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朱金漆木雕”工艺文献考究

刘中华



[摘要]“‘十里红妆的传承与保护暨宁波‘朱金漆木雕工艺文献考究” 项目在阐述宁波朱金漆木雕文化与历史内涵基础上,对宁波朱金漆木雕的工艺文献进行了考释,探讨了宁波朱金漆木雕工艺创新传承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提出了宁波朱金漆木雕技艺的具体保护策略。
[关键词]宁波朱金漆木雕;十里红妆;非物质文化遗产;民俗民艺
[Abstract]Red Dowry's inheritance and protection, i.e., the project of 'Research on Ningbo gold-paint wood carving documentation', based on elaboration for its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notation, makes textual criticism and explanations for its documentation, discusses the necessity and feasibility of its innovative inheritance, and proposes the concrete strategy for its protection.
[Key words] Ningbo gold paint wood carving;Red Dowry;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Folk art
[基金項目]本文系浙江省社会科学联合会重点课题“‘十里红妆 的传承与保护——暨宁波‘朱金漆木雕工艺文献考究”(项目编号:2014Z023)成果要报。
2017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2005年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意见》唤起了我国全民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认同。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发〔2006〕18号)文件,宁波朱金漆木雕名列其中。抢救性记录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途径之一,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文献典籍的收集整理。“‘十里红妆的传承与保护暨宁波‘朱金漆木雕工艺文献考究” 项目通过收集整理宁波朱金漆木雕的文献资料,对其原真信息和存续状况进行抢救性记录,最终形成研究成果学术专著《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朱金漆木雕文献溯源》,该成果涉及宁波朱金漆木雕历史文化内涵、工艺技法考释、创新传承、保护策略等几方面内容,并深入剖析了其中的内在联系。
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朱金漆木雕技艺内涵及关联
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历史发展见证的重要文化资源,与广大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是各族人民各种传统文化的空间形式表达,非物质文化遗产深藏于民间,承载着人类社会文明,是人类通过口传心授等各种形式世代相传的民族古老生命记忆和活态文化遗传基因,体现着一个民族的智慧和精神,是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体现。宁波“朱金漆木雕”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成为宁波市乃至浙东地区非物质文化保护的重要内容。2017年是我国正式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公约》的第十三年,十余年来,我国认真履行了《公约》,不仅成为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数量最多的国家,而且也建立了中国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
《礼记·曲礼》曰:“天子之六工,曰土工、金工、石工、木工、兽工、草工,典制六材,五官致贡曰享”[1],其中“木工”便包括了早期的木雕技艺,到了唐朝已出现彩漆和贴金并用的装饰性木雕。宁波地区的朱金漆木雕工艺与汉代雕花髹漆盒金箔贴花工艺属于同一源流,其髹漆工艺最早可追溯到河姆渡文化。唐代时,木结构建筑有了发展,贴金与彩漆并用的装饰手法常常出现在木雕作品中。宁波朱金漆木雕构图饱满,画面充实,内容多是喜庆吉事、民间传说,形成了独特的地方民俗文化风格。用朱金木雕形式制成的屏风、箱柜、古代人物画像、佛像、动物、彩灯等远销欧美亚许多国家。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宁波朱金漆木雕作为一种民间文化艺术,是中华民族独有的传统工艺,无论社会如何发展,传统的民族文化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传统的民族文化一定会闪烁出更加多彩的光辉。(图1、2)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朱金漆木雕工艺
宁波朱金木雕,又名“金漆木雕”,主要工艺采用朱金装饰与木雕结合,工艺重点在于漆而不在于雕,主要技艺是在木雕上贴金漆朱。朱金漆木雕以椴木、银杏、樟木等为原材料,是集木雕、髹漆、妆金于一体的手工技艺。它通过浮雕、透雕、圆雕等雕刻技法,雕刻成人物、动植物等花纹图案,再运用贴金、饰彩工艺,结合碾金、沙金、沥粉、碾银、开金、描金等工艺技法,撒上云母或者蚌壳碎末,再涂上传统中国大漆制成,图案造型古朴,雕刻刀法浑厚,雕刻成品金碧映辉。
