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快速升温对红螯螯虾交配及抱卵的影响
范文

    彭刚 林海 陶胜

    

    

    摘要:以平均体质量为(77.44±17.05) g的雄性和(66.12±15.78) g的雌性红螯螯虾为研究对象,开展快速升温控温至20、24、26、28、30、32 ℃对红螯螯虾交配及抱卵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控温温度的升高,红螯螯虾交配率和抱卵率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26 ℃时交配率和抱卵率均最高,分别为(91.67±14.43)%和(83.34±1443)%,20 ℃时交配率和抱卵率均最低。试验开始前11 d各组极少有交配现象,12~30 d交配繁殖现象较为集中。

    关键词:红螯螯虾;快速升温;交配率;抱卵;控温

    中图分类号: S966.1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002-1302(2020)20-0188-02

    红螯螯虾别称澳洲淡水龙虾,俗称小青龙,学名为四脊光壳拟螯虾(Cherax quadricarinatus),隶属节肢动物门甲壳纲十足目拟螯虾科光壳虾属[1],我国在1992年由湖北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引进该品种后,在国内进行了小范围小规模的探索试养和示范推广,但由于红螯螯虾的天然分布区为亚热带和热带,在9.0~36.4 ℃水温范围内存活[2],该品种在江苏省不能自然越冬,江苏地区养殖苗种主要依靠本地工厂化繁殖或从南方直接采购。

    水温是调控甲壳动物生殖生理的重要因素[3],温度对红螯螯虾的交配抱卵和孵化时间等影响较大[4-7],在适宜的温度条件下,红螯螯虾经过一段时间的饲养,陆续交配繁殖,但在实际工厂化繁殖过程中,由于交配時间不同步,如果不通过人工分拣,同一池的红螯螯虾幼虾脱离母体时间差异较大,往往会造成出苗规格差异较大和个体间的相互残杀。本研究拟通过快速提温以达到适宜繁殖的环境条件,诱导红螯螯虾亲虾同步交配同步产卵,以期为红螯螯虾工厂化早繁同步育苗提供一些基础数据和参考。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试验中红螯螯虾亲虾取自广东珠海,空运至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试验在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试验室开展。亲虾雄性平均体长为(13.78±1.22) cm,平均体质量为(77.44±17.05) g,雌性平均体长为(13.86±1.07) cm,平均体质量为(66.12±15.78) g。试验采用的容器为52 L长方形塑料箱(长×宽×高为56.3 cm×425 cm×32.3 cm),水深保持20 cm,试验用水为曝气24 h的自来水,溶解氧大于4 mg/L,用100 W加热棒实时控温,24 h不间断增氧,投喂颗粒料。

    1.2 试验设计

    试验分为6个温度组,每组放雌虾2 只,雄虾4 只,每组3次重复,每箱初始水温为18 ℃,暂养5 d稳定后,每天提温2 ℃,7 d内,使水温快速达到各组预定温度,对应的控温温度分别为20、24、26、28、30、32 ℃,不同组别分别用CT1、CT2、CT3、CT4、CT5、CT6表示。试验暂养期设置2个塑料管躲避物,提温后撤除躲避物,每5 d吸污1次,仅补充自然消耗或者吸污损失的水量,水深维持稳定,每天16:30投喂1次,定期观察亲虾交配情况和产卵情况。

    1.3 数据测定

    每天检查各组亲虾交配产卵情况,从2019年4月1日开始至5月10日结束。并根据试验数据计算红螯螯虾的交配率、抱卵率。所得数据均采用“平均值±标准差(x±s)”的形式表示。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温度对红螯螯虾交配率的影响

    由图1可知,随温度的升高,红螯螯虾交配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在CT1组,红螯螯虾的交配率最低,仅为(16.67±28.87)%,在CT3组,即水温为26 ℃时,红螯螯虾的交配率最高,达(91.67±1443)%,但随着温度继续升高,红螯螯虾的交配率反而降低,为50%~66%。

    2.2 不同温度对红螯螯虾抱卵率的影响

    由图2可知,随着温度的升高,红螯螯虾抱卵率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和交配率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略低于交配率。在CT1组,红螯螯虾的抱卵率最低,当温度上升至CT3组时,红螯螯虾的交配率最高时,其抱卵率也最高,达(83.34±1443)%,但随着温度继续升高,红螯螯虾的抱卵率呈降低趋势,仅为最高组别的1/2左右。

    3 讨论与结论

    3.1 不同温度对红螯螯虾交配的影响

    红螯螯虾属1年多次产卵类型,在澳大利亚北部的热带地区,1年可产卵3~5次[8],在20 ℃以上时,红螯螯虾就可以交配产卵[9],该虾适宜繁殖温度为22~32 ℃,最适温度为27~30 ℃,性成熟的雌虾在交配前须经过1次生殖蜕壳[10-11]。本试验结果表明,在CT1组水温为20 ℃时,红螯螯虾可以交配,但数量比例极少,且交配繁殖时间在整个观察期偏后。高水温组的红螯螯虾的交配率明显高于低水温组,但当温度达到32 ℃时,CT6组的交配率反而下降,说明温度过高反而会抑制红螯螯虾交配。本研究中,CT3、CT4、CT5组红螯螯虾的交配率较高,和相关文献报道的最适温度(27~30 ℃)的结论[10-11]基本一致,但本试验交配率最高在CT3组(26 ℃),CT4、CT5组的交配率相对较低,可能和试验中采用快速提温模式有关,越高的温度,要求试验亲虾短期内要承受的温度差越大,其对繁育温度的适应有一个过程,同时部分试验组出现试验亲虾死亡的情况,也是导致交配率降低的一个因素。但本研究中观察红螯螯虾雌虾没有蜕壳即进行交配,和文献中报道的须要进行生殖蜕壳[10-11]并不一致,说明暂养或繁殖期的雌虾蜕壳应该仅是其正常的生长现象,而不是其交配繁殖的必需过程。

    3.2 不同温度对红螯螯虾抱卵的影响

    红螯螯虾亲虾交配后,在24 h内完成排卵和受精,此时受精卵呈土黄色,产卵受精后,其由母体携卵孵化[10-12]。本试验观测结果表明,绝大多数的雌虾在交配后24 h内,就开始排卵受精、抱卵孵化,交配率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抱卵率的高低。但试验过程中也发现少量雌性红螯螯虾交配后不产卵的现象,估计是由于快速提温,部分雌虾性腺发育尚不完全,性成熟度不够,交配后也无法排卵受精。CT2组和CT6组交配后不抱卵的亲虾比例略高于CT3、CT4、CT5组,说明适宜的温度能够促进雌虾性腺发育,提高抱卵率。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5/2/11 2: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