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选择,课程+平台”:学生生涯辅导实践与思考
曹凤莲?桑生华?邹歆
〔摘要〕围绕学生自身的成长与发展需求、实现学校育人目标的价值追求以及落实国家有关教育政策的要求,确定“自主+选择”的学生生涯辅导核心价值。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在市区级课题的研究引领和实践推进的基础上,开发建设学生生涯辅导校本课程,研发运作学生生涯发展规划信息平台。经过十余年的探索、实践、积累,形成了“课程+平台”的学生生涯辅导操作模式与品牌特色。
通过实施“课程+平台”的学生生涯辅导,不只是为学生选择学科、选择大学、选择专业、规划职业提供指导帮助,其重点是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与自主性,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提升学生情绪调控、自我管理、人际沟通等能力,开发心理潜能;引导学生找到发展方向,确立目标,科学抉择,为全体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
〔关键词〕生涯辅导;自主+选择;课程+平台
〔中图分类号〕 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7)24-0034-06
一、学生生涯辅导背景
高中阶段是学生自我概念形成、自主发展、素养培育的重要阶段,也是生涯发展的探索体验和自主选择阶段。高中生有着多重成长和发展需求,如学科选择、学业规划、人际沟通、情绪调控、自我管理、自我认识、专业选择、职业规划等。而学生在进行生涯发展的探索、选择、以及学业规划等方面会遇到诸多的困惑与困难[1]。
高中学生在面对丰富多彩的三类课程的学习任务以及实实在在的高考目标外,还将面临人生的重大考验:选择。尤其在高考新政背景下,学生从高一开始就要面对选课、学科走班、确定研究性学习课程等,学校教育在给了学生更多选择性的同时,也增加了学生选择的难度。传统的依赖父母和老师的习惯面临挑战,需要学校给予相应的引导、指导和帮助。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与《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都强调高中教育要建立学生发展指导制度,加强对学生的理想、心理、学业等方面的指导,为学生的人生发展奠定基础。尤其在高考新政背景下,深化教育改革需要学校教育在促进学生的主体意识、自主发展和科学选择等方面作进一步的探索和有效尝试[2]。
对于高中生来说,如何全面地认识与评价自己,如何找寻自我、找到方向,并综合考虑个人兴趣、能力、价值观、学业等因素,自主选择、科学规划,从而实现自身最大发展,是此阶段生涯发展的核心任务。前期大量调查,结合教育实践的经验,我们梳理出高中生生涯发展规划主要面临三方面问题:一是他们对自身性格、能力现状、职业兴趣的认识与了解不清晰;二是他们对各高校以及高校开设的专业认识与了解不清晰;三是选择盲目、行为被动,主动和自主规划生涯发展的意识与能力薄弱。
主要表现为:高中生對自身个性特点、能力发展、职业兴趣、价值观等的认识不清晰,欠缺对大学、专业、职业的了解,缺少生涯的体验和实践活动,他们在选择大学及其专业的过程中,总是感到迷茫和不知所措。在巨大的升学压力与学习压力下,大部分高中生对于自己的学业能力并没有充满信心,他们自主学习的主动性以及成就感低下,学习动机消退,行为被动。高中生的发展目标大都有父母做主,而家长对学生生涯发展规划缺少了解和认识,一般父母都以自己的经验或者职业的物质条件(如收入高低、舒适情况、稳定与否)作为选择的标准来指导和要求孩子,对学生将来的物质待遇和社会的热门专业与热门职业考虑较多,而较少关注孩子的个性需求情况,对社会发展与孩子个人的兴趣、能力、人格、价值的协调发展指导也较少。这样的指导不仅功利性太强,而且盲目、不理性。同时,高中生亦欠缺进行自我评价、自我调整、自我规划的主体意识、方法和能力,不知道如何规划生涯发展。这些情况必然影响学生生涯的健康发展,对学生的潜能开发、人生幸福以及获得终身职业成就造成种种困惑和挫折。
这要求学校要把关心每一位学生的生涯发展落到实处,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尊重学生的成长与发展需求,不仅要关注学业发展,更要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找到方向;培养与提升学生的自我管理、自主发展、选择决策能力、社会适应能力,为学生的幸福生活及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学生生涯辅导的内涵与价值
