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挖掘历史文化遗址 彰显历史文化名城魅力

    课题组

    摘 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城市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与城市新发展的矛盾日趋激化;保护不力,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破坏严重;工作基础不足,工作难度很大;有关部门在旧城改造中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缺乏正确认识。因此,保护挖掘历史文化遗址的策略应该是进一步强化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层次制定保护重点与措施;落实有关保障机制;推进文旅融合,着力打造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品牌建设;全面提高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展示利用水平,积极发挥其社会效益。

    关键词: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开发

    中图分类号:F59 文献标识码:B doi:10.3969/j.issn.1009-6922.2018.03.006

    文章编号:1009-6922(2018)03-31-08

    乐山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挖掘项目是乐山市2017年重点推进项目“挂图作战”重点项目之一,项目主要内容是恢复打造老霄顶、文庙、叮咚井、状元楼、桂花楼、龙神祠、肖公嘴、海棠公园、沫若广场、古城墙、顺城街、文幼章故居、乐山乐水广场以及油榨街、财富广场、上中顺街等乐山古城历史文化遗址,总投资50亿元。项目力求通过梳理并有机串联老城区散布的历史文化遗址,深度挖掘乐山3000年来历史文化价值,着眼历史文化名城建设,通过山、水、大佛景区和老城区的有机融合,重塑“嘉州古城”历史风貌,并着力把“嘉州古城”打造成为兼具国际化、本土化和民族化的传世精品。

    一、乐山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现状及价值综述

    从春秋时期的“开明故治”开始,经秦、汉、唐、宋、明、清,乐山城已走了近三千年的旅程。为我们留下了一座被文人艳称为“海棠香国”的古城。古城之美与善,一在于其位于三江交汇、九峰屏立的青山绿水之中,二在于其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积淀,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所在地、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级风景园林城市等等桂冠,其实都根植于这些祖宗给我们留下来的文化遗产中。因此,乐山城的建设,无论是从长远发展的角度,还是从短期改造的角度出发,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是我们必须考虑的重点。

    (一)嘉州古城墙以及古城门

    乐山,古称嘉州,位于四川盆地西南部的岷江、大渡河、青衣江交汇处,“三江萦回,郡宛中央”。从先秦时期“蜀王开明故治”起,经秦汉设南安县,北周设嘉州,南宋置嘉定府,至今已有近三千年历史。因嘉州之名,延续最长,故遗留古城称为“嘉州古城”。

    嘉州筑城,始于北周。城墙依山临水而筑,号为“江城”。现存的嘉州古城墙大体为明清两代所建规模形制。城楼巍巍,城堞盘桓。“与千年大佛相守,与峨眉山遥对,融汇着天人合一的大气,体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意象。”据《乐山县志》载:“嘉州故城,北周始创,历代治此。”古城墙是北周宣帝大成元年时开始修筑的。历经唐、宋时期,先后营建数次。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乐山城墙被洪水冲毁,因此重筑东、南两段临水城墙,城区逐步向西北移动。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因大渡河上游地震引发山崩,形成特大洪水,冲毁城墙三百余丈,古城修复时变成了不规则的楔形,是为内城墙,长26.5公里。咸丰十年(1860年)又增修外城,沿岷江西折转接内城北段,有城门17座,是为外城墙,全长17.4公里。因此,乐山明清古城墙为内城墙围合,外城墙半围合布局,是全国罕见的历史文化名城风貌特色。

    民国至今,因城市发展和交通开埠,乐山古城墙被拆除数处,现外城墙仅存约300米,分布从人和门经兴发街、嘉乐门至草堂高中;内城墙尚存约3500米,分布从肖公嘴、虾蟆口、人民医院、卫校、唐儿湾、老霄顶、黄家山、海棠山、桂花楼、高北门至九龙巷。而乐山古城墙上尚存城门11座,它们是丽正门、会江门、拱辰门、望洋门、瞻峨门、育贤门、来薰门、人和门、平江门、承宣桥门、兴发街门等,其中最具研究和观赏价值的是丽正门(又称铁牛门,因明朝在门楼上曾置二座铁铸水牛以镇水患而得名),门券通高11米、宽8米,门高5米,为四出门洞,四门券交汇于穹心,建筑上称为“十字交叉拱门”,俗称“一脚踏四门”,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不可多得的珍贵实物。

