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综合材料装饰画在美术实践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范文

    颉蓉 曹夕蕾

    摘 要:创意装饰画中综合材料的应用,一改传统装饰画以平涂为主的绘制模式,在材料语言、绘画内容、表现形式上都有了全新的突破。文章总结现代装饰画综合材料运用的启示,分析美术实践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新材料在装饰绘画中的运用,探索装饰画课程中综合材料在美术实践教学环节的多种表现形式。

    关键词:装饰画;综合材料;创意

    装饰画作为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艺术形式,从人类诞生之时就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单一形式的装饰画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新事物、新环境和新生活的审美需求,人们开始注重画面效果的冲击力,关注装饰艺术品从视觉、触觉等多方面给人的全新感官刺激,以满足精神世界和内心世界对美的追求。综合材料装饰画利用自身的特性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既满足人们新的审美需求,又为创作者提供了广阔的创作天地。

    近年来,高校艺术专业的装饰画课程在美术实践教学中,逐渐尝试运用形式多样的综合材料绘制装饰画,开拓了学生的创新创作思维,也推动了装饰画综合技法的提高,将新旧装饰画创作语言进行融合,探索出装饰画材料创新表现的新路径。

    一、现代装饰画综合材料运用的启示

    传统平面装饰画注重装饰性图案在画面中的运用,突出作品的工艺性和技术性,在装饰画的题材、色彩和绘制方法上更注重画面的秩序性、条理性和概括性以及形式美法则的运用。现代综合材料装饰画在表现画面的特殊效果时展现了不同于平面装饰画的特性,通过多元化的思考方式,选择材料种类繁多,题材广泛,色彩丰富,有效避免了画面的单一性。艺术家在创作绘画作品时更强调主观感受的表达和自然形态的体现,突破现有的绘画工具,突出画面中综合材料的使用,将其作为绘画形式语言变革的重要部分。

    维也纳分离派画家克林姆特的装饰画作品既表达象征主义绘画内容上的哲理性,又融入东方的装饰趣味。画面运用金箔、宝石、羽毛、玻璃、金属等多种材料,将材料本身的性能最大化地运用。以夸张抽象的平面化装饰图案组成他的艺术品,使作品具有纷繁复杂又富丽堂皇的装饰效果。

    西班牙著名画家毕加索在20世纪初尝试将现成材料引入绘画中,如将报纸、木屑、乐谱、香烟、砂石、石膏等粘到画面上,通过新的艺术思维方式,以当代文化为背景进行创作,试图在二维平面上描绘三维空间,使作品画面不再受空间制约和影响,打破了传统绘画语言固有的框架模式,从绘画空间的视角提升作品的结构表现。

    受西方现代审美的影响,西方艺术文化带给国内艺术家很多启迪,一部分艺术家也逐渐意识到传统绘画的思维方式制约着新艺术的发展和主观情感在作品中的表达。20世纪末,许多艺术家开始在努力挖掘作品内涵的同时,越来越多地注重画面表现中多元化形式语言的探索与思考,用艺术与材料相结合的新艺术语言带给观众们多重视觉冲击。综合材料被广泛应用的同时,如何利用综合材料中材质的特殊性充分表现艺术视觉效果,提升绘画作品的艺术内涵和艺术语言,是很多艺术家、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问题。

    二、美术实践教学中需要解决的问题

    高校艺术类专业作为培养新一代艺术工作者,传承与发展艺术的学科教育,专业基础课装饰画的课程改革势在必行。目前需要解决的教学问题有如下:

    第一,作品形式单一,缺少创意和原创性。受学生的美术基础和绘画功底普遍比较薄弱,以及实验室条件有限等主客观因素的制约,传统的装饰画教学还停留在单一的临摹阶段,学生的创意水平得不到最大程度的拓展,缺乏创意成为制约课堂教学效果的瓶颈。

    第二,对材料不熟悉,综合运用水平有限。学校能够提供的和学生手头能够搜集到的材料十分有限,而市场上的装饰材料纷繁复杂,质量参差不齐,另外,还受到材料的制作工艺、加工设备、价格因素等诸多方面的制约。于是,如何选择适于装饰绘画表现的材料,一度成为困扰教学的难题。

    优秀的课堂作品不应只是局限于课堂之上,如何才能更好地延伸,使优秀作品效益最大化,也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重点问题。创新教学观念和模式,在解决了创意和材料的综合表现难题之后,怎样使产生的创意新颖、形式多样的作品走出课堂,在更加广泛的范围得到最大程度的认可,以及如何真正有效地与市场对接,以何种方式实现作品形式的多元化,产生怎样的市场价值,都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的认识和有效的解决。

    三、综合材料装饰画在美术实践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在美术实践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循序渐进,教师可以从规范课堂教学、提升教学质量、培養学生的创意和动手能力、注重作品的延伸等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和尝试。通过对装饰画课程细致深入的研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有针对性地逐一进行排查并加以解决。逐渐探索出一套体系完整、特色鲜明的教学模式,紧紧围绕装饰画的创意和材料的综合表现这两个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适当调整授课计划和教学内容,使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清晰,教学活动的开展更加趋于规范合理。

