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地方高校筹资影响因素研究之理论模型
范文

    刘艳华++李濡含++于建朝

    

    [摘要]基于目前地方高校普遍存在的筹资难的境况,文章综合分析了现有的理论基础以及国内外的文献,构建起研究地方高校筹资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希望能够为解决高校筹资难问题做出一点贡献。

    [关键词]地方高校筹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1.267

    教育的发展需要充足的资金,目前国家的财政支持难以满足高校的需求,尤其对于地方高校来说,获得的财政拨款相对于直属高校更少。因此,研究高校筹资的影响因素,对地方高等教育拓宽融资渠道有一定的意义。本文将综合现有文献并分析,建立起研究地方高校筹资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1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西方的学者对高校筹资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目前已经建立起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中准公共产品性质理论、教育成本分担理论、教育服务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从几个不同的方面为高校筹资渠道多元化给出了解释。可将国外针对筹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文献按照研究内容大致分为三类:从国家层面的影响因素入手、从高校自身的影响因素入手与从社会层面的影响因素入手进行研究。

    从国家层面入手进行研究的比较多。 University efficiency and public fund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Bulgaria(2012)研究了财政拨款的支付对高等教育效率的影响。文章认为国家财政资金的支付应当基于高等教育效率的排名而非招生量的排名,并建立起衡量高校效率的模型。[1]研究高校自身因素对筹资影响的学者从不同角度出发,结合不同地区、国家的具体情况进行研究。Assess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Financing Models in the CEE Countries(2014)介绍了中东欧国家高校的融资方式,并对影响高校收入的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计算中东欧高校收入的通用公式。[2] 国外从社会因素出发进行研究的文献相对较少。Private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ComparingAlternative Funding Schemes中比较了三种个人向高校提供资助的方案,探讨了来自民众的教育投资对高校资金收入的影响。[3]

    国内针对高校筹资影响因素的研究还十分有限。自汤敏于1998年开创了筹资渠道多元化的先河之后,高校筹措资金的影响因素也开始逐渐呈现多元态势。比如汤敏认为,高等教育学费的收取可以拓宽高等院校筹资渠道,与政府的财政支持共同影响着高校资金的流入。李淑慧在《影响我国普通高校经费筹措的因素及筹款对策研究》中详细探析了影响高校经费筹措的主要因素,具体包括国家经济实力、人口因素、高等教育供求、高校的社会形象等。[4]

    2地方高校筹资影响因素

    2.1国家方面的影响因素

    国家的经济实力与物价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地方高校所能筹集到的资金规模。国家经济良好的发展是保障财政拨款能够逐年增加的重要前提,此外,在稳定的经济环境下,居民能够负担正常范围内的学费、校办产业能够逐年增收;最后,雄厚的经济实力加上正确的政策引导也有助于培植良好的社会捐赠环境。

    国家投资高等教育的意愿与对社会投入的引导机制也是影响高等教育发展的关键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2012 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比例达到 4%,目前我国年度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总额已经超过2 万亿元,今后还要继续增加。”这说明目前我国政府对待教育的态度是积极的。但我国针对社会投入引导机制的设置还存在很大的不足,与国外的多样化免税优惠政策对比来看,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高校的生均教育成本是根据每一年度的总教育成本除以本年度总在校学生数得到的,这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国家规定“学费标准应严格按照不高于生均培养成本的25%核定”。这就说明高校的学杂费收入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标准生均教育成本的核定。

    2.2高校方面的影响因素

    地方高校自身的基本情况与财务特征也会影响筹资。首先,高校是否为“211”或“985”院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的资金流入。其次,高校所属的类别不同,侧重的筹资渠道就不同,筹资规模也就不同,像理工类较专业的院校,会更倾向于利用自身的专业优势吸引企业进行校企合作来增收。再次,在校生规模不仅影响着学杂费收入与财政拨款金额,同时也被银行作为考量高校实力的因素影响着高校的贷款份额。最后,高校的财务特征、筹款与管理机制也影响着高校的筹资。

    高校的自身发展情况也是影响因素之一,由四个方面来衡量。第一,高校的市场意识要强。这体现在教学时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或是体现在高校在进行科研时会主动加强与市场的联系。第二,高校要有优秀的绩效考核成绩。国家会针对高校的科研、教学等各方面进行评估,评估结果与专项拨款直接挂钩。第三,高校应有优质的教育服务质量。高校的教育服务质量不但影响学杂费收入,同时也影响着社会捐赠收入。第四,高校应正确处理与政府之间的关系,在财政方面不能有严重的“等”“靠”“要”意识。

    校办产业上交款也是高校多元化的筹资渠道之一。因此,校办产业若有较强的增收能力与良好的发展前景对高校发展大有裨益。此外,《高校科研成果经营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中指出校办产业能否得到政府的扶持、所处的行业能否利用高校的科研优势也是影响校办产业上交款数额的重要因素。

    高校的社会形象影响着所能募集到的社会资金。声望较高学校,其校友能够感受到母校的影响力,激发出强烈的荣誉感。此外,高校间竞争能够提升高校内部成员的凝聚力,促进成员更积极的建设高校。最后,高校对待募捐的态度是否积极也很重要,捐赠者更倾向于捐赠有一定劝募力度的高校。

