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学习衔接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范文

    冯冬艳 谭小燕 彭正卿

    【摘 要】本文主要讨论了影响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学习衔接的学习生活环境、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理念与教师素质等因素,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分析。

    【关键词】中学数学 大学数学 学习衔接

    【基金项目】本文系河南科技学院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2017CX079)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36-0027-02

    大学数学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基础课程,是培养学生数学逻辑思维的主要载体,也是对学生应用数学工具的基本训练。 大学数学课程的学习将为学生以后从事其专业方面的技术工作打下坚实的数学基础。而大学课程的开设一般集中在大一、大二阶段,如此高强度,高密度的数学学习,对刚结束中学学习生活的学生来说,形成了挑战。从中学数学学习到大学数学的衔接问题得到了国内专家学者的广泛研究[1-3]。 本文主要讨论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学习衔接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策分析。

    一、学习衔接影响因素分析

    (一)学习生活环境对学习衔接的影响

    学生从高中到大学,虽然只是中间几个月的差距,但无论从心理上还是从行动上都产生的广泛的影响。

    (1)环境对数学学习目标的影响

    在高中的数学学习生活中,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考出一个好的数学成绩。 所有的学习都围绕着高考展开,争取会解各种题型,目标较为清晰。 高考中数学占比的重要性迫使着学生不能懈怠。 而大学的学习生活相比高中生活具有更多的选择性,不同的学生具有的不同的发展目标,对学习数学的要求也大不相同。 另外,在所有必修课程中,大学数学课程也只有三门课程,其学习的好坏程度对大学阶段影响不大。

    (2)环境对数学学习方式的影响

    高中数学课程是一门占比很大的基础课程,几乎每天都有数学课,同一个教师上课,每天都会在办公室。 学生有什么问题随时可以找到任课老师进行面对面的请教解答,即使不找教师,高中生每天都在一个教室学习,也可以相互讨论随时解决问题。 而在大学中,根据学期的不同,学生的数学课有多又少,一周只有三四次数学课,由数学学院的教师担任任课教师。 在课下找到大学任课教师并不容易,同时,一个班的学生在课下也不一定会在一个教室自习,这对随时解决不会的问题造成困难。 而且大学生的生活丰富多彩,时间自由,一些自制力不强的学生就会把问题越积越多,严重影响了课程学习。

    (二)教学内容对学习衔接的影响

    由于中学与大学在教学上的相互独立性,双方在教学内容的改革上并未顾及与对方课程改革的衔接。两者改革步伐的不协调,造成了学生从中学阶段到大学阶段在学习衔接上的困难。

    (1)教学内容脱节的影响

    有些知识点在中学虽然在选修中有所提及,而为了节省时间练习必修内容,这些知识点往往被忽略掉了。 在大学数学教学中,这些知识点又被认为是已学习过的,也被忽略不讲,而直接应用,这就造成了教学内容上的脱节,也使得学生在学习时感到无所适从。 例如,在中学,三角函数的和差化积公式是没有讲授的,而在大学数学学习中,函数的极限化简过程中以及线性代数中个别行列式的化简过程中都会用到。另外,极坐标的知识也在高等数学中积分的计算中会被用到,而在中学中也未讲过。

    (2)数学符号与概念的不统一的影响

    由于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材执行的标准不同,一些数学符号在使用上以及意义上存在着不一致现象,这也给学生在理解上造成了某种程度的混乱。例如,集合的补集的符号,在中学中是,在大学数学中是.

    除了上述的数学符号不一致,还有一些概念存在差异。 例如“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中学数学中对“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为:一般地,设函数的定义域为;如果对于定义域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 当时,都有那么就说函数在区间上是增函数;如果对于定义域内某个区间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当时,都有,那么就说函数在区间上是减函数。 高等数学中对“函数单调性”的定义为:设为定义在上的函数,若对任何, 当时,总有,则称为上的增函数,特别当成立严格不等式时,称为上的严格增函数;当时,总有,则称为上的减函数,特别当成立严格不等式时,称为上的严格减函数。 由此可见,中学数学中的“递增(减)函数”与高等数学中的“递增(减)函数”并不等同,而应该与“严格递增(减)函数”是一个意思。

