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酒泉戈壁农业做法及发展对策 |
范文 | 王建 【摘 ?要】论文阐述了酒泉市戈壁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针对酒泉市戈壁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六个方面的问题,提出坚定发展信心、规范大棚建造技术标准、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强化科技支撑、坚持标准化生产、打响戈壁雪融“母子”品牌七个方面的建议。 【Abstract】This paper expounds the main practices of gob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uquan City. In view of the six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gobi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in Jiuquan City, the paper puts forward seven suggestions, such as developing confidence firmly, standardizing the technical standard of greenhouses construction, strengthening financial support, cultivating new business entities, strengthening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support, adhering to standardized production, and building the gobi snow melting "mother and child" brand. 【关键词】酒泉;戈壁农业;绿色;发展 【Keywords】Jiuquan; gobi agriculture; green;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 F327 ?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4-0057-04 1 引言 戈壁农业是指在戈壁滩、砂石地、盐碱地、沙化地、滩涂地等不适宜耕作的闲置土地上,在符合国家有关生态保护法律法规政策的前提下,以高效节能日光温室为载体,发展设施蔬菜及瓜果等特色农产品的新型农业发展业态[1]。2015年以来,酒泉市不断推动戈壁农业发展,不断引导各类主体参與戈壁农业建设,初步建成戈壁农业产业带,初步形成绿色有机蔬菜、特色瓜果产业集群,开辟出一条具有酒泉特色的戈壁农业产业发展之路,戈壁农业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 2 酒泉戈壁农业发展的主要做法 酒泉紧扣绿色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主线,科学编制规划,突出科技创新,大力推动戈壁农业发展,目前已经建成戈壁日光温室9.3万亩,建成肃州区东洞、总寨和玉门清泉3个万亩戈壁农业产业园和肃州区银达镇、玉门市柳湖乡、瓜州县广至藏族乡、敦煌市莫高镇等11个千亩戈壁农业产业园,探索出空心砖墙体、混凝土预制墙体、法兰墙体等装配式大跨度日光温室,练就了一批时代“新农人”。 2.1 加强组织领导,着力提振产业发展信心 市政府和各县(市、区)均成立戈壁生态农业建设协调推进领导小组,负责研究制定戈壁农业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协调解决戈壁农业发展中出现的重大问题,保障戈壁农业建设有序开展[2]。酒泉市积极组织市县区领导干部、技术人员赴外参观考察、学习经验,在全市掀起深化市情的再认识,开展戈壁生态农业的大讨论,深化乡村振兴战略促农增收的大调研。通过协调推进、典型示范、观摩学习、督查落实等措施,全市对发展戈壁农业思想进一步统一,发展信心进一步坚定,夯实了产业发展基础。 2.2 坚持规划引领,着力打造规模化园区 按照省委、省政府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的总体要求,市委、市政府制定了《酒泉市关于加快发展戈壁生态农业的实施意见》,编制了《酒泉市戈壁生态农业发展总体规划(2018-2022年)》,确定了到2022年全市新建高标准戈壁设施农业20万亩的发展目标。目前新建日光温室15502亩,改造提升日光温室13029亩,钢架大棚8661亩,分别占目标任务的46.5%和86.6%。围绕戈壁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全市配套建成年产10万m3以上的基质生产厂6个,年生产基质近85万m3。建成300万株以上的育苗中心(基地)12个,全市对接落地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配套项目共计66个,总投资金额8829万元。 