    2.3社会方面的影响因素

    人口因素、地区差异与传统文化从宏观层面影响着高等教育的筹资收入。学龄青年占总人口的比例、人口的增长速度与民众的文化程度的构成决定着高等教育的需求量。此外,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达程度差异巨大,身处其中的地方高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像西北地区的一些高校,所能获得的财政拨款、学费收入与社会捐赠明显低于经济发达地区的地方高校。最后,我国国民没有统一的宗教信仰,因此社会环境并不崇尚捐赠文化。

    高等教育的供需也是影响因素之一。《我国高等教育供需关系及发展政策的重新审视》定义了社会对高等教育的供需:一方面是对高等教育机会的供需,即高校所提供的入学机会与以高中毕业生为主体的受教育者对接受高等教育的需求之间的平衡;另一方面是对高等教育产品的供需,即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需求以及高校输出的人力资本供给之间的平衡。这两种供给与需求都会通过影响学杂费收入、政府的财政支持、银行贷款与社会资金等渠道来影响地方高校的筹资。

    居民的承受能力影响着学杂费的收入。高等教育成本分担理论认为,学生本人与学生家长作为高等教育成果的受益者也应承受一部分教育成本。并且制定学费标准也有一个硬性的要求,即不可超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20%。因此,居民的可支配收入能否负担大学生的学费决定着高校学费收入的多少。

    3地方高校筹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构建

    3.1理论模型

    综合以上的这些影响因素,构建出地方高校筹资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地方高校筹资影响因素理论模型

    3.2理论模型分析

    将地方高校的主要筹资渠道归纳为五大类,分别是来源于政府的财政支持、学杂费、校办产业上交款、银行贷款、与社会资金的支持,分别分析影响各个渠道的因素。

    3.2.1财政支持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资金的主要来源是财政拨款,根据教育成本分担理论与人力资本理论,政府是高等教育受益者的主体。对于财政支持来说,国家经济实力、物价变化的影响、高等教育的生均成本、教育的供求关系以及国家投资高等教育的意愿是影响财政投入的背景条件;而各地方高校间存在差别的在校生规模、高校与政府间关系的处理以及高校的绩效是拉开差距的重要因素。

    3.2.2学杂费

    1999 年高校扩招以后,学杂费收入成为了资金来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生与学生家长作为高等教育的受益者,分担了一部分教育成本。国家的经济实力与居民的支付能力是收取学费的前提;居民承受能力与高等教育生均成本又是制定学费标准的重要参考;而高校的声誉、高校间的竞争能够帮助院校吸收生源,扩大在校生规模,增加学杂费的收入。

    3.2.3校办产业上交款

    很多高校选择利用自身的科研便利条件来创建校办产业缓解筹资难问题,例如河北大学、河北工业大学等高校的校办产业都有着较好的发展前景,为学校增收做出了一定的贡献,但目前还不能为地方高校提供大量资金。显而易见,校办产业的经济效益直接关系着校办产业上交款的数额,而高校是否有较强的市场意识、校办产业所处的行业能否得到政府的扶植以及能否利用到高校的优势也影响着校办产业增收。

    3.2.4银行贷款

    为了解决资金不足与事业发展之间的矛盾,各高校普遍采用向银行借款的方式进行融资。加强银校合作,能够有效地促进银行金融资本与高校知识资本的有机结合。银行最为看重高校运行高效稳定的财务、充足的其他收入以及完善的管理与筹款机制。此外,高校的规模与声誉好坏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银行对高校贷款额度的考量。

    3.2.5社会资金

    这里的社会资金包括两类:一类来源于校友、企业或基金会的捐赠;一类是学校通过与企业合作来创收。对于我国的高校而言,国家针对社会投入的引导机制以及整个社会的捐赠意识是社会捐赠的背景条件;地方高校教育服务质量与管理和筹款机制是自身的硬件条件;高校的声誉、市场意识、组织间竞争以及对待募捐的态度是自身的软件条件。

    此外,高校的类别与性质、地区差异以及人口因素对以上五个方面都有影响,并且高校的几个筹资渠道之间也是相互影响的,比如,财政拨款的数额与学杂费的收入成反比;所以要对它们进行相关性分析。最后,本文所选取的影响因素较多,且相互间存在信息重叠关系,因此须对它们进行因子分析。

    参考文献:

    [1]Kiril Tochkov,Nikolay Nenovsky and Karin Tochkov.University efficiency and public funding for higher education in Bulgaria[J].Routledge,2012(12):517-534.

    [2]Jana Erina,Ingars Erins.Assess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Financing Models in the CEE Countries[J].Procedia,2014(7):186-189.

    [3]Bernhard Eckwert,Ithak Ilcha.Private Investment in Higher Education:ComparingAlternative Funding Schemes[J].Economica,2012(5):76-96.

    [4]李淑慧.影响我国普通高校经费筹措的因素及筹款对策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2006(5):35-47.

    [5].刘宇.我国高校财务困境成因与预警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3 2:0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