作为地域性民间美术的代表,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朱金漆木雕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而是依托宁波地区早期的地域文化及家具制作技艺发展而来。宁波朱金漆木雕的工艺文化发展脉络,历经新石器时代的萌芽、隋唐时期宁波朱金漆木雕的形成、宋元时期木雕工艺的发展、明清时期木雕工艺的兴盛、20 世纪的衰落与当下的生产性保护几个时期。
宁波朱金漆木雕有 “三分雕,七分漆”[2]之说。很多时候,宁波的木工同时又是漆匠,宁波流传“雕花带(兼)漆匠,泥水带(兼)木匠”[3]。泥金彩漆工艺在宁波地区历史悠久,朱金主要用的贴金箔、漆朱红两种工艺,对雕刻工艺的精细度都没有过高要求,但对漆工刮填、修磨、贴金、描花、上彩的要求却很讲究。好的工匠可以做到从雕刻到漆朱、贴金、上彩、开脸的全程运作。“三分雕”,恰恰与髹漆、贴金等工艺同等重要。宁波朱金漆木雕的全部雕制技艺从设计图样开始,可以分成材料准备、工具选制、木雕、髤漆、妆金程序,以及干燥之后的后期修补调整等。朱金漆木雕的主要材料是木材、漆料、金箔及其他辅料,使器物造型古朴生动,刀法浑厚,金彩相间,热烈红火。一件看似简单的朱金漆木雕小器物,却要经历十八道工艺流程,大都用手工完成,很多工艺堪称绝活。单说第一道木材取料,取成木材后,需通风搁叠阴晾,自然干燥至半年,以保证雕后的花板不变形、不开裂,而后打坯、修光、打磨等,具有很高的技术含量。(图3、4、5)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朱金漆木雕技艺传承
非物质文化遗产蕴含着中华民族特有的民族文化意识、思维方式和精神价值,是中华民族文化身份、文化主权维护的基本依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既是中华民族文化发展需要,也是促进人类社会文化可持续传承的必然要求。
《营造法式》中将木雕技法分为混雕、线雕、隐雕、剔雕、透雕五种基本雕刻形式。我国先秦古籍《考工记》有言:“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百工之事,皆圣人作也。”[4]1泥金彩漆虽出于民间所作,但它却因工艺繁杂、结构精妙而具备了“天有时,地有气,材有美,工有巧”[4]4的四善之美。宁波朱金木雕的建筑雕刻、朱金佛像雕刻、日用装饰雕刻、小型欣赏雕刻等艺术雕刻形式,至今仍存在于阿育王寺等庙宇的木结构建筑和构件上。宁波朱金漆木雕蕴含 “木工之巧,雕匠之妙,漆工之艺,丹青之描”[3]118 ,其雕制技艺主要包括设计图样、材料工具选制、木雕、髤漆、妆金程序,以及干燥之后的后期修补调整等十八道工艺流程,大都需要手工完成。朱金漆木雕工艺,重漆不重雕,譬如人物脸部并非雕刻而成,而是用漆直接勾勒出人物的五官神态。朱金漆木雕目前主要有三种传承方式,即师徒式传承、家族式传承和校企合作式传承。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宁波朱金漆木雕保护策略
现今,宁波朱金漆木雕面临的危机大致可以分为传承出现断层、生产链条单一、民众保护意识不强、学术探索薄弱、立法保护存在缺陷、创新保护意识淡薄等几个方面,如何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社会各界支持。
(一)技藝传承人才培养
文化的主体是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核心就是传承人的保护及培养。传承人是一个国家的文化瑰宝,一个民族的知识类、技术类、技能类文化遗产,主要是通过他们世代相承的。传承人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延续的决定性因素。通过校企合作、传承基地建设、研修研习培训计划几种方式,使得传承人将自己的技艺、技术传承给后人、贡献给社会,并不断创新,才能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生生不息。传承人的培养任重而道远,需要耐心与坚持,更需要各级领导的关心与支持,以及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政府应该建立对非遗传承人的选拔、培养、监管机制,充分发掘民间非遗保护的潜在对象,真正缓解传承出现的断层危机。
(二)市场联动生产性保护
生产性保护是指在不违背传统手工生产规律和运作方式,保证其本真性、整体性、手工核心技艺和传统工艺流程的前提下,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在创造社会财富的生产活动中得到积极有效地保护。对宁波朱金漆木雕进行生产性方式保护,在不放弃传统手工艺的情况下,已经形成“生产基地+艺术馆”的模式,企业是出资建造主体,场馆建造地址通常与支撑企业的生产基地关联,并需盈利性产业带动场馆运营,朱金漆木雕艺术馆具有企业产品陈列厅的属性,可发挥展卖、宣传等功能,这样可以以业务带动生产,以生产带动收益,以收益带动产业,达到一种良性循环,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局面,进而做到传承项目、传承人、传承基地三位一体的保护新模式,建立新型的产业链,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与交流,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保护传承人与传承基地的原生态环境,并适度开发旅游业以及运用互联网搭建新式销售平台,开发创新理念的产品,才能推进宁波朱金漆木雕产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三)数字、纸质文献收集促保护