2.3 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建设戈壁产业园 各县(市、区)依据资源优势,集中连片规划,着力开展水、电、路、渠、林等基础配套建设,为戈壁产业园投资发展解除后顾之忧[3]。肃州区按照“飞地建园”的思路,以东洞、总寨两个万亩戈壁农业产业园为引领,集中连片发展;玉门市坚持品牌引领发展,积极打造清泉乡戈壁温室人参果产业基地、赤金韭菜基地、花海拱棚蜜瓜等基地;金塔县以肃航公路为主轴,规划建设戈壁产业园;瓜州县叠加利用移民政策、扶贫政策、戈壁农业发展扶持政策,就近就地消化移民劳动力,突出乡镇戈壁温室小区建设。 2.4 探索多种模式,大力培育戈壁农业经营主体 各县(市、区)坚持“扶大、扶优、扶强”的思路,吸引有实力的农业企业、合作社等投资主体,建设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基质加工厂、育苗中心、保鲜库、冷链物流、电商平台等项目,促进戈壁农业规模化发展[4]。全市有30家实力较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参与戈壁日光温室建设,其中肃州区19家、金塔县5家、玉门市4家、瓜州县2家;有49家专业合作社参与戈壁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建设,2286户农户投资建设日光温室。肃州、玉门等县市区还结合农村“三变”试点改革,在戈壁农业产业园区全面推广“企业(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盘活资产,建立农民合作社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联结机制,破解制约戈壁农业发展的资金、技术和劳力等难题。 2.5 坚持科技支撑,着力提升产业发展质量 酒泉市政府成立戈壁生态农业研究院,聘请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农科院蔬菜花卉研究所研究员方智远建立了院士工作站,进行产业规划、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自主研发推广了法兰装配等不同类型的大跨度日光温室墙体结构设计和建造技术,集约化育苗、有机生态型无土栽培、水肥一体化、病虫害绿色防控、多功能数据采集、物联网远程环境调控等25项成熟技术标准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组织编印《戈壁生态农业日光温室、塑料拱棚建造及关键技术应用手册》《非耕地日光温室蔬菜生产技术创新与实践书册》,组织制定了戈壁绿色有机农产品设施建造、生产等15项标准体系。全市自主研发基质配方9个,建成国家级蔬菜标准园区1个,省级蔬菜标准园区7个。 2.6 加强试验比对,认真分析戈壁农业生态效益 各县(市、区)按照节水、绿色发展的思路,把戈壁农业与有机质栽培、设施种植、高效节水等先进技术组合起来,围绕节水、节肥及资源循环利用作了大量的技术探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肃州区积极推广有机质无土栽培种植技术,利用农作物秸秆、菇渣、中药材废渣等废旧资源,以鸡粪、牛粪等为肥料补充,配成基质代替土壤,不仅减少了农药、化肥施用量,而且使大量农废资源得到循环利用。玉门市大力推广膜下节水滴灌、水肥一体化设备,使戈壁农业节水率达到45%。金塔县引进省农业工程技术研究院黄沙基质栽培技术,开展沙培基质栽培,较传统日光温室种植技术节水50%、节肥30%。 2.7 着眼效益提升,大力拓展产品市场销路 酒泉市制定出台《戈壁农业品牌建设实施意见》,申请注册“戈壁雪润”区域公用品牌商标。目前已采取母子商标加盟合作的方式,与24家农业企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开展品牌开发推介。肃州区注册戈壁绿产、敦煌飞天、大基地等名优品牌21个,玉门市已形成“祁连清泉”人参果、“沁馨”韭菜、“清泉”羊羔肉等特色品牌。通过品牌打造着力打开通向经济发达城市、农产品消费密集区域乃至中亚、西亚、欧洲等地外销通道,积极开拓北上广等高端市场[5]。 2.8 完善扶持政策,引导戈壁农业发展 酒泉市政府出台《酒泉市发展戈壁生态农业扶持办法》,从国土资源利用、水电路林等基础设施配套、环保政策优惠以及产业发展、农机购置补贴、农业保险、商务流通等方面明确了各项扶持政策。各县(市、区)创新工作思路,叠加使用扶贫、移民政策和产业扶持政策,加大资金和项目扶持力度。玉门市对每座标准温室补助2万元,对跨度9m以上的钢架拱棚,每米补助40元。瓜州县对每座新建日光温室补助2万元,对20座、30座、50座的产业园区分别补助20万元、80万元、150万元的基础配套费。 3 酒泉戈壁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3.1 发展戈壁农业资金缺口比较大 戈壁农业是一个建设周期长、投资规模大、投资见效慢的产业, 戈壁农业园区一般都远离农区村庄, 园区水路电路等基础配套设施,投资金额巨大[6]。