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南宋隶书碑额书风初探
范文

    易清清

    

    

    

    摘 要:宋代的兵荒马乱使得人民颠沛流离,国运动荡之下的士大夫追求尚意书风,寄情书法直抒胸臆,行草书一时铺天盖地,但隶书并未就此亡佚。南宋隶书上继汉唐,下启元明,在书法艺术发展史上有不容小觑的价值。文章结合历史文化背景及时代风尚,紧追隶书发展脉络,探讨南宋隶书碑额之风格特色。

    关键词:南宋;隶书碑额;书风

    一、南宋隶书发展

    (一)赵构书法位列帝王前三

    “一祖八宗,皆喜翰墨。”宋高宗赵构继宋徽宗赵佶之后,醉心诗词书画,身体力行弘扬书法,从而影响了南宋书坛。“余自魏晋以来至六朝笔法,无不临摹。”其痴迷程度可见一斑。《南宋太学石经》为现存石经中唯一由皇帝御笔的石经。为防遗落,高宗命人将和吴皇后书写的经书铭刻巨石之上,以小楷为主,夹杂行楷,诠释儒家经典。

    “《乐毅论》者,正书第一。梁世模出,天下珍之……及天下一统,四海同文处处追寻,累载方得。此书留意运工,特尽神妙。”——题王羲之书《乐毅论》高宗的书法题跋可见其对魏晋六朝时王谢风流的追怀。因宋高宗对书法的热爱和其身份的特殊,其有重振书风的意愿,虽实际上没有如唐太宗一样一呼百应,但“上有所好,下必甚焉”这已对一个时代的书风和书法意识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宋高宗赵构的书法复古意识对南宋书法的发展也发挥着作用,这种意识已超越北宋的萌芽阶段,“以复古为暗流,以對北宋尚意书风的继承为表流”,只是南宋的书法大家们受当时政治形势左右,既难复晋唐风采,也难跃过北宋书家,重现魏晋六朝胜景成为美好理想。南宋偏安,百余年国势维艰。在书法复古上,高宗的艺术追求道路是孤寂的,他的《翰墨志》可视为南宋书法理论代表作。

    (二)理学,金石学的兴盛

    北宋中晚期的复古思潮受文人士大夫影响,如欧阳修撰《集古录》,赵明诚的《金石录》(着眼于古器鉴赏,引起人们对古器物的兴趣)等。宋人南渡后,复古之风与宋尚意书风共存并各有演变。方爱龙认为南宋书法一方面在文人士大夫阶层延续“尚意”,另一方面以赵构为代表形成了“以钟、王为法”的“复古”思潮,存在“双线”发展的形势。

    南宋的金石学也成为其文化特色的重要组成部分。朱熹的理学更替了北宋时期的禅宗思想,影响深远。朱熹认为,“虽未有物,而已有物之理”之后陆九渊则大启其门径,与朱熹的理学分庭抗礼,提出“心即理也”,主张发扬人之本心,反对著述与博取群书。理学为官方推崇,而“陆王心学”集唯心主义之大成。

    从“知古人欲传远者,必托之金石”可看出金石学对书法的影响,以及对古代文学的保存所做的贡献。“宋代金石学是中国学术史上的一座高峰,两宋金石学著作不仅仅开拓了金石学的领域,更重要的是它为后代金石著作提供了一种典范。”宋代创造了中国历史上金石学第一高峰,出现了一大批师法金石学的篆隶书法作品。

    (三)商贾往来,陇南隶书

    绍兴和议后,中原地区的大量碑刻被商贾携往南方,一时间鉴赏秦汉碑刻之风兴起。“阶、成兴凤等州为蜀之藩篱。”南宋时陇南为金人入蜀必经之路,其中多处遗留经典摩崖石刻,反映交战史实。如王康《仙人崖·王子直甘露颂》,乾道八年(1172年);卑牧《西峡·卑牧题记》,淳熙丁未(1187年)等。

    二、南宋颇具影响力的隶书书家及书论

    宋代隶书代表书家首推晏袤。晏袤,临川(今属江西)人,曾任南郑县令。善书法,工隶、楷,隶书直追汉室,尤对汉三颂,心领神会,得其神髓。晏袤传世作品有《晏袤释鄐君开通褒斜道》《山河堰落成记》《晏袤释潘宗伯韩仲元李苞通阁道题名》、等,这些作品均为本人撰文并书写,分别于1194、1195年刻在陕西石门山崖。三件作品以《山河堰落成记》最具代表性。结体开张,气势宏伟,结体灵动,可谓汉代摩崖隶书体之传薪者。

