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在南极登陆桥门点 |
范文 | 赵宝娜 桥门点位于南极雷克乐思半岛的夏洛特湾入口处,在格拉汉姆陆地的西海岸处。 据介绍,1956年,英国人曾在这里建立过避难所,并为这里命了名。避难所的小屋在1956年至1958年间,一直被用作地区测量和地质勘探的设施,但在1997年被拆掉,并运到福克兰群岛的斯坦利博物馆内,供展览用。 无瑕的蓝天柔软地垂挂在冰山之上,蓝与白的色调倒映在平滑如镜的海面上,唯一能够打破这纯净之美的,就是海面上漂着的那些浑然天成的冰山,光线从各个方向投射过来,景色变得更加绮丽。 站在高坡上四处眺望,我发现,周围的山脉和断裂下垂至海面的冰川连在一起,烘托出一种大气磅礴之美,令人折服。站在高坡顶上,眼前的景色美得令人惊叹,洁白的冰雪,瓦蓝的天空,蔚蓝的大海,如此简单的色调构成了南极的基本元素,让这片广袤的白色荒原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沿着探险队标识的路线向另一个地方走去,整个雪原如幻境般万籁俱寂,呈现出一种冷峻的美,南极特有的寒冷壮丽变得触手可及。厚厚的冰雪,高高的雪山,坡顶就是我刚刚去过的地方,这是只有极地才有的风景。阳光给周围的雪原披上了一层薄薄的轻纱,原本让人感到虚无缥缈、寒气逼人的极地,忽然变得清丽可人了。阳光下,这雄伟的景色似乎还带些独特的气息。 对于大自然,我一直心存敬畏。我边走边拍,用镜头记录下这里的精彩与美丽。 我所见到的景色都是独一无二的,而且只存在于此刻,因为冰川在不断地融化,景色也在不断地变化。 爬上山顶,吹着清冷的海风,看那白色的陡峭山峰利剑般从蓝色的水里“拔海而起”,冰山、峡湾纵横交错在一起。浩瀚的海洋,奇峻的地貌,在瞬息万变的天气里会呈现出不同的壮丽景色。南极的诱惑力绝非一个美字可以书写概括的。 我转向冰原的另一侧,那里有最壮丽的冰山大海,最独特的南极风光。 天气格外晴朗,海面风平浪静。一眼望去:周围的群山和高大的冰川组成了一幅生动画面,大小不一、形态各异的浮冰纵横交错,让人恍若置身仙境,这里的冰山巍然耸立,简约有力,纯净深邃,比钻石珠宝还具诱惑力。 我到过冰岛的瓦特纳冰川,新西兰的福克斯冰川,心灵都曾受过震撼,但唯有南极壮丽的冰山才让我真正地折服。我不顾周围刺骨的寒冷,尽情享受这触动心灵的每一分,每一秒。 四周被群山和巨大的冰川包围,造就了这里独特的气质和令人窒息的美,那些晶莹闪亮,发着蓝色幽幽之光的浮冰和不时坠落海面的冰川,打破了周遭的静谧。 这里美得让人心醉,绵延不绝、玲珑剔透的冰山,清澈如镜的水面,相连相瞩的岛屿,让人很难分辨哪儿是高山,哪儿是平地。 純净,清爽,大气,温柔,冰雪洁白无瑕,海水湛蓝透彻,空气沁人心脾,让人流连忘返。我盼望时间能够在这一刻凝滞,群峰对峙,气势恢宏,壮美的冰山峡湾,一片静谧的氛围,茫茫的冰川世界是我心中冰清玉洁的殿堂。它让我陶醉,让我疯狂,我真想变成一只鸟儿在这里翱翔。 我静静地欣赏着,感受着,人与自然,渺小与伟大。记得有人说过:如果南极是音乐,那它一定源于莫扎特;是雕塑,那一定出自米开朗基罗;是文学,那一定来自莎士比亚。而真正的南极,是比这些都更伟大的存在。 巴布亚企鹅小小的身躯站在海中的一块岩石上,这群南极的小主人,以这样憨态可掬的姿态,对我们表示着热烈的欢迎。巍峨的群山和幽邃的冰川让人情不自禁地感慨冰与水的神奇魅力。这里,唤起了我心灵的觉醒,在这里,我遇见了未知的自己。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