学生生涯辅导不只是为学生选择学科、选择课程、选择大学、选择专业、规划职业提供指导帮助,其重点是有效促进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发现、自我评价,激发学生的内部动机与自主性;培养与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抉择、情绪调控、人际沟通等能力,开发心理潜能;引导学生找到发展方向,确立目标,科学抉择,为全体学生的成长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教育服务[3-4]。基于此,学校开展学生生涯辅导坚持“自主+选择”的核心价值,其主要内涵有以下几方面。
1.促进学生自我认识与自我认同,发展积极的自我概念
高中生面临寻求自我同一性的强烈愿望,同一性的获得使学生表现出很高的自我发展、自主和自尊水平,能够在各种可能的选择中,综合考虑多种因素确定自我目标和方向,并对目标做出积极的承诺和投入行动[5]。而生涯角色的发展亦是个体自我认识的外在显示,一个人只有充分了解自己接纳自己,才会有能力去选择自己将来的道路。
学生通过参与生涯辅导课内外教育教学和实践活动的体验探索,促进自我认识、自我觉察、自我发现(需要、兴趣、爱好、个性、能力、价值观等),发展健康自我,促进自我认同,形成积极的自我概念,而自我概念影响着学生一生的发展和幸福感。
2.激发学生内在动机,提升自主意识
高中生对于未来探索与行动的力量源于其目标与动机[6]。在当前,学生的自我建构过度依赖于他人评价的内化,而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关注不够。生涯辅导注重通过多元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促进学生对自身价值的建构,增强学生的自我意识。通过生涯辅导课程和学科教学,帮助高中生了解目前的学习和生涯发展的关联与影响,找到学习活动的意义感,让学生获得成就感、愉悦感,增强自信,激发学习兴趣与内部动机。
3.促进学生自我探索,培养能力
生涯辅导帮助高中生认识自我,包括了解自我的兴趣、能力、人格、价值观、需求、学科潜质等与学科选择、专业选择、职业选择密切相关的因素;培养学生沟通表达、情绪调控、自主学习、自我管理以及承受失败和应对挫折的能力,积极面对人生发展路上的变化与不确定[7]。
4.增进学生生涯体验,学会选择
通过组织生涯体验和生涯探究课程与活动,帮助学生认识大学,了解专业、职业,使学生对生涯规划的了解更加具象化,自主探索自己可能的发展形态。引导学生在客观分析自我、环境和社会现状的基础上,找到自己的发展方向,确立发展目标,自我选择、自我负责、自我管理。
5.提升学生生涯发展的自主性,科学规划
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与评价自我,重视学生在生涯发展目标引领下的自我分析、自我评价、自我设计、自我调整。尊重学生依据自身个性、兴趣、价值观、需求、能力特长、学科潜质、学业成绩、社会环境等因素理性选择学科、专业、大学、职业,科学决策,主动合理地规划自我生涯发展。
三、学生生涯辅导的实践与操作
学生生涯辅导关心关注每一位学生的成长发展,帮助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促进学生的生涯探索,培养学生终身学习与终身发展的意识,引导学生积极为大学、职业、生活、以及人生做准备。围绕育人目标、学生人生发展需要以及核心素养的培养,确立实践内容,开发建设学生生涯辅导课程,研发运作学生生涯发展规划信息平台,为学生生涯辅导提供科学有效的辅导实体。
1.设计建构学生生涯辅导整体课程
学校从整体层面上思考与设计学校生涯辅导课程,把相关内容融合在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之中,确定了“层维设计,适性选择”的学生生涯发展课程结构。“层维设计”,指的是学校课程体系在横向上由基础型、拓展型和研究型三类课程组成,每一类课程在纵向上又由不同的类别或层级构成,形成一个纵横方向上的分维、分类、分层设计的课程格局,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发展空间与选择机会,满足学生的多元需求。“适性选择”,是指学校加强对学生的选课指导,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潜能和兴趣特长作出课程选择,使学生能选其所需,学其所爱。通过多元化、立体化的课程群建设,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发展的个性需要。通过建构课程群去服务与支撑学生的生涯发展,为全体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提供服务。
2.开发实施学生生涯辅导专题课程
