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诗词鉴赏题专用术语解析

    【摘要】诗词鉴赏是高考语文的必考题型,笔者通过对多次高考该题型的出题思路的分析,总结归纳一套行之有效的专用术语,让学生在应对该题型时能有备无患。

    【关键词】诗词鉴赏 语文高考 复习备考 中学教学

    古代诗词鉴赏是每年高考重点考查的内容之一,占6分。2002年的《考试说明》对这一考点的具体内容明确规定为二点: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并且自2002年起每年都采用了主观性的简答题,加大了对学生能力的考查。有些同学反映做诗词鉴赏题根本找不到思路。事实上,经过对大纲及样题的研究,笔者发现做这类题也不是天马行空,仍然有很多规律可循,其中掌握诗词鉴赏的一些术语,不失为一种事半功倍的复习方法。通过研究,我把诗歌鉴赏术语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内容

    包含两个方面:①诗词字面写的意思;②诗词表现的观点、态度。

    例:朱熹《观书有感》,字面写池塘,实际上是说读书要引源头活水。

    二、形象

    具有一定思想内容和审美意义的具体生动的画面,如写景短诗以景物为主;抒情诗以作者的一段感情为主。

    例:陆游《卜算子·咏梅》,塑造了寂寞孤独无依无靠的梅花的形象。

    三、语言

    包括朴素、含蓄、清新、简洁、绚丽等。

    1.朴素:选用确切的字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平易近人。

    [例]1994年高考鉴赏诗《菊花》,用语极为平常,如“此花开尽更无花”明白如话,而又表达准确。

    2.含蓄:含深意而不显露,即意在言外。

    3.清新:用语新颖不落俗套,给人耳目一新之感。

    4.简洁: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例]1998年高考鉴赏诗,贾岛《题李凝幽居》。用简洁的语言勾勒出李凝居处环境。

    5.绚丽: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四、常用的修辞格

    包括比喻、对比、夸张、对偶、双关、拟人等。

    1.比喻

    [例]“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秋思》),用“白银盘”比喻洞庭湖,用青螺比喻山色,写出山水之美。

    2.对比

    [例]“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用对比突出贫富差距,抒发不平之气。

    3.夸张

    [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秋浦歌》),用“三千丈”来夸张,突出离愁之深长。

    4.对偶

    [例]“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登高》),两句相对,渲染了登高的气氛。

    5.双关

    [例]“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竹枝词》),含蓄的表达希望而又疑虑的心情。

    6.拟人

    [例]“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春雪》),写出穿树飞花的春雪活泼可爱,具有灵气。

    五、表达方式

    包括记叙、描写、议论、抒情(直接抒情、间接抒情)等。

    1.记叙

    [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闺阁》),勾勒了少妇高高兴兴上楼的情形。

    2.描写:有侧面描写、正面描写、细节描写等多种。

    [例]“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把洞庭湖水天一色的情形描绘出来。

    3.议论

    [例]“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写出爱菊花的原因。

    4.抒情

    ①直接抒情

    [例]“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写出对寒士的同情。

    ②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

    [例1]“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雨霖铃》),借蝉声、骤雨、长亭抒发离别悲苦之情。

    [例2]“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画菊》),借孤傲绝俗的菊花,表达诗人不投降的决心。

    六、表现手法

    包括用典、衬托、渲染、想象、抑扬等。

    1.用典:借用典故来表达思想感情。

    [例]“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京口北固亭怀古》),抒发诗人不得志的忧愤心情。

    2.衬托

    [例1]“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题李凝幽居》),以响衬静。

    [例2]“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鸟鸣涧》),以动衬静。

    3.渲染

    [例]“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约客》),用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描绘、渲染,写出诗人等客的心情。

    4.想象

    [例]“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雨霖霖》),设想别后的情景,突出离别的悲伤。

    5.抑扬

    [例]“闺中少妇不知愁,春日凝妆上翠楼,忽见陌头杨柳色,悔教夫婿觅封侯”(《闺阁》),用先扬后抑的手法表达少妇触景生情的哀怨情绪。

    ★作者简介:杨亚平,甘肃省陇西县第一中学教师。

相关文章!
  • 开展项目式学习,建构信息技术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传统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当前教学的需求。文章作者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一个个教学项目中进行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的策略研

    姚甫霞【摘 要】新时代视野下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从幼儿园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探寻幼儿区域游戏生活化的相关策略,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