    (一)转变教学理念和授课方法

    创意是装饰绘画作品的灵魂。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创意能力不足这一严重制约和困扰教学的突出问题,采取课堂教学示范、优秀作品赏析、头脑风暴、分组讨论等方式,注重创意产生、形成、提炼、应用的全过程,对绘画主题和元素进行全方位的指导,将过去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课堂互动,从而使课堂氛围逐渐活跃,学生的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宽,想象力更加丰富。

    在具体的授课过程中,教师可将学生进行分组,通过确定绘画主题、分析讨论构图形式、选择颜色、绘制草稿、准备多种绘画工具与材料、进行实验性综合材料绘画、修改调整最终作品等几个步骤创作出完整的创意主题绘画。

    在美术实践教学中注重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创意能力,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利用启发式教学进行发散式思维的训练,提高学生对装饰画色彩组合、元素解构重组的认识,掌握装饰画的创新方法和技巧。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制作的过程中,逐渐摆脱传统装饰画的纯绘画特征,通过多种构图形式,在材料和技法上寻求更多的尝试和突破,强化材料的肌理效果,完成形式多样的画面内容。

    重点突出拓展材料的表现形式,在作品材质和肌理的丰富性上下功夫,对各种常见材料和新材料进行不断探索、实验和再利用,通过对单一材料和综合材料的实验,获取丰富的材质美感。提升作品的工艺性,在突出作品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同时,引导学生研究材料属性及制作方法,如金箔、银箔、蛋壳、毛线等,使其更好地运用在画面上。材料特殊的造型语言与全新的裝饰画构图相结合,通过对题材、构图、造型、色彩、表现内容和综合材料的适当使用,以创新装饰画产品为目标,以提升画面的审美性和实用性为依托,完成工艺性、装饰性强的作品。

    (二)通过材料的综合运用丰富作品形式

    “凡能入画者皆可用”,教师在指导学生创作的过程中,充分发现并利用所能搜集到的一切材料,为绘画主题和作品意境服务。帮助学生辨别各种材料的特性,了解其实用性能和肌理效果,从中挑选出合适的材料,创作出丰富的绘画语言和表现形式。综合材料的创作因其自身的物质特性在画面上体现出不同的美感和视觉效果,装饰画的装饰特征主要通过材料得以有效的传达,不同材质所特有的装饰效果和独特美感正是装饰画的魅力之所在。

    通过深入走访材料市场,熟悉每一种材料的特性和加工特点,并进行实验。在不断探索的过程中,分析比较材料之间的差异性和结合的可能性,引导学生逐步找到适合自己画面需求的绘画材料。

    用材料置换画面色彩,选取同类色、相似色进行置换,用种类繁多的材料取代画面原有的色彩。并用丰富的肌理效果表现画面质感,鲜活作品主题,用更具冲击力的视觉形式表现画面独特的美感。通过材料的疏与密、冷与暖、平整与粗糙来传递创作者的审美情趣,引导观众的情绪,营造新的艺术形式和形态美感。

    (三)积极拓展多元化课堂教学评价机制

    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多元课堂教学评价机制,利用各种途径和有利条件全面提升装饰绘画作品的文化价值和经济效益。教师可及时总结经验和成果,将学生作品、授课计划、教案、讲义、PPT课件、教师授课视频等内容上传至网上,完成综合材料装饰画精品课程网络平台的展示。通过校内展览将学生一学期的结课作业以展览的形式在全校范围内进行集中展示,利用微信、网站等新的传媒途径构建网上展厅,在更加广泛的范围进行更长期有效的展示,广泛听取观众意见,对授课过程中的创新点和不足之处进行归纳和总结,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

    通过“以赛促教”的方式对教学成果进行检验,选取优秀作品参加全国、省级专业比赛,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将作业形成作品,让作品转化为产品,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创意设计能力和制作工艺水平得到显著提高,让学生的创意走出课堂,走向市场。

    将课堂教学中的优秀作品和好的创意以专利的形式保护,更进一步地形成作品的创意保护机制和专利推广模式,更好地与市场接轨,同时应用到企业的生产之中,成为学生创业的重要渠道。或将有市场潜力和经济价值的作品,推向市场,结合消费者的审美需求和视觉喜好进行个性化的私人订制,实现产品的市场化,有效提升学生的创意水平和制作能力。这样可以为毕业生的就业择业、创新创业开启全新的方式和途径,为今后的课程教学积累宝贵经验。

    高校艺术类专业装饰画课程美术实践教学中,创新创意综合材料的应用,一改传统装饰画以平涂为主的绘制模式,在材料语言、绘画内容、表现形式上都有了全新的突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创作出质感更加丰富的绘画作品。教师带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将富有生命力的综合材料运用在绘画中,增强画面张力,活跃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综合材料装饰画通过不同的材料、元素、色彩和媒介的使用,表达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以及对事物的理解和对美的追求,运用特殊的艺术处理手法,带给观众新的感官刺激和情感寄托,以满足人们对新艺术创作形式更深层次的审美需求,满足多元化社会人们对丰富精神世界的渴望和追求。

    作者单位:

    颉蓉,甘肃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

    曹夕蕾,天水师范学院美术与艺术设计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4:28: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