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当代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研究
范文

    梁诺娅 王亚西

    摘 要:国家认同感对国家社会稳定机制的构建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大学生作为国家栋梁及希望,对国家认同与否更是事关国家的未来发展进程。随着近日香港不安定事件频发,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被社会各界频繁提及,探究其与社会稳定的关系愈发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本调查对上海在校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进行了调查,从制度认同、文化经济认同与祖国认同三个方面入手,利用SPSS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分析,对上海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现状进行了把握与总结。

    关键词:大学生;国家认同;祖国认同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1.060

    0 前言

    国家认同 (National identity)是个政治概念,指一个国家的公民对自己归属哪个国家的认知以及对这个国家构成要素的情感和评价。国家认同是一个国家和谐稳定的基础,也是一个国家能够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资源。而大学生作为国家培养的重点人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新鲜血液,他们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决定作用。近年来,“台独”、“港独”问题频发,甚至有不少高校学生参与其中,这就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大学阶段是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确立的关键时期,如果该时期对自己的国家出现了信念迷茫和政治信仰动摇,造成國家认同感的缺失,必将对中国社会造成非常重大的影响。因此,加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研究调查,是顺应形势,也是十分必要的。

    本次调查以上海市的大学生为主要抽样样本,采取网络问卷的形式,共发放问卷206份,其中有效问卷206份,有效问卷占100%。通过问卷调查和比较分析,可以大致掌握当前上海市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现状。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找出大学生国家认同感的影响因素,并且提出一些对当前大学生国家认同感提高的想法和对策,这可能使得大学生能意识到国家认同感的重要性,促进他们全方面的发展,并且也为高校思想的教育引导路线提供参考,有利于促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调查在综合相关新闻报道和以往研究的基础上,对国家认同感的具体内涵进行概述,并从祖国认同、文化经济认同、制度认同三个维度对问卷进行设计。借助SPSS 25.0将搜集得到的信息数据进行整理与分析,采用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得到上海市在校大学生对国家认同感的现状与存在问题。

    1 调查结果与分析

    1.1 问卷设计

    问卷结构包含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大学生的基本信息统计,主要有性别、年级、民族、政治面貌、所学专业、家庭年收入等6个问项。第二部分结合现有研究成果,将对国家认同感的考查从祖国认同、文化经济认同、制度认同三个维度进行问题设置,共包含21个问项。并通过得分形式将问题进行量化,分值范围为0-10分,其中0分代表完全不同意,10分代表完全同意。

    1.2 人口统计学分析

    从性别来看,女性样本比例高于男性;从年级来看,大三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其他年级。由于我们采取的是网络问卷形式,样本来源主要是周边人群,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抽样女性和大三学生明显偏多。从民族分布来看,汉族居多,这与上海市是少数民族散杂居省份的实际情况相符。从政治面貌看,共青团员占比最高。本次调查中,为了便于统计和分析,将问卷中涉及的13个专业归为三类:分别为人文社科类、理工类和艺术类。其中人文社科类109人;理工类83人;艺术类13人。家庭年收入分布较均衡,根据统计局发布的信息家庭年收入不超过3万属于贫穷家庭,年收入在3-8万元之间属于贫困家庭,8-15万属于低收入家庭,15万元以上属于中等以及高收入家庭。通过描述性统计,样本整体分布较为科学。

    用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性别因素的差异性,结果p值>0.05,表明大学生的性别差异对文化经济认同感无显著性差异。原因可能有现今国家教育对男女性别是平等的,接受的教育和社会待遇基本相同,因此不存在能导致男女性对国家认同感产生极大差异的因素。

    用单因素ANOVA检验进行民族、政治面貌、家庭收入水平、专业等因素对国家认同感的差异性分析,其中只有政治面貌的p值<0.05,表明了政治面貌对国家认同感有显著性影响,而其他因素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且由平均值和标准偏差也可以明显看出,政治面貌对大学生国家认同存在具有显著性影响。由于样本分布不是十分均匀,“其他党派”只是个例,因此暂忽略不计,主要分析共青团员、中共党员和群众的差异。总体可以看出,在制度认同方面中共党员的平均值大于共青团员和群众,且通过标准偏差可以看出共产党员比共青团员对国家的认同感更加稳定,而群众的偏差最大。这种差异的存在体现了党员对国家认同度明显高,并且说明了有更高政治追求的人能产生更高的国家认同感。

