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与音乐
摘要:《周易》尊为六经之首,传统文化的活水源头,与音乐有着分不开的关系。从中国古代乐论角度看,受其影响最深的,则为《乐记》。作为古代中国音乐理论奠基石的《乐记》,乐简观、乐本论、乐象说三个,对应《周易》易简学说、阴阳之道、易象理论有相应的渊源关系。所以,分析《周易》《乐记》与《乐理》的关系,《周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与灵魂更加得到深入地认识。
关键词:周易;乐理;乐记一、《周易》与《乐理》
(一)《周易》与音乐基础
世界之大,无奇不有。音乐中的现象与《周易》存在联系,用阴阳八卦学说解释,大三小三增三减三和弦对应四象中的少阳阴太阳阴,坤良坎翼震离兑乾八卦与减七到倍增七和弦等相对应,八卦的阴阳变化(阴极阳生幽渐明)与中古调式及其互相关系变化也都一一对应。在音乐中,高低音区、响轻音量、明浊音色、亮暗音质、浓淡和声、疏密配器、紧松节奏、静动结构等,“阳极生朔贝业渐幽,阴极阳生则渐明”一句话充分体现了八卦。
(二)八卦图与五线谱
八卦图与五线谱之间也存在着它们本身固有的内在联系。阴阳哲学是《周易》的基础,它可以控制音乐结构符号系统,相对应的音乐与八卦之间存在相同结构。在《太极乐旨》文中,《周易》一整套符号系统—太极,两仪,四象,八卦,六十四卦,在这其中的特点突出体现在,六十四卦此起彼伏及内部阴阳的规律与状态,由此具有对称、繁简、兼容与多解性。
综上所述从理论到实践,《周易》与中国古代音乐都存在密切的关系。与《周易》思想紧密相关的东西,如:从音乐概念、曲式结构、作用、记谱法等。因此,《周易》与《乐理》将仍是个值得深究细研之大题目。二、《周易》与《乐记》
以《周易》论《乐记》,从古至今一直存在。《乐记》作为中国古代影響最大的音乐类典籍,与《周易》雷同的相关文字很多段落。从古至今也一直存在“乐记袭易”和“易袭乐记”这两大种说法。
《易·系辞》与《乐记·乐礼》相似两段可以看出,《乐记》与《易》存在着很多雷同文字,但主旨和所论对象等方面,存在着不同之处。
第一、二者主旨截然不同,《乐记》与《周易》主旨不同,《乐记》的文字方面做了很多改动,文字符号与礼乐制度相配合;第二,二者所论对象却截然不同,这点证明《周易》比《乐论》更早,证明是《乐记》抄袭《周易》,文字符号为礼乐制度服务。三、阴阳之道与乐本论
《庄子·天下》名句:《易》以道阴阳。《易》以道阴阳是《周易》的思想核心。一阴一阳之谓道,是哲学的纲领,这个规律也是天、地、人贯穿之总规律。一阴一阳之谓道是音乐之本是宇宙之根。《周易》的总体思路是宇宙万物与和谐天地两方面,《乐记》的总体思路是音乐本质和起源。
首先,《乐记》说明了音乐的起源即一阴一阳的道理。《周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体现了《周易》的总体思路是宇宙万物与和谐天地两方面。《乐记》的总体思路是音乐本质和起源,如一句话所说: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
其次,《乐记》记录了天地和谐这一理论,这也是音乐的内核。《周易》讲究“弥纶天地之道”,相信宇宙间的和平,在这个基础上,构成规律,最终形成万事万物的运动,并且普遍和谐。《乐记》受上述理论的诱导启发,也将音乐放在天地之间来看,并有天地和谐是音乐和谐的理论,《乐论篇》提出“大乐与天地同和”这一观点。“大乐与天地同和”直接指出了生生不息的宇宙世界、和谐且风雨无阻的运动规律,这些都在《周易》上,有迹可循。
《乐记》上述理论是基础和依据在人与自然和音乐美得方面。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理论是基础,音乐核心问题追溯到宇宙生成论问题,这也刚好印证了,奇特又神秘是音乐隐藏的思想,音乐与鬼神与天地相感应,与社会与自然相沟通,音乐就此在神学基础上而生。《周易》天人感应思想是其思想基础。四、总结
通过分析《周易》与《乐理》、《乐记》的关系,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周易》与音乐分不开的关系,《周易》是我们民族文化的灵魂和核心。
参考文献
[1]赵晓生《.周易》、符号、音乐[J].中国音乐,1988(02).
[2]李平.《周易》与《乐记》[J].周易研究,1995(02).
[3]石应宽,《周易》与中国古代音乐美学思想的启蒙[J].毕节师专学报,1995(02).
[4]陈碧.《周易》乐舞思想及其对中国乐舞的影响[J].中国文学研究,2006(03).
[5]曹正.《周易》和中国音乐的若干问题[J].2014(03).
作者简介
张坤(1995.12-),女,汉族,河北秦皇岛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汉语国际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