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历史学科能力表现及测评初探
关键词 历史,学科能力,水平等级,教学诊断
中图分类号 G63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0457-6241(2015)09-0011-07
能力培养是我国基础教育的重要目标。《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在战略目标和战略主题中明确提出:“坚持能力为重。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着力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并在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中要求“深化考试内容和形式改革,着重考查综合素质和能力”。①我国基础教育的课程设置以学科课程为主,能力培养需要通过各个学科的教学来实现。在历史课程标准中,就明确规定了能力目标。但是教师们反映,这种能力目标比较笼统,在教学实践中不好操作,也难以测量。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历史学科能力就成为中学历史教育界研究的热点,取得了大量成果。“尤其是对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能力的重要性的认识,培养能力与传授知识、思想教育之间相互关系的处理,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方法与途径的探索,历史学业评价目标与模式中能力考查的建构等等,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取得了重大的突破”。然而,“一个最基本的也是核心的问题还是没有解决,这就是中学历史学科能力的特性、层次和结构的问题”。②20世纪90年代以来,历史教育界对历史学科能力概念的内涵及结构层次作了探索,但是并没有形成一致的认识。因此,国家历史课程标准对于能力目标只能做笼统的表述。为了推进课程改革,落实能力培养的国家战略目标,有必要对历史学科能力及其结构层次作进一步的研究。本文依托测评实践对中学生历史学科能力结构、水平划分,以及在教学诊断中的应用作了初步探索。
中学生历史学科能力表现及测评研究主要有两个目的:第一,探索怎样根据学生在历史学科能力测评中的实际表现细化历史学科能力,划分出能力表现的水平等级;第二,探索怎样利用历史学科能力表现测评诊断课堂教学问题,提出教师改进历史教学的建议。
(一)学生历史学科能力水平等级划分
我国现行的历史课程标准虽然明确提出了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但是,初中学生应该达到什么能力水平?高中学生应该达到什么能力水平?各个年级的学生应该达到什么能力水平?课程标准中并没有具体的规定。从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现状来看,学者们对历史学科能力及其分类作了很多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例如,于友西等认为,历史学科能力指的是学生适应并完成历史学科学习活动和调节自身学习行为的心理可能性与现实性相统一的品质,是掌握和运用历史知识、技能的条件并决定是否顺利完成历史学习任务的特定的个性心理特征。……最基本和最主要的是历史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历史的思维能力。①王雄认为,“历史学科能力应当是最能体现历史学科特点与学习特点的阅读、阐述、评价三项能力”。②赵恒烈提出:“中学历史教学要在历史唯物主义的指导下,培养学生如下几项能力:历史事实的再认再现能力;历史材料的搜集鉴别能力;历史材料的领会诠释能力;历史问题的分析评价能力;历史知识的知往鉴来能力。”③金相成将历史学科能力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一般层次:记忆能力、阅读材料的能力、识图填图能力、归纳比较能力等;第二阶段为较高层次:分析能力、综合能力、评述能力;第三阶段为最高层次:史料解析、撰写历史小论文的能力。④聂幼犁将历史学科能力分为识记鉴别能力、领会诠释能力、分析综合能力、评价辩证能力,并将每项能力具体化,给出明确定义,列举出相应的测量题目。⑤黄牧航运用比格斯的SOLO分类评价法,根据题目答案的思维层次考察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水平。⑥尽管取得诸多研究成果,但是尚不能给各学段、各年级的学生划分出历史学科能力的水平等级。本研究力图在这方面有所突破,尝试利用Racsh模型,根据学生的表现划分出历史学科能力水平等级。
