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德国“现代学徒制”的一流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摘?要:简要介绍了德国“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并对德国模具“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和我校一流特色专业群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模式作了较为全面的比较,指出“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对我校一流特色专业群专业建设的启示。
关键词:现代学徒制;一流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
本人曾有幸参加了由湖南省教育厅组织的“高职院校国外研修‘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教学团队培训项目”(德国团第二期)的学习,在德国三个月的学习培训,聆听了德国教授的讲座,亲临德国课堂具有企业经历的许多教授的讲课,本人对德国的“双元制”即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有了更深的了解。虽然德国的做法与我国有较大的差别,但他们的现代学徒制的模块手册对我们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有较多的借鉴。
1 德国现代学徒制“师傅”的模具制造技术职教培训和我校相应专业“人才”培养的比较
1.1 职教人才培养目标
在德国现代学徒制中学生招进来,既与学校签订协议,同时也与企业签订协议,学生在校期间是可以拿工资,学生的既是学员又是员工的,学校培训如宝马企业需求的“师傅”,学校和宝马企业一起共同协商制定人才培养标准。我国职校是由学校按照教育部人才培养标准个校制定的,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是按照基于模具生产工作过程制定的,也探索了部分学生“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但学生没有三分之二的时间在工厂实习,但对订单班的“师傅”人才培养还要加强。
1.2 德国“师傅”培训课程体系结构
德国现代学徒制教育中有学校理论课和工厂实训课,实训课主要在如宝马企业进行,学生带着企业实习的课题到学校有针对性的学习。
下面是德国培训学校人才培养方案,“Otto Lilienthal”职业培训中心技术模具工(方向:车身及制造)模块手册。
1.3 技术模具工模块手册实施过程
德国现代学徒制技术模具工教学中,模块手册规定学生(学徒)的三分之二时间在企业实训,三分之一时间在学校有针对性学习。学生在学校的专业理论知识学习如上表中所示,四年学习领域只有16门课程,合计1020学时,但是学生要拿到一门课程的学分要花大量的时间自学。
学生要想获得资格证书,必须经过两次IHK或HWK的组织的鉴定考试。鉴定考试中专业能力和核心能力各占50%。鉴定共分两次,第一次鉴定在第三学期即入学1.5年时进行,第二次在第七学期也就是在毕业前进行,两次考试成绩分别占鉴定总成绩的40%和60%。第一次考试中,笔试120分种,实操考试7—8小时,中间含有10分钟口试,即考官随时中断考生实操考试,就其工作内容提出问题,让考生用专业术语进行准确的回答。第二次考试在毕业前夕,考试内容理论和实操各占50%,其中理论考试分基础课、专业课和社会经濟学相关知识等。实际操作包括产品制作18小时和两次10分钟口试。最后按照每项成绩乘以权重折合总分。考完一个月后,公布鉴定成绩,合格的颁发现代学徒制技师证书。
每场考试由IHK、HWK制定的考试委员会组织实施,考试委员会分别由与职业教育相关的三方人员组成,即考官分别代表工厂、培训中心和职业学校,由行会指派。那也就是说考试委员会最少要3个人。考前考卷是封存的,3个考官全部到考场,才获准启封试卷,考试才准进行。考卷由这3位考官打分、评判,其他人员无权干涉,考生可以要求查分。考官身份主要是一种荣誉,津贴很低,没有其他补助。证书由IHK颁发。
由于德国“现代学徒制”职业考试的难度与公正,因此,“现代学徒制”的结业证书含金量很高。我校相应专业“订单式”人才培养教学中使用教学“做学教”等现代教学手段,但学生在工厂授课较少,考证用人社部门应知应会试卷考试为主。
2 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对我校一流特色专业群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的启示
我校要以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为中心,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思政为宗旨,以工厂产品的生产过程为突破点,突出职业教育和兵工企业的特色,构建典型兵器工业产品制作过程“项目化”的学习领域。对接兵器工业模具公司对“师傅”的需求,与兵器工业企业共同确定学习领域、开发课程标准等。
2.1 专业设置应以兵器工业企业需求为导向
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要在广泛的兵器工业企业调查、反复的学习领域论证基础上,确定学习领域的定位和培养“师傅”的知识、能力、思政结构,使高职教育更好地为兵器工业企业建设服务。我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2018年入围一流特色专业群建设,我们及时地修改了模具学习领域,满足了企业对“师傅”培训的需求。
