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农村社会结构变迁下的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探究
黄浩原宇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在农村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应使不同的社会参与者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管理中承担相应责任,具体而言,应建立和落实平等的教育保障体系,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着力增加本地就业机会,使农村留守儿童享受与城市儿童平等的教育资源,保障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 large number of labor force has been transferred from rural areas to c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eat changes in the rural social structure, different social participants should bear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educ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particular, we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an equal education guarantee system,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crease local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make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enjoy equ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with urban children, and ensure the harmoniou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关键词】农村社会结构;留守儿童;教育
【Keywords】rural social structure; left-behind children;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8-0113-02
1 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农村社会结构变迁进程紧密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已成为在中国历时近30年的社会历史现象。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18%。其中,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是主体。劳动力输出地区为劳动力流入地区提供了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力,促进了流入地的繁荣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结构体系和公共服务,福利和社会融合方面等差异的制约,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往往享受不到和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资源,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1]如何正确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密切相关。
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
農村留守儿童教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且直接反映公共服务建设的实施情况。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发挥政府在实现公共利益中的主导作用,发起非政府组织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指导,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同时,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点之一。
2.1 留守儿童数量趋势
从教育对象来看,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巨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将持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是偶然问题,而是农村社会结构变化中的必然问题,需从顶层设计开始高度重视。
2.2 政策落实情况
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分布广泛,情况复杂。然而现实中,大多数有关农村教育工作的政策都是以文件通知和上级指示的形式统一发布,往往没有针对地区特点,利用实质性数据供相关部门监督和评估工作参考。
2.3 农村教育组织机构建设
在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下,留守儿童的教育组织机构仍存在建设不足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基层工作落实不到位,护理服务站数量不足,娱乐活动较少[2]。且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处于不完全监护的状态,在教育过程中想要完全了解其身心发展十分困难,很难完全保障其利益诉求。
3 确保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形成于特殊的历史阶段和特定的社会环境,与城乡二元制度密不可分。尽管很多农民工长期在城市生活,但由于家庭登记和学校教育的现行制度制约,他们的孩子仍然和他们的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住在农村。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积极干预,缺乏生活中的沟通,缺乏情感上的疏导,缺乏意识形态价值的指导。这使农村留守儿童经历认知异常和极端人格问题日趋增多。
3.1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成败势必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此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也是“三农”问题的重点之一。总的来说,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从监护方面看,农村留守儿童有单亲监护,监护人监护,亲属监护,同辈监护等,这种不完全监护的状态,导致儿童在形成品格方面出现各种问题。因此,确保他们享受与城市儿童相同的教育更为重要。
3.2 实现教育公平的需求
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受教育的权利,才能实现更公平的教育。另外,孩子们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意识概念的形成时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对留守儿童进行合理的教育将有助于他们保持身心健康的健康发展,减少父母不参与教育的问题。
3.3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有利于缓解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为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4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特殊性
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缺乏安全感。性格往往伴随着沉默,孤独,冷漠,情绪焦虑,内向等特点。且农村留守儿童的自主教育特点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意识差,常常伴随着厌学甚至缺课行为。”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低,没有很好重视教育问题,从而对孩子的教育期望相对较低。没有监护人的及时指导和监督,容易导致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容易引发自信心的下降,疲倦感加重的恶性循环。
4.2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
缺乏家庭教育,特别是缺乏亲子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根源。青春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无法与父母亲密交流,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间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尚未完全满足。此外,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可能会导致许多极端的安全问题。尤其是自控能力较弱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对外部诱惑的判断力和抵抗力,很容易“学坏”,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4.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混乱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大家都在管,谁也管不好”的情形。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但在实际方面,缺乏领导机构或主导部门负责管理,存在“管理多,效果差”的现象。此外,虽然有关机构和社会组织为留守儿童教育制定了很多扶持措施,也开展了许多相关活动,但这种做法基本处于自发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另外,在开展关爱活动时,由于忽视农村留守儿童内心想法,使其认为自己与同龄人“不同”,造成他们的自尊受到损害,造成叛逆心理,违背了帮扶的初衷。
5 解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
5.1 建立和落实平等的教育保障体系
目前,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相应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劳动力和人为分离的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的合理流动。城乡农民和儿童在不同的制度体系中享受的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和其他资源不尽相同,农民工难以将儿童带入城市接受教育。确保农民工子女进城并获得平等的教育资源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方式 。具体而言,要打破现有的城乡体系,改革户籍制度,以长远眼光为基础,从顶层设计入手,解除制度性障碍,保障城乡社会教育资源平等有序发展。
5.2 着力增加本地就业机会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解决社会结构分层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应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大力增加对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和落后地区的教育的资助和支持。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的方式,为农村教育事业投入更多人力人才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各类投资,积极引进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协助农村剩余人口就近就业,促进农村居民有效增收。总之,不仅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还要确保农村家庭结构的完整性,从源头上防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和存在。
【参考文献】
【1】吴永华.服务型政府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的责任和对策[J].魅力中国,2010(17):98-101.