    乐山古城墙、城门因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內涵而闻名遐迩,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的《乐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文本中称:“嘉州古城墙是乐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的精粹。”中国文物学会会长、著名城墙专家罗哲文曾将乐山古城墙比喻为“金线串银珠”,联合国城市管理机构(UMP)专家更是誉为“乐山的长城”(Leshan great wall)。今天,乐山古城墙正以它厚重的沧桑和独特的魅力,吸引大批专家学者和游客纷至沓来,成为乐山旅游的重要景观。

    (二)文庙及老霄顶等历史地段

    1.乐山文庙。乐山文庙系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乐山老城区中心的老霄顶下,建筑面积3136.97平方米,占地面积1.13公顷。据了解,文庙最初建于唐朝武德年间(618-626年),当时的地点是在乐山城南与大佛相对的育贤坝上。由于水患和其他原因,经宋、元、明三次搬迁,直到天顺八年(1464年)才定址于今天的老霄顶下。文庙建筑群,坐西向东,占地面积1.13公顷,建筑面积3136.97平方米。建筑布局基本完整,依山就势,渐渐升高。文庙现存的古建筑为清康熙年间(1662-1722年) 张能麟重建。有泮池、棂星门、贤关、圣域、名宦祠、乡贤祠、东西庑殿、尊经阁、崇文阁、大成殿、崇圣祠等建筑。群体建筑中的典型建筑为大成殿,系单檐歇山式屋顶,屋面覆盖琉璃筒瓦,鳌角飞翘,庄严古雅。左右庑殿系单檐歇山式,穿斗木结构。文庙对面的叮咚井,至今还留存着黄庭坚题写的诗句:“古人题作丁东水,自古丁东直到今。我为更名方响洞,信知山水有清音。”乐山文庙1986年5月21日被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86年至1989年乐山市文化主管部门对文庙古建筑进行了一次较大的修缮。1991年4月16日,文庙及老霄顶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2.老霄顶。老霄顶位于乐山市郊高标山上,曾是黄庭坚、范成大、陆游等众多文人登临远眺、吟诗赋词的佳地。老霄顶古建筑主要包括万寿观、万景楼、灵官楼。早在公元6世纪的北周时期,就在山上建了弘明观等建筑。隋大业末年又建飞天神王殿。弘明观在唐代更名开元观,宋代又名神霄玉清宫,老霄顶之名由此而来。明代才易名万寿观。现存万寿观大殿为明建清修,坐北朝南,系重檐歇山式屋顶,抬梁式木结构,梁上施有斗拱,华丽精致。万景楼位于万寿观大殿下方,始建于北宋,清代重修。系重檐歇山式屋顶,穿斗木结构建筑。万景楼上西望凌云、乌尤、三江汇流,气象万千。宋代范成大登临后,吟诗赞道:“若为唤得涪翁起,题作西南第一楼”。灵官楼位于万景楼西约20米的石券门上方,建于清嘉庆十八年(公元1813年),原供奉有铁灵官像。坐东向西,系单檐歇山式屋顶,穿斗砖木结构。楼下有一拱洞,系石质,上有墨书题记“大清嘉庆十八年岁次癸酉仲秋吉日建”等文字。

    老霄顶的古建筑群,虽历经风霜,但经多次维修保存完好。老霄顶上的古建筑,万寿观、万景楼、灵官楼在1962年、1985年、1993年、2003年乐山文化、建设部门曾进行过四次修缮。老霄顶古建筑,1986年5月21日经乐山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1年文庙及老霄顶经四川省人民政府批准公布为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老霄顶古建筑群现为乐山市风景园林管理局管理保护使用。因老霄顶并未设立旅游区,很少有外地人知道这个地方,它隐藏于繁华闹市一角,另有参天古木做“掩护”,甚至很多本地人也不知道它的存在。如今,作为承载了乐山历史与文脉之地的老霄顶将迎来升级改造,再现于世人面前。

