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关于如何实施旅游精准扶贫的思考
范文

    陈嘉睿

    旅游精准扶贫,是在具有一定旅游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和市场基础的贫困地区,针对不同的贫困群众、不同的贫困原因,采取精准有效的扶贫措施,通过旅游产业开发带动整个区域发展、群众脱贫致富的一种扶贫开发方式。巴中市恩阳区柳林镇桅杆村是四川省确定的旅游精准扶贫试点乡村,对其开展旅游精准扶贫研究具有典型性,能形成以点带面的扶贫效应。本文简述了桅杆村精准扶贫的概况,并通过入户调研访问找出了致贫原因,从而提出了桅杆村旅游精准扶贫的发展思路和对策。

    2013年11月,习近平同志在湖南湘西考察时,首次提出了“精准扶贫”。随后,在其精准扶贫思想的全面开展过程中,四川省旅游局通过创建旅游扶贫试验区探索出多种旅游扶贫发展模式,把旅游发展与扶贫攻坚同步推进,确保贫困户分享到旅游发展红利,实现精准扶贫。目前,四川每年安排省级旅游发展资金的70%用于秦巴山片区、乌蒙山片区、大小凉山彝区、高原藏区“四大片区”进行重点旅游扶贫,提高旅游扶贫工作的深度和精度,提高旅游扶贫的质量。

    一、旅游精准扶贫研究现状

    通过对中国知网的文献检索,以“旅游扶贫”为关键词检索到965条结果,从研究时间上来看,总体上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21世纪以来,有105篇关于旅游扶贫的硕士学位论文,2002年首次出现以旅游扶贫为研究主题的博士学位论文共9篇。此外,蔡雄等、王兆峰、黄细嘉等出版旅游扶贫的专著,体现了我国在此领域研究迈向了较高水平。我国近10年来旅游扶贫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旅游扶贫效益、特定地区旅游扶贫开发、贫困人口受益研究、旅游扶贫模式和战略研究等方面。研究者在旅游开发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社区参与旅游扶贫、政府在旅游扶贫中的主导作用等问题上达成了共识,为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在国内旅游扶贫研究地域方面,主要集中在甘肃、云南、贵州、四川、广西、湖北6省,它们是旅游扶贫研究的热点区域。就四川省旅游扶贫区域研究而言,巴中市被研究的最多,覃建雄、唐勇、程子彪等对该区域旅游扶贫开发的研究文献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综上所述,目前国内学术界对旅游扶贫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成果,但对旅游精准扶贫的研究相对薄弱。在研究区域上,旅游精准扶贫研究大都停留在宏观研究层面,而对于具体的贫困村落点,调研成果相对缺乏。因此,笔者认为,旅游扶贫可侧重于连片贫困区域范围的研究,而旅游精准扶贫应更加关注以村落为单位的贫困点的实地调研,这样才能更好地实施“精准扶贫”战略。

    二、巴中市桅杆村概况

    桅杆村地处巴中市西南部,距离巴中市约25千米,幅员面积2.96平方千米,辖7个村民小组,504户,1 556人,有耕地69.6公顷,林地157.73公顷。桅杆村主导产业以种植蜜柚、芦笋、辣椒为主,目前已栽植蜜柚40公顷,芦笋种植10公顷。其中,蜜柚核心园区套栽辣椒、南瓜、茄子10.67公顷,套栽黑黄豆20公顷。养殖业以水产养殖为主,目前以养殖生态鱼3.33公顷。

    三、致贫原因

    据入户调研,2014年精准识别,建档立卡贫困户64户231人。其中因病41户151人,因残7户30人,因学3户11人,缺技术4户10人。“五个一批”情况:扶持生产及就业一批51户109人,低保政策兜底一批25 户40人,医疗救助扶持一批50户91人。易地扶贫搬迁一批24户78人,其中聚居点集中安置21户69人,分散安置1户4人,场镇购房2户5人。

    四、旅游发展现状

    (一)旅游意识、专项规划缺乏

    桅杆村地处巴中市西南部,以单一的农业种养业为主。应依据贫困地区资源状况、气候条件及贫困村、贫困户的实际情况,宜农则农、宜牧则牧、宜林则林、宜渔则渔、宜旅则旅,但这一方面做得不够,常规的小户散种零养的农畜产品市场竞争力一般,收益不佳。没有转变思路,进行农旅结合,发挥因地制宜、利用村域资源进行农产品的深加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的意识。

