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武侠动画的审美意蕴与价值研究 |
范文 | 佟彤 【摘 要】在影视发展商业化与市场化的前提下,武侠动画创作者需要从武侠文化和市场两方面着手,来推动武侠动画的工业化生产。同时在武侠动画的制作过程中,要保留“忠”、“勇”、“侠”、“义”、“仁”等思想内涵,注重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设计,这样才能创作出符合观众审美的武侠动画作品,才能赢得受众的欢迎与认可。 【关键词】武侠动画;审美意蕴;艺术特征;价值 中图分类号:J218.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1007-0125(2018)36-0083-02 中国武侠动画是传统艺术与现代技术结合的视听艺术,具有着独特的民族特征。在武侠动画的内容呈现方面,不仅包含有动画的线性叙事,还蕴含着“侠义”的文化内涵。因此武侠动画的色彩、故事情节与人物塑造,与西方娱乐型动画存在着较大差别。本文主要从武侠动画的意象、色彩、人物和动作设计等方面,来研究武侠动画的审美意蕴与文化价值。 一、武侠动画中所包含的文化传统 武侠动画中所包含的武侠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武侠动画中类似于侠士的人物,大多都怀有“仁”、“侠”、“义”的思想,这种带有个人奉献精神的思想,正出自我国的墨家文化与儒家文化。其中墨家思想源于儒家思想,二者都以“仁”、“义”、“爱”作为主要的行事准则。但儒家思想主要为封建统治阶级服务,通常以“士”作为武者发符号,“武士”一词即来源于此。“武侠”、“游侠”是最底层社会无业人员的总称,“武侠”一词出自墨家的“侠”文化,主要代表处于社会边缘的群体。自汉朝以后,武侠与侠客逐渐成为社会中的不安定因素,受到封建政治群体的利用和打击,所以武侠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一种文化形态,也是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道德标准,是现实生活与浪漫理想的融合。例如:武侠动画《中华小子》是武侠与魔幻的结合体,故事中唐小龙、成小虎和花小兰作为少林寺的三俊杰,他们有义务铲除世间的恶魔狐妖。在少林高僧的指导下他们一次次击败黑狐王,寻找到了武功秘笈,并成功保卫了权利宝典。[1]这里的三俊杰就是“仁”、“义”与“爱”的化身,保卫权利宝典就是维护“正义”与“爱”。因此处于社会底层的武侠文化,本身具有浪漫性的色彩与特质,逐渐成为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武侠动画对世界动画的借鉴与模仿 中国武侠文化与日本武士文化、美国英雄文化有着相似之处,因此在武侠动画的制作过程中,也会借鉴其他动画形式的设计风格。其中美国自由英雄主义文化,与中国武侠文化存在着大量接近的地方。美国英雄文化崇尚自由性与个人主义,这些漫画人物通常具备超出常人的武力与技能,还会使用高科技手段来完成与邪恶势力的对决。与此同时,这些英雄人物不存在现实利益纠葛,可以通过个人或群体的身份,来实现拯救人类与保护地球的壮举。因此美国动画中的英雄人物设定,与中国武侠文化思想有着较多的相似之处。例如:武侠文化与美国英雄文化都崇尚个人式的自由,他们有能力与邪恶势力进行对抗。而且他们都关注弱势群体的生存状况,也会通过个人能力完成群体性的拯救。《功夫熊猫》、《花木兰》等武侠动画作品,就是典型中国武侠文化与美国英雄文化的结合品。其中《功夫熊猫》中很多人物形象,都是根据中国传统武侠文化进行设定的。