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应用技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研究 |
范文 | 卫春燕 王琍梅 [摘 要] 应用技术大学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之下,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实现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障。分析了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并在此基础之上,从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空间、构建教育课程体系、创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等方面,阐述了应用技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策略。 [关 键 词] 应用技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意义;实现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4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18)28-0054-01 高校大学生就业发展一直是近年来社会讨论的焦点。面对日益增长的大学生群体,如何在新的时代背景之下,实现自我价值的创造,是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出发点。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大环境中,应用技术大学深入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是基于自身教育建设的内在需求,更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有力保障。本文立足应用技术大学的教育研究,就如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做了如下具体阐述。 一、应用技术大学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意义 (一)创新创业教育是应用技术大学教育的内在需求 应用技术大学是新时期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导向。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契合应用技术大学的教育特点,也是深化高校教育改革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因此,从教育的内在需求而言,创新创业教育是当前应用技术大学教育的重要内容,是突出大学“应用技术”属性的重要基础,要求应用技术大学要立足教育的目标导向,以创新创业教育作为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重要载体。 (二)创新创业教育是培养创新型应用人才的保障 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是当前应用技术大学的教育培养目标,也是新时期创新创业教育深入开展的重要着力点。首先,创新创业教育为创新性应用人才培养提供了空间,在创新教育中培养创新能力,在创业教育中提高应用实践能力。从能力建设的视角出发,促进创新应用人才培养。因此,创新创业教育是英语技术大学的教育内容,更是促进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的有力保障,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体现。 (三)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基础 面对日益激烈的就业市场,大学生如何提高就业竞争力成为社会热议的话题。在笔者看来,创新创业教育是提高大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更是立足课堂教学,以拓展性教育,实现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创新创业教育不再拘囿于学科专业人才的培养,而是在此基础之上,建立更加开放式多元化的教育机制,为大学生能力的提升与锻炼创造良好的空间,契合应用技术大学的教育要求。 二、应用技术大学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实现策略 应用技术大学以“应用”为特色,强调应用型大学生的培养。创新创业教育的实践,要求应用技术大学要转变教学理念,以创新发展为驱动,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的空间环境。因此,从实际而言,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 (一)转变教育教学理念,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空间 应用技术大学要适应新的教育环境,以创新型应用人才培养为导向,转变教育教学理念,为创新创业教育搭建空间。首先,树立创新教育理念,始终将创新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内容,实现创新教育在高校教育中的全过程渗透。其次,立足学生专业、职业生涯规划,为学生制订创新创业教育方案,明确每一位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最后,教师要善于从专业教育出发,通过挖掘专业创新创业元素,将“专业+创新创业”结合,生成更具实效性的教育体系。 (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构建教育课程体系 从实际而言,应用技术大学的创新创业教育缺乏良好的环境,与专业之间尚未形成互动机制。为此,要从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环境出发,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本质上实现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一是构建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从公选课、必修课两个层面确保课程体系的完备性;二是立足学生专业,通过“专业+”的方式,将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生的专业相结合,让创新创业教育更贴近学生实际,提高教育的实效性;三是丰富创新创业教育内容,通过创业指导、经济学基础、创业管理学的开设,为学生提供系统学习的资源保障,实现全面而有效的创新创业教育。 (三)健全校企合作机制,创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 校企合作是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途径,更是盘活教育内容的重要保障。一方面,应用技术大学要完善校企合作机制,建立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让校企合作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依托企业资源,创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讓创新创业教育建设常态化,实现多方资源的有机整合。如,积极开展“企业+学习”的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在“产学研”相结合的培养机制中,将创新创业教育延伸至企业生产及科研一线中,促进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 应用技术大学的特色显著,在深化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应以创新应用人才培养为导向,深化创新创业教育建设,构建具有自身特色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在本文的探讨中,应用技术大学实现创新创业教育,应夯实三个教育面:一是搭建创新创业教育空间,为传承创业教育优化环境;二是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促进“专业+创新创业”教育的生成;三是创设创新创业教育基地,完善校企合作机制。 参考文献: [1]李长熙.工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平台构建与实践[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4). [2]齐长青.谈激励机制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中的应用及效能分析[J].商情,2018(7). [3]刘一华.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路径探析[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