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大运河文化促江苏旅游业创新发展的障碍分析与对策 |
范文 | 曲俊静 【摘? 要】论文通过前往大运河流经的典型江苏城市,如苏北淮安的“江苏大运河河下古镇”“江苏大运河西游记文化产业园”,苏南苏州的“苏州平江历史街区”等多地实地调研,重点访谈了淮安市文广局、苏州市文广局,分析和总结了江苏大运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的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机制和路径。 【Abstract】The paper went to Jiangsu's typical cities that the Grand Canal flows through. The paper conducted field research in many places, such as the "Ancient Trading Town of Hexia of Jiangsu Grand Canal" and "Journey to the West Cultural Industrial Park of Jiangsu Grand Canal" in Huai'an of northern Jiangsu, "Suzhou Pingjiang Historic District" in Suzhou of southern Jiangsu and so on. This paper focuses on interviews with Huai'an Culture, Radio, Television and Tourism Bureau and Suzhou Culture, Radio, Television and Tourism Bureau, analyzes and summari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integration of Grand Canal cultural industry and tourism industry in Jiangsu, and puts forward the mechanism and path to solve the problems. 【關键词】大运河文化;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Keywords】Grand Canal culture; integration of culture and tourism; innovative development 【中图分类号】G249.27;F592.7? ? ? ? ? ? ? ? ? ? ? ? ? ? ? ?【文献标志码】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编号】1673-1069(2020)06-0044-02 1 引言 休闲旅游、文化产品是富裕起来的人们新的需求,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对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撬动作用越来越明显。随着“散客化”成为当前国民旅游的主流,各地区旅游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国家为推动以文化产业促旅游产业的发展,在政策和财政方面对两大产业给予支持,同时,积极引导两大产业的融合和互促发展。江苏大运河地区作为拥有2500年历史的全国著名的旅游文化地带,旅游资源丰富,但大运河流经的8个城市旅游业发展态势苏南苏北差参差不齐,喜忧参半。只有准确把握江苏省大运河代表性地区旅游业生存发展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才能促进两者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双赢”。 2 大运河文化与江苏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1 大运河文化与江苏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现状 目前,江苏大运河沿岸8个城市在旅游项目开发、产品组合上基本是各自围绕古城文化游、新城时尚游、生态休闲游三大方面,以地区文化为主体,将博物馆、丝绸刺绣、土特产品、美食小吃、民俗节庆、民居建筑等特色文化资源,通过项目开发、产品组合、宣传推广使其成为旅游产品。各市委均出台了相关政策和指导意见,从政策层面推动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多市还组建国有旅游投资开发主体,成立了文旅集团,积极探索文化旅游项目开发新渠道。其中,发展较好的苏州旅游业的总体格局为“一核一带三区”,即主城旅游发展极核、沿江休闲旅游带、环太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中部湖荡生态休闲旅游区、南部水乡古镇观光休闲旅游区,并通过旅游集聚区建设、旅游度假区体系完善、重大项目建设,形成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基本架构。 2.2 大运河文化与江苏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存在的问题 江苏大运河沿岸8个城市旅游业发展不均,大运河文化产业促旅游产业发展的程度苏南苏北差异明显,但仍存在以下共性问题:文化产业政策较为宏观,适用性、操作性等方面较欠缺,尤其是土地、财税优惠政策力度不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策的执行力和执行效果,产业引导作用尚待加强。