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项目式学习,建构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摘 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传统教学方式已不再适应当前教学的需求。文章作者在教学中采用项目式教学方式,让学生在一个个教学项目中进行信息技术学习,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最终实现建构信息技术高效课堂的目的。

    关键词:信息技术;高效课堂;项目式学习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624X(2020)29-0040-02

    項目式学习是指教师建立教学项目,让学生在教学项目、教学单元中进行深度学习。项目式教学摆脱了原本按部就班的刻板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一个个项目中的活动找到学习的乐趣,有利于提高教师教学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一、微课自学,进行自主探究

    微课是项目式教学过程中教师进行课程导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求知欲的重要方法。教师让学生观看微课视频,能够带领学生进行课前自主探究,让学生在熟悉课本的基础上进行学习,从而提高课堂效率。

    如在“计算机的发展史”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到计算机是如何诞生并发展的,这类课程若只通过文字来讲述,对学生来说学习起来较为枯燥和困难,教师此时就可以利用微课向学生进行课程导入,用丰富的视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通过查找网络资源制作微课视频,也可以自己制作微课视频。在视频中,要向学生讲述电子计算机如何由冯诺依曼发明,第一台通用计算机ENIAC是在何种情况下产生的。接着在微课视频中要向学生讲述计算机的发展历程:先由采用真空电子管的大体积、大功耗、速度慢、价格昂贵的电子管数字机发展为使用晶体管的晶体管数字机,再到小规模集成电路制成的速度快、可靠性高、价格低廉的计算机,最后发展为如今将数百万晶体管集成在一小块电路上的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微课中不仅要对计算机的发展脉络有一个清晰的梳理过程,还要对计算机发展过程中的典型计算机进行讲解,如讲解EDVAC、TRADIC等电子管、晶体管计算机对电子计算机技术的突破与创新,让学生通过微课了解计算机是如何发展至今并不断完善的。

    这样的微课自学,学生能够在微课的提示下进行自主探究,提前了解课本所讲述的知识点,这样在开展下一步学习时,学生就有充足的知识准备与心理预期,为高效课堂的有效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辅以学案,完善知识体系

    开展项目式学习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用学案进行辅助。教师事先准备的包含课堂知识点的学案,可以加深学生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从而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使学生实现对信息技术知识的融会贯通。

    如在“计算机系统的组成”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计算机系统是由那些软硬件组成的,课本上的相关内容只是给出了计算机组成部分的基本讲解,而未详细说明其功能参数,此时教师就可以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学案,让学生在学习的时候作为辅助,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完善知识体系。教师在此节的学案中可以列出:计算机是由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的,其中硬件系统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主板、显卡、声卡等部分,先帮助学生梳理完整的硬件知识脉络,然后向学生说明各部件的详细功能。如中央处理器又被称为CPU,里面包含计算机的运算核心和控制核心,其主要构成部件为运算器、控制器、高速缓存、总线等。硬盘分为机械硬盘和固态硬盘两种,机械硬盘由金属磁片或玻璃磁片制成,而磁片有记忆功能,所以储到磁片上的数据,不论开机,还是关机,都不会丢失。而固态硬盘则是采用了固态电子储存芯片阵列制成,因此速度更快。而显卡则是连接显示器和个人电脑主板的重要原件,它与显示器配合输出图形文字等,向显示器提供扫描信号。这些都是隐藏在计算机内部的我们基本无法看到的计算机硬件,而有一部分硬件如键盘、鼠标、显示器、音响等,又可以按照输入、输出设备进行分类,这就完成了计算机组成的体系梳理。

    这样的辅助性学案的提示,学生在进行较为枯燥、抽象的信息技术知识点学习时,可以凭借学案中翔实的文字表述,得到关于课本信息技术知识点的补充,这样就可以让学生在深入理解知识点的同时自觉地完善信息技术知识体系。

    三、实践活动,深化信息素养

    在进行完课堂学习后,项目式学习要求以实践活动来巩固课堂学习成果。通过学生亲自参与信息技术的实践,可以让学生自主将知识转化为应用时的经验,培养学生的信息思维,深化学生的信息素养。

    如在“安装应用软件”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如何为计算机安装自己需要的应用软件,此时教师就可以在学生中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应用软件的安装,实现对这一节内容的掌握。教师应当先向学生阐明:计算机的软件系统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部分,一般来说我们在使用计算机时,系统软件都是提前预装好的,无须我们再进行安装操作,而应用软件则不同,它的种类多种多样,数以万计,在电脑硬盘容量有限的情况下,无法将所有应用软件全部装入计算机,因此需要计算机用户自行从网络下载,进行应用软件的安装。教师此时再要求学生从网络中下载一款输入法,来替代原有的系统输入法,学生就会按照要求,先从搜索引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输入法的官方网站,再通过点击官方网站的下载链接,从而触发系统或下载引擎的响应,此时教师再要求学生将输入法下载至桌面,学生就会选择好下载位置,完成对输入法的下载。在进行安装时,教师要向学生阐明需要安装的位置。需要学生进行手动操作选取位置,安装好以后,学生需要打开相关软件进行检验,查验软件是否能正常运行,功能是否完整。如果出现软件无法运行的情况,学生要思考错误环节或漏洞出在了哪里。这样就可以实现对安装应用软件全流程的把握。

