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市场经济环境下我国公民教育相关问题研究 |
范文 | 刘刚+封頔 [摘要]公民教育作为社会基础工程,是为现代国家培养本国公民所具备的基本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而日益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我国的公民教育的基础相对薄弱,在我国经济取得高速发展的同时,一些严重的社会问题也随之而来,例如公民价值观和道德的迷失,公民法制观念的淡化等问题。因此构建适合我国国情的公民教育迫在眉睫。 [关键词]公民教育;我国的公民教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 [DOI]1013939/jcnkizgsc201714258 1我国公民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社会主义初期,我国就已经意识到开展公民教育的重要性,但由于历史原因,我国公民教育理念缺乏合理性,公民教育目标定位不够准确,公民教育体系不够健全。 11我国公民教育理念缺乏合理性 我国公民教育过多注重对公民意识形态的培养,而放松了对公民作为责任主体的教育,由此看来,这种教育理念是缺乏合理性的。我国的社会发展在改革开放的助推下,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社会环境也随之变化,这就促使我们对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转变。以往的教育模式开放性不强,比较闭塞,这种僵化的教育理念已经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学生之间、教师之间、学校之间缺少互相学习和借鉴的机会,即使各科教师在同一所学校内也没能形成互相学习的风气,理科和文科教师都各自关注自己所在领域的培养重点,而忽视了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我国公民教育应该加强公民综合素质的培养,加强公民教育的时效性和实践性,而不仅仅停留在对理论意识的养成,公民教育不应该只停留在学校,应该更多地投入到社会实践当中,最终实现终身教育理念。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与现代化的公民教育有机地融合。让公民能够身体力行地投入到社会发展当中去。 12我国公民教育目标性不强 我国公民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定位,一直以来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以往的公民教育目标定位于思想政治教育,公民教育目标缺乏清晰的定位。公民教育目标的主体以开展品德课、社会课、政治课的教学来实现,而公民教育的目标也仅仅依托于思想政治教育等综合课程的内容,公民教育的开展缺乏相对应的教育类课程作为支撑。长期以来,我们一直没能将公民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区别看待,加之缺乏合理的知识安排,严重影响了我国公民教育的健康发展。目前,我国学校教育注重道德教育而忽视了意识形态教育,公民教育的目标也就是政治能力与公民知识传播的教育,公民教育的宗旨意在培养合格公民。而我国现阶段公民教育仅仅简单地向思想政治教育靠拢,没有自己的目标主体,公民教育目的性不清,制约了我国公民教育的长远发展。 13我国公民教育体系不够健全 我国的公民教育课程的设置从小学阶段一直到大学阶段缺乏独立性,公民教育模式比较单一,单纯依靠学校各类课程的开展来实现,而忽略了公民在家庭和社会受教育的意义,家庭作为社会的基本单位,是公民受教育的源头,而在家庭教育中,绝大多数家长往往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仅仅依靠学校进行教育,公民的启蒙教育没有得到很好的发展,在我国当学生走出校园步入社会后,他们适应社会的能力往往比较弱,这种现象的发生也归因于过度依赖学校的教育,而没能将社会实践能力贯穿到公民教育始终,没能合理有效地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三者进行结合,没能形成“三位一体”的公民教育模式。由此可见,在我国推行“三位一体”的公民教育模式势在必行。 2改善我国公民教育的对策 21注重公民教育的实践性,拓宽公民教育渠道 任何一种意识形态教育都不约而同地采取灌输形式,所不同的是,灌输的内容、形式及其方法。因此,探讨当前我国公民教育的关键任务是坚定理论自信、政治自信,找到切实可行、事半功倍的教育方法。所以意识形态教育可以与各专业学科相互贯通,将其与公民教育有关的科目结合起来组织教学,充分调动学生参与的热情,并利用多方的教育资源,提升公民教育实效。同时广泛采用实践教学等方式进行渗透,通过多种课外实践活动,潜移默化地将公民知识深植于学生内心,促其形成正确的公民意识、公民信念、公民责任感,培养良好的公民素质。 公民教育的实施必须以学校教育为主阵地,将富有时代内涵的道德、法治、平等、自由、民主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进程。利用大众传媒在公民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倡导主旋律、传播正能量,在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中清风正气,树立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基础的舆论导向,使我们的公民道德教育真正根植于百姓生活,服务于人民。 22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融合性 我国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要求推进社会主义公民教育,社会主义公民教育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重要环节,两者教育目标异曲同工。首先,公民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提升公民政治意识,即公民明确自己在其国家中的政治地位、经济地位及法律地位,自觉接受以宪法规定为基础的权利和义务,显而易见,我国公民教育的本质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其次,思想政治教育的终极目标是培养符合中国社会要求、坚定拥护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当前中国正在着力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因此,开展公民教育,增强民众的法治意识,培养社会主义法治公民,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主要的目标。换言之,社会主义思想政治教育离开公民的权利义务观就丧失了时代的生命力。最后,社会主义公民教育赋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新的活力。在市场经济不断深化改革的今天,推行公民教育已迫在眉睫,只有赋予思想政治教育全新内涵,继续推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发展,才能迅速提升国民素质,满足现代文明发展要求,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构建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加强思想政治教育与公民教育的融合性是我国公民教育健康发展的必经之路。这也是我国公民教育区别于西方国家的一个明显标志。 23公民教育应坚持弘扬中华民族优良文化传统,特别是儒家传统文化,创建中国特色的公民教育体系公民教育作为意识形态教育中的基石,在漫长的历史发展沿革中,不同国家在教育内容和教育的形式上存在着质或量的差异,但都不约而同地遵循一个原则,即如何处理个人与社会与国家的关系。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伦理道德观念作为华夏民族的瑰宝,虽然有其阶级局限性,但在特定的历史时期也为中华民族培育了许多仁人志士,有效维持了封建社会的繁荣与稳定,他们的道德示范至今为后人称道,为我国的公民教育提供了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当前我们应批判继承传统文化,依时代发展所需而有所扬弃,整合传统文化中的道德内涵和伦理观念,使其与公民教育有机统一,服务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 加强和完善国家、社会、学校、家庭一体化教育,在全社会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今天,党和国家领导集体先后提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时代的号召。因此,我国公民教育的实施在弘扬传统文化的同时,必须注重时代的革新精神与创新意识,提倡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实践与社会建设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传承中华传统美德,赋予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新的活力,使中华优秀传统道德升华为当代社会主义建设的有力保障。因此我国当前公民教育必须坚持继承优良文化传统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统一,发扬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革命斗争与社会建设实践中形成的优良品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实现社会主义公民道德教育资源的合力。 参考文献: [1]陈万柏,张耀灿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M].2版北京:中国高教出版社,2007 [2]劉光新加坡国家认同教育研究[D].武汉:中南民族大学,2013 [3]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EB/OL].(2007-10-16)http://xhxhbynet/mp1/html/2007-10/16/content_5992797htm [4]卢文洁新加坡中小学公民与道德教育课程研究与启示[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2 [5]刘华荣儒家教化思想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14 [作者简介]刘刚(1982—),男,黑龙江牡丹江人,会计师,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封頔(1990—),女,黑龙江牡丹江人,助理会计师,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为本文通讯作者。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