    (三)其他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历史环境要素

    1.桂花楼皇华台历史文化街区。桂花楼皇华台历史文化街区范围为嘉乐门至福泉门,德胜门至龙神祠两条带组成的“T”字区域,主要包括城墙、城门遗址遗迹区域内的传统建筑,总面积19.9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3.7公顷,建设控制地带16.2公顷。历史文化街区内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处,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行保护。历史建筑12处,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进行保护。传统风貌建筑35栋,不得随意拆除,以改善和保留为主,参照历史建筑保护要求进行保护。

    2.文幼章故居。文幼章故居是乐山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乐山市市中区白塔街72号。是加拿大传教士文幼章的出生地,幼年的文幼章在这里生活了7年。文幼章(James G.Endicott)是加拿大来华传教士,1898年12月24日生于乐山市白塔街。文幼章在乐山从事传教和英语教学等文化活动长达27年之久。

    文幼章故居是一处临街院落,建于晚清,原系加拿大基督教卫理公会院址。现院左一单体木结构建筑即是文幼章出生和童年生活的房屋。建筑占地面积339平方米,为单檐歇山屋顶,穿斗木结构梁架,三椽四柱,面阔3间25.7米,进深1间12.2米,通高7.8米。文幼章故居是乐山目前唯一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西方人故居。

    二、乐山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挖掘的主要困难

    目前乐山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挖掘工作存在诸多困境。一方面有客观的困难;另一方面也有主观上对遗产价值认识不够,保护意识欠缺等问题。

    (一)城市历史文化遗址保护与城市新发展的矛盾日趋激化

    乐山老城区,自古以来都是全城的中心,即使在新城区发展很快的情况下,也还是商业繁荣、人口集中的地方。因此,旧城区自然成为房地产商热衷之地。房地产商为追逐良好的经济效益,纷纷把原来旧城中的居住和其它功能转换成商贸、办公、娱乐功能,从而使低效益变成高效益。这表面上是改善了旧城的环境,而实际上改建后的旧城区建筑容量大大增加,人口增多,交通更加繁忙,基础设施不堪重负,结果又一次面临新的调整与改建。

    在旧城改造中,乐山中心城区的滨河路和滨江路沿河、沿江高层建筑的修建对古城所造成的视觉污染是一个明显的例证。乐山是三江(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交汇之地,乐山拥有10多公里的江岸线,地理条件优越,环境非常优美。因此滨河路和滨江路自然成为房地产商追逐经济利益的必争之地。但开发商们目光短浅,理念落后,他们在沿江、沿河地带,开发的一幢幢高樓建筑多数既不符合城市规划规定,且相互之间极不协调,使本属于城市宝贵的江景资源,却被少数人独享,极大地破坏了乐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特有风貌。

    (二)保护不力,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破坏严重

    早在1987年就通过的《乐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执行却非常不力,致使具有乐山古城特色的建筑和历史街区没有得到很好的恢复、保护。由于历史的原因,老城区古建筑、古构筑物的建设性破坏严重,已不存在具有一定规模的古迹群和历史风貌街区,残存的单体文物古迹也缺乏合理有效的保护,丧失了古城整体全面保护的最佳时机。例如古城墙和古城门,均破坏严重。民国至今,因城市发展和交通开埠,乐山古城墙被拆除数处,现外城墙仅存约300米,内城墙尚存约3500米,而乐山古城墙上仅存城门11座。而曾经的高北门和嘉乐门等到了今天却只剩下一个名字。GDP一天天地增长,现代高楼建筑越来越多,城市越来越繁荣,但见证这座城市百年如烟往事,承载了古嘉州千年人世沧桑的古城墙和古城门却越来越稀少。长此以往,终有一天,我们将会被历史和子孙后代拷问:我们的家门去哪儿了?连自己家门都保不住,我们挣再多的钱又有什么用?