    1.3 制度认同维度

    问卷中设置了如下四个考察制度认同的题目“15.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比资本主义制度更好”,“16.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重在改革创新各项具体制度”,“19.近期我国推行的垃圾分类政策是合理有效的”,“21.施行 ‘一国两制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符合中华民族根本利益”。

    从得分均值来看当代大学生制度认同情况基本良好,四道题目的均分都在8-9范围内,说明大学生多数赞同在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大前提下,若想推动社会进步必须不断对具体的制度进行创新和改革,这与我国当前的政治思路一致,体现了大学生对制度认同中制度创新的高认同度。第21题得分均值为9.126,其中有68%的大学生选择了10分,说明当代大学生完全认可并支持政府的“一国两制”政策,希望看到国家统一,地区互利共赢的局面。

    1.4 文化经济维度

    在文化认同方面有如下三题,“对于中国国画、京剧、皮影戏等国粹,我认为需要弘扬和传承”,“我们应该加强对文化古迹的保护和修缮”,以及“请将下列中外节日按照您的参与程度进行排序”。分析发现大学生对国家文化的认同度总体较高。其中对于传承和弘扬国画、京剧、皮影戏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代表的国粹认同度均值达到9.408,表明其对文化继承与弘扬有较高意愿。中国传统节日春节、中秋节和清明节的平均排名均高于情人节、圣诞节、万圣节和愚人节等西方节日,位列前三名,而七夕仅次于圣诞节位于第五名。说明在西方节日文化快速涌入的当下,大学生对中国传统节日仍持较高认同感。

    经济认同方面有如下两题,“我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前景十分乐观”,“您认为国民经济收入对国家认同感影响大吗”。由选项填写分布百分比可以得出,大学生对国家的经济实力具有较强的自信心,看好国家经济发展的未来态势,但对于国民经济收入对个人国家认同感的影响持有较为中立的态度。并且在与其他国家作比较时,大学生认为相当多一部分人选择出国学习和工作主要是因为外国整体实力和就业环境更为优越,仅有少部分人认为人们选择出国学习和工作是因为爱国主义教育的缺失。说明当面临与其他国家的经济实力作对比时,大部分大学生认为我国经济实力有待提高。而在面临是否出国工作和学习时,爱国主义情怀对大学生的选择影响较弱。

    道路认同方面“大学生要担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均分9.063,可知大学生对于道路认同中“五位一体”总布局认同度较高,具有民族复兴责任感。

    1.5 祖国认同维度

    祖国认同维度分为祖国荣誉感认同、祖国整体性认同、民族和素养认同三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均采用均值和频率分布来分析大学生祖国认同的具体情况。

    在祖国荣誉感认同方面,分析发现大学生祖国荣誉感认同较高,在身份自豪、国际事务和科技成就上尤为体现。相关题目有如下三题,“7.我为我是中国人感到骄傲与自豪”,“8.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9.对于国家成功申请举办2022年冬奥会,看到‘神舟九号和‘天宫一号成功对接时,我感到无比自豪”。均分都在9分左右,第9题分值仅比7、8题低了大约0.168,可以看出大学生的祖国荣誉感较高,尤其是对于自己身为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与自豪,在对改革开放后我国在国际的地位不断提高也十分认同,但可能未能亲身体会到奥运会和航空航天方面的突破进展等给生活带来的实际影响,导致结果略低。当涉及祖国归属感时,有85%的被调查者确认“如果可以重新选择国籍,还愿意加入中国籍”,意味着有85%的中国人满意于自己此生在这块土地上的境遇,这个题目着眼于“重新选择”的想法,但实际上却是在了解人们对“如今”的感受,可以看出大多数人对国家认同感还是较强的。相比之下,只有1%的人选择了“不愿意”,理由是因为觉得欧洲等一些别的国家社会福利更好。

    其次,大学生对祖国整体性的认同很高,主要体现在对祖国象征和祖国领土、主权的认同上。在“13.国旗、国徽、国歌是祖国的象征”,“14.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是神圣不可分割的”这两个问题上,均分是整张问卷得分最高的两题,分别为9.553和9.694。结合近期的时事新闻,我们不难发现其原因,由于前几年的钓鱼岛、黄岩岛事件,以及如今的“港独”、“台独”事件,大学生对于祖国领土和主权问题有着较高的关注度和了解,因而促进了祖国整体性的认同。

