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
范文 | 摘 要:随着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在全国的逐步建立和铺开,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也面临越来越多的冲击和挑战,具体产生了哪些影响,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应怎样应对及可能在哪些方面做出改变?本文针对以上问题展开思考并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医院;人力资源;影响 1 引言 人才培养工作是医院人力资源工作的核心。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是培养合格临床医师的必经途径,是加强和提高临床医师服务质量的重要环节,是提高临床医疗水平的重要保障。通过对素质、能力等方面改善,能真正培养出社会所需要的高质量医学人才全面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2015年我国各省(区、市)全面启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预计到2020年基本建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所有新进医疗岗位的本科及以上学历临床医师均接受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体系是保证医师制度建立和顺利实施的重要支撑体系,涉及到培养对象的人事关系、管理机构和制度、经费保障、薪酬设计和管理、考核奖惩等方面内容,应采取积极的措施构建科学、完善、高效的管理体系[1]。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的建立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2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一)增加了医院人力资源规划的难度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使得培训基地和派出单位双方都不得不重新审视现有的人力资源规划。培训对象是培训基地住院医师队伍的一部分,意味着培训基地可支配初级劳动力的增加及工作量或多或少的分担,另一方面要耗费部分中高级职称带教职工的时间和精力用于培训学员,导致可支配中高级劳动力减少。因此,培训基地在进行人力资源规划时可能要侧重中高级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主要涉及派出单位的初级岗位人员。对于没有培训资质的医院,尤其是专科医院,外派医师参加培训无疑会造成医务人员紧缺、人才梯队不健全的假象,临床科室人手不足叫苦不迭,人事部门招聘压力大。一般医师培训期限为2-3年,而后才能转化为用人单位真正的劳动力,培养期间的医师是医院卫生人力资源的后备力量。这就要求用人单位人力资源规划要立足长远。如何科学精准把握当前人员假性短缺与长远冗余的平衡点是个新课题。 (二)人事档案管理与学员脱节 受训医师为与派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的正式职工,人事关系受派出单位管理和使用,培训基地完全不掌握学员个人业务档案。培训期间,人员管理同档案管理分离,可能出现档案信息更新维护不及时,材料归档不便利,入档材料不完整,甚至派出单位与培训基地资料交叉混乱等一系列问题,给学员个人档案管理增加难度。 (三)人事管理更加复杂 首先,培训基地与派出单位人事管理制度的差异性可能使对受训学员的日常管理出现冲突点及对接不力。例如,学员考勤为双重管理。根据规定,派出单位负担学员基本工资及保险、公积金缴纳等费用,入职所在科室及科教部门协同负责报送学员每个月考勤情况,人事、财务部门根据学员出勤情况兑现基本待遇。而实际上,学员出勤情况并不为派出单位相关科室准确实时掌握。其次,考验培训基地人事统筹管理能力,即统筹正常工作秩序与培训目标的完成齐头并进,统筹住院医师培训办公室、科教部门、培训执行科室等部门间的协调能力。第三,管理群体的复杂性要求管理方式多样化。住院医师群体来自不同的医疗单位具有分散性、专业性、流动性等特点,培训管理办公室同住院医师进行信息沟通往往效率低,因此,开发利用好各种有效信息沟通渠道是完善学员管理的重要一环。 (四)派出单位存在人才流失风险 对于派出单位而言,长时间人员外流不利于管理,同时培训效果也难于保证,且造成临床一线住院医师不足,影响医院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2]。尤其是专科医院,临床和辅诊科室的设置种类单一多从专科患者收治要求出发进行学科设置,自身学科种类少限制了通科技能的培训,因此使住院医师的通科轮转受到制约,只能将住院医师送到综合医院去接受相应培训。受训学员入职伊始便被外派,尚未接受系统的医院文化熏陶,归属感不强,难免出现学员在培训期间或者培训结束后离职现象。这将给派出单位造成经济和人才的双重损失。 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对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启示 (一)科学进行人力资源规划 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与单位内部管理制度相结合,把受训学员管理作为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要方面,科学进行人力资源规划,统筹评估医院人力资源状况,合理进行人力资源需求预测。 (二)争创协同培训机制,加强院院合作 一方面综合医院的派出科室要加强自身学科建设,明确培训需求;专科医院要加快由专科医院向专科特色的综合医院转型步伐。另一方面派出医院或科室要积极加强与培训基地的合作,争创住院医师协同培养模式,在提高培训质量、满足培训需求的同时,缓解医院用工紧张的局面。派出单位与培训基地之间要积极谋求人事管理的沟通交流,确立定期、不定期沟通机制,互通学员日常管理、出勤情况,专人专责统计,培训基地要設立住院医师培训专职管理部门。 (三)完善医院规章制度,强化人才风险管理 医院通过完善细化规章制度,在不违反有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明确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期间的责任和义务,要求学员自觉遵守院规院纪、圆满完成培训任务,设立违纪奖惩制度。同时,医院要强化人才风险管理意识,制定并与学员签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协议,要求学员培训期满后必须向派出单位履行一定的服务期限,否则退还培训经费等。这样,在一定范围内尽可能约束受训员工潜在离职意向,降低离职风险。对于培训结业考核不合格造成的延长培训成本,医院可在培训协议中事先声明由本人负担,实行考核积分制,以规避消极怠训行为。落实政策要求,将参加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并考核合格作为临床医学专业中级技术岗位聘用的条件之一。 (四)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共享 培训基地可以采用电子化培训考核方式,以节约人力、物力、财力。通过医院办公自动化(OA)管理系统和短信平台发布信息,通过微博微信、各类会议、座谈访谈等传达培训相关政策、通知通告。建立区域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一体化内部信息交流系统,培训基地登录唯一帐号通过平台发布和维护学员日常管理信息,派出单位也可以通过唯一帐号查询反馈所属学员情况,实现同步管理。 (五)注重医院文化建设,形成价值认同 医院在加强学科建设、人才引进、硬件更新的同时,要重视医院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塑造医院核心价值观,使参培人员形成归属感、认同感和幸福感。实行人本管理,在受训职工最关心的薪酬待遇、自身成长、学科发展、自我价值实现等问题上下功夫。 4 小结 卫生事业承载着保障人民健康的重任,建设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把好医疗人才准入关,是卫生行业人力资源建设的重要切入点,对卫生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参考文献 [1]李文庆. 专科医师培训人力资源管理体系研究[D].天津:天津医科大学,2010. [2]张珂,穆毅,等.传染病专科医院外科工作特性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影响[J].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电子版),2012,6 (5): 485. 作者简介 刘春娣(1986-),女,汉,山东青岛,硕士研究生,社会医学与卫生事业管理专业,助理经济师,主要从事人力资源管理、医院管理工作。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