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围术期护理实施对骨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 |
范文 | 甘茜茜 【摘要】目的 对围术期护理管理对骨关节置换术患者治疗效果的影响进行调查。方法 以64例骨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样本,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编入对照组、管理组,人数比例1:1。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管理组予以综合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情况。结果 入院时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后1个月管理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管理组患者创面愈合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 围术期开展综合护理管理更有利于促进患者康复。 【关键词】围术期护理;综合护理;骨关节置换术 【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ISSN.2095.6681.2020.18..01 关节置换术是骨外科常见的手术,其中以髋关节置换术、膝关节置换术为主,患者手术创伤大、手术风险高,术后发生并发症的几率更高。且开展关节置换术患者以老年人群居多,患者术后需要较长的时间康复[1]。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64例骨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样本,所有患者均为2018年7月~2019年7月间我院治疗人员。患者均符合手术适应症;患者无凝血功能障碍;患者无精神类疾病;患者无肝肾功能衰竭表现;患者无其他手术禁忌症;所有患者均为髋关节置换术人员;患者知情且能够配合调查。 对照组:患者年龄平均(62.5±11.3)岁,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15例,股骨头坏死者18例、股骨颈骨折者14。 管理组:患者年龄平均(62.8±11.4)岁,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16例,股骨头坏死者19例、股骨颈骨折者13。 1.2 一般方法 对照组患者术前协助患者完成相关准备,告知患者注意事项,术后监督患者病情变化。 管理组患者予以全面围术期管理。 术前管理:术前充分评估患者手术风险,为患者提供针对性预防管理措施。例如情绪波动明显的患者要积极开展心理护理管理,通过加强手术治疗指导、心理疏导、鼓励、家庭支持等方式稳定患者情绪。术前对患者进行床上大小便训练、呼吸指导、股四头肌收缩训练等,帮助患者熟悉术后运动、生活方式。术前24h要联合麻醉师对患者开展术前访视,了解患者病情、解答患者疑问。 术中管理:术中护理人员要密切配合医师操作,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发现异常立刻通知医师进行处理。 术后管理:患者回到病房后护理人员要保证室内安静、光线柔和,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休息环境,年龄大的患者要予以低流量吸氧處理,做好保暖措施[2]。当患者意识恢复、生命体征稳定后要告知患者手术成功,让患者安心。对患者引流液的性质、颜色以及引流量进行记录,同时记录患者出入量。 1.3 观察指标[3] 对患者进行为其1个月的随访,比较患者管理前后髋关节功能,对患者创面愈合情况进行统计。采用Harris功能评分对患者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估,其共有7个维度,总分100分,分数高者髋关节功能良好。创面甲级愈合者为创面愈合良好、无渗出液、无红肿、无坏死表现。乙级愈合:患者创面红肿、有渗出液、硬结表现,但无化脓表现。丙级愈合为创面化脓需要引流。 1.4 数据统计 采用SPSS 18.0软件处理文中数据,t、卡方视为检验指标,P<0.05视为具有统计学差异。 2 结 果 2.1 髋关节功能评估 入院时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出院后1个月管理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2.2 创面愈合情况 管理组患者创面愈合程度好于对照组,P<0.05,详见下表。 3 讨 论 骨关节置换术患者手术创伤大,患者术后肢体功能活动明显受限,机体应激反应较大,开展综合护理管理能够在术前为患者提供有效的预防干预措施,并能帮助患者适应术后生活,更有利于患者术后康复。管理组患者术后创面愈合情况更理想,髋关节功能更好,其肢体活动情况更理想,患者术后康复效果更理想,证明围术期综合护理管理的效果更理想。 参考文献 [1] 李玲玲,钟素平.围术期护理实施对骨关节置换术治疗效果的影响[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8,26(S2):123-125. [2] 洪 叶,叶玉真.人工关节置换术围术期护理干预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分析[J].中外医学研究,2018,16(32):112-113. [3] 钟赛琼,朱燕妮,郑彬娜.围术期护理在骨关节置换术中的效果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8,25(01):180-182.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