文化产业统计工作尚不准确,从实际操作来看,各地统计口径仍存在较大差异。人才结构不合理,加工类人员较多,高端经营、管理人才,以及从事创意、策划、营销、经纪的中端人才较为缺乏。文化产业集群程度不均衡,除苏州动漫游戏、创意设计类的企业集聚化程度较高,总体较为分散。文化产业品牌效应不强,以中小企业居多,技术含量不高,技术力量薄弱。 3 大运河文化促江苏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 3.1 大运河文化促江苏旅游产业创新发展的机制 3.1.1 动力机制 文化产业是一个新兴产业,尽管其所属产业范畴已经存在很久,但由于历史原因及产业实际,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差异比较大。两个产业的融合发展既不完全由两大产业自身决定,也不完全由外在决定,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发展是由外在的引导、激励、推动等因素和内在的动力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动力因素起主导作用。要充分利用生产驱动加消费驱动提高游客对江苏旅游产业的满意度,反之大运河文化产业借助旅游业的发展拉动消费,是一个合则两利的事情。 3.1.2 障碍机制 产业融合是经济全球化和高新技术迅速发展的背景下,产业提升竞争力和生产率的现实选择。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是不同的两个产业,旅游产业是纯粹的第三产业,以提供无形产品为主,而文化产业则是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的结合,为人们提供文化产品与娱乐产品,其主管部门不同,企業差异性较大,缺少必要的机制、体制和需求保证。要实现大运河文化产业和江苏旅游业两个产业的顺利融合相互促进,就要打破制度障碍、能力障碍和需求障碍。 3.1.3 互动机制 江苏大运河2500年的历史文化资源是极好的旅游资源,而运河沿岸各城市自古以来也是国内旅游胜地,多年来沿岸城市旅游业“各自为战”,没有形成以大运河文化为依托的体系。通过产业融合,存大同而求小异,在把大运河历史文化资源整体打造成具有江苏特色的旅游产品的基础上,根据各城市自身文化不同而渗透各具特色的大运河历史文化,使得江苏旅游品质提升、内容更加丰富多彩,而江苏悠久的大运河历史文化通过旅游这个平台得到传播和交流。大运河文化产业服务于江苏旅游产品的开发,使得同一个旅游产品具有不同的文化内涵,两者相辅相成。 3.2 大运河文化与江苏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路径 文化产业分创意设计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数字内容与动漫游戏业、传媒业、文化艺术业、信息服务业、文化会展业、文化产品设备的生产销售八大类。这些文化产业与旅游业的融合路径包括资源融合、产品融合、功能融合、服务融合、产业链融合、市场融合等。 3.2.1 资源融合 资源融合是产业融合的初级阶段,通过利用其他产业资源实现产业融合,8个沿岸城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间可以相互利用、融合的资源有文化、旅游、人力、资金四类。大运河文化具有工业、农业、民俗、宗教、会展等资源,自然旅游方面具有运河、山水、工业旅游、农业观光游等资源,人力资源融合包括江苏大运河各城市两个产业间人才的流动、人才的联合培养等,资金融合包括江苏大运河各城市两个产业间的融资、集资、并购等。 3.2.2 产品融合 产业融合中最简单的方式之一是产品融合,把分属于不同产业的产品糅合在一起形成新的产品,如可以在旅游景点中加入大运河文化产业产品,如民俗村、民俗博物馆和文化体验馆等,也可以把大运河文化场所变为旅游景点,可以是会展旅游、节庆旅游、文化主题公园等。 3.2.3 功能融合 产业功能融合是指把一个产业产品的某种功能附属到另一个产业的产品上,如北京故宫的创意胶带“朕知道了”,看到这样的胶带就会想起到故宫旅游的情形,文化产业产品就具备了旅游的属性。将大运河文化如当地的民俗民风融入江苏旅游,使江苏旅游产品具备文化的属性。 3.2.4 服务融合 服务融合就是要把文化渗透到旅游服务的各个环节,把旅游渗透到文化服务的节点中,凸显文化性的旅游服务和带有旅游元素的文化服务。江苏旅游要把江苏精致柔美的运河水乡文化渗透到旅游服务的各个环节,旅游业是由行、住、吃、游、购、娱六大要素组成的综合性行业,在文化活动中可以结合旅游业的六大要素进行推广、传播。 3.2.5 产业链融合 文化产业链包括创意设计、演艺制作、后期制作和发行传播四个环节,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融合要把旅游景区、旅游交通和旅游餐饮等行、住、吃、游、购、娱六大要素融入大运河文化产业链之中,使大运河文化是旅游内容,旅游是文化的载体。 3.2.6 市场融合 产业间的市场融合是产业融合的最高境界,也是融合难度较高、融合层次最高的产业融合路径。大运河文化产业和江苏旅游产业市场融合的路径是在8个城市市场空间融合、营销手段融合和品牌打造融合方面,会展旅游、文博旅游、文化会展的景点化等是形式之一。 【参考文献】 【1】刘童.城市文化旅游产品的营销策略[J].旅游纵览(下半月),2018,285(12):91. 【2】金海龙,章辉.我国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融合研究综述[J].湖北理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02):23-28.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