非遗保护和典籍文献之间的关系非常紧密,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要活态传承,一方面也需要靠文献记载传承。非遗数字化保护是非遗保护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的时代产物。宁波朱金漆木雕非遗保护与开发主要解决木雕的原始资料搜集与整理、传承与展示、木雕产品及工艺的再设计与再创新等三个方面的问题。但木雕不同于一般平面化的图像,原始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不仅需要进行木雕图案、图像的搜集,有时还要利用数字化技术,通过高清晰扫描、虚拟3D技术,还原木雕经典作品的三维造型,制作成可视化虚拟产品,以使尽可能多的人通过观看了解这门传统技艺。因此,做好3D还原技艺、搭建专题网页、完善数据资料库等数字化文献整理以及增设图书馆联盟纸质馆藏的非物质文化文献收集整理工作,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科研工作及保护与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四)社会传播提高民众保护意识
人民群众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造者、传承者,也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者。同时公众的保护意识制约着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进展。因此,提高公众的保护意识是一个全民性“文化自觉”的过程。宁波朱金漆木雕作为宁波地区的民间手工艺,需要借助社会力量的传播,从重大非遗文化节日、展览会,到社区合作培训,再到街头艺人表演及参与各类比赛、主流媒体宣传等各种方式对其进行推广与传播,加大宣传力度,构建立体传播渠道,才能真正提高广大群众的保护意识,进而提高全民的保护意识,大众传播媒介应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和舆论力量,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传承、积累和创新的进程中,发挥积极作用。(图6)
(五)国际交流促创新
丰富的中华民族文化遗产,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需要加强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需要学习国外非遗保护成功经验及创新传承方法,更新保护观念。宁波朱金漆木雕通过“海外文化周”“东亚文化之都”等一系列国际交流项目,走出甬城,进一步推动宁波文化对外传播,拓展对外文化交流的新领域、新渠道和新形式,充分展现宁波民间手工技艺的魅力。朱金漆木雕作为宁波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代表性项目,积极参与国际间的交流活动,吸取、借鉴各国先进的抢救与保护工作的做法和经验,拓展朱金漆木雕的海外市场空间,提升宁波文化产品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同时,朱金漆木雕积极参加国际间的研讨学术会议,引入现代设计的理念,指导创作实践,进而促进宁波朱金漆木雕多元化发展。
(六)加强版权保护法律意识
目前,宁波朱金漆木雕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应当综合考虑宁波朱金漆木雕的特殊性、人身权和财产权等三部分内容。宁波朱金漆木雕的整个制作流程及作品,需要积极申请著作权保护,以阻止和惩戒他人擅自剽窃朱金漆木雕版权的行为。传承人通过从设计版权、生产制作流程到最终成品等几个环节,通过商标注册对朱金漆木雕进行版权保护,以版权形式建立宁波朱金漆木雕的保护、传承的良性环境,使其得到传承发展。
结语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振兴传统工艺是文化遗产保护领域的一项重要任务。传统工艺具有催生新的社会生产关系和生产方式的可能,其振兴最终要靠市场和生活来推动,但技艺的传承是根本。[5]对宁波朱金漆木雕工艺文献的抢救性记录与学术研究,完善了宁波朱金漆木雕技艺的文献记载传承体系,与宁波朱金漆木雕的活态传承构成传承路径的“双保险”。这有利于保护我国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的多样性,有利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工作的发展,有利于促进宁波地区传统手工艺的振兴,有利于千年技艺朱金漆木雕的永续流传。
参考文献
[1]陈戍国点校.周礼·仪礼·礼记[M].长沙;岳麓书社, 1989:292.
[2]黄文杰.文·化宁波 宁波文化的空间变迁与历史表征[M]. 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5:222.
[3]杨古城,陆顺法,陈盖洪主编.宁波朱金漆木雕[M]. 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 2008:98.
[4]闻人军译注.考工记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2008:1.
[5]王福州.以创造精神振兴传统工艺[N/OL].人民日报.2016-01-19[2016-10-27]http://www.cssn.cn/zm/zm_rdzm/201601/t20160119_2833747.shtml.
相关文章!
  • 融合正向建模与反求计算的车用

    崔庆佳 周兵 吴晓建 李宁 曾凡沂<br />
    摘 要:针对减振器调试过程中工程师凭借经验调试耗时耗力等局限性,引入反求的思想,开展了

  • 浅谈高校多媒体教育技术的应用

    聂森摘要:在科学技术蓬勃发展的今天,我国教育领域改革之中也逐渐引用了先进技术,如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等,对于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有很

  • 卫星天线过顶盲区时机分析

    晁宁+罗晓英+杨新龙<br />
    摘 要: 分析直角坐标框架结构平台和极坐标框架平台结构星载天线在各自盲区状态区域附近的发散问题。通过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