    (二)产业基础不牢靠

    桅杆村地处秦巴山区,山、水、田、林、路、园和沼缺少综合治理,农业生产和农村生活基础设施都比较落后。就本村旅游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而言,旅游扶贫重点村道路、步游道、停车场、厕所、供水供电、标识标牌、休憩设施、应急救援和游客信息服务等设施都基本处于空白,“旅游厕所革命”和乡村旅游智慧工程更是闻所未闻。

    (三)旅游知识、技能人才缺乏

    桅杆村与很多贫困村一样,人口结构以老人和妇女居多,世代以务农为主,整体受教育程度低。村民对科技型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尚未掌握,更不要说旅游的相关知識以及旅游的接待技能,旅游专业人才在桅杆村是几乎没有的。

    (四)项目主体缺失,不能形成多产融合

    考虑到桅杆村人口及劳力现状,在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不能很好地扮演项目主体的角色。同时,又没有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引进业主,规模种养,充分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在资金、技术、质量品牌、市场营销等方面的优势。这种现状导致目前单一的传统种养殖业不能很好的规模化进行,故而以农业为基础的乡村旅游、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农旅市场营销等不能融合在一起,无法形成“旅游+”模式下的多产融合。

    (五)专项资金缺少

    由于人才及信息不畅,桅杆村对我国省市各级的扶贫体系、各项产业扶贫政策了解甚少,进而在专项财政资金申请方面做得不够。这就导致村上缺乏扶贫的财力支持。

    五、旅游精准扶贫思路

    (一)转变脱贫观念,加大营销力度

    完善一户一策的精准扶贫方案,加强村内部宣传工作,发布时政资讯,让村民不断转变观念,树立脱贫信心。在外部,建立长期持续的对口扶贫机制,以争取旅游、农业、渔业及电商等口子专项项目。同时加强桅杆村村品牌推广,组织开展多形式、多渠道、多领域的旅游扶贫营销活动。例如,举办农事娱乐活动,开展主题体验游等进行线下营销;利用扶贫公众信息网,自媒体等开展网络营销。

    (二)完善基础设施,营造美丽乡村

    着力抓好以水、电、路、视、讯、基本农田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旅游精准扶贫为契机,按照景村相融、景村一体的理念,建设美丽生态乡村。桅杆村把道路建设、新建聚居点集中供水、公共服务建设,以及电、气、通信建设作为重点来抓。实施统一新建聚居点建设、村容环境整治,实现与自然风光的高度和谐,把贫困村打造成旅游景观村。

    (三)重视村民的教育,引入企校培训

    高度重视村民教育与培训,不断提升干部的综合素质和村民致富就业能力。建立贫困户登记卡,提供针对性直接帮扶。桅杆村在成都智创工场旅游管理有限公司、成都天照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成都文理学院等企业和高校的智力支持下,从农旅结合意识、美丽乡村建设、再到具体的旅游活动接待、网络营销技巧等多方面进行了指导和培训,对人才匮乏问题的解决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四)培育现代农业,进行产业联动

    立足村域农业基础,规模化种植特色农产品,培育现代农业。桅杆村引进日好公司流转土地种植蜜柚56.67公顷;以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牵头,组织农民参芦笋种植10公顷。在现代农业的支撑下,加紧围绕旅游传统六大要素“吃、住、行、游、购、娱”构建旅游产业布局,实现贫困人口由被动救济到主动脱贫转变。在“创新、协调、开放、共享”理念指导下,提升“商、学、养,闲、情、奇”新业态。在电商进农村和电商进旅游的切入下,进行产业联动,壮大产业帮扶。

    (五)全域旅游助推精准扶贫

    全域旅游是调动全社会资源参与旅游业发展的新路径,巴中市恩阳区正在打造全域旅游规划,大力推进全域旅游。桅杆村地理区位优势明显,作为恩阳区乡村旅游的后花园,积极融入恩阳区全域旅游大潮中,以“旅游+”和“+旅游”为手段,将各类社会资源、产业资源进行整合和多元化利用,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效益,推动传统乡村经济转型升级,促进精准扶贫。

    (作者单位:四川文化传媒职业学院文化管理系)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58: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