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食品安全为何“出事”少
赵嫣
近期曝光的洋快餐原料黑幕,再次引发了人们对食品安全问题的关注。如何更好地保障“舌尖上的安全”,一直较少“出事”的俄罗斯,有一些经验值得借鉴。
俄罗斯食品业产能严重不足,蔬菜、水果、乳制品、肉类、酒类等大量进口。为确保食品安全不出问题,俄罗斯制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和检验标准。所有进口食品都要获相关认证书,且符合检验检疫标准,方可在俄市场销售。
俄罗斯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完备健全且分类细致。2000年出台的联邦食品质量安全法,是保障食品安全的根本大法。此外,俄罗斯还制定了一系列与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细分至各个重要方面。比如,俄罗斯国家健康计划就专门针对中小学食堂制定了食品安全标准,对相关工厂实施严格监控,可谓事无巨细。
在法律执行方面,俄罗斯也比较严苛。俄罗斯食品安全监督机构,主要包括卫生和社会发展部下设的俄罗斯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以及联邦动植物检疫监督局。这两个部门在俄各地区设有分支机构,对各地食品生产厂商、食品商店、公众就餐场所等实施定期及不定期检查,进行检验检疫、国家认证等工作。
此外,食品安全监督在俄罗斯得到全民支持,实现全民参与。在联邦消费者权益保护和公益监督局网页上,公众热线电话号码非常显眼。政府鼓励公众在购买或使用质量有问题的食品后及时通报,相关部门随后介入调查,根据调查结果对责任人进行处罚,严重的将提起诉讼。
笔者在俄罗斯生活多年,发现在俄罗斯大小超市及市场中,蔬菜、瓜果和肉类、蛋奶制品等生鲜食品大都分类清晰,摆放整齐,有清楚的标签,上面写明产地、生产日期等信息,包装食品则标明品名、产品成分、储存期等内容,消费者一目了然。让人意外的是,就连街头或公园里的流动售货车上出售的煮玉米、汉堡、冰激凌、肉卷饼等食物和格瓦斯、柠檬水等饮料大都有正规包装,或者在流动售货车上写明公司名称,整个制作过程看起来也十分卫生。
当然,关于食品安全事故的报道,在俄罗斯也常能见到。但是,这类事故大都发生在偏远地区或乡村的学校或公共就餐场所,原因多为食品在销售或加工过程中受污染,时间多集中在春夏两季。
目前俄政府正在起草一项法案,内容是恢复对食品企业进行突击检查。俄现行法律规定,对同一家食品制作、加工及销售企业的常规检查,三年内只能进行一次;按照消费者投诉进行的非常规检查,也需要提前24小时告知被检查方。这项法律的初衷是保护当地食品企业,但带来的负面影响是难以有效监控问题企业。引入无预告的突击检查将使监管更为有效,杜绝目前有些企业为逃避检查而频繁更换企业名称、注册信息等现象。
笔者曾和一位在中国留学的俄罗斯大学生聊到食品安全问题,他说,类似毒奶粉这么严重的食品安全事故简直不可思议,“有一些东西总是要坚持的”。其实,食品问题是大事,也是简单的事,政府监管也好,媒体关注也罢,总有一些原则是生产者、销售者必须守住的底线,这才是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