学生生涯辅导专题课程内容包括“认识自我、培养能力;认识专业、学会选择;认识职业、规划未来”,分为生涯认知课程、生涯探索课程、生涯规划课程三类课程(见图1)。
(1)生涯认知课程
旨在促进学生认识自我,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性格、气质特点,促进学生自我探索和發展积极的自我概念。关注学生沟通交往、合作竞争、情绪调控、自我管理等能力的培养。帮助学生了解大学、专业、职业,引导学生确立自我发展目标,自主规划生涯发展,做自己生命和生活的设计师。
(2)生涯探索课程
以学生的自我探索和生涯实践体验为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全面了解自我,增进学生对自我、专业、职业的了解和体验,促使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和自我的选择,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锻炼学生的能力。
生涯探索体验活动形式多样,包括职业采访、生涯人物访谈、职业体验、角色体验、专业和大学考察、班级或社团生涯实践、大学与专业考察活动、社团探究、志愿者服务、社会实践、高校招生咨询实地考察、职业招聘实地考察等生涯体验实践活动。
尤其是职业采访实践体验,学生利用寒暑假对自己家长或亲戚进行职业采访,每个学生采访两种职业,全班学生采访的职业合计有几十种。这样的活动既让学生在确保安全的条件下获得更多的职业体验,又培养了学生访谈、采编、组稿、表达等综合能力。
(3)生涯规划课程
通过生涯辅导规划课程,拓展学生对大学、专业、职业等内容的认识,引导学生自我选择、自我承担,理性选择大学及专业,为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提供具体的个性化的建议与辅导。
生涯辅导课程贯穿在高中三年学习过程中,融合于学生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保障学生生涯辅导的延续性、针对性和实效性,指导学生展开生涯发展规划。
3.创建运作学生生涯发展规划信息平台
为了激发学生自我意识,便于学生自我选择,我们自主设计研发“学生生涯发展规划信息平台”(简称“生涯平台”),该平台由“生涯能力发展平台”“生涯方向测量平台”“生涯学习选择平台”三个子平台组成,分别对应学生的能力发展、职业兴趣、学业成绩。通过三个“子平台”的组合,把学生的能力自评、学业成就、职业兴趣与大学专业的选择进行整合(见图2),为学生自主选择与规划生涯发展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1)生涯能力发展平台——学生进行能力自评
学生通过“生涯能力发展平台”,对自己的学习能力、学习习惯、情绪调控、人际交往、意志品质等方面的能力情况进行自我评价。
每学期,学生上机操作一次。“平台”系统及时进行过程性的反馈,主要是两种方式:一是群体均值(年级或班级),学生在下一次操作时,能够看到每个项目的上一次学生自我评价的年级或班级群体平均值。二是颜色反馈,用不同颜色来呈现学生两次自评之间的变化,同时进行注释。
通过“生涯能力发展平台”,学生既可以直观清晰看到自己各项能力的自评情况,还可以看到每个项目的学生年级(或班级)群体平均值。通过纵向与横向的比较,促进学生主动调整自己的自评与群体中的位置。
(2)生涯方向测量平台——职业兴趣与专业群匹配
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职业性向测试,包括意愿判断、兴趣爱好、能力、职业价值回报等内容。学生通过三年六次职业倾向测验,累积生涯发展过程性信息,由此促使学生将日常的行为上升到理性的认知,推动学生的自我分析、自我调整、自主发展。
第二部分,把职业兴趣和专业群进行了匹配。考虑到高中生与职业还有一段距离,他们首先关注的是专业。依托大量的专业和职业的信息数据库,把全国大学的专业群与各类职业群进行了匹配。学生通过完成多次“职业倾向测试”,形成吻合自己职业兴趣的专业群,帮助学生科学选择。
用雷达图显示学生的得分和职业兴趣的整体情况(见图3)。横坐标是“人、物”倾向维度,越偏向右边表示个体越擅长与物接触,越偏向左边表示个体越擅长与人接触。纵坐标是“内、外”倾向维度,越偏向上表示个体越倾向于事务处理,越偏向下表示个体越倾向于心智思考。雷达图能够给予学生个体更多的职业启示,如:该生比较适合的职业是偏“与物接触”+“心智思考”(如工程技术类等),“与人接触”+“心智思考”(如创作类)和“与物接触”+“事务处理”(如机械操作类)基本持平,而最应避免寻找“与人接触”+“事务处理”类型的职业(如市场销售类)。
(3)生涯学习选择平台——学业成绩与大学及专业的录取分数匹配
依据学校数据统计平台30年的经验积累和区域数据库,把学业成绩进行加权统计分档,与各类大学、专业的录取分数进行匹配。系统结合学生职业倾向测试结果,提供给学生符合其实际学业水平、稍高于其实际学业水平、稍低于其实际学业水平的大学与专业群,学生根据自己的职业兴趣测试结果和实际学业水平自行选择高校与专业,系统依据学生的选择自动生成“模拟志愿建议表”,在大学与专业方向选择上给出适切的具体的参考建议。