    (三)工作基础不足,工作难度很大

    历史文化遗址自身有局限,难以保护。乐山老城区大部分文物都是历史建筑,体积大,保护难度大,如嘉州古城墙、古城门在城市建设发展中,已被现代建筑湮没,失去了原有的风貌特色。

    例如由于历史原因,省级重点保护文物乐山文庙曾被当地一所中学作为了公共设施,在文庙周围兴建了教学楼、办公楼等建筑。文庙既然是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上千学生每天活动在里面,难免对此造成破坏,乐山文物保护专家多年来一直都在强烈呼吁将学校彻底搬迁。但因为种种原因,该学校至今和文庙都没有完全分离。

    乐山文庙和老霄顶两个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紧挨在一起,附近还有叮咚井、月■塘等景点,如果把这些省、市级景点全部有机联系起来,对文化强市、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建设“中国第一山”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四)有关部门在旧城改造中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和作用缺乏正确认识

    长期以来,有关部门对历史文化遺产保护的理解仅仅是“峨眉山—乐山大佛”世界遗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都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缺乏政策支持及必要的保护措施。主管部门缺乏保护观念,编制规划却没有有效实施,致使历史城区传统建筑风貌破坏情况严重。遗产价值认识上的偏差导致了一些传统建筑甚至被作为棚户危房拆掉了,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乐山古城墙的部分拆除过程足以说明这个问题。据史料记载,从民国开始,由于经济和城市的发展就开始了内城墙的部分拆除。从拱宸门至福泉门和从福泉门到迎春门段的城墙,是最早拆除的。瞻峨门(又名高西门),位于白塔街西端,原为古驿道通道口,城门洞宽4米。仅为进城方便,1958年拆除城门洞,扩宽为10米,好通行汽车;迎恩门(又名高北门)是乐山老城进出的一个最重要路口,位于土桥街与紫云街之间。过去是汽车进入城区的唯一通道,城门洞宽 4米。为了扩宽街道,1951年,拆除了城门及两侧的土方,1958年扩宽到30米以上;得胜门是外城墙的起点,但也在1958年、1977年和1978年先后被拆除了。内外城墙中的其它城墙,在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十多年的大规模旧城改造中,也因城建统一规划、建房、修路或作它用,拆除了很大一部分。今天的古城墙历经沧桑,早已面目全非,而且多在隐蔽处。如今嘉州古城的“水城”特色只剩下星星点点。

    (五)市民对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有所增强,但科学认识不足

    长期以来人们对文物保护、古城保护这一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内容,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市民们的法制观念和对古城保护的意识不强,进一步造成对古城的影响和破坏。今天,人们的保护意识虽然明显增强了,但是科学认识尚待提高。

    以一度闹得沸沸扬扬的“寄生树”事件为例。自2015年12月以来,乐山市风景园林局通过组织市政、街道办、社区等相关部门,根据市民反映的情况,多次组织对滨江路、滨河路、竹公溪沿河城墙、河堤外的寄生树进行现场勘察和论证。调查发现其存在的安全隐患,远比市民反映的更加严重:树木因自然生长对古城墙和古建筑、行人生命财产安全等,都不同程度造成威胁。这些寄生树,尽管为乐山城区四季带来了一些景致,也在夏日带来了抹抹绿荫、阵阵清凉,但更实实在在地威胁到了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有鉴于此,乐山市风景园林局组织工人,对这些存在安全隐患的寄生树进行排危工作。2017年1月5日和6日,该局组织人员砍了市中区滨河路约30棵树。此举本是正常日常工作,砍倒的全部均为寄生树,旨在排除安全隐患、保护古建筑。尽管现场设了施工牌,该局也于1月6日进行了公告,但仍受到诸多市民、网友质疑。此后乐山市风景园林局暂停了寄生树砍伐排危工作,但质疑之声一直持续了很久。