    通过这样让学生亲自进行与信息技术相关的实践活动,本节知识点能够在实践应用中实现消化吸收,这既节省了教师布置作业检验学生是否理解本节内容的时间,又减少了学生在课下完成信息技术作业的时间,有效构建了信息技术高效课堂。

    四、互评互补,碰撞思维火花

    开展学生的互相评价活动,是项目式学习的重要环节。学生之间通过互评活动,可以充分了解到对方的长处,并加以学习借鉴,从而实现同学之间的互补。同时通过互评活动,不同的学生意见可以得到交流,从而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如在“收集数据”这一节中,学生要学习如何将所需数据进行收集,然后输入数据处理系统,教师首先让学生进行一轮数据收集,然后就可以让学生互相根据对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评价。学生根据自己生活中相关的课题进行数据收集,如同学们的早上到校时间,学生可以提早来到学校,然后将学生的姓名和到校时间记录在笔记本上,以待输入信息系统。学生还可以收集同学的基本数据,如询问同班同学的身高、体重数据,收集出生年月信息等。待学生完成相关信息数据的收集后,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进行互评。学生互评的角度主要从数据完整度及准确度展开,学生之间可以先观察对方收集到的数据,然后学生再检查对方收集的班级同学的人数是否符合本班实际人数,检查对方是否将自己也列在数据收集的范围内。然后学生再细致观察每一项数据是否符合实际,是否有统计错误的数字,是否遗漏了小数点。进行完这一系列检查后,学生再相互给出自己对对方数据的整体评价,并向对方提出自己对所收集数据的意见,以帮助对方改正。学生在听取同伴的意见后,可以根据意见修改自身所收集的数据,也可以与同学互相商议,找出最优数据整理方式。

    通过这样的学生互评互补活动,学生就摆脱了自己个人思维的局限性,可以更好地在不同意见的交流中改进自身的不足,实现自身知识的查漏补缺,并通过不同的信息技术思路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这有效提高了课堂效率。

    五、拓展提质,开阔学科视野

    拓展提质是进行项目式学习的最终目的,通过拓展提質,可以有效开阔学生的学科视野,让学生了解到信息技术所包含的丰富学科内涵,唤醒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学习兴趣,促使学生将兴趣转化为动力,提高信息技术的学习效率。

    如在“信息安全”这一节中,学生将会学习与信息安全有关的知识,教师可以拓展此节内容,将课外知识引入信息技术课堂,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教师可以向学生讲述当前的网络信息安全环境状况,告诉学生当今中国国内网络虽然在政府的有效管理下处于基本稳定的状态,但公民个人的信息安全状况却不容乐观,网络上存在着大量的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漏洞,不法分子非法倒卖公民个人信息,而一些网络公司、网络软件也在私下以出卖公民的个人隐私换取经济利益。然后教师可以向学生播放事先从网络中收集的公民个人信息安全漏洞的相关资料,让学生了解问题的严重性。此时学生意识到网络信息安全的隐患,就会在使用网络时注意不随意输入自己的个人信息,选择使用有保证的大公司软件。除信息安全外,教师还应当向学生介绍当前网络的财产信息防护情况,此时教师可以对微信、支付宝等网络支付软件保证客户财产安全的方法进行讲解,也可以从网络中搜集资料,以科普视频的形式向学生展示。学生观看完相关资料后,会激发对网络安全技术研究的兴趣,此时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如何设置一个较为安全的网络账户密码,或者研究一套具有较强防御能力的网络信息安全机制,从而促进学生将学习兴趣转化为实践。

    这样的拓展内容,有效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深度,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同时这类拓展提质内容对学生自身使用网络也有较大益处,可谓一举两得。

    项目式学习为学生构建了一套完整的学习体系,让学生在一个个项目中完成对信息技术的深度学习,实现高效课堂的建构。未来期待有更多学者针对项目式学习进行深度探究,探索出更加高效的方式,促进学生的学习,为学生的信息技术学习排忧解难,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信息技术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1]陈建春.高中信息技术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9).

    [2]韦可兵.面向学科核心素养的高中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策略[J].高考,2018(5).

    作者简介:王海平(1974— ),男,江苏南通人,中学一级教师,本科。

相关文章!
  • 高等教育人工智能应用研究综述

    奥拉夫·扎瓦克奇-里克特 维多利亚·艾琳·马林【摘要】多种国际报告显示教育人工智能是当前教育技术新兴领域之一。虽然教育人工智能已有约

  • 幼儿园区域游戏生活化的策略研

    姚甫霞【摘 要】新时代视野下的幼儿教育工作者应以新课程新理念为指导,从幼儿园自身实际出发,积极探寻幼儿区域游戏生活化的相关策略,力

  • 在核心素养背景下如何利用实验

    刘征宇摘要:地理实践力是地理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在地理教学中实施实验探究活动,是落实地理实践力的重要抓手。本文以水土流失成因的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