    不以书名的司马光习得一手隶书,直追汉隶,颇具造诣。司马光(1019—1086年),字君实,号迂叟,陕西夏县(今属山西)人。司马光的代表作《王尚恭墓志》,章法舒畅明朗,用笔斩截,线条直弧相交,隶法间带楷法,无肥俗流弊,朴茂高古,实乃佳作。

    宋代为中国金石学之黄金时期,南宋学者洪适的《隶释》《隶续》可为代表。《隶续》序:“获一汉刻,津津然盱衡击节,辍食罢寝,摩挲而谨读之。”毋庸置疑,时人受金石学影响极大。《隶释》《隶续》共收录二百五十八种汉代碑刻,至今多已亡佚。其解释了前人疑虑,纠正了前人误判,确立了新意,大部分记载了东汉时期官吏的生平,重要的社会工程如《汉司隶校尉楗为杨君颂》,以及帝王奏章等。因汉人用碑多用假借,《隶释》《隶续》以楷书易其隶体,出现了“矩”“作”“柜”“恋”“为”“挛”等异体字,很多后世不再使用。因此作为小学著作异体字取材资料库,元代《汉隶分韵》、清代《别雅》、今《汉语大字典》皆摘录此书。《隶释》《隶续》颇受金石学者重视,对后世金石学发展起到深远影响,所采用录文的体例成为金石学著作最重要的著述方式之一,成为宋代金石学巅峰之作。《四库全书总目》评曰:“自有碑刻以来,推是书为最精博。”宋代金石学作品也渗透着鉴赏趣味。对于《白石神君碑》,洪适云:“汉人分隶,固有不工者,或拙或怪,皆有古意。此碑虽布置整齐,略无纤毫汉子气骨,全与魏晋间碑相若。”洪适最喜汉碑刻字中古意有余、体格高妙。

    三、南宋隶书碑额案例分析

    以下分三类叙述南宋隶书碑额书风:

    (一)宽博雄伟者

    《绍兴府进士题名碑》,于南宋庆元二年(1196年)十二月十六日刻,石在浙江绍兴,分拓三纸,通高分别为183厘米、180厘米、156厘米,均宽92厘米,袁说友撰记,隶书。碑凡三石,之一刻元丰二年至政和五年题名,之二为政和八年至绍定二年题名,之三为绍定五年至咸淳十年题名。第三石为绍定五年立石。绍兴府即汉、三国、晋、南北朝时期的会稽郡,宋时别名越州南宋绍兴年间,改越州为绍兴府。进士题名碑为刻科举考试中金榜题名的进士之名,源自唐代雁塔题名,始于北宋。

    《绍兴府进士题名碑三》碑额(图1)雄深朴厚,骨肉兼具,笔力劲健,变化丰富而微妙。其中“兴”与“府”均微微左倾,但不失庄重之态,“名”与“三”左右舒张,不似《乙瑛碑》般拘谨,横笔圆润皆有向右上方躬起之势,与《乙瑛碑》相比,少了些茂密雄强之气,更加舒展自如(图2)。

    《风雷雨师殿碑》(图3)南宋乾道三年(1167年)闰七月十五日刻。石在广东南海。拓片通高182厘米,宽83厘米。康与之撰并行书,额阳文隶书。阴刻同年十月《重修南海庙记》。碑额透出浑穆之气,方整雄伟,字迹完整清晰,刀法铿锵有力,拙朴雄迈,纵横有致而又略带楷形,疏密相济,似受唐人楷法作隶影响,极具装饰意味。

    《毘盧院施主忌晨记》(图4),南宋乾道八年(1172年)八月十五日刻。石在四川夹江。拓片通高142厘米,宽94厘米。僧居静撰,正书,额阳文隶书,庄重典雅之集大成者。

    《绍兴府修学记》(图5),南宋绍熙二年(1191年)九月二十七日刻。碑在浙江绍兴。拓片碑身高157厘米,宽105厘米;额高35厘米,宽31厘米。陆游撰,詹騤正书并隶书额,刘尹镌。《绍兴府修学记》碑额端庄挺拔,不失汉法,呈现宽博静穆之气。

    (二)丰腴圆厚者

    《长洲县主簿厅碑》(图6),南宋庆元六年(1200年)三月初刻。石在江苏苏州。拓片通高128厘米,宽73厘米,額题上部残,黄士特撰,孙应时正书,卢瑢隶书额,张允成、张允迪刊。长洲县属苏州地区,宋政和三年(1113年),苏州升为平江府,长洲县属之。主簿在中国古代属文官,始于汉,主管文书簿籍及印鉴,起草文件、管理档案等。绍熙四年,黄士特、黄士诜兄弟同榜进士,士特任镇江太守。黄士特字仲谊,樗之子,镇州倅。黄士特,枟公之子。黄枟,执躬之子,可上溯黄执躬世系(福建闽省罗源县)。