    舆情专家据此指出,政府部门要从管理型向服务性转变,对市民关注的问题采取行动前,应充分听取多方面的意见和建议。面对市民和网友关切,园林部门也应尽快回应,变“要我公开”为“我要公开”,公布此次砍树的原因、过程,以及后续的完善和提升计划,来尽量获取市民的理解和支持。

    三、加强乐山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保护挖掘的对策建议

    (一)进一步强化和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

    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挖掘工作首先是政府的职责所在,同时政府强大的力量也是做好保护挖掘工作的重要条件和首要保障。

    目前,历史文化名城和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保护工作近期规划期限5年,即2015至2020年。期间政府和有关部门应重点进行机制调整、物质遗产修缮、产业置换等内容。

    首先,要梳理管理机制。转变保护思路,建立保护法律体系,理顺保护管理机制,明晰管理职责。其次,要在规划审批后,应尽快着手编制或调整相关规划。包括:嘉州古城墙以及古城门、文庙及老宵顶历史地段和桂花楼皇华台历史文化街区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保护规划;划定历史建筑保护范围和建设控制地带等。再次,要进一步落实历史城区“三加三减”的方针,推动历史城区从“旧城改造”向“整体复兴”转变,疏解历史城区人口和建设强度,为保护历史文化名城创造良好条件。第四,要公布历史建筑,由乐山市人民政府统一进行公布并挂牌保护。同时对建筑质量较差的保护建筑进行抢救维修。

    (二)科学规划,统筹兼顾,分层次制定保护重点与措施

    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构建属于历史文化名城的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部分。根据2017年最新版《乐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规划应根据不同层次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1.历史城区保护规划重点。乐山历史城区定位为以文化和休闲旅游为主要功能的山水园林式古城区。发展总目标包括文化古城和休闲慢城。以尊重历史城区历史风貌和空间格局、尊重各组团富有特色的布局结构、结合特色的自然和历史资源、发展文化与旅游事业、为历史城区发展注入新的活力为目标。规划提出三片重点发展功能片区:商业服务区、旅游服务区和生态休闲区。商业服务区为保留上土桥街两侧商业功能,满足历史城区基本生活服务要求;旅游服务片区为沿岷江片区,强化旅游功能,增加餐饮、住宿、购物等内容;生态休闲区为沿北城墙片区,规划重点增加开放空间与绿地,发展成为历史城区居民休闲健身场所。

    2.历史文化街区与历史地段保护规划。

    (1)桂花楼皇华台历史文化街区。桂花楼皇华台历史文化街区范围规划为嘉乐门至福泉门,德胜门至龙神祠两条带组成的“T”字区域,主要包括城墙、城门遗址遗迹区域内的传统建筑,总面积19.9公顷,其中核心保护范围3.7公顷,建设控制地带16.2公顷。历史文化街区内共有文物保护单位3处,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行保护。历史建筑12处,按《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的要求进行保护。传统风貌建筑35栋,不得随意拆除,以改善和保留为主,参照历史建筑保护要求进行保护。同时,要保护岷江水系的生态环境。保护嘉州古城墙、城门遗址以及沿江公共开放空间。保持堤岸的原始形态,不得通过任何形式破坏河道堤岸或者跨过堤岸城墙占河道建设。保护桂花楼及皇华台传统建筑群的风貌特点与空间格局。保护顺城街、上河街、兴发街、皇华台、油榨街形成的街巷格局,保护街道走向、尺度,保留并恢复历史街巷两侧风貌。

    (2)文庙老霄顶历史地段。文庙老霄顶历史地段保护区划为东至人民南路,南至铁门坎巷,西至陕西街职业技术学院东,北至老霄顶山体北侧。总面积13.6公顷。历史地段内有文物保护单位2处,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进行保护。“三普”新发现单位1处,参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传统风貌建筑39栋,以改善和保留为主,参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对历史建筑的保护要求进行保护。乐山文庙及老霄顶建筑群为文物保护单位,高度应按文物保护单位保护规划控制,保持足够的公共开放空间与绿地。新建或改建的建筑宜采用双坡屋顶形式,并在体量、色彩上与整体风貌相协调。山体南侧不得新建高层建筑,檐口限高 15 米,现存高层建筑远景应拆除。