2.2 以兵器工业产品为载体,重构学习领域
通过对兵器工业产品进行深入的调研,考虑到工业园和就业市场的需求,按照师傅岗位群所需技能,分析出兵器工业模具产品的加工工作过程、加工工作任务、加工职业岗位、加工职业能力。按“师傅”要求重构课程体系,课程体系分为“师傅”思政课程模块、“师傅”职业技术能力课程模块、“师傅”职业训练课程模块、“师傅”职业素质拓展课程模块,基于兵器工业模具产品制作过程,进行学习领域的重构。
2.3 实施“教学做合一”的“实战式”教训循环教学模式
教学过程在工厂实训基地按“真项目、真环境、真岗位”实施,“做学教合一”。应用“一对一现代师徒制”,在企业教师团队中以项目固定师傅,一对一制定专业实训教学内容,将岗位职业资格标准融入教学内容。
2.4 师资队伍建设
要在三年内将现有的教师队伍的数量、学历、综合素质、业务水平在原有基础上提升一个新的台阶,高级职称比例达到45%以上,双师型教师比例达98%,使之在数量(按师生比1∶17)、质量(学历、职称、业务水平)上能够适应军工模具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发展,造就一支“专家引领、企业历练”的双师型的省级教学团队。
2.4.1 培养专业带头人2人
实施校企“双带头人”制,在现有1人为省级专业带头人的基础上,通过国内调研、出国学习,与企业模具公司共同培养1名企业专业带头人达到省级专业带头人的标准。
2.4.2 培养骨干教师5人
在现有6人为骨干教师的基础上,通过参加培训、挂职锻炼、主持和参与科研教改项目、指导学生竞赛等方式继续培养骨干教师,强化对骨干教师的技能培养。
2.4.3 兼职教师队伍建设
充分利用江南工业集团等合作企业资源,根据学校《兼职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办法》,建60人的相对稳定的兼职教师库;建设技能大师工作室及大学城空间;应用兼职教师教学资源库,开展远程培训;内外结对,提升其教学业务能力;组织兼职教师参加教师教学资格认证、评优等活动。
2.5 根植企业,打造“校企融合、功能齐全”的实训基地
要通过与江南工业集团共建共享实训基地,按照“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的建设思路,校企联手,建设反映真实岗位,反映当代模具制造行业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的具有领军作用的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实训基地。
2.5.1 依托江南工业集团等军工企业完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条件
要在学校现有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条件的基础上,与江南工业集团等单位合作,加大资金投入,改、扩建校内教学型实训室4间,新建校内教学型实训室3间,新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模具制造中心”1个;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建立模拟仿真平台,通过对原有实训室进行扩建或改建,建设湖南省一流的模具设计与制造实训室。
2.5.2 新建校外实训基地
新建江南工业集团新能源设备有限公司等5家企业为校外实训基地,校企合作共建本专业群,实现专业实践、顶岗实习在校外实训基地的有序进行。
总之,3个月与德国专家学者、校长、教师、培训师和学生的深入交流,德国人踏实、务实、认真的工作态度,高度的责任感和敬业精神,职业院校学生对自己所选择职业的热爱与执着以及学校里到处弥漫着的文化气息和职业气息都给我留下很深的印象,通过这次培训,學习了专业的先进技术、接触了德国的职业教育理念和方法,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激发我的动力和思路,借鉴德国“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的成功经验对我校一流特色专业群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进行建设,使本专业成为省级示范特色专业。
以上是我对德国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对我校一流特色专业群中《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建设的研究的一些粗浅的看法,不足之处请领导和教师们批评指正。
参考文献:
[1]易淼清.从德国“现代学徒制”职业教育模式看我国高职教育师资的建设与管理[J].教育与职业,2009,(2).
[2]雷佑新.德国现代学徒制教学模式的启示[J].经济师,2004,(2).
[3]俞瑞钊,高振强.以就业为导向的高职课程体系构建之实践与探索[J].中国高教研究,2007,05.
项目:(湖南省职业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基于现代学徒制的一流特色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研究》ZJGB2019379)
作者简介:张兴强(1963—?),男,汉族,湖南湘潭人,教授,省级专业带头人,研究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