    碑额每处起笔均为圆笔,结构紧收,笔画严谨丰腴,线条深厚凝重,藏头护尾,遒劲沉着,粗细对比不明显。

    《钓雪亭记》(图7),南宋嘉泰三年(1203年)刻。石在江苏吴江。拓片通高185厘米,宽90厘米。林至撰,周南正书,黄泾隶书额。此本为陆和九旧藏。碑额笔画匀称,结构平板,气韵厚重。

    苏州文庙“四大宋碑”《天文图》《地理图》《帝王绍运图》《平江图》,简称天、地、人、城四图。《平江图》(图8)所刻为宋代苏州城地图,为目前世界最古老的石刻城市平面图,由吕梗、张允迪、张允成三人勒石,绘制了城市结构和建筑设施,忠实记录南宋时期苏州城的盛况。《天文图》碑(图9)为世界最古老石刻天文图之一。《地理图》碑为宋代中国政治地理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石刻地图之一。石刻顶端“坠理图”三字,“坠”通“地”,内容分地理图和图说两部分(图10)。《帝王绍运图》(图11),“绍”即继承,是一张以帝王为中心的历史图表,共一百九十五君,是我国古代唯一的石刻帝王世系图。

    《天文图》中“天”字结合篆书自由变化,文字捺脚页多加了笔画,书风自由潇洒。“帝王”中“王”字静中有动,长横燕尾翘起,寓奇于平,顾盼灵动。这四个碑额敢于突破隶书法度,实属罕见,“使书法传统中任情适性的一个分支变为代表社会审美的主流”,可见宋尚意书风的融合,在隶书中也有所体现。

    (三)灵逸飞动者

    《张真人歌》(图12),南宋绍兴十八年(1148年)十二月二十九日刻。石在广西桂林。拓片通高144厘米,宽104厘米。张平叔撰,张仲宇正书,黄拱辰隶书横题额,黄伯善摹勒,龙渊刻字。碑额古雅雄逸不失自然风度,疏散俊逸,受晋隶影响笔画瘦劲,方圆兼备,风格妍秀。

    《桂林盛事记》(图13),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七月十五日刻。石在广西桂林中隐山。拓片通高98厘米,宽56厘米。张仲宇撰,梁材正书,额隶书横题,龙光刻。碑额撇扬抐飞,颇有楷书笔法,但又舒展自如。

    《范成大劝葬谕》(图14),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六月二十八日刻。石在广西桂林。拓片通高110厘米,宽54厘米。碑正书,额隶书,下截刻跋漫漶,文字不可辨识。碑额古拙质朴,方圆相融。

    《龚有德墓记》(图15),南宋淳祐十二年(1252年)十一月十六日葬,江西出土。拓片通高83厘米,宽39厘米。甘瑛撰并正书,马韶隶书额。碑额无多粗细提按对比,似天真烂漫戏作,飘逸劲秀,抒发意趣。

    四、结语

    隶书起源于战国,经过秦、西汉的发展,到东汉日趋完备,因此通常以汉隶为宗。唐隶多以《熹平石经》等中规中矩的隶书为审美典范,所以难以避免程式化特点,虽有李隆基、韩择木等代表人物,但“诸作如出一人之手”。

    综上所述,南宋隶书书风与北宋、元、明皆不同,是衔接汉、清两座隶书巅峰的桥梁。元代的书法复古运动中赵孟頫即受赵构复古旗帜影响,思想继承高宗。整体来看,南宋隶书水平经受“雅正”、金石学兴起、商贾往来等多方面影响,水平高在北宋之上。碑额中用隶多为用力刚劲,圆润丰腴,铺毫匀速。隶书碑额书风在大趋势影响下,呈现出多彩纷呈的景象,既有大气堂皇,也有灵动飘逸,甚至有篆隶结合融入新意。

    参考文献:

    [1]崔尔平.历代书法论文选[M].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79.

    [2]方爱龙.南宋书法史[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3]方波.宋人隶书审美观念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04.

    [4]夏祥军.南宋书法题跋研究[D].渤海大学,2017.

    [5]陈超.唐宋元时期“馆阁隶书”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

    [6]李泊潭.宋代隶书若干问题考述[J].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2016(1).

    作者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27: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