    此外,有关历史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和历史环境要素等也要作好有关规划,科学保护。有关规划应根据不同层次对象采取不同的保护方法和措施。

    (三)落实有关保障机制

    1.法律法规保障。制定一套正确保护、管理、利用好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的地方法规、条例和相关保护办法,作为法律依据在城市管理工作中严格执行,规范建设和管理行为。目前2017年最新版《乐山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已经出台,它既应当作为有关部门日常管理与保护的依据,也可为老城区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和环境要素的保护修缮提供指导。

    2.资金保障。政府应设立专项基金用于老城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同时利用好国家财政性拨款、地方财政性拨款、集体单位、社会赞助、居民筹款等资金。全市用于文化展示、开放旅游的各类遗产资源,包括乐山大佛景区、峨眉山景区等,应确定一定比例的收入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和历史文化遗址的保护资金,来改善老城区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资金缺乏的问题。

    3.居民参与制度。建立居民的保护知情权制度。被列为历史建筑和传统风貌建筑的产权人对于该产权的认定有参与权。管理部门在颁布保护管理等涉及居民利益的规章或政策的时候,应该召开听证会,广泛征求居民的意见。居民可以推荐具有一定价值的建筑为文物保护单位或者历史建筑。居民可以对历史城区、历史文化街区以及历史文化名镇中的破坏行为进行检举。鼓励本地居民从事有关文化旅游的产业。加强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范围内建筑的产权管理,房产置换中尽量考虑保留老住户。

    (四)推进文旅融合,着力打造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品牌建设

    1.加快推进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重点项目建设。历史名人纪念地应得到有计划、有重点的恢复和发展。乐山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有众多的历史文化遗迹和文物点,仅老城区范围就有汉扬子云亭、寓公楼(纪念李白、杜甫,陆游等名人) 、唐代荔枝楼、宋代万景楼、叮咚井、枕江楼、龙神祠、张公桥及其附近的下观音寺、汉墓等。这些遗迹和文物大都与历史文化名人有直接或间接关系。这种风景与人文的相互促进关系应当引起有关部门高度重视。

    2017年9月乐山沫若书院在乐山文庙正式成立。沫若书院性质确定为“民办非企业单位”,由市委宣传部主管,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新局主办,市图书馆举办,书院以“崇文弘德,成风化人;凝聚人才,厚植文脉;兼容并蓄,传承创新”为宗旨。书院主要承担传承国学文化、深化学术研究、举办论坛讲座、创办文化沙龙、开展培训交流、组织游学研习等六项工作任务,具有传承、学术、讲学、服务四大功能。这是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建设很好的尝试。

    2.充分发挥历史文化遗产资源优势,引进商业运营模式,推进文旅融合。可借鉴成都宽窄巷子等地的商业运营模式,借助乐山大佛、峨眉山和夜游三江等积累的旅游人气,推进文旅融合,着力打造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品牌建设。

    (1)“政府、公司、商户”三位一体运营机制。这种运营模式采取“政府、公司、商户”三位一体的方式,概括来说便是政府经营环境;企业经营市场;民众经营文化。即政府主要负责项目的战略定位、综合管理以及配套支持;企业主要负责项目的商业定位、招商规划以及市场营销;民众主要负责文化创新和具体经营。

    (2)文化是老城区历史文化遗址打造之魂。古城墙古城门可打造嘉州古城文化;文庙、老宵顶可打造国学传统文化;文幼章故居等可打造外来文明溯源文化;武大西迁乐山遗址可打造城际学术交流文化等。

