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傍针刺法为主治疗气阴两虚型消渴病50例临床观察 |
范文 | 罗红艳 王晓红 指导:王岱 林兰 (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部,北京100700;中国中医研究院针灸研究所;北京针灸骨伤学院;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 摘要运用《灵枢·官针》中的傍针刺法,采用复合处理对照,观察治疗50例气阴两虚型消渴患者。结果显示,对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有较好地调节糖代谢的作用,针刺能降低空腹血糖和24小时尿糖定量,改善葡萄糖耐量,对脂代谢也有积极地调整作用,且临床症状也有良好地改善,总有效率为93.3%。 主题词刺法气阴两虚/针灸疗法消渴/针灸疗法傍刺 消渴病是以多饮、多食、多尿,身体消瘦或尿浊、尿有甜味为基本特征的疾病,属于中医消渴病范畴,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近年来发病率正在逐年攀升,现代医学对此疾病尚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本文选择傍针刺为主,采用复合处理对照法,把消渴病中常见的气阴两虚型患者作为对象进行临床治疗研究,以期为糖尿病提供广泛多途径的治疗方法,开阔糖尿病的治疗思路。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ニ有观察对象共50例,均为成年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且中医诊断为气阴两虚型的消渴病人,按就诊先后顺序的3∶2比例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20例。其中治疗组男11例,女19例,以女性患者居多;年龄最小45岁,最大72岁,平均为58.2岁,以50~60岁患者居多;病程最短0.25年,最长23年,平均5.9年,其中以1~10年者居多。对照组男7例,女13例;年龄、病程与治疗组同。两组50例患者中,肥胖体型者14例,中等体型者24例,消瘦者12例。门诊患者39例,住院患者11例。 1.2病例选择(1)选择控制饮食、体力活动基本不变的成年型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患者,且中医诊断为气阴两虚型消渴病患者中的志愿者。(2)选择无心、脑、肝、肾等重要脏器合并症,无胰岛素治疗史者。(3)至少1个月以上未接受过任何有关糖尿病的治疗(如服用降糖的中西药物等)者。(4)孕妇不作为观察对象。(5)患者在观察期,未满所规定的观察期而中途停止治疗,或不按规定服药者均不纳入观察病例范围。 1.3诊断标准(1)中医诊断:シ簿哂锌诳识嘁、消谷善饥、尿多而甜、形体渐见消瘦等症候者即可确诊。テ阴两虚:倦怠乏力,口渴善饮,自汗或盗汗,气短懒言,五心烦热,心悸失眠,溲赤便秘,舌红少津,舌体胖大,苔薄或花剥,脉弦细或细数无力者。(2)西医诊断:ゲ捎檬澜缥郎组织糖尿病专家委员会提议1982年全国糖尿病会议采纳的诊断标准。 2治疗方法 2.1观察方法(1)采用复合处理对照法(即治疗组除用针刺的方法外,其它处理与对照组完全相同)。(2)治疗组针刺治疗加口服降糖甲片(纯中药制品,由生黄芪、黄精、太子参、生地、天花粉等药物组成,为益气养阴、扶正培本之品,广安门医院科研成果)。ザ哉兆榭诜降糖甲片。(3)针刺方法:パ⊙:a组三阴交、复溜;b组膈俞、胰俞、胆俞;c组肝俞、脾俞。セ颊叻卧,针具及针处经常规消毒后进行治疗,a+b针刺,c埋针和a+c针刺,b埋针交替使用,隔日1次,针刺采用傍针刺法,以针下有沉紧或徐和的感觉,同时患者在针下出现或酸、麻、胀的感觉为度,提插捻转,平补平泻,每隔10分钟行针1次,留针30分钟。皮内针2天换1次(皮内针为自制图钉型皮内针),并自行经常按压刺激。(4)用药方法:ブ瘟谱椤⒍哉兆榭诜降糖甲片每次6片(每片含生药2.3 g),每日3次。(5)疗程:10次为一疗程,连续观察3个疗程,2疗程间休息2~3天。 2.2观察指标タ崭寡糖(用葡萄糖氧化酶法),24小时尿糖定量(用酶法),葡萄糖耐量试验(口服法),血浆胰岛素(用放射免疫法,药盒由西苑生物中心提供),血清总胆固醇、甘油三酯(用酶法),主要临床症状及舌脉。 3疗效观察 3.1疗效评定ハ孕:治疗后症状基本消失,空腹血糖降至<7.22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8.33 mmol/L,24小时尿糖定量<10 g;或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较治疗前下降30%以上。ビ行: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空腹血糖降至<8.33 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0 mmol/L,24小时尿糖定量在10~25 g;或血糖、24小时尿糖定量较治疗前下降10%~29%。ノ扌:经过治疗后,血糖、尿糖下降未达到有效标准。 3.2统计方法ケ疚母飨钪副昙剖资料用χ2检验法分析,计量资料用t检验法分析。 3.3治疗结果(1)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的变化,见表1。 ![]() ![]() ![]() ![]() ![]() ![]() ![]() ![]() 表8两组治疗前后舌脉变化比较例效比较,经统计学处理0.025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