【2】李佳,冯丽婷.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05):32-35.
【摘 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劳动力从农村向城市转移。在农村社会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的背景下,应使不同的社会参与者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管理中承担相应责任,具体而言,应建立和落实平等的教育保障体系,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着力增加本地就业机会,使农村留守儿童享受与城市儿童平等的教育资源,保障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Abstract】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with the acceleration of China's industrialization and urbanization, a large number of labor force has been transferred from rural areas to citie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great changes in the rural social structure, different social participants should bear the corresponding responsibilities in the management of the education of left-behind children. In particular, we should establish and implement an equal education guarantee system, accelerate the integration of basic public services in urban and rural areas, increase local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make rural left-behind children enjoy equal educational resources with urban children, and ensure the harmonious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关键词】农村社会结构;留守儿童;教育
【Keywords】rural social structure; left-behind children; education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1069(2018)08-0113-02
1 引言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与农村社会结构变迁进程紧密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来,从农村到城市的大规模人口迁移已成为在中国历时近30年的社会历史现象。根据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2016年中国流动人口发展报告”,2015年,全国流动人口占总人口的18%。其中,农村中青年劳动力是主体。劳动力输出地区为劳动力流入地区提供了大量的低成本劳动力,促进了流入地的繁荣发展。但是,由于受到城乡二元结构体系和公共服务,福利和社会融合方面等差异的制约,留守在农村的儿童往往享受不到和城市儿童同等的教育资源,由此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1]如何正确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与社会公平和人民福祉密切相关。
2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基本情况
農村留守儿童教育是一个不可回避的社会问题,且直接反映公共服务建设的实施情况。通过制定和实施公共政策,发挥政府在实现公共利益中的主导作用,发起非政府组织向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指导,能够有效改善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体系。同时,保障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也是城市化进程中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点之一。
2.1 留守儿童数量趋势
从教育对象来看,农村留守儿童数量巨大。随着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外出务工人员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农村留守儿童人数将持续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不是偶然问题,而是农村社会结构变化中的必然问题,需从顶层设计开始高度重视。
2.2 政策落实情况
据调查,农村留守儿童分布广泛,情况复杂。然而现实中,大多数有关农村教育工作的政策都是以文件通知和上级指示的形式统一发布,往往没有针对地区特点,利用实质性数据供相关部门监督和评估工作参考。
2.3 农村教育组织机构建设
在农村社会结构的变迁下,留守儿童的教育组织机构仍存在建设不足的问题。农村留守儿童基层工作落实不到位,护理服务站数量不足,娱乐活动较少[2]。且由于农村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往往处于不完全监护的状态,在教育过程中想要完全了解其身心发展十分困难,很难完全保障其利益诉求。
3 确保农村留守儿童接受教育的重要性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形成于特殊的历史阶段和特定的社会环境,与城乡二元制度密不可分。尽管很多农民工长期在城市生活,但由于家庭登记和学校教育的现行制度制约,他们的孩子仍然和他们的祖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住在农村。造成农村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积极干预,缺乏生活中的沟通,缺乏情感上的疏导,缺乏意识形态价值的指导。这使农村留守儿童经历认知异常和极端人格问题日趋增多。
