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河西走廊红色旅游资源SWOT分析及开发策略
范文

    李晓梅

    河西走廊是我国古丝绸之路的黄金路段,保存了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后,为执行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打通国际线路的战略任务,红四方面军的五、九、三十军等部西渡黄河,组建西路军,开始西征。在河西走廊与军阀马步芳展开激烈战斗,终因孤军深入,寡不敌众等原因于1937年3月兵败祁连山,在中国革命史上留下了悲壮的一页。自2004年红色旅游工程启动以来,作为河西走廊重要的红色资源,红西路军红色旅游资源整合开发被提上日程。古浪西路军烈士陵园、永昌革命烈士陵园、临泽梨园口战役纪念馆、高台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石窝山会议遗址、石窝会议纪念馆和瓜州最后一战纪念碑等见证着西路军的悲壮历史,昭示着西路军的伟大精神。这些遗留的战斗遗址遗迹是我国红色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将这些优秀的红色资源开发出来,发扬宝贵的革命精神,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后人继承革命先辈遗志最好的体现。

    一、河西走廊红色旅游资源SWOT分析

    (一)优势(S)

    1.全国绝无仅有的特殊历史,资源独特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实现了战略大转移和革命力量的大汇合。会师后,红四方面军一部执行中央命令,西渡黄河,开始西征。自1936年10月24日到1937年3月16日,在历时近五个月的时间里,西路军两万余将士身处茫茫戈壁,在孤立无援的情况下,同数倍于自己的敌人展开了艰苦卓绝的激烈战斗,以几乎全军覆没的惨重代价牵制敌人十万多人,有力地配合了河东红军的作战,为争取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做出了巨大的牺牲,这是全国绝无仅有的历史资源,拥有独特的历史价值。西路军在河西走廊艰苦卓绝的战斗中体现出的长征精神和用鲜血铸就的忠诚于党、听党指挥、顾全大局、英勇善战、艰苦奋斗、服务人民、身先士卒的西路军精神,是革命先烈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把西路军相关纪念地建设成为优质的红色教育基地,组织广大党员干部、青年学生参观学习,缅怀先烈,能够增强信念,激发爱国情怀和建设家乡的热情。

    2.河西走廊精品旅游线路已形成相对独立的旅游目的地

    自汉武帝设立河西四郡以来,丝绸之路开辟便横贯河西走廊,丝绸之路的兴盛,东西方文化的交融碰撞,赋予了河西走廊历史文化博大精深的内涵。古道驿站,雄关漫道,佛寺石窟比比皆是。自西向东分布着武威、张掖、敦煌三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敦煌莫高窟和嘉峪关两个世界文化遗产,国家地质公园敦煌雅丹地貌,鸣沙山月牙泉,嘉峪关长城等国家名胜。这里有大漠孤烟直的雄浑景色,也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的苍凉气氛,更有河西四郡遗留的多彩民俗。它们与历史一脉相承,是河西悠久历史的缩影,也是中华民族绚丽多彩文化的反映。大漠戈壁,森林草原,雪山冰川,雅丹丹霞,这些散布在丝绸古道上的自然风光,五彩缤纷,各具特色。河西走廊称得上是一副人文景观和风景名胜的长卷,一条荟萃中国古代艺术的文化长廊。河西走廊如此丰富的旅游资源在国内旅游资源中是独树一帜的,其强大的文化感召力和资源吸引力对提升河西走廊红色旅游资源整体竞争力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二)劣势(W)

    1.红色资源集群状况和地域组合优势不明显

    绵延千里的河西走廊都留下了西路军的战斗足迹,这就使得西路军战斗遗址遗迹纪念馆等旅游资源的分布较为分散。从宏观来看,河西走廊红色旅游资源像一条红色的旅游带,横贯千里。但从微观方面来说,将各地的旅游资源放置在各地时,又显得那样的渺小,甚至不能用旅游资源表述。因此,河西走廊红色旅游资源较差的集群状况和不具竞争优势的地域组合,使得河西走廊红色旅游资源开发很困难。

    2.旅游基础设施落后,人力资源缺乏

    河西走廊地区经济相对落后,地方财政十分有限,红色资源开发虽有政府的大力支持,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投入到景区开发的资金相当有限。由于资金的匮乏,红色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落后,游客接待能力不强。同时,在河西走廊红色旅游发展过程中,景区由于经济条件差、文化落后、市场意识不强等原因,旅游人员素质较低、管理水平低、服务质量差,有些地方甚至没有专门的人员管理。缺乏专业的红色旅游服务人员和必要的讲解员,这些也是河西走廊红色旅游开发所要克服的难题。

    3.红色旅游资源开发面临资金不足的挑战

    现代旅游业是高投入高产出的行业,没有较高的投入,其旅游发展的机会就会大大减少。国家虽然在政策、资金方面给予西部较多的优惠,但河西地区因其生产结构单一,生产效率低的原因,不具备像中东部那样较好的投资环境,吸引资金的能力差。加之河西走廊自身经济实力比较落后,资金投入力度不够等原因,使得红色资源开发水平不高,内容形式单一,无法吸引高消费旅游者。在这样的恶性循环下,现有景区无力升级改造,新的资源难以开发。

    (三)机遇(O)

    1.国内红色旅游的大环境

    自2004年红色旅游发展以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对红色旅游的发展给予高度的重视和支持。国家在财政上投入大量的资金,用于打造红色旅游品牌,并且重点支持中西部红色旅游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干线公路建设和环境整治。近几年来,由于旅游市场的火爆,紅色旅游发展方兴未艾,红色旅游成为越来越多旅游者青睐的旅游项目,为河西走廊红色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外部环境。