(二)历史课堂教学问题诊断
课标提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学习历史的过程和结果,激励学生学习,促进学生的学业进步和全面发展,以及改善教师的教学和提高教学质量。”⑦“教学过程中要及时对学生学习进行客观有效的评价……及时获取反馈信息,更好地改进教学。”⑧那么,怎样通过评价改进教学呢?新课改后,有多种新的评价方式用于对学生的评价,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最多的仍然是测验。测验获得的信息怎样用于改进教学?比方说,一次历史单元测验,学生甲得了80分。这个80分对于了解学生甲的学习状况有何意义?对于教师改进教学有何意义?教师可以利用全班的成绩,了解学生甲在全班学生中的排名。除此之外,还能得到哪些信息?怎样用于改进教学?仅仅凭借测验分数似乎无法诊断出问题。利用测验诊断教学需要具备几个条件:第一,测验前要制定明确具体的评价目标;第二,评价目标要有清晰的分类分层;第三,测试题目要与评价目标的层次一一对应;第四,测试结果要反映出学生在各个目标层次的表现。换言之,要有一套科学的测评流程,才能通过测试获得需要的信息,诊断问题,改进教学。本研究力图在这方面也做些探索。
实施历史学科能力表现测评首先要解决两个问题:第一,什么是历史学科能力?第二,怎么证明学生具备了某项历史学科能力?为此必须设计一套历史学科能力表现指标体系,也就是对历史学科能力分类分层,指出学生在每一个能力要素上的具体表现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制定评价目标,然后根据目标设计针对每一能力要素的测试题目,实施测评。
(一)构建历史学科能力表现指标体系
“中小学生学科能力表现研究”总项目组⑨提出基于学习、实践和创新的各学科通用学科能力和能力表现概念。其中,学科能力特指顺利进行相应学科知识的学习活动、应用学科知识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活动、应用学科知识解决陌生和高度不确定性问题以及发现新知识和新方法的创新活动的心理特征。学科能力表现,指的是学生进行相应学科知识的上述三类活动时的表现。历史学科项目组根据上述定义,结合历史学科特点初步构建出历史学科能力表现指标体系,用于测试实验,并将根据研究进展不断调整。
1.历史学科能力总体描述
历史学科能力是指学生成功地获取、加工历史信息,利用信息分析和解决历史问题的个性心理特征。根据学生学习历史时信息的输入和输出过程,可以把历史学科能力分为:
A.学习能力:学生通过课堂教学、教材和补充材料认识历史事实及其属性、历史事实之间的关系以及历史知识的系统结构的能力。
B.实践能力:学生运用已掌握的历史认知成果学习新材料,分析解释历史的因果联系,评价历史事件、人物、制度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的地位、影响和作用的能力。
C.创新能力:学生建立多种历史材料之间的联系,形成对历史事件、人物的叙述,或论证某种历史观点的能力;从历史材料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现实问题从历史的角度思考,做出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2.历史学科能力构成要素及表现
以上每个层次由三个能力要素构成,每个能力要素的具体表现示例如表1:
(二)确定历史学科能力表现评价目标
1.选择测试的知识主题
本次测试从初高中课标中选择初高中都涉及的知识点,以高中专题为主线,将初高中知识点组织在一个知识主题当中。同时考虑所确定的知识主题在测试的时间点之前各个年级的学生都学习过。根据上述标准选择的知识主题如表2:
2.制定基于历史知识的能力表现标准
选定测试的知识主题后,就要研究学生学完这些知识能有怎样的能力表现,将历史知识与学科能力要素及表现结合起来,形成基于历史知识的能力表现标准,也就是本次测试的评价目标。以中国古代政治能力表现标准为例,如表3所示:
有了明确具体的评价目标——基于历史知识的学科能力表现标准,就可以据此研发测试题目,设计试卷。
(一)命题思路
选择初中和高中共有内容,用一套试卷测试初高中学生的学科能力进阶。每个主题的试题都覆盖9个能力要素。为了充分了解学生的答题思路,除记忆能力的测试采用客观性填空题外,其他能力测试都采用主观题。每道题或每道组合题的每一问主要测试一项能力要素的表现。每道题的评分采用等级分制,从低到高依次为0、1、2、3、4。
(二)试题示例
1.请将下列中国古代中央官职或机构填入相应的朝代后面(填写字母即可)。
A.尚书、中书、门下 B.内阁
C.丞相、太尉、御使大夫
秦朝设 、唐朝设 、明朝设
。
测试的能力指标:A1记忆:将中国古代中央主要机构与其所处朝代对应。
2.请将下列史实分类。
测试的能力指标:A2概括:按一定标准对各朝代政治机构、制度或措施分类。
3.西汉初期,对地方的管理采取郡县和王国并行,很多王国“连城数十,地方千里”。汉武帝以后,王国辖地缩小,朝廷直辖土地扩大。请你说说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测试的能力指标:B1解释:用推恩令的具体内容解释汉武帝以后王国辖地缩小的原因。
4.根据下列文字提供的信息和你知道的知识,完成相关任务。
我国原始居民的农业生产,采用刀耕火种,土地耕种一两年,肥力用净,就要迁徙别处。那时已经形成南稻北粟的种植格局。夏商西周时期,人们已经懂得开沟排水,制作肥料,给土壤施肥,土地可以耕种几年再换。春秋战国时期,开始兴建灌溉工程,出现铁犁牛耕,当时世界上先进的耕作方法——垄作法已经使用,土地可以连续耕种。西汉时期推行的代田法,是在垄作法基础上发展而来,通过垄和沟的位置对调,让土地轮换使用,恢复地力。魏晋南北朝时期,发明用人力把水引到高处的翻车。隋唐时期,发明适合江南水田耕作的曲辕犁;发明用人力把水引到高处的筒车。宋朝以后,江南逐渐形成稳定的稻麦轮作的一年两熟制,有些地方形成一年三熟制,极大地提高了土地利用率。
(1)请你想象:一个生活在唐朝长安附近的农户,怎样从事农业生产。(要求:按一种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叙述,要包含一种农作物、用什么工具做什么事情)
测试的能力指标:C1叙述:准确选择多种史实、通过合理想象构建唐代北方农作物生产活动的过程。
(2)精耕细作是指在一定面积的土地上投入较多的生产资料和劳动,采用新的技术措施,进行细致的土地耕作,以提高单位面积产量,增加粮食生产。请用史实论证我国传统农业的特点是精耕细作。
测试的能力指标:C2论述:准确选择多种史实,论证我国传统农业的特点是精耕细作。
(三)试卷评估
本次测试的时间为2014年3月,各年级的学生都已完成对中国古代史的学习。所测试的有效样本包含丰台、海淀两个区初一、初二、高一、高二、高三学生共计2832人。
利用Winsteps软件单维Rasch模型检验测试工具总体信度为1.00。经单维Rasch模型检验,96.6%的试题MNSQ值在0.7-1.3之间;经学习-实践-创新多维检验100%的试题MNSQ值在0.7-1.3之间,各知识主题多维检验100%的试题MNSQ值在0.7-1.3之间,符合Rasch模型的要求。
利用Winsteps软件单维Rasch模型可得历史学科能力测试单维怀特图。图中最左端数值为被试能力水平和试题难度的logit值,作为标尺用于标定题目难度与学生能力的对应关系;中间“#”表示被试,每个“#”代表28个学生样本,每个“·”代表1至27个学生样本。被试的能力水平自下而上依次升高;右端为试题编码,试题难度也是自下而上依次升高。根据怀特图可知学生样本和试题均基本呈现正态分布,试题难度的正态分布峰值比学生能力分布的峰值略高,说明试题较难,下一轮测试应调整试题或评分标准,降低试题难度。
根据预设的历史学科能力表现标准和实测结果,我们将历史学科总能力划分为5级水平,解读了各水平内涵。此外,也对历史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各主题的学科能力分别进行了水平划分,并逐一解读每个水平内涵。本文以总能力为例说明水平等级划分的方法和结果。
(一)水平等级划分的方法
