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七子
后七子明代嘉靖年间,继前七子之余绪而兴起的以李攀龙、王世贞为首领,以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和吴国伦为主要成员的复古文学流派。他们发挥前七子的文学主张,结社宣传、互相鼓吹,彼此标榜,声势极盛,使拟古主义的气浪进一步高涨,势力更为浩大。《明史·文苑传》:“李梦阳、何景明倡言复古,文自西京,诗自中唐而下,一切吐弃,操觚谈艺之士翕然宗之。……李攀龙、王世贞辈、文主秦汉,诗规盛唐。王、李之持论,大率与梦阳、景明相倡和也。” 此派在李、王二人的先后主持下,左右文坛达四十年之久。始则李攀龙主盟,“其持论谓文自西京,诗自天宝而下,俱无足观。”。“其为诗,务以声调胜,所拟乐府,或更古数字为己作,文则聱牙戟口,读者致不能终篇”(《明史·李攀龙传》)。他的模拟之作,句重字叠,痕迹宛然,情境多与古人雷同。如其《古乐府》,篇篇模拟,句句模拟,很少艺术感染力。近体学盛唐,片面追求格调、法度。文则生吞活剥三代两汉,佶屈聱牙。继李氏之后,王世贞独主文坛,声势更巨,“一时士大夫及山人、词客、衲子、羽流,莫不奔走门下。片言褒赏,声价骤起。其持论,文必西汉,诗必盛唐”(《明史·王世贞传》)。理论主张与李氏相同,且在创作艺术上,片面强调法度格调,亦大略一致。故其作品,自《诗经》而下,至汉魏晋南北朝乐府,李、杜诗,多所模拟。但是,王氏学问广博,著作甚富。“自梦阳之说出,而学者剽窃班、马、李、杜;自世贞之集出,学者遂剽窃世贞”(《四库全书总目》)。因其地位高,门徒众,对当日文坛影响深广。 值得注意的是,王氏能紧密结合才思与格调之关系探讨格调的精神实质。既以为“才生思,思生调,调生格,思即才之用,调即思之境,格即调之界”,又主张“模拟之妙者,分歧逞力,穷势尽态,不唯敌手,兼之无迹,方为得耳”(《艺苑卮言》)。比起专从外表上追求格调,不惟有所深入,接触到艺术境界的探讨,且对同派人之观点,亦有所突破。故王氏之创作,虽未脱拟古之迹,然较富于才情,且往往用古词、古调写时事,作品较多活气。晚年的文学思想也有所变化,创作风格渐趋平淡自然。
【后七子】指明嘉靖、隆庆间李攀龙、王世贞、谢榛、宗臣、梁有誉、徐中行、吴国伦等七位承前七子绪余,标举复古的文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