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论文:

 

标题 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的内容和载体研究
范文 摘要:从1999年开始,我国开始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等相关专业,其发展速度之快是有目共睹的,作为经济社会发展急需的专业,其在人才培养方面仍然处于起步阶段,面临的问题也是突出的。本文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出发,基于高职院校社会服务的视角,探讨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的内容、形式以及载体,为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发挥职业教育的集聚效应,促进职业教育与城市互动发展提供理论上的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社会服务
1 高职院校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的必要性
养老服务业不是一般性的商业,它有很强的公益性和社会性,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作为与养老产业衔接最紧密的专业之一,其特殊性显而易见。这一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的必要性也是毋庸置疑的。
1.1 老年及其相关产业的巨大人才需求。截至2013年底,全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并且老年人口以每年800-1000万人的速度递增,人口老龄化呼啸而至,预计2020年将达到2.43亿,2025年将突破3亿,2033年突破4亿,占总人口的1/3。我国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2475个,拥有床位493.7万张,其中社区留宿和日间照料床位64.1万张。年末收留抚养老年人307.4万人。全国共有老龄事业单位2571个,老年法律援助中心2.1万个,老年维权协调组织7.8万个,老年学校5.4万个、在校学习人员692万人,各类老年活动室36万个。而与之相对应的,全国共有30余所院校开设老年相关专业,每年培养的人才约千余人,而据测算,我国现在共需要养老护理员1000万人,而目前全国养老机构的职工只有22万人,其中取得职业资格的仅有2万多人。从以上的数据我们不难看出,社会迫切需要大批经过专业培训,具有良好职业素质,懂得现代老年养护技术,有较强的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的应用性专门人才。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是行业发展所急需的人才,如能将这一部分资源有效调动起来,开展相应的社会服务,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行业整体人员不足的现实困难。
1.2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专业特殊性。开展社会服务,对于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学生来说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首先,养老服务业不是一般性的商业,它有很强的公益性和社会性。从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的角度看,该专业毕业生未来就业的岗位与社会服务紧密相连,如老年公寓、养老院、社区服务中心、老年大学等老龄事业、老龄产业、老龄服务机构等。第二,从学生成长的角度来看,学生可以通过社会服务了解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社会,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第三,通过社会服务,学生们可以熟悉行业标准,提升职业技能,明确学习目标,增强学习的紧迫感,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中干”“干中学”。第四,学生在实践中接触到职业环境,学会做人、做事,培养了合作意识、团队精神以及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1.3 促进资源有效利用,达到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双赢。老龄化是我国当前的重要国情,催生老年产业发展壮大。然而,在现实中我们却面临着很多的困境,一方面,我们的养老产业人才缺口巨大,有设备、有场地,却没有人来组织相应的活动,甚至有的设备买好之后由于没有人会用就一直闲置。另一方面,是我们的专业人才受制度、政策及资源条件等的限制,仍然在课堂里学习理论知识,实习、实训环境落后,专业技能和水平得不到提升,而毕业的时候由于对口招聘单位少,而被迫转行。开展持续性的社会服务,进行校企合作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很好的切入点。通过开展社会服务,把教学、研究与服务岗位链接起来,能够促进资源的有效利用,达到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双赢。学生们也可以获得相应的社会资源,为毕业求职打开新的通道。通过开展社会服务,高职院校也能够服务于城市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
2 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现状
伴随着人口老龄化速度的日益加快,专业化的老年服务等相关产业越来越明显地暴露出人才短缺的状况。在这种供求比例悬殊的现状下,一些高职院校相继开设了老年服务与管理这一新兴专业。然而,这一专业毕竟是一个新兴专业,其面临的问题也是突出的,如专业与产业的对接、职业能力培养的体系构建、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等等。
高职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2006-2010年)》提出“为加快涉老服务队伍建设,加快培养老龄产业所需的各类人才,特别要加快培养急需的老年产业管理人才、服务人才……”。有业内人士表示,现阶段养老院的岗位主要缺两类人才,一类是基础护理类,另一类就是高端管理类。而这两类人才的产生绝不是仅仅依靠高职院校校内的培养就可以实现的,它需要学生技能水平的提升,需要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目前,开展的养老敬老活动、顶岗实践、专业见习等形式能够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这种形式时间短,合作的单位也有限,走马观花,社会意义重于实践意义。如果能够开展更加多元的社会服务尝试,应该说效果会更好。
3 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的困境
3.1 制度和政策上的缺失。我们看到,在国外的类似专业,社会服务作为一门必要的课程,被纳入教学计划,学生需要修满相关学分才可以正常毕业。学生也可以借助社团等其他形式开展社会服务。社会关心照顾服务是自愿的,没有人强迫他们接受,接受服务者也没有羞辱的烙印,政府是主要出资者、政策法规制订者与监督者,志愿组织和私人机构去操作和执行。目前,我国对于社会服务的整体认知还不够全面,因此,从制度设计和政策执行上都没有现成的办法可以适用,因此,如何对学生的社会服务进行管理、监督、协调及考核等需要进行制度和政策上的创新。
3.2 内容和形式上的单一 从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实际来看,目前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都相对单一,形式上来说,专业见习、顶岗实习、爱老敬老活动,内容上主要就是老年生活护理和文艺表演等。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提升和工作经验的积累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3.3 社会服务受益对象少 实践中,我们开展社会服务都有时间、地点等多重因素的制约,社会服务的覆盖范围有限,受益对象少,而开展的社会服务影响力相对而言也就小了许多。
4 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的思考
4.1 构建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的制度。要想解决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的困境,进行制度构建是必须的。首先,需要革新整个社会和教育界对于社会服务的理念,将社会服务常态化、规范化的制度设计革新。其次,在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的层面,要进行创新性的尝试,将社会服务纳入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将其作为必修课或者选修课,鼓励学生参与和完成社会服务。同时,要出台相应的社会服务的管理、监督、协调及考核等的相应规定。避免在实践操作中出现形式化等误区。
4.2 创新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开展社会服务的内容、形式及载体。社会服务的内容和形式是多样化的,作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来说,开展社会服务的内容、形式可以是多元的。如日常照顾、家庭护理、咨询服务、关怀探访、外出游玩、养生讲座、爱心义诊等等,而我们不仅可以依托学校的见习等环节,也可以依托护理院、日托所、咨询中心、公共部门等开展社会服务。
4.3 持续性的开展校企合作,促进资源有效利用,达到社会需求、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共赢。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的社会服务有广阔的空间,走出课堂,走向社会,是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迈出的坚实一步。以辽宁省为例,2013年年末,全省现有区(市、县)、街道、社区养老服务中心893个,社区星光老年之家、日间照料室、托老所等社区老年服务设施5190个,面向全体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法律援助和紧急救援等多样化服务,年服务老年人数达到52万人次。通过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和农村互助幸福院等设施,为13.3万老年人提供入户服务。通过持续性的开展校企合作,开展社会服务,能够促进资源有效利用,达到社会需求、产业发展与人才培养的共赢。
参考文献:
[1]于涛,黄加成.基于职业能力培养的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社会实践模式探究[J].社会工作,2011(10).
[2]魏红敏,曲丽秋.高职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探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3(11).
[3]黄建设.高职院校开设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研究[J].新课程(下),2013(01).
作者简介:曲丽秋(1980-),辽宁鞍山人,硕士,讲师,鞍山师范学院公共事业管理专业教学团队负责人,研究方向:职业教育学。
随便看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

 

Copyright © 2004-2023 puapp.net All Rights Reserved
更新时间:2024/12/22 19:1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