《功夫熊猫》中的“乌龟大师”,是中国武侠文化的典型代表。作为《功夫熊猫》中的功夫始祖,他有以下的经典台词:“往往在逃避命运的路上,却又与命运不期而遇。”这句话与佛经中的“纵经千百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有异曲同工之妙。而《功夫熊猫》中各个人物的形象与动作设计,则带有明显美国式的英雄色彩,特别是熊猫阿宝与邪恶势力的打斗片段,具有典型的“美国式”动画特色。[2]武侠动画在发展的过程中,也会不断地吸收其他国家动画的精髓来完善动画人物形象和动作的设计。因此对不同国家尚武文化的了解和分析,能够弥补我国武侠动画的不足之处,从而实现对动画形象和题材的拓展。但在学习外国动画设计技术的过程中,武侠动画也要保留其本身“忠勇侠义”的特性,只有对武侠文化的精神意蕴进行释放与表达,才能推动武侠文化的世界化。 三、武侠动画中所包含的审美意蕴 (一)武侠动画造型的审美意蕴 武侠动画中人物和其他事物的造型,是动画作品最主要的组成因素。而武侠动画在事物的造型设计方面,经历了一系列的发展与演变。其中《铁扇公主》作为中国早期武侠动画作品,主要通过铅笔勾勒进行人物的描摹。《铁扇公主》是一部水墨动画动画作品,主要运用水墨“大虚、中虚、小虚”的渲染手法,进行人物脸部、衣服和眉毛的绘画。然后使用多次曝光的拍摄手法,来完成动画中人物的动作设计。之后在1960-1970年之间,出现了一部具有细腻绘画手法的武侠动画《大闹天宫》。《大闹天宫》中的孙悟空长着一副桃子脸,穿着虎皮裙和红裤玄靴,还有一身的铜皮铁骨。这样鲜明的齐天大圣形象,赢得了大多数关注的欢迎与认可。除此之外,电影中还有着流畅细腻流云飛马、五彩云端上的壮丽宫殿,以及宽袍大袖的仙人和彩帛飘飘的仙女,人物造型十分的优美与生动。但在动画《大闹天宫》之后,我国武侠动画在造型方面,逐渐走向单一化与低龄化的发展方向。很多武侠作品开始与科幻、奇幻进行结合,生产出不符合观众审美的粗糙动画。但随着数字化动画制作技术的发展,近些年又出现了《宝莲灯》、《秦时明月》和《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制作精良的武侠动画,成为我国武侠动画作品新的看点。以《秦时明月》的人物造型设计为例,该动画中男性侠客的形象非常高大伟岸,高渐离、盖聂是男性侠客的主要代表。男性侠客穿着高雅的白色搭配淡蓝色服装,显得孤独潇洒而独立,颇有中国传统的古风气质。而在女性人物的形象设计方面,赤练是女性形象的代表,她长着一张妖娆而妩媚的脸,穿着红黑相间的绛衣,来表现其邪恶与魅惑的性格。[3] (二)武侠动画色彩的审美意蕴 色彩是武侠动画最重要的视觉表现元素之一,也是对人物形象进行刻画的主要素材。武侠动画在色彩的运用方面,主要以朦胧与淡雅的色调为主。例如:在动画《秦时明月》的色彩表现方面,主要使用梦幻与唯美的橘黄色调,来表现宏伟浩大的宫殿与楼宇,以此烘托出大秦帝国的强盛与文明。而武侠动画《花木兰》中的色彩运用,则塑造出生动的群体人物形象。《花木兰》中有着形态各异的武将形象,他们穿着服装的色彩亮度降低,主要为紫色、褐色和纯度较低的红色。从这一人物形象的颜色使用方面,可以看出武将的勇敢与强壮。花木兰则被塑造成为一个侠女的形象,她有着一头乌黑飘逸的长发,身穿鲜艳明亮的女装,骑着一匹乌黑油亮的黑骏马。在解甲归田后她又穿着妩媚动人的女装,脸上涂着粉色的腮红和唇彩,呈现出一种幽静恬淡之美。除此之外,色彩在自然景观与建筑装饰方面的应用,能够有效将人物形象与周围事物进行融合,创造出一个真实而又有文化蕴味的武侠世界。因此武侠动画中色彩的准确使用,不仅能够渲染整个动画场景的文化氛围,还可以塑造出更加鲜明立体的人物形象。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