    (3)借助游客互动增加灵气。可借助乐山大佛、峨眉山和三江夜游等积累的人气,力求每个遗址、每条街道上都有与游客互动的元素。如古城墙、古城门、浮雕墙和雕塑等与游客互动的元素均能多方面调动游客的情绪。

    (五)全面提高历史文化遗产资源展示利用水平,积极发挥其社会效益

    1.发展文化产业。优先发展博物馆业,开设嘉州古城建设展览馆,展示独具特色的乐山建城特点和水城共融的奇迹。通过名人故居项目,将历史名人郭沫若、文幼章等的事迹进行展示;通过改变顺城街铺装、改变道路设施以及增加标识说明等方式提示内城边界,通过增加实景雕塑、标识说明等方式展示历史上城门、码头等信息。

    2.提升旅游产业。依托乐山大佛已有知名度与区位优势,带动历史城区旅游发展。加强历史城区与大佛联系,在功能、交通、服务等各个层面加以发展。依托历史城区的历史文化基础,发展文化主题旅游。以古城墙为联系,发展城市文化主题旅游,拓宽产业内容。可根据历史文献、图片资料等,在保护现状遗存基础上,适当恢复个别地段的传统风貌,如中河街、肖公嘴、府街、荔枝楼等,作为乐山历史文化名城展示的一个部分,地段传统风貌的恢复建设应遵循乐山地方建筑特点。开放老霄顶建筑群,文庙、龙神祠、兴发街教堂、状元楼以及凤洲坝上的观佛台等旅游景点。通过主要游线与次要游线组织旅游活动。主要游线由历史城区北侧接待中心进入,沿兴发街步行街巷到岷江边,向南至龙神祠,经油榨街到达桂花楼,穿过人民南路上高标山,途径文庙至老霄顶,然后由陕西街下山,至沫若广场,再沿大渡河岸至肖公嘴,再沿岷江一路向北,从东大街进入中河街,穿过拱宸门,回到接待中心。该游线串联餐饮、购物、休闲、文化展示、文化娱乐等旅游功能,形成以购物、休闲为主的团队旅游游线。次要游线通过历史城区中主要道路联系各个景点与服务区,适合散客旅游,同时可体验乐山历史城区其他风貌特色。强化历史城区旅游配套服务功能。在岷江大桥西绿地和东大街涵春门设旅游接待中心,保留嘉州宾馆,在岷江南路增加旅游住宿设施,同时鼓励历史城区内传统院落经营特色民宿、客栈。中河街延伸至龙神祠地段提供旅游餐饮与购物服务。

    3.與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相结合,积极发挥社会效益。鼓励民间活动的举行,通过在老城区的节庆活动将夹江年画、沐川草编、马村乡造纸、传统堂灯戏等体现本地文化的各种娱乐和工艺内容发扬光大。可适当加以改良,增强民间文化的生命力,增加活动的趣味性和可参与性。商业区内引入跷脚牛肉汤、豆腐菜肴等乐山地方特色饮食老字号,鼓励刺绣、宋笔、蝴蝶画、草编、漆器、“竹叶青”绿茶等非物质文化工艺展示、体验与销售。通过举办手工艺品创作大赛、以嘉州古城墙、乐山大佛等为题材或背景的文学作品评比、摄影比赛、古建维修经验交流及展示等活动,实现复兴传统文化的目的。编辑出版一批反映乐山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影视、书画和民间文艺作品。

    责任编辑:秦利民

相关文章!
  • 新中国70年公民政治参与的历史

    蒋国宏摘 要:政治参与有助于减少决策失误,节约行政资源,提高行政效能,促进政府规范运作,减少和预防权力腐败,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新

  • 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的科

    宋建国<br />
    【摘要】毛泽东社会主义工业化思想,极具中国特色,有着丰富的科学发展意蕴。毛泽东的工业发展思想,即关于社会主义工业化关

  • 在目的港无人提货时承运人利益

    摘 要 在当前的航运市场中,目的港无人提货问题频发。我国《海商法》所规定的目的港无人提货应属于广义的无人提货,包括收货人不明、收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