    在民族和素养方面,大学生对中华民族整体性认同度较高,而对国民素质较为不看好。“12.‘中华民族是我国56个民族所组成的共同体”的均分为9.519,说明大学生对中国的民族统一高度的认同。相比之下,“18.我认为我国的国民素質良好”的均值只有6.743,是非常低的得分,可以看出大学生对于我国的国民素养不是很看好,国民素质对社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这一结果的偏低需要引起重视。

    2 结论和建议

    2.1 结论

    国家认同感主要包括祖国认同、制度认同和文化经济认同,由调查分析我们可以看出,上海市当今的大学生对上述三个维度认同感大体上都较强,但是在国民素质问题、一些涉及个人利益的政策例如“垃圾分类”以及对于自己国家的实力和福利待遇是否优于他国的问题上,还是有一些人的认同度较低。本研究还运用了SPSS进行了单因素分析,可能会有样本取样不均匀的一定误差,大体得出上海市大学生的性别和家庭收入因素对其国家认同没有明显差异,但政治面貌对国家认同有明显差异。上述问题固然会影响大学生的国家认同感,但是从多数人在多数问题上的认同度远大于不认同的现象来看,国家富强,人民生活改善,通过教育和引导以及国家不断的改善措施,可以使目前对国家认同感较低的大学生重新认识国家。实力强国是大学生国家认同培养的物质基础;民主政治是大学生国家认同培养的制度保障;文化自信是大学生国家认同培养的精神力量;素质提升是大学生国家认同培养的重要环节,我们要朝着这个方向不断努力,让大学生在健康、和谐的环境下自觉提升国家认同。

    2.2 建议

    从祖国认同感维度来看,整体情况良好,但需要引起重视的是大学生对于“我认为我国的国民素质良好”的认同度偏低,一方面这说明大学生在逐步确立自己的道德观念,这使得他们开始逐步关注社会道德,也有了自己对于社会道德问题的看法和判断,对于社会道德领域也有了较高的要求。另一方面,也反映出了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大量的道德失范的问题,公民道德素养的提升并未和快速发展的社会成正比,极大程度上暴露出道德领域需要做出重大改变。因此对于上述问题,最重要的就是每一个国民都应该得到正确的思想教育和引导,要不断加强国家的基础教育,在已有的政策上再扩大受教育力度,才能从整体上提升国民素养。同时,无以规矩不成方圆,法律法规是最好的约束力,但重要的是落实,只有矫正错误观念才能真正得到效果。最后,强化媒体文化宣传力度,可以使国民随时处于一种价值观正确的导向中,潜移默化之下,国民的综合素养便自然得到了提升。

    从制度认同维度来看整体情况良好,但在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对比时缺乏信心,可能的原因有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和资本主义制度的过去和现在不是十分了解,思想上存在偏见,并且当今全球的社会主义发展并不尽人意,只有中国在崛起,这些都可能导致当今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疑虑和不自信。其次大学生们虽然认可制度需要不断创新改革,但对于接受改革所带来的生活方式的变化。针对以上所提出的建议是,需要正确地教育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理解,并积极地引导,对新的政策制度需要宣传到位,避免官话套话,而是更直接地让人接受并信服。最后重中之重便是只有国家真正强大了,再加以正确的教育和引导,国家认同感自然而然就会上升,而国家认同感上升后,新一代的青年人会更加为了国家繁荣富强而努力,使国家更强大,从而形成良性的循环。

    在文化经济认同方面整体情况良好,但在面临与他国经济文化作比较时,部分大学生则表现出了犹豫与不自信。当今社会,随着外国文化的不断涌入,坚持本国传统文化的任务日益加重,继承并弘扬传统文化丰富本国文化的独立性与自主性也显得更为重要。作为当代大学生,在面对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同时充斥视野时,应培养自身的辨别能力,取之精华,去其糟粕,坚持捍卫我国的文化并将发扬传统文化视为己任才能更好地为我国文化发展献力。当今大学生作为祖国的未来,更应增强自己的国家自信度,提高自己的爱国主义精神,不断的在精神方面激励自己从根本上做到自我认同。

    参考文献

    [1]杜兰晓.大学生国家认同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4.

    [2]滕栩.当代大学生中华民族认同感研究——基于对重庆市大学生的调查[J].学理论,2018,(5).

    [3]李康,陈潜,李榆.大学生国家认同感调查报告——以贵州大学学生为例[J].贵州大学学报,2015.

    [4]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新华社,2011-11-7.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4:5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