    2.地区环境机遇

    省红色旅游资源丰富。会宁会师地、腊子口战役遗址、哈达铺长征纪念馆、岷州会议纪念馆、榜罗镇革命遗址、南梁苏维埃政府旧址、兰州八路军办事处和高台烈士陵园8个旅游景区景点被列入以延安为中心的陕甘宁红色旅游景区及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的建设规划。省政府对红色旅游的高度重视,正在大力开发红色旅游,打造红色文化之旅。这将为红色旅游资源的开发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河西走廊红色旅游资源作为省红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必将促进河西走廊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

    3.“一带一路”倡议给河西走廊旅游业发展带来新机遇

    “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再次掀起丝路旅游的热潮。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实施和“十三五”对旅游业的新的发展要求,丝绸之路旅游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作为丝绸之路精华段的河西走廊,首当其冲融入“一带一路”的发展潮流,将旅游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河西走廊红色旅游依托河西走廊旅游业发展的背景,抓住发展机遇,必将迎来新发展。

    (四)挑战(T)

    1.周边高知名度红色旅游资源的影响

    作为文化大省的省,高知名度的红色旅游资源众多。如会宁会师地、腊子口战役遗址、南梁苏维埃政府旧址、两当兵变纪念馆等都是开发较早且知名度高的红色旅游资源,它们都与河西走廊的红色旅游资源构成了空间上的竞争。在这样的旅游环境下,如果河西走廊的红色旅游资源开发不成熟,将会难以与这些红色旅游资源形成竞争优势。

    2.河西走廊其他旅游资源的屏蔽作用

    河西走廊优质旅游资源相当丰富。敦煌莫高窟,以其超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文化价值享譽世界;雄踞大漠戈壁的嘉峪关,巍峨壮观;神六飞天,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名扬中外;威震四海的金张掖拥有全国室内第一卧佛,拥有全国最大的宫殿式雅丹地貌及亚洲第一军马场山丹军马场;银武威是西藏归属祖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百塔寺)、中国葡萄酒故乡、马踏飞燕的故乡、中国旅游标志之都,这些都是丰富的旅游资源。丝路文化、敦煌文化、石窟艺术、民族风情等旅游资源不胜枚举;绿洲大漠、冰川雪山、雅丹丹霞等自然景观交相辉映。这些优质的旅游环境,对河西走廊红色旅游资源开发所产生的屏蔽作用将是无法估计的。

    二、河西走廊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策略

    (一)做好河西走廊旅游发展总体规划

    做好河西走廊红色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是十分必要的。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红色资源开发前,应加强调研,深入河西各市县对红色资源的现状等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积极借鉴国内其他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的经验,吸取相关专家的意见或建议,在国家和省上各种红色资源开发的相关精神指导下,制定好河西走廊红色开发的总体规划。为河西走廊红色旅游资源的发展,打造属于河西走廊的红色旅游品牌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二)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

    河西走廊红色旅游的发展必须打破长期以来丝路旅游一窟扬名的弊端。河西走廊红色旅游开发必须依托优势资源进行整合开发,优化组合,打造以西路军历史纪念为主题的又一条精品旅游线路。首先,加大对西路军珍贵资料和历史文献的搜集整理工作,真实还原西路军历史,通过现代网络等多媒体技术,做好宣传工作。其次,要以红色为基调,紧紧围绕红色这个特点,挖掘红色旅游资源的潜在内涵,开发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如开展“吃一顿红军饭,走一段红军路,找一句红军标语,唱一首红军歌,听一堂红军课,扫一次红军墓”等大型体验性旅游活动,留住游客,将红色旅游资源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与增加游客的吸引力结合起来,既达到教育目的,又提高了旅游品味。这样能使河西红色旅游成为一个内涵高、吸引力强的精品旅游项目。

    (三)走开发与保护同步的路线

    红色资源同其他人文景观一样,具有不可再生性。开发和保护不当就会造成资源的破坏,所以在红色资源开发过程中应坚持先保护后开发的原则。对河西走廊红色资源的开发,不仅仅应从珍贵历史事实的搜集调查和战斗遗址的保护方面进行,还应该对红色历史文化和历史故事进行整合,要真实恢复历史的原貌,尊重历史,重视史实。在做好保护的基础上,按照制定的红色资源开发规划,有条理地进行开发,将资源保护与旅游开发结合起来。

    (四)将传统旅游与现代与现代网络技术结合

    在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科技对旅游业的贡献越来越大,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要与现代化网络技术接轨,大力推进旅游+互联网,用信息技术全面武装旅游业,这样才能为旅游业的发展插上翅膀。网上预订系统(订机票、车票、景点门票、住宿等)、网络咨询、网络旅游互动等一系列的网络活动都与旅游活动紧密关联。因此,河西走廊红色旅游发展应该建立相关网络平台进行红色旅游的宣传,推出以网络服务为主题的旅游营销理念,将西路军纪念游这一红色旅游线路宣传出去,做成品牌旅游线路。

    河西走廊作为西路军悲壮历史的见证地,承载着那段用鲜血染红的厚重历史。在“一带一路”倡议和“十三五”规划对旅游业发展提出的新要求下,河西走廊旅游业要站在更高的起点上,跳出河西走廊旅游圈子,将河西走廊红色旅游放置在全国红色旅游和省旅游业发展的大背景中,找到河西走廊红色旅游进入全国、全省旅游业的关键节点,拓展后续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陇东学院)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5 23:57: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