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话民生 儒雅显风范
冯兴龙 管亚平
摘要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的答记者问,语言风格鲜明。或以人为本,温暖人心,让人体会到温总理的真诚和务实;或幽默风趣,柔中寓刚,既活跃了现场气氛,又让中外记者领略了现代政治家的交际风格;或频频引用诗词古语,语言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于深入浅出中给人留下典雅隽永的印象。
关键词温家宝语言风格温情幽默典雅
语言风格是人们运用语言表达手段形成的诸多特点的综合表现,它是运用语言表达手段的诸多特点综合表现出来的格调与气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的答记者问,语言浅显,风格鲜明。记者问得深刻尖锐,总理答得真诚实在,听来令人动容,倍生感慨。人如其姓,温和、诚恳、内敛、坚忍的温家宝,在记者招待会上,以一个贴近平民、富有人情味、充满书卷气的儒雅形象和他独特的语言风格赢得了中外记者的敬佩。
一、以人为本。以情动人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任何语言,要想打动人心,首先得讲话者自己饱含深情。温总理答记者问语言纯净而真诚、温情而亲切,这样的语言自然天成,是一种美的极致,这样的语言也自然能够引起听众情感的共鸣。
有台湾记者问:“总理知道台湾观光资源很丰富,也很多元,如果您有机会到台湾走一走的话,不知道您会想去哪儿看一看?”温家宝动情地回答说:“台湾是祖国的宝岛,是我一直向往的地方。我真心希望能有机会到台湾去走一走、看一看。我想到阿里山,想到日月潭,想到台湾各地去走、去接触台湾同胞。虽然我今年已经67岁了,但是如果有这种可能,走不动就是爬我也愿意去。”
全场爆发出一片掌声,人们无不感动于这位老人的深情,只有真挚的深情才能衍生出这样深切坚定的意愿。台湾确实是温总理心头的牵挂,每当提及台湾问题,温总理总是情溢言表。还记得2003年记者招待会上,他曾经深情地背诵过国民党元老于右任临终前写的一首哀歌:“葬我于高山上兮,望我大陆。大陆不可见兮,只有痛哭。葬我于高山之上兮,望我故乡。故乡不可见兮。永远不忘。天苍苍,野茫茫,山之上,国有殇。”言辞哀切沉痛,这种哀切沉痛来自于于右任的诗,更来自于总理的内心。
在回答日本广播协会记者关于中国就业问题时,温总理的回答再次体现了他的这份理解与深情。他在回答中再次强调曾经说过的一句话:“我说无论大学生还是农民工的就业,不仅关系他们的生计,还关系他们的尊严。”作为一位日理万机的总理,关心人民不仅仅是关心他们的生存,还有他们精神层面的尊严,这正是深刻理解人民的处境,设身处地为人民着想的人才能发出的心声。是对每一位个体的“人”的理解与尊重!记得在2008年两会的记者招待会上,温家宝这样总结过“只有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才能让你坐在台上”。
温总理日前在线与网友交流时曾说:“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不是凭空产生的。是在对国情、历史、人民走过的道路深刻理解的基础上产生的,没有深刻的理解就不会产生深厚的爱。”总理的深情正源自于对台湾历史的理解,对人情人心的理解。他的话语不是纯粹的政治情怀,而是基于对普通“人”的感情理解,诸如此类的表达,不见得有多铿锵。却也让人体会到温总理的真诚和务实。温家宝曾经自我评价说自己“很坚强,也很有感情”。因而我们在电视上常常可以看到一个动情的温家宝,从他的言谈中我们也能感受到他的真情流露,令人觉得亲切、亲近。温暖人心的温氏语言流动着脉脉的温情,犹如一股甘泉滋润着我们的心田。
二、幽默风趣,柔中寓刚
幽默历来被作为语言艺术的最高境界之一而受人推崇,它的展示往往能使现场气氛轻松融洽,而且能体现讲话者的从容自信。在记者会上,温家宝总理风趣幽默的语言风格活跃了现场气氛。多次赢得全场掌声,让中外记者领略了现代政治家的交际风格。
当一名美国记者用流利的中文提出问题后,温家宝立刻表示出赞赏:“您的中文讲得真好,而且您一连提了三个问题。”现场的气氛一下子轻松了许多。当时那名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是这样提问的:“总理您好,我有两个问题想提问,中国现在已经变成美国最大的债权国,您怎么评价美国政府应对国际经济危机所采取的措施?有些人认为,美国巨额的债务会导致美元贬值,您是否担心中国在美国的投资呢?如果担心的话,中国在分散投资风险的策略是什么呢?第二,您能不能保证中国不会让人民币贬值,至少在短期内不会让它贬值?中国会不会向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供资金支持?”
