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垃圾分类的意义与推行路径 |
范文 | 摘 要:垃圾分类不仅是民生问题,也是生态文明城市建设的题中之义。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可以有效改善城乡环境,推动绿色发展。对洛阳市城市生活垃圾分类为例进行调查研究,指出生活垃圾源头分类环节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相应改进对策。 关键词:生活垃圾;分类回收;居民调查;推行路径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大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内容。推进城市垃圾分类,动员全社会人员参与,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引导人们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使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共同推动城市绿色发展。 1 城市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 1)推行垃圾分类,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然要求。近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消费需求的增长,在“买买买”的同时,也伴随着闲置、多余的垃圾也被丢弃,无处安置,生产生活产生的垃圾量快速增长。我国是垃圾产生大国,据《广州日报》报道,全国每人每天平均要产生1公斤垃圾,三分之二的城市正在遭遇垃圾围城的困局。推进垃圾分类,提高垃圾处理的效率、控制垃圾增长的速度,提高垃圾的资源价值和经济价值,让环境好起来,与老百姓的需求紧密结合。 2)推行垃圾分类,是促进城市经济绿色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而垃圾分类是对垃圾的精细化、全过程、主动式管理,用最少的资源环境代价,获取最大的经济社会效益。同时促进相关法律、法规、制度、规范的逐步完善,引导绿色生产、绿色生活,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从而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助推生态文明城市建设。 3)推行垃圾分类,是改善环境,展现社会文明的必然要求。垃圾分类是我国新时代垃圾处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产物和标志。推行垃圾分类,使广大人民认可节约适度、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推行垃圾分类,可以促使广大居民养成垃圾分类的好习惯,提升个人社会文明水平,减少环境污染,可以变废为宝,保护环境。同时,这也是一个城市管理能力和市民素质的综合体现,是提升社会文明水平的重要标志。 2 垃圾分类的调查分析—以洛阳为例 为深入了解洛阳市垃圾分类的普及状况,进一步有效开展分类活动,首先对洛阳环境卫生管理站、垃圾中转站等地进行了走访。详细了解我市垃圾分类的体制机制,根据垃圾分类所面临的现状制定了调查问卷。 1)开展分类问卷调查,走访社区居民。在充分了解了垃圾分类面临的现状后,实践队展开围绕洛阳市分区域开展了实地调研。活动统计了街道旁和社区内分类垃圾桶数量,共分发出了500余张调查问卷、600份宣传手册,充分进行了实地调研。结合垃圾分类宣传手册,深入走访社区住户,了解居民对垃圾分类的直观认识。并用四种不同颜色的塑料袋区分可干垃圾、湿垃圾、可回收垃圾及有害垃圾,让居民尝试投放。 2)垃圾分类收集调查分析。发放500份调查问卷,回收到的有效问卷有453张,调查结果显示:有82%的市民对垃圾分类概念模糊,垃圾均为混装丢弃,缺少垃圾分类相关知识普及教育,但绝大多数的市民对垃圾分类普遍持支持态度,认为垃圾分类是必要的。接着,对社区居民进行的简单的访问,发现对于实行垃圾分类的意义,受访者均能给出明确答案;但对于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却很少有受访者能说明白。比如,对于垃圾分几类这个问题,有人说分为两类,即可回收与不可回收垃圾;也有的人说分为三类,即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及其他垃圾;受访者中,几乎无人能准确完整的说出垃圾的具体分类。可见,市民们对垃圾分类的常识不了解,或一知半解,已成为城市推进垃圾分类的“拦路虎”。 3)存在的问题。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城市居民对垃圾分类持支持肯定的态度,但是也存在部分地方和公众认识仍不到位,还没有认识到推进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居民家庭中基本都使用无分类功能的垃圾桶,难以引导和培养 家庭对生活垃圾的分类意识和习惯,也无法保证在家庭源头做到垃圾分类。部分社区治理能力弱化,服务功能弱化问题比较明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进度缓慢,垃圾回收的分类垃圾桶等硬件设施也存在不到位的情况,这也是垃圾分类效果不佳的原因之一。同时缺乏垃圾分类宣传、教育和制度保障。城市生活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全社会参与的系统工作,需要多方协调、共同协调完成,需要持之以恒,才能见效果。 3 垃圾科学分类,文明你我同行 推进垃圾分类,让家庭、学校、社区、企业参与到垃圾分类活动中来,共同营造垃圾分类氛围的共识,提高广大群众垃圾分类工作的积极性,各司其职,共同推进,让垃圾分类成为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新时尚。 1)垃圾分类进课堂、进社区,环保观念入人心。普及垃圾分类知识,须从源头抓起,从学校抓起,从娃娃抓起。环境保护意识从小植根于学生心中,向学生灌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分类方法、资源回收利用、废弃物处置等环保知识。学校的垃圾分类教育还需要进行细化,以课程的方式推进学习,应从教材编写、课程设置、教室配置等方面形成垃圾分类专项教育。向学生普及环保知识,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接受传递环保知识教育和环保理念养成,在“晓之以理”后,自然而然付诸行动,这样才能让源头抓起,从娃娃抓起,从小养成良好的环保意识,践行环保理念,培养垃圾分类好习惯。 2)垃圾分类全民参与,与文明风尚携手共行。众所周知,生态环境恶化主要是人为因素,公众环保意识水平的高低,直接左右着人们的行动。以社区为载体向广大居民科普垃圾分类知识,同时可通过网络宣传引领,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领“垃圾分类”新时尚。通过宣讲引导,让广大市民认识到实行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真正传递出了“绿色、低碳、环保”的生态理念,使人们意识到垃圾分类是一项需要全民参与的生活方式,每个人都应当成为生态环境的保护者、建设者、受益者,一起为城市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作贡献。 3)设法源头减量,垃圾变废为宝。当今社会对于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和再利用已经相当的重视,只有完善垃圾回收的末端体系,才能真正使资源得到再次回收利用。垃圾分类的目的,根本还是落在“利用”上,变废为宝方能便民、利民。因此,如何使垃圾变废为宝,从而实现垃圾的资源化,成为垃圾分类回收的重要出路。将居民平时常见的东西,比如以平时不用的瓶盖,凭借一枚大针和一些丝线,经过巧妙地改装使其变成了可以点缀房间的小灯笼。尤其在垃圾分类工作中,多使用一些变废为宝的小妙招,就能在源頭上对垃圾进行减量,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守护绿水青山;从源头上实现资源化,增加城市经济效益;从源头上实现无害化,保护环境健康和人体健康。 4)依靠制度,推进垃圾分类。加强垃圾分类制度建设,依靠制度,推进垃圾分类。上海的强制垃圾分类制度,使居民的垃圾分类开始从自发到自觉,开展垃圾分类的习惯逐渐养成,成为一种新兴的生活方式。上海垃圾分类取得一定的成效,见证了制度的力量。加强垃圾分类制度建设,推动居民垃圾分类,让垃圾分类逐渐成为人们的自觉行为,提升垃圾分类效率,有效改善民众生活环境,促进国民素质提升、社会文明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建国.垃圾分类的重大意义、历史使命与推行路径[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9(5). [2]杜春林,黄涛珍.从政府主导到多元共治: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的治理困境与创新路径[J].行政论坛,2019(4). [3]蒋睿珈.城市生活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的调查分析,[J],资源节约与环保,2018(12). [4]陈红敏.上海城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难点与对策[J].科学发展,2018(1). 作者简介 赵娟娟(1986-),女,汉族,河南汝州人,洛阳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教师,讲师,硕士,主要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研究。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