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山西省经济金融发展关系的实证分析 |
范文 | 刘文等![]() ![]() ![]() 摘要:我们利用一段时期的经济和金融的数据构建VAR模型。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确定滞后阶数及模型建立、冲击响应分析等步骤实证分析研究山西省的经济与金融是否存在长期均衡关系。 关键词:经济金融 VAR模型 实证分析 选取山西省2008年1季度至2012年4季度的GDP和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余额为指标构建了VAR模型。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余额以jddk表示,GDP以gdp表示。数据来源于国研网以及2008-2012年山西省金融运行报告。考虑到货币政策的影响具有滞后性,用贷款余额的滞后一期与GDP建立VAR模型,研究贷款对于经济增长的冲击影响。滞后一期的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余额表示为jdk,即 。 4.冲击响应分析 为了研究贷款对于GDP的冲击影响,作出gdp对于jdk冲击的响应函数图。 由图中可以看到,在第二个季度左右,贷款对于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程度达到最大,由于在本模型的设定中,jdk为滞后一期的金融机构新增本外币贷款余额,因此,较为准确的说法是,在贷款投放后的三个季度以后,对于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达到最大值,到了第五个季度以后,这种影响逐渐趋于平稳。 通过模型实证分析,可以看出贷款对于山西省经济增长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但是这种影响具有滞后性。金融机构贷款对经济增长起着“助推器”的作用,要保持信贷的合理规模,把握信贷投放的力度和节奏,更好地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胡朝晖.人民币实际均衡汇率:决定因素和协整检验.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10-20 |
随便看 |
|
科学优质学术资源、百科知识分享平台,免费提供知识科普、生活经验分享、中外学术论文、各类范文、学术文献、教学资料、学术期刊、会议、报纸、杂志、工具书等各类资源检索、在线阅读和软件app下载服务。