3.1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的成败势必影响和谐社会的构建。此外,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也是“三农”问题的重点之一。总的来说,农村留守儿童的生活条件相对较差。从监护方面看,农村留守儿童有单亲监护,监护人监护,亲属监护,同辈监护等,这种不完全监护的状态,导致儿童在形成品格方面出现各种问题。因此,确保他们享受与城市儿童相同的教育更为重要。
3.2 实现教育公平的需求
农村留守儿童往往缺乏教育。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受教育的权利,才能实现更公平的教育。另外,孩子们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也是意识概念的形成时期,缺乏保护自己的能力。对留守儿童进行合理的教育将有助于他们保持身心健康的健康发展,减少父母不参与教育的问题。
3.3 创新社会治理体系的必然要求
农村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与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息息相关,为国家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撑。妥善解决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有利于缓解农民工的后顾之忧,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合理流动,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上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推进义务教育城乡一体化,为社会治理体系的创新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4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4.1 农村留守儿童自身的特殊性
农村留守儿童自身心理承受能力较弱,缺乏安全感。性格往往伴随着沉默,孤独,冷漠,情绪焦虑,内向等特点。且农村留守儿童的自主教育特点主要表现为“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意识差,常常伴随着厌学甚至缺课行为。”出现这一问题主要是由于父母受教育程度低,没有很好重视教育问题,从而对孩子的教育期望相对较低。没有监护人的及时指导和监督,容易导致孩子失去学习兴趣,对于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容易引发自信心的下降,疲倦感加重的恶性循环。
4.2 农村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缺失
缺乏家庭教育,特别是缺乏亲子教育,是农村留守儿童心理问题的根源。青春期是人格发展的重要阶段。由于无法与父母亲密交流,农村留守儿童在成长期间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尚未完全满足。此外,农村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可能会导致许多极端的安全问题。尤其是自控能力较弱的留守儿童,由于缺乏对外部诱惑的判断力和抵抗力,很容易“学坏”,甚至走上违法犯罪之路。
4.3 农村留守儿童教育管理的混乱
目前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存在?“大家都在管,谁也管不好”的情形。从家庭到学校,从政府到社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的教育。但在实际方面,缺乏领导机构或主导部门负责管理,存在“管理多,效果差”的现象。此外,虽然有关机构和社会组织为留守儿童教育制定了很多扶持措施,也开展了许多相关活动,但这种做法基本处于自发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体系。另外,在开展关爱活动时,由于忽视农村留守儿童内心想法,使其认为自己与同龄人“不同”,造成他们的自尊受到损害,造成叛逆心理,违背了帮扶的初衷。
5 解決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措施
5.1 建立和落实平等的教育保障体系
目前,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相应的户籍制度限制了劳动力和人为分离的城市儿童与农村儿童的合理流动。城乡农民和儿童在不同的制度体系中享受的就业,医疗,住房,教育和其他资源不尽相同,农民工难以将儿童带入城市接受教育。确保农民工子女进城并获得平等的教育资源是解决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重要方式 。具体而言,要打破现有的城乡体系,改革户籍制度,以长远眼光为基础,从顶层设计入手,解除制度性障碍,保障城乡社会教育资源平等有序发展。
5.2 着力增加本地就业机会
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解决社会结构分层下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途径。应加快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模式,大力增加对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山区和落后地区的教育的资助和支持。要通过加大财政投入的方式,为农村教育事业投入更多人力人才资源。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快速发展,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各类投资,积极引进有助于当地经济发展的企业,创造更多就业岗位,协助农村剩余人口就近就业,促进农村居民有效增收。总之,不仅要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改善农民的生活条件,还要确保农村家庭结构的完整性,从源头上防止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产生和存在。
【参考文献】
【1】吴永华.服务型政府在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中的责任和对策[J].魅力中国,2010(17):98-101.
【2】李佳,冯丽婷.影响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发展的环境因素[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8(05):3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