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高校毕业生未就业情况分析 |
范文 | 禹萍 彭婷 韩笑天 摘要:近年来,大学生未就业情况日渐突出,但是采用不同的就业扶持手段依然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产生不同的效用。本文以湖南大学2010-2012年的就业数据为样本,促进高校的就业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高校就业 “一把手”工程 就业市场 就业指导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湖南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的全国综合性重点大学,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近3年来,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一直稳定在94%以上,就业率稳居在湘高校第一,且2010-2012年,就业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就业形势好,且就业质量不断提升。 1 2010—2012届毕业生未就业整体数据统计 从整体情况来看(见表1),2010-2012年学校毕业生总人数增加,但未就业人数逐年减少。在全国就业形势日趋严重、复杂的情况下,学校通过强化就业管理,拓展就业市场,完善就业指导等方面扎实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就业工作取得理想的成绩。 2 2010—2012届毕业生未就业分学院数据分析 2010-2012届毕业生未就业分学院数据参见图1-(a)、1-(b)、1-(c)。 从学院层面来看,学校毕业生3年来未就业人数增加的学院有:建筑、机械、教育科学,共3个学院。未就业人数减少的学院:工商管理、电气与信息工程、设计艺术、信息科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物理与微电子、数学与计量经济、生物、体育,共9个学院。3年来未就业率出现波动的学院有10个学院。很明显,学院未就业学生人数减少是整体趋势。从专业上来看,学校工科类专业材料、电气、机械、土木就业形势很好,毕业生选择余地大,就业质量高。而文科类专业教育科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岳麓书院等就业压力大。引起这种就业差距的原因与当前整体社会经济形势紧密相关,表明当前就业人才的需求方向。 3 2010—2012届毕业生未就业学历数据分析 从学历数据来看(见表2),近3年学校本科毕业生未就业率低于研究生。原因是相比本科生,研究生就业期望值要更高,对用人单位要求也更高,出现定位不准确,眼高手低,与就业机会失之交臂,影响就业。对此,更需要对研究生加强就业、择业方面的指导服务工作。 4 2010—2012届未就业毕业生户籍数据分析 从学校未就业本科毕业生的户籍来看(见表3),城镇户籍毕业生未就业率高于农村户籍。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城镇毕业生因其家庭经济条件比较优越,想继续升学或出国深造,也就不急于就业;另一方面城镇毕业生对就业单位要求高,只盯着工作相对稳定的党政机关、国有企事业单位、高校、科研院所及工资待遇较好的外资企业,至毕业时未找到合适而满意的工作单位,影响就业。而农村毕业生因家庭原因,大部分乐于及早就业。并且,学校一直以来注重对就业困难群体(特别是农村户籍就业困难群体)就业的帮扶工作,学校出台了《湖南大学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绿色通道”管理办法》,成立就业困难毕业生帮扶工作领导小组。同时通过建立就业困难毕业生数据库、实施专业化就业指导、提供个性化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毕业生群体实施“一对一”就业帮扶,这一系列举措大大减少就业困难毕业生人数,促进毕业生就业。 5 2010—2012届毕业生未就业性别数据分析 从性别来看(见表4),学校女性毕业生未就业率低于男性,且女性就业呈上升趋势。说明政府制定保障女性毕业生就业政策、措施起到积极作用,学校对国家政策执行到位,关注女性就业问题,降低用人单位对女性毕业生的歧视,合理指导女性毕业生就业。 6 促进就业的对策及建议 尽管学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整体不错,但做好学校就业工作,不仅仅是要让毕业生“好就业”,更应该是要让毕业生“就好业”,以此为就业工作目标,结合当前社会经济和高等教育发展实际,要进一步做好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6.1加强领导,提高重视,落实“一把手”工程 继续全面实施“一把手”工程,进一步加强领导,明确任务,落实责任,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顺利开展。随着大学生就业形势逐年严峻,积极加强就业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充实就业指导中心人员,并申请不断加大就业专项经费投入,为全校就业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6.2紧跟国家就业新政步伐,响应国家号召,拓宽就业渠道 加大对去西部、去基层的宣传力度,引导和鼓励更多的毕业生去西部和基层建功立业。积极进行西部志愿者服务计划、“三支一扶”、大学生村官等的介绍和宣传,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更合适和优质的就业去向。 积极扶持大学生自主创业。不定期邀请优秀青年企业家对有自主创业意向和条件的毕业生进行创业指导和辅导,充分发挥学院和校友会力量,帮助毕业生学习创业经验、了解创业常识、明确创业方向;邀请相关人员介绍创业的流程和相关政策;组织学生参加SIYB创业培训;积极推动学生科技成果的转化,努力促使学生凭借知识优势自主创业,以创业实现就业,增加就业市场新亮点。 6.3加快学校人才培养结构调整,从源头上解决毕业生就业问题 不断加强社会调研,科学设置学校专业,使学校的人才培养与社会用人需求和标准对接,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进一步深化教學改革,有针对性地调整学科结构布局和课程设置,努力避免出现教育培养滞后于社会发展的现象,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人才需求、社会发展需要相匹配,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的特质,打造独树一帜的学校品牌。 6.4全方位拓展并完善就业市场 市场是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的根本途径,大力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做好以下两个就业市场工作: 一是校内毕业生招聘会。进行校招的企业往往是对高校和高校毕业生具有一定的认可度。并且校内招聘会相对较为集中,能够让学生充分利用时间,最大可能性选到心仪的企业。 二是校外行业招聘会。虽然大部分学生未必能够从事所学专业,但是专业对口性依然是同学们求职时需要考量的重要因素。行业内部举办的招聘会专业对口性强,是相关专业学生良好的求职平台。高校应该加强与各行业协会的沟通与联动,为在校生提供稳定的行业招聘平台。 6.5全面加强就业教育,继续强化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 全面加强就业教育,帮助毕业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就业观、职业观。加强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 第一,就业教育和指导应贯穿整个大学过程,分阶段进行就业教育,使大学生一进校就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就业教育“全程化”。 第二,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推进,大学已经不再是精英教育的代名词。因此引导同学们正确认知自我,是就业指导的一大重点问题。 第三,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工作的更换频率逐步加大。摒弃“一次择业、终身就业”的传统观念,让同学们做好不断认识自我、认知社会,在不断社会化中准确找到合适的工作与岗位。 第四,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高校的毕业生就业压力也在逐年增加。史上最难就业的年份逐年更新,因此帮助毕业生正确分析就业形势,客观评价自己,做好准备,制定适合自身的就业目标与方案。指导毕业生把握好就业“黄金期”,按时就业。 第五,加强诚信教育,培养毕业生在择业和就业过程中树立对自己、家庭、学校、用人单位及社会讲诚信、负责任的观念,减少违约。 参考文献: [1] 李慧君.从择业心态看独立院校大学生如何就业[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07 (16):187. [2] 陈长友.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问题解决途径探索[J].课程教育研究,2015(8):6. [3] 王志银.湖大构建毕业生就业工作新模式[N].湖南日报,2007- 10- 1.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