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策略探究 |
范文 | 李燕 乡村旅游是精准扶贫的重要产业,发展乡村旅游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梳理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之间的关系,指出现阶段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策略,以期促进乡村旅游扶贫工作的顺利开展。 一、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关系 (一)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客观要求 根据2015年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最新数据,我国尚有12.8万个贫困村落,扶贫任务艰巨。乡村旅游在扶贫工作中效果显著,国家旅游局测算数据显示,2015年全国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0亿人次,带动超过7 000万农民受益。因此,乡村旅游已成为我国农村经济发展、农民增收致富、贫困人口脱贫的主战场和中坚力量,推动乡村旅游发展是落实精准扶贫策略的客观要求和重要途径。 (二)精准扶贫是乡村旅游发展的助推剂 通过乡村旅游的带动发展,部分乡村已经实现脱贫致富,还有一部分乡村并没有在乡村旅游发展过程中受益,一部分开发商或乡村管理者打着乡村旅游扶贫的旗帜对乡村进行不合理开发,甚至建设违规项目,损害农民的根本利益,不仅没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致富,反而浪费了资金,破坏了生态。为此,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精准扶贫政策的规范、指导和监督,而且精准扶贫政策也为现有乡村旅游升级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和保障。 (三)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呈现融合发展态势 乡村旅游是现阶段最有效的扶贫产业,发展乡村旅游具有非常强的带动性,可以连带发展区域产业,促进地方经济发展,乡村旅游发展扶贫是区别于以往的以物质支援为主的“造血式”扶贫,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可以让贫困户参与到旅游开发、运营中,贫困户通过乡村旅游的运营获取收益,不仅调动了农户参与的积极性,而且驱使贫困户掌握新的生存技能,生活质量也得到相应的提高。贫困地区多产业基础薄弱,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可以较低的能源消耗,较大的社会、生态效益产出,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精准扶贫与乡村旅游融合发展必将带来旅游产业发展与扶贫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劳动资源配置不合理 我国贫困地区受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双重制约,無论是旅游从业者数量,还是旅游从业者质量都不太乐观。然而,对于现代旅游业发展来说,旅游从业队伍的素质是旅游业竞争中取胜的关键因素。贫困地区多妇女、孤寡老人及留守儿童,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生产方式以农业生产为主,青壮年尤其是具有较高旅游从业素质的人才不足,导致现阶段乡村旅游参与主力缺少基本的技能和素质。 (二)土地和资本配置不合理 我国贫困地区多土地资源丰富,具有质量高、数量多的显著特点,但受气候环境的影响,贫困地区常年种植玉米等一种农作物,土地大半年都处于闲置状态,土地的生产优势没有转化为产业优势。而且我国贫困地区由于环境闭塞,自然环境多佳且资源种类丰富,这为其开展乡村旅游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但随着乡村旅游的进一步发展,环境污染、资源过度开发及破坏问题又会接踵而来,如何有效应对及避免成为现阶段乡村旅游发展需直面的难题。另外,资本的困乏是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又一难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且可进入性较差,如何吸引旅游者并将旅游者留下来值得思考,目前,贫困地区只有依靠现有条件,开展农家乐,为旅游者提供简单的食宿,餐饮、娱乐、购物等旅游服务设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 (三)乡村旅游开发缺乏创造性 我国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的开发需要良好的政策支持和开发者异常清晰的思路,赋予开发地灵魂及独有的魅力。纵观现在的乡村旅游开发,以资源导向开发为主,而且存在盲目跟风、模仿等现象,导致各地乡村旅游产品千篇一律,缺乏对游客的持续吸引力,而且一些贫困地区在乡村旅游发展初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后期的乡村旅游提升上盲目追求效益,引入大量的外来商铺,导致富有生气的乡村空心化,缺乏对乡村旅游的长远规划和对乡村旅游核心竞争力的深入思考。所以,在乡村旅游精准扶贫过程中,要求开发者独居慧眼,能够赋予乡村旅游独有的灵魂,以支持其长远发展。 三、加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策略 乡村旅游在精准扶贫过程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同时也暴露出一些问题,现提出以下解决策略。 (一)提高贫困人口参与旅游精准扶贫的素质与技能 旅游业是服务型行业,旅游从业者的素质关系旅游业发展的成败。现阶段,首先要帮助贫困地区的人们树立正确的脱贫致富、观念,通过宣传、带领乡村代表参观等形式使人们看到发展乡村旅游给贫困地区带来的好处,使人们从内心接受乡村旅游并积极的参与其中,其次,从政府层面加强对贫困地区人口的教育投入,通过开展短期培训班的形式,提高贫困地区妇女、老人的文化素质水平,普及普通话,并使其掌握基本的餐饮服务技能,以确保乡村旅游服务质量。最后,普及国家旅游精准扶贫政策,树立参与旅游精准扶贫典型人物,增加人们的信心和决心,同时对间接参与旅游行业的贫困人口进行农村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等实用技术培训。 (下转第页) (上接第页) (二)提高土地和旅游资源的利用率 贫困地区土地资源丰富,原生态环境良好,现阶段,要加强对贫困地区土地的合理利用和开发,首先,应转变贫困地区以农业种植为主的单一产业模式,依据其资源特色,发挥乡村旅游带动性强、产业关联性强的特点,通过开发者多方考察,增加贫困地区的产业布局,提高现有土地的使用率,同时带动更多的人以更多的方式参与到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中。其次,在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要经过多方考证,确定合理的开发方案,在保护的前提下进行开发,提高贫困地区旅游资源的利用率,形成一村一品的良好发展模式。最后,要与时俱进,加强贫困地区旅游从业者的思路转换,切勿为了蝇头小利,影响地区乡村旅 游的整体发展。 (三)多渠道融资助力旅游精准扶贫 旅游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设施不足是制约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的关键。为此,要多渠道融资,解决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资金问题。一方面,可以利用政府的扶贫资金,以此进行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另一方面,可以通过乡村融资的方式,乡村居民可以以资金、土地、牲畜、技术等多种形式参与乡村旅游开发。另外,通过招标的方式吸引大型企业投资乡村旅游,多渠道融资,支持乡村旅游发展。 (四)开创性地进行乡村旅游建设 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需要开发者具有格局和眼光,为乡村旅游注入灵魂。首先,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需要扎实肯干的领导者,通过大学生下乡、大学生村官及高级旅游人才引进,为贫困地区乡村旅游发展掌舵,引导乡村旅游的开发及发展。其次,完善已有的旅游人才管理制度,落实国家和旅游产业发展要求,深入开展贫困区域人才开发帮扶支持,完善旅游人才工作制度和经费保障机制,真正确立人才优先工作格局。最后,乡村旅游开发者一定要赋予开发村落灵魂,确定长远的发展目标,不能仅为了眼前利益,而做出损害环境及贫困地区农民利益的事情。 (五)加强乡村旅游的技术投入 现阶段,贫困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需要借势“互联网+”,充分发挥现代互联网计划在旅游生产发展中的作用,加速乡村旅游的发展。乡村旅游产品众多,如何在千篇一律的乡村旅游产品中突围,实现乡村旅游的智能化,借助现有的网络平台、微信、微博平台等进行宣传推广是必然的选择。加强乡村旅游的技术投入,使开发的乡村旅游产品更加贴近、更加便利现代人的生活,才能得到旅游消费者的认可,并愿意将这样的旅游目的地宣传出去。同时,加强乡村旅游的技术投入,也是增加乡村旅游目的地核心竞争力的客观要求。 (作者单位:内蒙古农业大学职业技术学院)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