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吊子
半吊子❶指知识不够丰富,技术、水平没达到应有标准的人。 ❷做事不仔细、有始无终的人。 ❸不明事理,说话和办事随便、不沉着的人。
半吊子bàndiào·zi本义五百铜钱。旧时铜钱一千枚穿成一串,半吊是五百,不能满串。这是北方方言中讽刺挖苦人的话。 北方话中以“半”字打头的俗语很多。指某人不精明、能力低,或智商较低,或说话办事没准谱儿,都有个“半”字,用来表示不是整个儿的意思。如“半疯儿”,指不是纯疯子。又如“半标子”“半傻不苶(nié)”“半憨子”“半吊子”等,意思也比较接近。但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具体所指又有细微的差别,从而准确地表达更为确切的内涵。其中,“半吊子”有时说“二半吊子”,指那些办事不精明、本事不到家、举止莽撞而夸夸其谈的人,也含有痴呆的成分。那为什么叫“吊子”呢?原来它与古代的钱币有关。 明洪武以后官局所制铜钱的形式、文字、重量、成色及其使用方法都有严格的定制,所以叫“制钱”。人们为了使用方便,也便于携带计数,就将每一千枚铜钱,用彩色的绳穿成一串,这一串就是一吊,也叫一贯。贯,是指穿钱的麻绳。这一串也叫“钱串子”。那么一千为一吊,五百即半吊。后来由不够一串逐渐演绎成指某些智商低、思维迟钝的人,说成是缺心眼或心里没数,这个数就是指一吊而言。 后来“半吊子”又用以比喻不通事理、说话随便的人,或知识不丰富、技术不熟练的人。
【半吊子】1 旧时钱串一千叫一吊。“半吊”为五百,不能满串,因用以形容对某种知识或技术只懂得一点儿的人。2 指举止轻浮,不通事理的人。
五百个大钱串一处——半吊子大钱,即铜钱,旧时的货币;吊,旧时钱币计量单位,一般千钱为一吊。喻不通世事的人,或知识不多、技术不过硬的人。 半吊子
半吊子❶指知识不够丰富,技术、水平没达到应有标准的人。 ❷做事不仔细、有始无终的人。 ❸不明事理,说话和办事随便、不沉着的人。
半吊子bàn diào zi多用来指人不务正业,待人处事极不严肃,不正经。如:这个人怎么这么~呀,说话一点儿正形儿都没有,真可气。
半吊子bàndiàozi❶知识不丰富或技术不熟练的人。赵树理《孟祥英翻身》:“她不行!她是个~,干不了!”|陈国凯《代价》:“徐克文听着这~技术员的要求,大为意外。” ❷不通事理、说话随便、举止不沉着的人。茅盾《过年》:“老赵在受到那出名是‘~’的张科长对他作的神经攻势的一刹那间,确也十分惶恐。”|段荃法《杨老固事略》:“我那~男人又打我,你不管,我可要吃农药哩!” ❸两头不着边或不道地、不纯正的事物。刘绍棠《虎头牌坊》:“他的老爹是个工人出身的工程师,失去了老大哥的身份,却也不算臭老九;他的出身也就上不上,下不下,是个~。”|李黎《梦境》:“大专联考放榜,我勉强挤进一个~的学院的中文系。” ❹做事不认真、有始无终的人。谌容《献上一束夜来香》:“看来,郭飞的理论观点是对的。八十年代,随着对外开放,引进外资,引进外国的先进技术和管理,也必然会引进外国的文化观念——包括性解放的观念。要引就引,别那么~地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