们虽然不需要每一个孩子都成为艺术家和艺术大师,但孩子们从小要接受真正高雅的艺术熏陶,能够辨别和欣赏艺术作品,从而真正起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作用。” 这些问题的解决,除了高校美术教育类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计划快速有效的调整以外,还需要从大学一年级开始引导学生以当一名优秀中小学美术教师为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生涯和主攻方向,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培养他们自主学习研究的能力,并根据自身发展需要和社会需要努力学习,加强专业技能训练和创新运用实践,同时利用选修课等课程兼顾更广阔的专业知识技能学习、理论学习、综合素养拓展训练和相关教学实践。 四、美术教师须有耐心、责任心,关注每一个孩子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很多孩子因为喜欢一个老师而爱上这个学科,甚至以老师或老师的话为人生目标和人生导向,并为之不懈努力、奋斗。 虽然美术老师与孩子们在一起的时间比语文、数学老师和班主任的短,美术课程内容也没有那么严肃,但是美育的“润物细无声”更需要美术老师的人格魅力。 当下中小学生的艺术知识和能力基础参差不齐:有的孩子可能喜欢艺术,家庭条件允许,从小有课外班的加持,美术专业技能、理论和眼界都超出实际年龄;有的孩子可能是在网上学习和见识了一些;有的孩子可能因为种种原因只掌握了学校美术课的相关知识;甚至有的同学因为主观或客观原因,内心对美术有轻视甚至抵触情绪。美术教师如何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兼顾每一类孩子的情绪和实际情况,在与孩子们课堂接触时间不多的情况下,需要足够的责任心去调查研究每一个孩子的实际情况,挖掘地方教学资源,研发校本教材和班级讲义。教学过程中尽量关注每一个孩子的课堂表现情况,并根据及时发现的问题做适合不同课堂、不同学生的灵活调整。注重课堂气氛营造和学习兴趣提升,注重团队协作和互助,使每一个孩子体验美术课带来的奇妙感受和乐趣。课后总结梳理课堂优点和不足,及时做出在下一个班或下一堂课可能出现的多种情况的应对措施,使每一堂课都更加适合孩子们快乐学习和健康成长。这些问题和情况很多时候没有办法用统一的制度进行考核和衡量,只有通过教师的责任心、耐心和教学热情去实现。 中小学美术教师的责任心、耐心和教学热情,需要在课堂教学实践和与学生的亲密接触中巩固、提升。因此,美术教育類大学生的培养必须从多种渠道出发,为学生提供尽可能多的教学实践和实际教学氛围,让学生进行反复的学习观摩和教学实践,并派教学经验丰富、教学热情高、能及时采取积极应对措施的老师承担教学实践指导和思想引导的工作。 五、美术教师须具有团队协作精神 长期以来,艺术创作是艺术家个体的事情,学艺术的人总是显得非常个性和另类,他们中很多不愿意或不善于跟人合作,但中小学教师最重要的任务是培养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的、具有良好美术修养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同时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思想理论修养。当下科学技术日新月异,人工智能快速发展,各行各业进入跨专业融合创新发展阶段,凭个人单方面能力很难取得长足的进步和突破。因此,具有合作精神、团队意识和创新能力成为当下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这种精神的培养需要从小开始,并且渗透到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所以一向以特立独行艺术人才自居的美术老师需要更强的创新意识,较高的文化综合素养,还需要有团队协作精神,并在教学实践和学习生活中对学生进行正确引导。高校美术教育类人才培养除对学生正面引导教育以外,还需要开展相关教学实践和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学生充分意识和体会到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和乐趣,并将这种精神和需求融入内心深处。 综上所述,当下中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长足进步,社会、学校和家庭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更全面的要求,高校美术教育类人才培养除了发挥原有培养优势和长处以外,需要根据现存重大问题调整人才培养方案,并研究相关应对策略,与社会、学校、家庭共同努力,从美术教师人才培养、后续职业能力提升和在职进修等方面全面有效地解决现存问题,更好地实现“以美育人,以文化人”。 参考文献: [1]赵合龙.探究新课改背景下中小学美术教师应具备的素质[J].美术教育研究,2015(6). [2]王彪.基础教育中的美术教师的专业基本素养研究[J].新课程,2017(8). [3]向宏年.地方高校中小学美术教师培养模式研究[J].新课程研究,2012(4). 作者简介: 刘春蓉,四川文化艺术学院副教授。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