据测算, 建设1座戈壁高标准日光温室(宽10m、长110m, 占地面积约3.5亩)需22~28万元,但酒泉市农业经济基础薄弱,企业、合作社贷款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还没根本破题,已成为制约全市戈壁生态农业建设的最大瓶颈。 3.2 戈壁设施农产品销售问题比较多 酒泉戈壁农业是政府推动起步发展起来的产业,起步之初就没有与市场建立紧密的联系机制,具有先发展产业后开拓市场的政府主导型产业发展特征。政府在开拓市场的思路非常清晰,就是通过扶持建立或引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建立专业合作社构建利益共同体,共同开拓市场。但到目前为止,园区企业、专业合作社和农户间的利益连接机制还不够紧密,生产的产品以内销为主, 还没有建立起比较稳定的外销渠道。 3.3 戈壁设施农产品品牌打造任重道远 酒泉市政府注册了“戈壁雪润”区域公用品牌,授权酒泉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持有,县(市、区)在“戈壁雪润”区域公用品牌加盟、宣传、展示方面主动性不强,与市农发集团对接不紧密,没有形成全市共同打造戈壁绿色有机农产品品牌,共同拓展市场的观念。另外,戈壁温室农产品受自然因素影响,外形尺寸和内在的品质很难统一,使得种植实现标准化困难较大,加之农户只注重出产品、求产量,有机绿色无公害程度差,产品缺乏品牌支撑。 3.4 设施建造、生产技术方面的问题比较突出 日光温室建设上,存在不按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的问题。有的忽视建造成本,造成资源浪费。金塔县胜利东滩戈壁产业园部分新建的日光温室,采用大材料、大框架,在生产设施建设上一味追求所谓“高标准”,一座100m×10m的温室,造价达到了30多万元,增加了建造成本。有的不按建造标准进行设计和建造,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玉门清泉戈壁农业产业园因为业主压减控制建造成本,部分新建的日光温室不按照温室建造技术参数设计和建造,忽视了用材质量,有些温室把空心砖作为支撑和承重材料使用,在后墻建造上减少或不设计混凝土立柱、减少圈梁层数、圈梁内不拉设钢筋。有的基础设施保障配套不到位,影响建设进度和后续正常生产。玉门清泉、肃州东洞等部分戈壁产业园用水、用电不正常,用电线路为临时线路,架设专线投资大,业主无力承担,新打井出水量少,影响工程施工,不能充分满足生产需要。 3.5 专业技术服务力量不足 县、乡农业技术单位工勤人员、新进人员、临退休人员占比大,抽调安排其他工作多,专职专业技术骨干力量不足,难以满足业主点对点、一对一,长期驻点服务的需求;戈壁农业产业园空间布局大,离城较远,科技人员服务面大,服务对象多,下县下乡、驻点包棚的交通、食宿问题没有统一政策予以保障。一些建设业主对科技人员提出的问题重视不够,造成不按照标准建设,存在安全生产隐患。 3.6 组织化经营程度低 大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结构松散,服务功能弱,带动能力不强,不能为农民产供销提供全方位服务。同时,酒泉市缺乏较多龙头企业对戈壁农业生产、加工、销售的积极拉动,投资戈壁农业的龙头企业实力不强、数量不多,较大程度上影响了戈壁农业的发展速度。 4 发展戈壁农业的意见建议 4.1 坚定发展信心,集中连片发展 甘肃省委、省政府明确提出“把河西地区打造成西北乃至中亚、西亚、南亚地区富有竞争力的菜篮子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作为全省戈壁农业发展的“主战场”,酒泉市上下需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坚定信心决心,多措并举推动戈壁农业做大做强。一是坚定发展信心。进一步强化政策宣传动员,通过典型示范、观摩学习、对比算账,进一步增强发展戈壁农业的信心,提高各类经营主体参与戈壁农业建设的积极性。二是坚持集中连片发展。按照集中布局、规模发展的思路,以已建成的规模化园区为中心,引导新建戈壁农业项目向园区集中。确保到2022年酒泉新建高标准戈壁设施农业20万亩、改造提升戈壁日光温室5万亩、建设戈壁农业产业园区50个,完成省委省政府分配给我们的任务。 4.2 规范大棚建造技术标准,助力大棚标准化建设 积极向投资业主宣传推荐《日光温室、塑料拱棚建造及关键技术应用手册》,大面积、大范围推广应用《手册》成熟技术标准。对引进建造和创新建造的棚型结构,仅限于试验示范,在未经生产实践检验合格前不得大面积推广应用。对已建成且存在安全生产隐患的新建温室和钢架大棚,研究制定改进措施,采用书面形式通知业主,反复引导,积极落实整改,把风险和损失降到最低。 4.3 加大财政扶持力度,有效缓解建设资金缺口 戈壁农业一次性投入大、回收周期长,需要加大政策集成支持,引导多元投入解决资金缺口问题,推动戈壁农业持续发展。一是明确强化设施农业用地政策扶持政策。全面落实《关于进一步支持设施农业健康发展的通知》精神,进一步简化设施农业用地审批程序,为戈壁农业经营主体办理戈壁农业用地手续开辟绿色通道。二是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力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级财政资金向戈壁农业项目倾斜,采取先建后补、以奖代补等方式,重点支持戈壁产业园区的园区绿化项目建设、水源配套项目建设、基质配套建设项目、品牌推广项目建设。