    (三)教学方法和理念不同对学习衔接的影响

    中学数学与大学数学在内容深度和广度上都不可同日而语,故而在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上也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中学数学实行的新课程教学改革中,要求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领路人,在课堂上有着主导地位,教学方法上强调熟能生巧,重视技巧性地训练,并且一堂课的知识内容较少,教师通过细致分析、反复练习,将知识点讲解透彻,真正做到“精讲多练”,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点,会灵活运用,但在教学过程中淡化了对数学概念的教学以及对数学结构和知识体系的认知。 大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广泛且抽象,难于理解,内容上具有紧密性,应用上具有广泛性和综合性。大学数学的教学是传授数学的思想和方法,以培养创新运用型人才为目标。 大学数学课堂的知识容量非常大,课程进度快,课堂上更多注重的是对基本概念的理解,抽象论证,以知识整体结构和数学思想传授为主,对学生在理解能力以及主动学习能力上要求较高。 从中学阶段学习上知识点的具体化、模块化,一下子到大学阶段学习上知识结构的抽象化、整体化,学生在短时间内很难适应,而大学数学的三门课程基本上在大学阶段的前两年就全部学习结束了,这样的数学学习的集中也造成了学生在学习衔接上很大的困难。

    (四)教师业务素质对学习衔接的影响

    中学数学教师自从大学毕业后很少会去关注大学数学的内容,大学数学教师也更加专注于大学数学的教学工作,不会去关注中学数学的教学。 作为学生学习数学的引导者,其对数学整体教学体系的把握尤为重要。而在目前,大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很少去研究学生在高中阶段所学内容以及他们学习数学的心理。同时,大学数学是理工科专业学生的主要工具,大学数学教师中很少有人能做到把数学内容在所教学生的专业中的背景应用讲解一二,这也造成学生对数学學习的兴趣不高,不明白自己所学数学知识有什么用途。

    二、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学习衔接的对策分析

    (一)心理引导与思想教育

    为了能做好衔接的承上启下,适时的入学心理引导与思想教育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一方面,应该从学生专业角度提高对大学数学重要性的认识。 邀请该专业学术大师从一定专业高度介绍数学为其以后从事专业技术研究的重要性,为学生树立好大学数学学习的水平目标,消除大学高考后的懈怠感以及对数学学习的偏见。另一方面,从大学数学整体结构上介绍数学学习的特点和难度,让学生对大学数学有一定的整体了解,克服对大学数学的恐惧感与无力感。同时,邀请高年级学生与低年级学生进行大学数学学习经验交流会,帮助低年级学生克服在大学数学学习中的困难和困惑。

    (二)学习主动性的引导

    在大学数学的学习中,需要学生在课前与课后进行更多的主动性学习。大学课程学时少,任务中,每一节课都要将很多定义和定理,且前后的联系性相当紧密,层层递进,一节内容的不懂将造成更多的困难。 这就需要学生在课前做好下一节课的预习工作,在预习中,要复习将要用到的已学的知识点,同时,标注自己不懂的问题,在上课中带着问题进行高效率的听课。 在课后,也需要学生适时的总结已学过的知识点,对知识点间的联系进行总结归纳,理解主要的数学思想和研究方法。

    (三)突出学生的主体性

    由于大学数学的内容较多,抽象性更强,如果课堂教学仍然以满堂灌为主,学生学习的挫败感将逐渐积累,大家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此,在课堂教学上,一定要从学生的学习角度出发,结合所学专业或生活实例,增强知识的直观性、趣味性,帮助学生理解。同时,积极改革教学方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其中,引导学生学会高效率听课、自我知识反馈。 另外,经常对学生学习情况进行调查,对学生反映的重难点进行针对性讲解和总结,及时缓解从高中到大学主体性的落差。

    (四)改善教师对中学数学内容的掌握情况

    大学数学教师要根据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适当补充和删减相关内容。这一方面要求教师熟悉新课标下中学数学的教学内容,另一方面,要与所教授的学生进行适时的沟通,了解學生的基础。这不仅可以节省本就不多的课时,又可以修补学生在学习内容上的知识断层,使学生更好的完成从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的学习衔接。

    总之,从中学数学到大学数学学习的衔接,不仅是学生需要完成的任务,也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责任,两个阶段的衔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多个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 杨彦炯, 许春根, 苏敬蕊. 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育的衔接性研究[J].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2(7):85-87.

    [2] 王明春, 潘惟秀, 郭阁阳. 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学内容衔接研究[J]. 高等数学研究, 2010, 13(5):11-13.

    [3] 沈柳平. 大学数学与中学数学教育衔接中的瓶颈与对策[J]. 高教论坛, 2014(8):71-73.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0: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