四、成效与思考
“自主+选择”价值引领下的“课程+平台”学生生涯辅导,尊重学生的个性与兴趣,为学生自主选择、科学规划生涯发展提供了切实的个性化的服务与辅导。自主研发的“学生生涯发展规划信息软件(简称:生涯平台)V1.0”于2016年12月申请到国家版权局软件著作权(证书号:软著签字第1529190号)。
1.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认识与自主发展
学生生涯辅导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发现,提升了学生的能力。
学生通过生涯规划信息平台,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动态变化并调整自己的目标与行为,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自我选择。同时,“生涯平台”能够对学生的每一个生涯发展规划项目进行反馈、评价和激励,让学生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获得成就感,实现学生自主管理的主流导向。
2.增进了学生的生涯体验与自我发现
生涯实践体验活动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增进了学生的生涯体验,有效促进了学生的自我探索、自我发现,增进了学生对大学、专业、职业的了解,引发他们对社会需求、自身素质、个性能力、职业兴趣、实践创新、学习兴趣、学习方法的认识与反思,以及对自我发展目标的思考和定位。
通過“生涯平台”三年过程性的生涯发展信息累积,帮助学生梳理自己的兴趣特长和能力现状,促使学生由此将日常的行为上升到理性的认知,推动学生自主规划生涯发展。
3.提升了生涯选择的科学性
通过“生涯平台”系统的交互运作,让学生能够比较清晰地了解自己、了解高校、了解专业,通过三年至少六次的测评数据,系统会结合学生职业兴趣测试结果和实际学业水平,最终形成适合学生个性和学业水平的大学群和专业群,在大学与专业方向的选择上,为学生提供适切的具体的参考建议,便于学生理性选择、科学规划。
三年测评积累了过程性数据,解决了学生生涯规划的偶然性问题;职业兴趣测试和学业水平测试的结果交叉筛选匹配,解决了生涯规划中顾此失彼的问题。
4.实现教师针对性指导与家长合理性指导的结合
教师通过“生涯平台”,既能宏观地了解到班级学生的整体情况,又能清晰地了解到每个学生在每个阶段发展中的问题和生涯发展的方向,以便做出针对性的生涯规划指导建议。
家长也可登录“生涯平台”,察看孩子的能力发展的动态变化,了解符合孩子兴趣的“职业群与专业群”;解决了长期以来困扰家长的“不知道喜欢什么专业、适合什么职业、以经验或者分数作为选择标准”的困惑;帮助家长从经验、主观的决定,转到客观、尊重孩子与合理的指导,同时,也有效改变了亲子关系。
当前的学生生涯辅导面临一些实际的问题:教师理念跟不上国家提出的生涯辅导的意义,教师的教育教学方法达不到生涯辅导的本质的要求和需求,家长对学生的功利性的人生安排阻滞了学生自我意识和自主意识的发展,大部分学生已经习惯于家长和教师代替他们安排好学习和择业之路等是影响学生生涯辅导实施效果的重要因素。如何提高全体教师对这项工作的认识,如何将生涯辅导与课堂教学有机地融合?我们将不断地探索与实践,为学生的学习、成长、发展提供更多切实有效的服务。
注:本文为第七届“健康杯”心理健康教育优秀成果评选活动来稿。
参考文献
[1]陈德明. 近十年我国生涯辅导研究回顾与前瞻[J].教育与职业,2011,(21):83-84.
[2]刘元. 美国K-12生涯教育实践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教育学,2008.
[3]陈怀瑾. 国内外中学生涯教育开展现状浅析[J].中小学校长,2009(5):72.
[4]赵荣生. 我国青少年生涯辅导现状及问题分析[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1(3):29-33.
[5]钱景舫,刘桂林. 论中华职业教育社在近代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J].华东师范大学学报,1998(4):94.
[6]赵荣生. 台港青少年生涯辅导本土化经验及启示[J]. 青年探索, 2011,(4):35-39.
[7]陈娜. 英国中学生涯教育及其启示[J]. 教学研究,2007(9):456-459.
(作者单位:上海市风华中学,上海,200072)
编辑/张 帆 终校/于 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