三是争取将戈壁农业纳入农业保险补贴范围。努力将日光温室、钢架拱棚等戈壁产业纳入农业保险补贴范围,确保农民设施农业生产得到有效风险保障。 4.4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提高戈壁农业规模效益 积极引导大型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等主体进行规模化、集约化开发,并通过利益联结机制让农民最大程度参与、最大限度受益。一是引进龙头企业规模化发展。制定优惠政策,以肃州区东洞、总寨,玉门市清泉、赤金,瓜州县广至等9个戈壁农业产业园区为重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全国资本雄厚、技术实力强的大企业及本土龙头企业,参与戈壁农业建设。二是大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在引进龙头企业建设的同时,把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专业大户作为主要渠道,打造农民合作示范社,发挥好各类专业合作组织的作用,为持续做大做强戈壁农业不断注入新动能。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农户以承包大棚种植、租赁大棚种植或者在隔壁产业园打工的方式参与戈壁农业发展,让农户与新型经营主体结成最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让农户分享戈壁农业产业链增值效益。 4.5 强化科技支撑,完善服务体系 坚持科技在戈壁农业发展中的主导地位,以科技集成创新,支撑和保障戈壁农业高效发展。一是规范温室大棚建造标准。市戈壁农业办公室、市农技中心要发挥技术指导骨干作用,严把日光温室和钢架大棚建设技术标准,推广成熟的标准温室大棚建造技术。二是推广成型新技术应用。县乡技术人员应大力推广戈壁农业从品种选育、智能管控、疫病防治等方面的成熟技术,推广原料本土化基质配方,推广昆虫授粉、棚内空气对流置换、高温天气晒棚杀菌等生物防治措施,推广应用高效益低成本的水肥一体化技术,简化技术流程,降低劳动强度,提高生产效率。三是强化技术攻关,解决戈壁农产品季节限制。探索解决特色戈壁农产品循环错茬种植,一年四季永续供应市场,提高市场竞争力。 4.6 坚持标准化生产,构建产销对接发展模式 坚持把产销对接作为加快戈壁农业发展的关键环节,着力破解“卖难”问题。一是坚持标准化生产,严把质量关口。把标准化生产贯穿于戈壁农业生产的全过程,积极推行绿色无公害农产品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保证戈壁农产品品質。二是加强产销对接,拓宽供应渠道。加强农产品信息资源的收集、整理和发布工作,及时传递农产品行情信息,引导企业和农户合理安排种植计划。引导有实力的合作社和企业建设新鲜农产品保鲜库,培养一批经纪人从事收储、保鲜、调运和销售。三是根据特色农产品生产周期,定期举办农产品展示交易会,为产销搭建交流平台,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防止“菜贱伤农”的现象。 4.7 打响戈壁雪融“母子”品牌,拓宽戈壁农产品外销渠道 戈壁农业在无公害生产、绿色品牌打造方面才刚刚起步,有“亮点”无“卖点”的问题依然存在,当前重点要在产品提质、品牌提档、市场提升上狠下功夫。一是打响戈壁农业品牌。把县(市、区)自有品牌和“戈壁雪融”区域公用品牌建设统一起来,以“戈壁雪融”为区域品牌,各县(市、区)自有品牌为子品牌,共同打造叫得响、市场反响好的戈壁农产品“母子”品牌。二是拓宽戈壁农产品外销渠道。抢抓“一带一路”建设机遇,充分发挥酒泉市丝绸之路经济带甘肃段重要流通节点城市的优势,推进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建设,通过补贴销售环节,扶持壮大一批新型生产经营主体,鼓励新建一批冷链物流配送体系,畅通规模农产品销售通道。三是充分利用淘宝网“特色中国馆-甘肃馆”、聚农网、有种网等平台作用,扩大农产品网上销售规模。 【参考文献】 【1】甘政办发〔2017〕138号.关于河西戈壁农业发展的意见[Z]. 【2】张慧.发展壮大酒泉戈壁生态农业 助力脱贫攻坚乡村产业振兴[J].甘肃农业,2019(04):79-81. 【3】马振晶.培育壮大戈壁农业的关键路径——戈壁农业发展理论之三探[J].发展,2019(04):13-15. 【4】庄晓春.酒泉戈壁生态农业经验做法探究[J].发展,2019(09):56-57. 【5】任磊.谱写乡村振兴华彩乐章——酒泉市大力发展戈壁生态农业推动乡村振兴纪实[EB/OL].http://www.gscn.com.cn/province/system/2019/01/11/012100310.shtml,2019-01-11. 【6】李静涛.肃州区戈壁生态农业转型升级解析[J].甘肃农业,2018(24):20-23.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