综合考虑试题的学科能力要素指标和用Rasch模型处理测试数据后得到的试题难度值等因素,通过逻辑分析初步划定水平等级,再用SPSS17.0对各水平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各水平间是否存在显著性差异,最后确定各水平所对应的试题难度值范围。从怀特图可看出,Rasch模型使用同一把标尺度量被试学生的能力和试题的难度。因此,试题的难度值与学生的能力值是对应的,用试题难度值划分的水平范围等于学生能力值的水平范围。水平划分的程序如下:
第一步,运用单维Rasch模型对全部测试数据进行处理得到所有试题的难度值,按试题难度值排序,编制Item Map,其中包括试题难度、试题编号、试题指标(试题描述、知识、能力要素等)和学生典型表现4个部分。Item Map片段如表4所示。
第二步,根据题目的试题指标,题目的难度值,划定能力水平。
第三步,利用SPSS17.0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检验各水平间是否具有显著性差异。
第四步,确定各水平对应的试题难度值范围。由于各试题的难度值不是连续数值,因此相邻的学科能力水平层级的试题难度值范围不连续。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采用相邻水平两个难度相邻的试题的难度值的中值为高水平能力层级的下限和低水平能力层级的上限。
(二)水平等级划分结果
依据试题难度值及试题指标等因素,将学生的学科能力表现划分为5个水平,其中高水平等级的能力表现包涵低水平等级的能力表现。具体划分结果和水平描述见表5。
划分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水平等级后,就可以利用SPSS软件进行各种统计分析,获得我们需要的数据。根据统计数据,划分出各年级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水平等级;根据学生表现,推测教学中的问题。
(一)制定各年级学生的历史学科能力水平等级
从表6可以看出,7年级和8年级样本的平均水平为水平1。10年级样本的平均水平为水平2。11年级和12年级样本的平均水平为水平3。
根据各年级学生的平均水平以及在水平1至水平5的分布情况,我们可以制定出略高于现状的水平等级。例如,7年级和8年级的学生经过努力大部分应该达到水平2。10年级的学生经过努力大部分应该达到水平3。11年级的学生经过努力大部分应该达到水平4。12年级的学生经过努力大部分应该达到水平4或水平5。
如果将历史学科能力指标体系和测评工具进一步完善,用来获取全国的抽样数据,就可以划分出全国中学生各年级的历史学科能力表现水平等级。
(二)诊断教学问题
从表7能看出,被试学生全部样本的学习能力好于实践能力,实践能力好于创新能力。我们可以从9个能力要素对应的测试题中抽取样本进行深入分析,找出学生答题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推测教学的问题。
例如,抽取测试C1能力的试题20(1)请你想象:一个生活在唐朝长安附近的农户,怎样从事农业生产。(要求:按一种农作物的生产过程叙述,要包含一种农作物、用什么工具做什么事情)3分
评分标准:
三个方面,每个方面1分,共3分:叙述按照耕地-播种-收获的顺序;中间穿插灌溉、施肥的措施;所用工具与时代、任务匹配。
本题考查学生C1叙述能力,叙述一种农作物生产的过程。
从表8可以看出,达到最高叙述水平的学生,总样本中占3.0%,初中占3.0%,高中占2.0%。叙述不得要领、能力水平不高的学生,总样本中占35.0%,初中占39.0%,高中30.0%。其他学生有一定叙述能力,但史实不准确或不太规范。本题把学生答题需要的素材都呈现在试卷,学生只要从中挑选材料,组织成一个合乎历史逻辑的叙述即可。此题大部分学生表现不佳,可能是因为在教学中缺少对历史叙述规范的指导和训练。平时教学侧重单个史实或现成结论、知识框架的记忆,学生不会将各种史实按照历史叙述的逻辑和规范组织起来。今后应加强对学生历史叙述规范的指导和练习。
【作者简介】郑林,男,1966年生,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历史课程与教学论。
【责任编辑:李婷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