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中考顺序型化学试题命题的形式 |
范文 | 韩超![]() ![]() 顺序型中学化学试题相对迷惑性较强,稍有不谨慎,容易“满盘皆输”。本文拟结合中考化学试题实例,分析说明顺序型试题的命题形式及答题技巧。 一、比较元素的质量百分含量 常规的解法是根据分子式逐一计算该元素在几种物质中的百分含量,再进行比较。简便的解法是变通一下思维方法,先观察分子式,将分子式按比例加以变形,然后進行估算和比较。 例1在(1)硫酸,(2)三氧化硫,(3)硫酸亚铁,(4)硫酸钠四种化合物中,硫的百分含量由高到低的顺序是()。 A.(1)(2)(3)(4) B.(2)(4)(1)(3) C.(2)(1)(4)(3) D.(2)(3)(1)(4) 分析在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总数。在化学反应中,原子得失电子数=离子所带核电荷数。阴离子(或阳离子)的核电荷数等于阴离子(或阳离子)核外电子总数减去(或加上)离子所带电荷数。本题答案应选B。 三、比较元素的化合价 四、与溶解度有关的顺序 例4某温度下,20g水溶解了5gA,10g日被配成了30g溶液,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25%,以上三种溶液均恰好为饱和溶液。A、B、c三种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的大小顺序是()。 A.B>C>A B.B>A>C C.C>B>A D.A>B>C 分析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分别是25g、50g、33.3g,应选A。 五、比较溶液的百分比浓度 例5有质量和溶质质量分数都相同的四份稀硫酸,分别投入足量的(1)MgSO4(2)Mg(OH)2,(3)Mgo,(4)Mg。完全反应后所得溶液的浓度的大小顺序是( )。 A.(4)>(2)>(3)>(1) B.(4)>(1)=(3)>(2) C.(3)>(1)=(2)>(4) D.(4)>(1)>(3)>(2) 分析消耗相同质量的纯硫酸,生成MgSO4的质量相等,反应后溶液浓度的大小完全取决于溶液质量的大小,溶液的质量又取决于生成水的多少,生成水的量(2)>(1)=(3),(4)无水生成,本题答案应选B。 六、比较金属的活动顺序 初中阶段,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主要被应用于讨论金属与酸、盐溶液的反应,或反推金属活动性的强弱。 例6置换能力逐渐减弱的一组金属是()。 A.Na K Fe Mg B.K Ca Mg Cu C.Na Fe Zn Pb D.Fe Cu Ag Pt 分析位于氢前面的金属能置换出非氧化性酸中氢,反之不行。排在前面的金属(K、ca、Na除外)能将排在它后面的金属从其可溶性盐溶液中置换出来,反之则不行。两金属在表中相距越远,活动性相差愈大。答案应选B。 七、金属和酸反应生成多少氢气的顺序 规律:等质量的不同金属跟足量的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量与“金属化合价/金属相对原子质量”的比值成正比,制取等质量或等体积的H2时所耗金属的质量与上述比值成反比。 八、实验操作顺序题 操作顺序包括基本操作、物质的制备、分离和提纯、鉴别、推断等形式的顺序等。 例8实验室制取O2一般有如下步骤:(1)给试管中的固体加热;(2)检查仪器的气密性;(3)在试管中装入高锰酸钾;(4)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5)用排水法收集O2;(6)停止加热;(7)取出水中的导气管,正确操作顺序是()。 A.(1)(2)(3)(4)(5)(6)(7) B.(2)(3)(4)(1)(5)(6)(7) C.(2)(3)(4)(1)(5)(7)(6) D.(3)(2)(4)(1)(5)(7)(6) 分析制气体时通常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连接好仪器后再加热,实验。本题应以(2)开头,(6)结束,故答案应选C。 总之,创设的顺序型化学问题设计要巧妙、有趣、有新意、目的性要强。营造动态的课堂氛围,让中学化学焕发青春活力,促使学生主动地学习并处于高度积极的思维状态。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