这位记者想来是太激动了,以至忽略了语言的严密性,他的所谓“第二叫、问题其实是两个问题。这样他虽然声称”我有两个问题想提问”,但实际上问了三个问题,总理正是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点。所以先称赞了一下他中文讲得好,然后指出他提了三个问题,既不伤其颜面,又理清了问题,也跟对方开了个善意的玩笑,这样就活跃了现场的气氛。
幽默不同于搞笑,它需要内在的智慧。温总理正是以睿智敏捷展示出他的幽默风趣。这次记者招待会上,法国《费加罗报》记者问题尖锐。在谈及西藏问题时,总理的回答义正词严而又不失幽默。针对达赖“从来没有说过让中国的军队从西藏撤出去,让汉人从西藏撤出去”等混淆事实蛊惑人心的狡辩,总理列举历史事实之后说:“白纸黑字,达赖喇嘛要纠正是可以的,但是要赖是赖不掉的。”在这里,“赖”本来是比较口语化的词,正式场合一般说“否认”或“不承认”,但“赖”用在这里却非常形象,既陈述了事实。又揭露了达赖的无赖嘴脸,给达赖的狡辩予以有力的还击,口语词汇的运用带出了一丝幽默,有举重若轻的效果。
法国路透社总编辑利内班克评价说,温总理非常有礼貌和令人愉快,而且很有幽默感。他对自己所谈的问题极为熟悉,说话言简意赅,紧扣主题,遣词用字也十分准确。
幽默是一个人智慧、机灵、学识、风趣的综合表现,是一种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体现着一个人的处世哲学,反映了一个人在待人接物中内在的精神自由,因而具有强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正是由于温总理心宽气明,对生活充满热忱,才会拥有幽默这种优秀的性格品质。一位哲人曾这样写道:“心灵若是堆满垃圾,心胸容易狭隘:心灵若是一尘不染。心胸则无限宽广。幽默的语言就来自纯洁、真诚和海涵般宽容的心灵,是生命之歌中最曼妙迷人的旋律,是人生智慧之原上绽放的最美丽的花朵,是人们能够从你那里享受到的心灵里的一片艳阳天。”如果把这样的赞美之辞送给温总理,应该说是最恰当不过的了。
三、深入浅出,典雅隽永
引用名言名句是令语言增色的一种常见方法,其本身并不新鲜,贵在贴切自然,有为而发。在回答记者提问时,温总理妙语连珠,频频引用诗词古语,使语言更生动形象易于理解,于深入浅出中给人留下典雅隽永的印象。
在回答记者提问前的简短讲话中,温总理就活用了唐人诗句:“莫道今年春将尽,明年春色倍还人。我期待着
明年中国和世界都会变得更好。”“明年春色倍还人”语出唐朝诗人杜审言《春日京中有怀》。意指明年春天,这里的景色将一定更美好。温总理在此自创上句,与下旬自然衔接,用春天隐喻美好的前景。这样的结语不仅干净利落,而且用一个春天意象带出了一片明媚,让人对未来自然地产生美好的憧憬,很好地带动了开场气氛。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温总理在回答俄通塔斯社记者关于金融危机的提同时引用了这句古诗。并紧跟着指出。“要行动,而不能坐等。”“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是陆游的千古名句,总理在此引用这一句很形象的道出了眼前的危机中蕴含机遇,给大家以无限的信心。而“要行动,而不能坐等”,则在给予大家信心的同时要求大家积极行动,既灵活地运用了诗句的比喻义,又避免了守株待兔的不作为。
在被问到“信心”问题时,温家宝活用古语“乞火奠若取燧,寄汲莫若凿井”来鼓励人们。这句化用了西汉划安《淮南子,览冥训》中的话,原句是:“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虽然不是众所周知的名句,但经总理解说“就是说你想得到水不如自己去凿井”之后,原本比较陌生但并不难懂的句子立刻就让人明白了总理的意思:全球金融危机面前。尽管离不开国际环境的相互支持,但自己更需要充满信心,自力更生。这样简洁典雅的语言用了两个形象的比喻把自力更生的道理说得透彻而又通俗,胜过了长篇大论的抽象说理。
除了中国的古典诗文名句,温总理还引用西方的谚语来为为自己的语言增色。在谈到“保八”问题时,温家宝引用了西方谚语:“目标不是决定~切的,但是它就像一艘航船中的罗盘一样,如果一艘航行中的船没有罗盘,它就不知道朝什么方向航行,什么时间到达。有一句谚语:这样的船只有逆风不会有顺风。”既生动形象,又意义深刻。这些引用化用莫不使总理的语言具有既深入浅出又典雅隽永的特点。
名句语言精炼。含蓄典雅,蕴含着深邃的哲理。闪耀着理性的光辉,优美畅达的语言背后流淌的是思想智慧之源。直接引用或化用富有生命力的名句名言,就会一语中的、豁然开朗。
温家宝答记者问的语言风格与他独特的生活经历、文化素养、个性特征等个人因素是分不开的、与他所处的民族风俗、时代特征、文化背景等社会因素也是分不开的。温总理曾在自我介绍中说,他出生在农村,祖父、父亲和母亲都是教员:在与年轻人交流时他也曾一再强调要多读书。书籍的滋养给了他智慧的头脑、丰富的心灵、也给他的言辞带来了典雅生动的风格,从而给中外记者留下了儒雅、亲切而又睿智的印象。
作者简介:冯兴龙,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高级教师;管亚平,文学硕士,江苏省南通第一中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